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夏商周時期

夏、商、周大多沒有文字可以尋找其中的文化特色,但是我們講過,「醫」的上一層次便是「易」。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易」文化來瞭解道醫的傳承,《山海經》謂:伏羲氏得河圖,夏後因之曰《連山》。夏朝的國君「有啟」是大禹的「兒子」,當時洪水大作,國主只好把都城定在山上,或是地勢較高的地方。所以夏用《連山》易,這個並不為奇。古人說神農氏又叫祁連山,傳承的是連山太陽曆。古人又說: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而在後世醫學裡面,屬於神農這一醫學流派的當屬「經方家」,有文字可述者,就只有「伊尹《湯液經》」。張仲景據其而論廣。可以肯定,在夏朝的時候,一定是「經方」大行其道的時候。《漢書·藝文志》有謂: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深淺,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齊。以通閉解結,反之於平。以上說明經方的來源是神農氏,其發展和大興卻在夏朝。那麼在殷商時期醫學是怎樣演變的呢?從「易學」文獻中,可以大略看到,殷商時期主要是從黃帝所傳發展而來的。黃帝為五帝之首,《黃帝內經》就是黃帝與歧伯討論醫理的著述傳本。所以《漢書》上講:醫經者,原人血脈經絡骨髓,陰陽表裡,以起百病之本,生死之分,而用度箴石湯火所施,調百葯之齊,和之所宜。在古醫學之中,傳承著兩大醫學流派,一個是以百葯為旨,內證為機的神農派系;另一個則是感應天地外證與內證合參、天人合一的黃帝派系。他們之間各有傳承隱顯,神農派系在夏的時候,大興其道。而黃帝派系則在商朝大興其旨。這兩種醫學,在傳流的過程中,又有參流與互補。

到了周朝,醫學又發生了一質的變化。周朝興於文王,其作後天八卦圖,改伏羲先天之易,而作後天之易,先天之易以天地為宗,就是敬天愛地;後天之易以水火為旨,就是敬庶愛民。先天主以順天道而行;後天以順人道而興,雖然卦圖以水火而主,但是在「易」裡面卻是以「天地」開宗,這表示文王內用修證之術而外主興人之道,意思就是在政治上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敬民愛民,主張修心養志與天地合一。這在當時是一種很好的學術主張與政治措施。這個時候的醫學融合了上古醫學的兩大流派,合之為一。使之服務於民,濟利於民。其所作卦圖如下:

文王后天八卦陰陽水火示意圖

這個圖中水和火,都是老百姓所愛戴的,所以水與火又列居正位,表達文王關愛老百姓飲食起居,所以受老百姓擁護。乾道天(象徵王位),則退居西北,大道歸隱,王道歸西。這個圖是順心民意,逆天反地之意,順人道,而逆天道,天道歸隱,人道興起,人天分離,由此而殆!這是天道消然,人慾宣揚的時代。從此,中國的文化,就開始走向形化,物化。形神分離,人天相斥。

但是由於過分強調物慾文化,雖然老百姓容易接受,但自古傳下來的「易道修持」理論也就得不到很好的傳承。從此,中國的文化就開始出現了斷層,醫學也發生了斷層。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