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参加完理想ONE发布会后,公路飞行收集了7位车企产品经理

给出的反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

公路飞行员:媒体未必解读充分,车企产品经理是这么看理想智造ONE的?

zhuanlan.zhihu.com
图标

随后我把文章发给了李想

,作为汽车圈人人皆知的创业明星,他很平易近人,关于ONE的增程混动设计逻辑聊了很多,最后也邀请我们当面去体验一下试制车。

很遗憾,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体验上。

直到4月10号,理想邀请媒体参观工厂并试乘,也正是这一趟,让我对理想ONE还有这家公司有了不一样的认知,想从市场和产品角度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1、我找到了四个卖点

对于99%的车企来说,董事长/CEO更多是扮演管理企业、制定大方向的角色。像是产品定义这样的具体工作,不会参与太多,那是产品经理操心的事。不只是传统车企,就算是小鹏、威马、拜腾这样的新造车也一样。

至于剩下的1%车企 ?

聪明人可能已经明白我要表达什么了。对的,理想ONE背后真正的产品经理其实就是李想自己。

亲手创办了汽车之家、每天收集无数中国用户的真实想法,我猜李想对于自己定义产品的能力一定是自信心爆棚。即便他从来没直接表达过这一点,不少人应该也能感受得到。

李想怎么定义ONE的卖点?他们官网上写的非常清楚:

续航、豪华中大型SUV、智能交互体验、安全

注意到了吗?他们最先强调的是:大于800km的综合续航里程。

我知道的是:多数行业人士很反感这样的说法,包括之前理想发布会上,和电车比续航,和油车比加速的宣传策略。但站在用户的角度看,这招确实直接击中了一些人的里程焦虑痛点。

初来乍到的新车企,要想奠定好公共传播基调,一定要提炼出自己最核心的卖点。理想的团队很高明:你别管我是加油还是充电,反正综合续航达到了800km,就是要不断向用户灌输结果导向,多数用户其实没空去操心具体技术原理。

续航之后,第二个卖点就是「豪华大型SUV」。乍一看不起眼,但千万别轻视「豪华」两个字,中国用户对品牌有多在乎,看看家里的三叔、二舅有多迷BBA就知道了。

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在Global Premium 与Non-Premium Brand之外,WEY硬是搞了个不伦不类的「中国豪华SUV品牌」。

反例则是:宝马从来不会天天把豪华品牌挂在官网显摆个不停。即便是这样,放眼全球,只要BMW出现,没人会否定它的品牌价值。

你说理想ONE只靠产品力,不打算走品牌路线,至少我不信。不仅强调自己是「豪华大型SUV」,还要拉上宝马X5、特斯拉Model X作对比。比的不只是能耗,也是为了让ONE和这些品牌捆绑在一起,最后再输出给外界这样的印象。

第三个卖点是智能交互体验,即便传统车企也开始在这个领域转身,但这个环节依然是新造车最能制造差异化体验的部分。理想给出的答案是:四屏车机+L2自动辅助驾驶。

至于最后强调的「安全性」,一家新品牌、一项小众的动力总成方案,外界对于产品安全性还有增程器可靠性一定少不了质疑。站在市场营销的角度,想要让第一批用户买单,安全性必须放在卖点里。另外,理想ONE在公开场合一直强调增程器是德尔福参与标定的,而不会把东安挂在嘴边,也是出于这点原因。

以上4条是理想ONE提炼出的核心卖点,细心的朋友还可以关注下,特斯拉的官网最先提的一定是他们3.4s的百公里加速。理想ONE则不会,因为它的这项数据为6.5s,所以被放在了后面和6缸3.0T发动机对标。

细微之处,能看出李想对于市场营销与传播技巧是怎么思考的。

我们可以从智能化水平、加速性能、续航里程三个维度去比较一下理想ONE的位置,就用象限图来表达:

智能化水平、续航里程是长板,加速性能居中,理想ONE走了条和其他产品不一样的路线。

2、躲不开的增程动力系统

说一千道一万,一辆汽车上最核心的部分还是要看动力总成,这也是理想ONE和其他新造车区别最大的环节:他们选择走REEV增程混动路线。

简单讲下增程混动的工作逻辑:

正常工况下,增程器发出的电力优先驱动行驶电机。一旦满足动力前提,增程器发出的电力可以一边驱动车辆,一边将多余电能储存给电池组。急加速时,再由电池和增程器共同输出电力驱动车辆。

