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與令人生厭的塵世

來自專欄金色的綿延10 人贊了文章

最近又讀了一遍《紅與黑》,看的是的羅新璋的譯本,相當不錯。我還記得年少讀第一遍的時候,只恨不能把於連從字裡行間拉出來打上一頓。但經歷了時光沉澱,再讀,就只剩喪氣和嘆息。

那個時代的法國,紅與黑代表著「軍隊」與「教會」,野心勃勃的法國青年想要平步青雲,只能在從中做選擇。軍隊是給世家公子準備的,教會卻還能吸納底層平民——至少那時的於連是這樣想的。

於連一開始是以優秀青年的外殼塑造的,他有魅力征服所有人。能把拉丁文聖經倒背如流,見解獨到,睿智不凡,更重要的是,書中描寫於連的外貌,用的是「勾魂攝魄」——「人的相貌,固然千差萬別,但就勾魂攝魄而言,恐怕無出其右了。」

他文弱清秀,腰身輕捷,皮膚很蒼白,頭髮深栗色。又大又黑的眼睛時而熱情似火,時而怨憤幽深,穿著一襲黑衣更是充滿禁慾的氣質。有一雙白靜柔軟的手,又有潔癖,他愛讀書,崇敬知識,熱愛拿破崙。活脫脫的一顆滄海遺珠,人間璞玉。我還記得當年對於連的好感,不過纔到書的一半就蕩然無存了。

歸根結底,於連到底愛誰?這次重讀,我還是傾向於瑞那夫人。於連的悲劇在於他晦暗的原生家庭,母愛的缺失,父親的家暴,家人的鄙視和輕蔑,造就了於連性格中多疑,自卑,敏感的一面,但同時,書籍和知識又給了他了自信,甚至自得的成分,他因此變得傲慢,孤高,衝動和過分自尊。加之他對於自己的外貌顯然有著極為正確的認識,他把握並利用這一點,顯得詭詐又危險。

於連很不幸,他有一個不配為人父的父親,直到兒子臨死前,還在為他的遺產而高興。但除此之外,於連遇到了多少善良的好心人啊,從最開始的老軍醫,傅凱,謝朗神父,彼拉神父,到瑞那夫人,瑪娣兒特小姐,拉穆爾侯爵,甚至那給他戀愛法寶的柯拉索夫親王待他也極為真摯。

但於連已經錯過了最好的人格塑造時機,他懷疑真心,懷疑誠實,懷疑一切善意。夫人喜歡他,他覺得是一種憐憫和羞辱,少爺喜歡他,他只當別人把他當作寵物狗。等到他真心實意的相信夫人,相信傅凱時,一切都晚了。

到了最後,他開始變的無私,感恩上帝,感恩朋友,感恩神父,感恩這兩位女子,並且全心全意的為她們打算。這個轉變雖然是死亡帶來的,但一切都是因為夫人,是夫人早早的在於連心中埋下了良善的種子。

瑞那夫人就像於連的母親,很好的補足了於連對母愛的本能嚮往,當他想到「過了十五年,瑞那夫人還在疼我的兒子,而你早把他忘了!」我覺得他是真的明白過來了。所以最後於連說「要知道,我永遠愛著你,我只愛你一個」,我覺得是真的。

誰能想到,因為夫人沒有死,這傢伙居然真的對上帝升起了信心,在死前,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見夫人一面,得到寬恕和平靜。虔誠的夫人著實擁有如陽光般的溫暖力量。

市長夫人質樸,低調,柔和,端莊,是一位天使般的賢淑女子,侯爵小姐奢華,高調,犀利,驕傲,如同魔鬼一樣的危險。於連迷失了,這也不能怪於連,任天下哪個男人來選,都會茫然無措。更深情的是夫人嗎,她比愛自己的兒子都更愛於連。更瘋狂的是小姐嗎,她可以捧起於連的頭,親吻這顆冰涼的頭顱,再將其埋葬。

侯爵小姐的瘋狂,在於她被眾星捧月的太久太久,以至於她反而對「輕視「產生了別樣的興緻。越是輕賤她,她就越狂熱,可一旦聽見愛的表白,就覺得厭惡與不屑。可夫人的深情,只來自於對愛情的嚮往,她沒有體會過這些溫情與體貼,所以她的心裡空蕩又苦澀,因為太空了,只要一點微光就能照亮,又因為太苦了,只要有一絲甜蜜就心滿意足。

於連愛上侯爵小姐,毫無疑問是因為那外貌,至於那要命的脾氣,是於連不堪忍受的,所以他得到的痛苦遠比甜蜜多。而愛上市長夫人,更多的是出於對母愛的嚮往,夫人給他的甜蜜和溫柔,在生命的最後,也成了一道光輝。

夫人很可憐,小姐也很可憐,遇到於連後,被勾魂攝魄的兩個女人再也得不到幸福和平靜了。於連愛小姐是真的,但愛她的身份和家產也是真的,可在愛上夫人的時候,他倒是真的對錢財考慮的不多。也許是那時的他,還墮落的不深。

