浅谈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天津 李 晶#TRS_AUTOADD_1313545821354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313545821354 P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313545821354 TD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313545821354 DIV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313545821354 LI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发言提纲:

「语文味」是新近出现的一个概念,使用频率颇高。在近期的各种教研活动或教学论文中,这个词经常被广大教师和专家所提及。有的时候,我们在评课的时候,常常会提及:这节课「语文味」很足,这是对一节好课的评价;这节课总觉得「语文味」淡了些,这是对一节课的商榷意见;语文课应该有一些语文的味道,这是对语文课的总体要求。用「语文味」作为衡量语文课优劣的一个标准,其基本方向是正确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语文味」呢?又如何体现「语文味」呢?是不是课堂上的「言语训练」就是「语文味」唯一的表现呢?今天,我想从这里入手,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1.「语文味」是一种具有诗意美感和达到自由境界的教学,文化味是「语文味」的重要元素;

2.「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给人的一种感觉,一种体验,这种感觉或体验具有令人欢愉的、吸引人的魅力;

3.具有「语文味」的教学是渗透了教师的生命体验的教学;

4.「语文味」只有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形成;

5.「语文味」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来获得;

6.「语文味」是文本、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在动态中形成的一种和谐的整体美;

7.「语文味」是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8.「语文味」理论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我以为:课堂教学中语文味的构成因素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1.文本个性──语文味的散发原点

2.教学设计──语文味的实施路径

3.咀嚼词句──语文味的分子释放

4.教师言语──语文味的强力助剂

5.临时生成──语文味的游动点缀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