优点呢,主要就是两点:

1、市区短途出行的话,可以只充电不加油,拿来当纯电动车开。ONE上用了一套40.5kWh的Pack(可用容量37.2kWh),纯电续航里程180km。

2、电量消耗到一定容量时,可以选择不充电,完全靠加油来使用。这么一来,算是解决了里程焦虑的痛点,ONE的综合续航最高能达到800km。

因为始终是由电动机负责驱动车辆,又可以选择加油/充电,所以可以将增程混动总结为「电动车的驾驶体验,汽油车的使用习惯」。

既然说的这么好,之前各大车企应该早把增程混动系统发扬光大啊,怎么也轮不到理想来出这个风头。

这也就涉及到了REEV的缺点问题:

1、NVH差,宝马i3之前做过一款增程版车型,增程器用的是两缸摩托车发动机,增程状态下的NVH表现没比拖拉机好多少。

2、亏电状态下的高速加速能力堪忧,这点连李想自己都愿意承认。他和我吐槽了i3增程版的技术策略,纯电模式下,电池SOC可以直接用到0,不会做任何保留。再加上增程器在峰值转速下的电机输出功率只有18kW,直接导致高速状态下的加速能力几乎没有。

3、高速路况下,增程器玩命工作,油耗甚至要比同级别汽油车还高。

以上缺点,相信以理想团队肯定比我更懂,他们怎么解决?

首先是NVH,ONE的增程器用的是东安1.2T 3缸发动机,理想给增程器做了一套液压减震固定。为了对比,实际试乘时,他们特意安排了雷克萨斯RX450h 还有沃尔沃XC90换乘。

我要承认的是:ONE的NVH表现确实优于这两款车,而且当天试乘的ONE还处于试装车阶段,正式SOP后的表现应该还会更好。

纯电模式下,乘坐表现就是一台纯电动车。急加速状态下,增程器介入带来的杂讯和震动也很轻微,NVH表现确实超出了预期。

至于增程系统的工作逻辑,李想之前告诉过我:他们给ONE设定了一条策略:增程模式启动前,始终保留部分电量,永远不存在亏电。一旦电量低于20%,增程器除了驱动电机之外,还要马上给电池充电至20%。

他们计算过,ONE保持120km/h行驶时,只用35kW的功率就够了,1.2T的增程器负责输出这部分轻轻松松。真正消耗功率的部分是急加速工况,电池会做出补充。

再简单点说就是:只要还有油,电池就可以和增程器一起配合,输出200kW以上驱动功率。

非要挑出毛病,那也有。持续输出高功率的话,我相信这套增程器也会面临亏电状态。不过李想给我举过一个例子:就算是Model 3持续输出60kW的功率,跑个100多公里也会歇菜。

我的理解是:一定要用1%的使用场景来反驳一件事,没有任何意义,任何电动车都撑不住。

事实是:没人会始终保持在急加速工况,这也是理想敢在ONE上用增程动力系统的一个前提判断。

最后一点是高速能耗:汽车之家的实测数据是9L/百公里(只用油不用电),每个人的衡量标准不一样,不多说,大家自行体会。

3、四块屏幕,两套系统

四屏车机部分直接先说结论:

1、相比于某些新造车的「中控大屏PPT,全液晶仪表工程机」,理想ONE的四屏车机是我目前看到的逻辑最完善、完成度最高的作品。

2、软体迭代速度远超汽车硬体,等到ONE在Q4交付时,其他新造车还有各大传统车企也会大幅进步,ONE还能有多少优势不好说。

ONE上的四块屏幕两两划分:全液晶仪表和车辆控制屏涉及到了整车控制层面,用的是Linux系统,处理器选的是德州仪器J6。中控屏还有副驾屏幕主要是用在娱乐、服务方面,底层操作系统是Android Automotive,处理器选的是高通骁龙820A。

试制车上简单体验了20分钟,简单说下体验:

全液晶仪表左侧为功能区域,娱乐/导航可以切换,左下方显示驾驶模式。中间和右侧区域分别是ADAS信息和车辆核心数据信息,仪表屏的重点是没有二级菜单,不需要切换。

下方控制屏主要是车辆控制功能,具体功能有:空调、座椅加热/通风、中控锁、驾驶模式设定等等。实际驾驶时,这部分功能多数都是盲操/半盲操,所以ONE在这设计了一套多指模糊操作。学习成本不高,识别率也还不错,至少以我本人的使用习惯来说,替换实体按钮没问题。

