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有位朋友和我聊天時直呼現在的孩子們太牛了,在她所在的牛娃羣裏,大班娃直接開始讀莎翁、喬叟和中古英語。

 

我一時語塞,想想慚愧,我雖然也愛讀英語原版作品,但我對莎士比亞的瞭解,僅限於看過的電影和話劇。

 

後來,我忍不住問了身邊兩位從美國文理學院畢業的朋友,他們和我一樣“大驚小怪”:“天呀,我們大二時纔看的,而且很多沒看懂!”。我受打擊的心靈頓時被撫慰了,但我開始想,如果大班的小朋友看莎士比亞原著,家長和他們閒聊時,會討論哈姆雷特的經典臺詞“to be or not to be”的語境,還是和他們聊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呢?

 

現在大家都焦慮,比誰家的娃看的書多,比哪個同學PET、KET考得分高,孩子們閱讀了很多原版書籍,甚至於骨灰級的原著,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這麼多的輸入之後,小讀者們究竟理解故事的文本了嗎?故事的情節結構如何?能不能提問,進行自我反思?

 

這些問題,正是精讀中繞不過去的問題。


 

2


最近,我看了一本兒童英文小說Great-Grandpa’s in the litter box,作者是Dan Greenburg。


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Zack去市場買貓,一隻他看不上眼的老貓竟開口說話了,老貓告訴Zack,自己是他的外曾祖父,究竟是咋回事兒?原來這隻貓是Great Granpa的兄弟轉世而來,併成功地從銀行取出很久以前的存款,還清了以前的欠款,快樂地過上了晚年生活。

 

我請教了專業的英語老師,請他以Great-Grandpa’s in the litter box這本書爲例,結合精讀課程的練習分析,幫我們梳理閱讀者在完成精讀時需要邁過的三道坎。

 

第一道坎:生詞需要刻意練習


在書的第4頁有個單詞“ ventriloquism”, 出現在一隻籠子裏的貓和Zack 對話的場景。如果從語境猜詞的方法來看,這個單詞還是容易被理解的。“Maybe this was just a trick-somebody doing ventriloquism.”

 

Ventriloquism可以能是一種trick(把戲)。那確實,這個單詞的本意是腹語,所以大家還是能夠猜個八九不離十的。

 

但如果單獨羅列出來,孩子很大程度上不認識這個非高頻詞。這時,如果選擇這本書來精讀,我們需要問小讀者,你能用英文解釋嗎? 如果是泛讀,能讀下去不覺得困難,就不需要小讀者會聽、會讀、會拼、會用這個單詞,俗稱“四會”。

 

但語言交流是雙向的,聽力、閱讀是輸入,寫作、口語是輸出。不經意地聽和讀,不會在孩子的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當小朋友們提筆寫文章時,就發現自己的詞彙不夠用,找不着合適、會拼寫的單詞,然後抓瞎了。這時候怎麼辦?光是能夠通過上下文猜出大概意思好像不解決問題。所以精讀既然遇見了這麼個生僻詞,就不要輕易地放過,利用語境和聯繫好好地“刻意練習”一下。

 

寫下大致意思,這是精讀起碼的“基本功”。

 

這本書題材獨特,而且會冒出點有意思的東西。

 

在書本第8頁上,有個單詞引起了我的注意,叫“ reincarnation”。這個單詞我以前從來沒有學過,但直覺告訴我這是一個非常高深的單詞。因此,我去查了維基百科。

Reincarnation

is the philosophical or religious concept that the non-physical essence of a living being starts a new life in a different physical form or body after biological death.

 

中文可以理解爲:轉世從哲學或宗教上是指一個人在生理上死亡後,進入另外一種生物或者身體內開始精神上的新生活。

 

連中文理解都如此奧妙,我們一定要借題發揮一下!所以老師也建議家長朋友們可以用英語和孩子們聊一聊,如果你轉世重生了,你會想成爲什麼?

 

第二道坎:“淘氣”三千問


讀完一本書並不難,難的是考察孩子理解了多少?以及有沒有進行自我反省,深入思考?我比較喜歡有互動的討論,和孩子們一起來探討簡單的問題,比如: 你喜歡這隻會說話的貓嗎?或者是深奧的問題:你認爲人會轉世嗎?這些問題都能夠幫助孩子去理解文章含義,而且最終能夠引發孩子深入地思考。

 

再比如說:要求分析和解釋劃線單詞的意義。那小讀者就得回到第一章,像偵探一樣去發現證據去幫助他們完成這道習題。



爲了回答老師或者父母看似“奇葩”問題,孩子們就會反覆不斷地去閱讀這個章節,從而發現各種有趣的“梗”。比如說這隻會說話的貓是很大佬作風並且很不誠實。當孩子們回答完這些問題,對於這一章節的理解會越來越深刻。

 

第三道坎:特殊題材需要“深加工”

 

我覺得這本書很妙,在蜿蜒起伏的情節後面,還隱藏着生命教育。我是清明節晚上看的這本書,正在心中思念已乘鶴先去的爺爺和外公,冥冥之中,希望他們能像這隻湯姆貓一樣,重新回到我的生活中。

  

我們在精讀時,也可以和孩子們來討論一下死亡、重生,對前世今生的理解,體會生命的奇妙。在這個英文單詞背後隱藏的深刻含義,是需要和孩子們探討才能得出的結論。

 

我們可以讓小讀者闡述:“你相信這隻說話的貓就是Zack的曾曾祖父嗎?”


3


如果只是泛讀,上面這些問題可以就會存儲在孩子們的腦海裏。隨着時間的流逝,就慢慢地被遺忘。遺忘的不僅僅是這個單詞,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思考、討論、表達的最好時機。

 

再對以上提到的精讀三道坎做一個總結,建議家長們在陪伴孩子做精讀的時候,要認真做好以下三點:



生僻詞彙要刻意練習:查字典和專題寫作;

多問問題,幫助孩子自我反思,喫透文章;

利用文章體裁,深入閱讀,展開討論。



事實上,精讀這件事就是讓孩子發現書本精妙的的過程,學會回答問題,引導思考的方向。從最簡單的5W的方法進行提問,到更深層次的人生探究,這不僅僅是閱讀,而是孩子們開始自我創造作品的開端。

 

如果你家恰好也有這本書,並希望獲得蟲媽和她的朋友爲這本書做的配套精讀練習(難度適合小學生~),也可以向“金融辣媽”的微信號發送“蟲媽微信”四個字(不是文末留言,是向“金融辣媽”這個微信號發送),後臺會自動回覆她的個人微信號,屆時大家可以向蟲媽索要配套精讀練習。

 

本文作者曾寫過的其他稿件:


希望陪你走好育兒路

掃二維碼,立即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