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做每月10日营收资料的功课,对部落格更新就偷懒了一下,这一篇主要来谈人生各阶段的财务规划及资产配置问题。

35岁以前,是职场冲刺的黄金期,应努力争取升职加薪为主要目标。理财方面,由于此阶段收入未丰,但相对具年轻的本钱,可有忍受失败、多方尝试的机会,但亦需为筹组家庭做准备;初出社会若无家人支援、一切从零开始者,应从存第一桶金为目标做起,如我在前二篇所提及,以零存整付定存、定期定额基金、股票投资为主,可承受风险者,于累积到某一基础金额后(如50万以上时)亦可试著少部分的期权投资,以增加收益。

至于保障方面,我个人较重视对家人的责任与承诺,故著眼于我因意外、疾病导致家庭生活所发生影响的填补,尤其愈年轻时,因资产有限,保险更为重要且必要,但应以保障险种为主,基于费用支出问题,终身寿险以基本保额即可,差额可以搭配较高之定期寿险,及意外医疗险,收入增长后则再加强终身医疗险部分。储蓄及投资并非保险本身的功能,若个人具有理财方面的规划,则根本无须考虑(即使在人生各阶段亦同),因为保险业者就保险资金之运用须符合相关法规规范,投资范围受限,因此他们的投资绩效,老实说一点都无法吸引我的目光,若你和我相同,将理财视为自己所拥有的事业,那自己来就好。

随著年纪增长、收入增加,则应开始将资产多元分配,兼顾收益及安全性,降低投机型投资(如期权等高杠杆金融商品、股票融资、券等投资),增加稳健收益型投资(如收益型股票、基金,甚至收租型不动产、黄金存折等商品投资),如我在40岁后就未再做纯粹的投机交易(仅在有避险需求时为之),股市投资亦以赚取股利为主。以下是我对人生各阶段理财行为的看法:

人生阶段

各阶段之描述

理财应有的做为

初出社会至35岁

  1. 从零开始,拟定人生规划。
  2. 年轻,可忍受失败、多方尝试。
  3.  以筹组家庭为目标。  
  1. 工作:努力冲刺,争取升职加薪机会。
  2. 存第一桶金:零存整付定存、定期定额基金、股票、期权。
  3. 保障:基本终身寿险、定期寿险、意外医疗险。

 

35-45岁间

  1. 工作稳定期,收入逐渐增加。
  2. 购屋、育婴,生活支出高峰。

 

  1. 增加理财面向,多元投资、资产分配,以增加收益、避开投机为考量;建议以股票投资为主(至少七成)。
  2. 保障:基本终身寿险、定期寿险、意外、终身医疗险(含重大疾病),购屋时考虑房贷寿险。

45-60岁间

  1. 收入高峰期。
  2. 子女教育、退休规划。
  1. 资产分配、多元投资,以收益型现股(五成以上)、不动产投资(收租)为主。
  2. 保障:基本终身寿险、定期寿险、意外、终身医疗险(含重大疾病)。

60岁至死亡

  1. 享受退休生活 。
  2. 医疗支出。

已无工作收入,投资应以稳健,领取固定收益为宜,完全禁止投机性投资。

由于个人目前正跨入我所设的第三阶段(45-60岁),子女教育金已规划达成,退休规划是我目前重点。我曾与好友提及若有4,500万流动资产,我就可放心退休,这是如何计算的,我的规划,首先是拥有个年收益120万元(即每月10万元)的投资组合,若以殖利率4%计算,市值约3,000万元,因股息收入集中在7~9月,故应另留有200万元的活期存款,我另规划1,200万定存(每月100万,整存整付,则每月应有1万多元利息收入),再加上我工作银行所提供之退休优惠存款(有限额之定存利率加码),但存满限额估计除公司所支付的退休金外,另需自备100万左右,故合计需达4,500万。如此,再加计来自劳保老年年金给付(我的规画仍是先求诸己,来自政府给付则视为锦上添花较佳),即可在不动支本金情形下,每月收入达12~15万,应可供我夫妻二人过得相对丰厚、有尊严的退休生活,本金部分可留做遗产,这样相信在有生之年,子女亦会与我二老维持某一程度的关系,否则就把遗产捐出去(当然各位若以包租公为规划,亦是不错的退休规划方式,但因我最怕维护麻烦等因素,故向来对不动产投资未深入研究,不懂的东西尽量不碰,这是我投资的原则,若各位有此知识的需求,建议再另寻他人的经验为宜)。

至于能不能做到?我有估计过若能维持目前15%以上的投资报酬率(依72法则约5年翻一倍),则约当55~60岁间可达成。虽然仍有些困难,但有目标,就有努力的动力,何况自己过去所订的理财规划目标都有达到,我对自己存有信心。未来“理财这件事”部分,我将陆续简介各种投资商品、工具及个人的投资观点与大家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