中控+副驾驶娱乐屏可以看做是车上的内容中心,中控屏左侧是icon图标,放在了主驾一侧,包括Home键、音乐、FM、整车设置、360影像等功能。右侧则是卡片式UI,相当于左侧icon的二级菜单,功能变换它也跟著切换。

另外,我在中控屏上还看到了下拉式菜单,UI和iPhone基本没多大区别,大家可以在图片里感受一下,一台底层架构是Android的「苹果」车机。

来常州工厂试乘前,一位传统车企的朋友特意嘱咐我,他们特别想知道ONE上的副驾驶视频播放会不会影响到主驾。

理想的产品经理告诉我:他们认为影响不大,况且ONE上有一套单独给副驾娱乐屏使用的蓝牙耳机。另外,我在现场了解到:除了P档模式外,副驾娱乐屏播放的视频还可以与中控屏直接切换,主驾还有后排也能看到。

插句题外话,ONE的四屏车机之所以完成度高,我认为背后有两项因素支撑:

一是交付时间确实晚于一些新造车势力,后发再没有优势实在说不过去了。

二就是最近讨论的「996话题」,ONE的车机研发工作应该都是在国内完成的,加班加点赶工是常事。要是放在国外的研发中心来做,5点下班的工作节奏不跳票才怪。

4、32.8万的定价,动了谁的蛋糕?

价格放在最后说,确实是因为ONE的定价策略很有侵略性,32.8万的最终定价足以看出李想要搏命的心态。没错,这点他很诚实,无论是在社交网路还是发布会上,反复都在讲一句话:我们只剩一次出牌的机会了。

30-40万的SUV都有谁?咱们可以先分析一下:

(除ES6外其他车型给出都是补贴后价格,公平起见,按照2019年补贴标准,ES6在MSRP基础上扣除3万元)

关于ONE的潜在竞品,很难一下给出答案,燃油车、纯电动车、PHEV都在备选范围内。可以用价格带的形式简单分析下:横轴代表车长,纵轴代表MSRP(厂商指导价)。

不过能看出的是,32.8万的定价策略+超5米的外形尺寸,算是最大限度为ONE赢得了一定的市场空间。总有人一直质疑李斌、李想为什么开始都要造一台5米长的大型SUV,而不是一台Sedan?

事实上,一家新造车要想以概率最大的方式活下去,绝对不会和朗逸、凯美瑞硬拼刺刀,那种策略无异于自杀。找到一个被传统车企忽略的细分市场,努力深耕下去,说不定还有机会闯出一片天。

别看ONE在宣传口径上和宝马X5对标,但相信我,ONE的定价假如真是40万的话,不用说X5,就连宝马X3都会抢走不少潜在用户。千万不要低估BBA的万有引力,要知道宾士GLC上个月可是卖了13000多辆,注意是单月销量。

新玩家在市场定位上要是和传统车企靠得太近,肯定占不到什么便宜,理想ONE在定价时应该也是充分考虑了这一点。

最后,我就想知道ONE到底能不能成?

理想ONE的产品负责人告诉我,目前的试制车处于PPV阶段(Production Process Validation,产品及工艺验证)。

按照传统车企的开发流程推算,接下来还要分别经历PP(Pre-Pilot,预试生产)、P(Pilot,试生产),然后才是SOP(Start Of Production,正式量产),整个过程一般花费6-8个月的时间。

以现在4月的时间节点计算,正式交付应该在10-12月完成,正好是理想官方给出的Q4。

说了这么多,其实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一个话题:理想ONE到底能不能成。

其实和之前失败的SEV一样,李想选择做REEV增程混动同样是一场赌博,赌的是什么?

我认为有两点,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答案:

1、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车之外,混动车的目标用户人群能有多少?

2、燃油车时代(ICE)在向纯电动车时代(BEV)转变,PHEV、REEV这样的混动车型更像是过渡方案,问题是这个过渡窗口期能有多长?

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很多技术咖已经准备给我上课,但我想表达的是:

其实没那么容易,就连BYD都不敢随意下结论,所以才同时推出了唐燃油版、PHEV、纯电版三款车型。

理想到底有没有赌对,别急著下定论,日后自见分晓。


结尾打个小广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