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jpg    001.jpg

因為有上一回愉快的經驗,因此對於另外二條路線也充滿期待。

今天決定搭乘“舊城線”,探索高雄左營的眷村風華。

 

臺鐵左營新站跟我記憶中的車站已經很不一樣了,

除了新穎現代的外觀,裡頭更有多家商店可以逛逛,

到車站候車似乎可以不再枯燥,說不定還會逛到忘了搭車呢!

有些人甚至單純來逛街購物,很顛覆我記憶中的車站,

或許~我真的太久沒搭火車了啦~

 

002.jpg

005.jpg

舊城線的文化車公站就在左營新站的右手邊,不難找。

 

 007.jpg

「舊城漫遊」提醒我們來到這要放慢步伐,仔細品味當地的人事物。

 

008.jpg

雖然上面寫著“50元一日券玩到飽

“,其實現在的票價更優惠,只要30元,就能暢遊左營舊城,

不但不限次數搭乘而且車上還有專業導覽人員為我們解說,不只是走馬看花而已。

 

 013.jpg

這條路線有八個主要景點可以下車,而這八個景點附近也有其他不錯的景點可以搭配逛逛。

 

在週六、週日的10001800,每30分鐘一班,平日是沒有的哦~

 

時刻表上還清楚註明到站時間,

這是下一站“洲仔濕地公園”到站時間,很方便旅人按算走遊的時間。

 

 

012.jpg

來了,沒等多久,可愛的文化公車出現了。

 

 014.jpg

上車購票,除了票券證明外,還有一張路線介紹圖可參考,

洲仔濕地公園,我們前陣子已經去過,今天決定玩玩「眷村文化館」。 

 

016.jpg

眷村的正式名稱為“軍眷村”,

高雄左營是一個軍港,眷村為海軍家眷所居住的地方。

在左營的四十四個裏中,就有二十個裏為眷村,可說是眷村的大本營。

 

 021.jpg

就讓我們到文化館尋找眷村的味道吧!裡頭有許多我們小時候的日常用品呢!

 

025.jpg

出遊蓋章是一定要的啦!為我們的生活點滴留下軌跡與記錄。

 

026.jpg

 

牆上掛著左營眷村的分佈圖,眷村的名稱脫離不了歷史的包袱-自立、自強、自勉、合羣…… 

 

 029.jpg

看到這輛腳踏車真令人懷念呢!

小時候,小妞的外公就是踩著這樣的腳踏車上班,在那個時候是相當普遍的交通工具唷~

這腳踏車前還橫著一個桿子,外公總要踩個二下,趁著車子向前的速度跨過橫桿,才能順利騎上腳踏車。

那時都不叫腳踏車,管它叫“鐵馬”。

 

住眷村裡的人,我們印象中都很會桿麵做饅頭,

老公說,這箱子是裡頭鋪著布,沿街賣著熱騰騰的饅頭,你說呢?

 

 030.jpg

當時撤退來臺,口號喊的震天嘎響

「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人人懷抱返鄉夢想。

033.jpg

 

牆面上佈置著許多老照片,是眷村人捐出來的,

加上一旁的文字說明,對當時眷村的生活有了粗淺的瞭解。

 

038.jpg

軍官和小兵住的當然不同,

長官的住所有庭院,

小兵們則小小七坪大小,全家人擠這狹窄空間,待遇當然是天壤之別。

 

 040.jpg

老唱機,老唱片,多少時光流瀉。

小時候,小妞的外公也喜歡聽歌,蒐集了好多唱片,隨著唱片的轉動,歌聲便不斷的放送出來。

 

043.jpg

 

小時候唱著「總統蔣公,你是人類的救星,你是世界的偉人

這首總統蔣公紀念歌實在八股,被神格化了~

小時候上課,只要一聽到國父、蔣公的名號,可都要立刻坐正,表示尊敬,想想還真好笑。

 

045.jpg

 

眷村文化少不了~麻將。今天三缺一嗎?


049.jpg

這可真是阿公阿嬤時代的碗盤。

 

050.jpg

 

早期的熱水瓶和茶壺。

 

 051.jpg

鋁製的蒸籠,上面蒸的是平常不過的食物,裡頭卻溢滿對家人的愛。 

 

 052.jpg

呵呵呵~明星花露水。這香味真令人懷念呀!這應該是當時家家戶戶必備的吧?

053.jpg

 

一邊是早期的吹風機,使用時,一不小心還會被電到呢!

 

054.jpg

 

一旁的衣櫃裡頭還準備了好幾套海軍服裝,可以玩玩變裝秀哦~

今天我們家妞說什麼也不肯換上軍服,

還頂我說,「要穿,你自己穿。」可惡,又到了叛逆期了嗎?

 

 064.jpg

 

勉強戴上海軍帽,是不是很可愛。

媽咪讀書時的一位女教官就是海軍上尉,老是不給假外出,沒好感。

 

 055.jpg

這裡的宣傳標語可真不少,在當時,精神喊話是一定要的。

 

066.jpg

 

不管是自願或被迫的軍人民兵,

隨著政府撤退來臺也就和家人斷絕了音訊,

相隔數十年始能通信,再親蜜的家人也變得陌生了。

 

067.jpg

字裡行間透露著思念,客套的言語中又帶著抱怨。

 

 070.jpg

這裡因為屬於海軍的轄區,所以需要有「居住證」,證明自己是住在這裡的,

隨身帶著,驗明正身。哪天忘了帶,不知如何回家?

057.jpg

 

往二樓走去,樓梯牆面上的圖,讓媽咪看了會心一笑。

我不是眷村的孩子,但小時候也住在爸爸公司宿舍裡,

當時的宿舍是一個大社區,可不是公寓式的房子。也經常會聽見左鄰右舍喊著自己的孩子,

現在看到這幅圖畫,小時候的記憶全浮現上來。

 

 059.jpg
上了樓,地面上竟畫著「跳房子」,我想這應該是許多人小時候共同的回憶吧!

現在,連我們家妞都會跳了呢!
            


061.jpg

這兩只皮箱,裝不下滿滿的鄉愁。回家的距離有多遠啊?

 

062.jpg

描述著眷村有關的書籍也陳列在書架上,

當你翻開閱讀,對眷村的文化與生活就多一分了解。

 

063.jpg 雖然小時候沒有接觸過眷村,

但是描繪眷村生活的電視劇「光陰的故事」把眷村小人物的點點滴滴刻劃的如此鮮明,

每家每戶之的互助的情誼令人感動,讓人對眷村產生了幾分好奇。

現在許多眷村都己被拆除,

想要看看老眷村,「左營眷村文化景觀保留區」可以看見完整的生活場域。



073.jpg

078.jpg

文化館的一旁是從前的幼兒園,現在已經成為文史研究的地方,

希望透過大家的努力,能將臺灣眷村的特有文化能夠完整的保留下來。

 

 

075.jpg

喫點心的時間到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