於連的性格中有很多負面,他不擇手段,不信主,充滿謊言和狡詐,輕視他人,自作聰明又貪得無厭,但他同時也嚮往公平,民主,他想要摧毀舊社會的不公正,那些貪污和腐敗,那些虛偽和骯髒。他是一個盧梭式的人物,蔑視階級與制度,天不怕地不怕,對貴族愛恨交織……他呼喊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卻忘記了「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還是他太自作聰明。

於連很聰明,他是真的有頭腦,與其它紈絝子弟都不同。但上天賜予了他高貴的靈魂,去沒有給他匹配的地位與財富,這成了他一生的痛苦根源。用今天的話來說,於連想要的就是跨階級,但那個時候他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只能通過這些高貴的女子。

夫人曾說,「這些簡簡單單的事,換了世家子弟,在十五歲以上就全懂了」。柯拉索夫親王也感慨道「見鬼,這些都是常識了,你難道還是小學生?」於連在戀愛上用盡心機,卻還是掩飾不了單純天真的一面。對於這一面,夫人視若珍寶,覺得可愛,而小姐卻避之不及,視之為軟弱和平凡。

說到底,夫人想要於連成為孩子們的父親,好好的生活,小姐卻希望於連成為一個英雄,去翻江倒海,顛倒乾坤。所以夫人從沒有歧視過於連,從沒有把於連當做下等人,而小姐卻會因於連的身份而想要收回自己的愛,甚至說出「謝謝父親,謝謝您讓我擺脫』索雷爾』這個賤姓」。

只有夫人是真正愛他的,可他卻不自知。猶如他不自知此生當不成所謂英雄一樣。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可於連對自我判斷有嚴重的偏差。要記得,《紅與黑》不僅是一個愛情故事,也關於變革和政治,只不過那些保皇黨和雅各賓派,他們在這本書裏的戲份遠遠沒有巴爾扎克的書裏多。故事的中心點放置於講述於連這個底層的少年,講他短短几年的光陰,從木匠的兒子,變成侯爵小姐的未婚夫,最後走入地獄的一生。

於連毫無疑問會下地獄的,魔鬼一向躲在十字架後面。他說謊,通姦,毀滅別人的幸福,還試圖殺人,判他死刑並不冤枉。但作者卻同時讓他年輕俊美,讓他勾魂攝魄,讓他才華橫溢……令女性讀者心中倍感複雜。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對於連印象深刻的原因。中學時代,班上有男生唸作文時說道,自己很欣賞於連,真教我大喫一驚——我從來沒欣賞過於連,但卻依然同情過於連。

那個小小的於連,在被父親家暴時,總是帶著書本偷偷的跑到汝拉山上的一個山洞裡。後來他成為了風光一時的家庭教師,在遇到屈辱和不甘時,也還是跑到那個山洞裡。他夜宿其中,遠眺法蘭西,意氣風發,這個山洞,就是於連的阿瓦隆。

這本書裏還有一段很玄幻的成分,彷彿在昭示一段宿命與輪迴,那就是侯爵小姐對祖先的憧憬。這一段是令人很難忘的。小姐的祖上是美男子拉穆爾,他是當時最聰慧的王后納瓦拉的情夫,為了營救摯友,這位美男子被砍掉了頭,而深愛他的王后,就捧著這顆頭顱,將其安葬於教堂。

巧合的是,王后的名字和小姐相同,所以12歲的侯爵小姐被這個故事深深吸引,她讚賞這個英俊重情義的祖先,也同樣讚賞聰慧又無畏的王后,這兩個人的姓名組成了她的姓名,所以她一直深信自己也會扮演相同的角色。

耽溺於浪漫主義的侯爵小姐,在最後她也捧著於連的頭,將其安葬於汝拉山的山洞。這個畫面給人的印象如此之深,導致我忘記了其它細節,也忘不了披著黑紗坐在馬車裡,膝上放著深愛之人頭顱的瑪娣兒特。

荒涼的山洞,此刻裝點著昂貴的義大利石雕,無數白燭晶瑩雪亮,於連一定也會很滿意吧。夫人也信守承諾,沒有自尋短見,卻在於連死後的三天,香消玉殞。故事就到這裡結束了。

這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小說,講述了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說的是一個男人,擁有一個情婦,還想要一個妻子——這樣概括似乎有些不公平,因為作者同時展現了一個複雜的世界,這裡的貴族都平庸迂腐,官僚貪贓枉法,教會更是虛偽至極,爾虞我詐不亦樂乎。從物質上,於連得不到解脫,可從精神上,他更是無地可去。

多麼庸俗而卑鄙啊,他人是,於連亦是。剝開愛情的皮,下面是真實又複雜的人性,以及一整個令人生厭的塵世。這就是《紅與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