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陽病篇分解

小柴胡湯方

柴胡八兩 人蔘三兩黃芩三兩 甘草三兩(炙)

半夏半升(洗)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柴胡芍藥枳實甘草湯方

柴胡八兩 芍藥三兩枳實四枚(炙) 甘草三兩(炙)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大柴胡湯方柴胡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生薑五兩切,枳實四兩炙,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一方用大黃二兩。

知易子:柴胡微苦味,叢生草本,花撐傘狀,說明其水木氣很強。少陽木氣旺發的藥物,對於少陽厥陰升發力不足,具有推陳致新的效果。此類是藥物還有香茅草 淡竹葉,加上生薑都是拿來升發肝膽木氣抵禦風寒良藥,柴胡 人蔘 生薑 大棗都是陽性很足藥物,加上半夏 甘草溫脾,是不是從肝膽脾部昇陽氣,驅寒出表藥方子呀?而且量還很大,黃芩是苦性的,苦水性更加增加生髮力量清除肝膽脾部邪熱,化木為心血火氣 祛除風寒良藥。

我們來看看其證症表現,把使用柴胡湯條文發出來看看: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風病,頭痛,多汗,惡風,腋下痛,不可轉側,脈浮弦而數,此風邪幹肝也,小柴胡湯主之;若流於腑,則口苦,嘔逆,腹脹,善太息,柴胡枳實芍藥甘草湯主之。

傳少陽,脈弦而急,口苦,咽乾,頭暈,目眩,往來寒熱,熱多寒少,宜小柴胡湯。不差,與大柴胡湯。

太陽篇的。凡柴胡湯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

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鞕,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裏也,脈沉者,亦在裏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裏,此為半在裏半在外也,脈雖沉細,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宜先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與小柴胡湯

血弱氣虛,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紛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

太陽病,十日已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寒病,兩脅中痛,寒中行善掣節,逆則頭痛,耳聾,脈弦而沉遲,此寒邪乘肝也,小柴胡湯主之;其著也,則兩腋急痛,不能轉側,柴胡黃芩芍藥半夏甘草湯主之。

少陽病,氣上逆,今脅下痛,甚則嘔逆,此為膽氣不降也,柴胡芍藥枳實甘草湯主之。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此上焦不通故也,宜小柴胡湯

知易子:柴胡湯證症都是胸肋苦滿 寒熱往來 口乾 口苦 口渴 甚至嘔吐,這些都是什麼問題?是不是氣機升在少陽再也升不上去了?造成中焦氣堵呀?柴胡湯下去,升舉有力氣機就通了呀,風寒自太陽 陽明來的,還是病人本身肝膽脾寒 又感染風寒升舉不力的,上中下三焦病症,升發不力 造成中焦悶氣的,都要使用到柴胡湯.就是這個道理了,柴胡湯就像龍捲風似的,貫通三焦,跟大自然龍捲風 颱風 給大地帶來降雨 清新空氣 是不是一個道理呀?少陽生氣舉不了 脾寒過度的話,還會出來中氣下陷,出來下焦病症.肚子疼 尿血 便血,都會出來,少陽問題 可陰可陽,很多大醫很頭疼 稍微不慎,就會變症百出,都是關乎氣機升降問題,三焦通暢問題,水火氣升降問題.肋滿 肋疼 咋來的?就是氣堵在中焦麼 鼓脹所致麼?其原因都是寒水氣封固脾部上焦體表所致,肺皮毛封閉的話,還會用到麻黃 桂枝來開表 開肺提壺開蓋的,貫通水之上源,才能決瀆三焦,實現膽滲 決瀆功能,口乾口苦口渴都是升水到半路,不能灌溉上焦造成的.太陽陽明病 最後出現脈弦細弱 不是洪浮脈象的,都是少陽升舉力不足表現,少陰太陰病 出現脈弦細弱 也是一樣問題.都是木氣不足表現,就會使用柴胡湯了,調好了中焦就解決了上焦 下焦問題,說明人體系統性 關聯性 複雜性,整體性.潮熱往來寒熱 啥意思?一陣一陣的發熱 不就是發熱力不足麼?人體動力都是來自腎跟命門庫藏氣,除非腎虧 命門元氣不足 連發燒都難的人,都是這個中焦少陽氣不足問題,膽寒脾寒所致,所以 治療少陽病 除了旺發少陽氣外,還要大補氣血,補充心火 溫脾腎,才能徹底解決問題,肝脾肺都是血庫,這些地方血不足 就會缺火冰寒,偶感風寒 氣機堵塞就很容易了,很多小孩子 三天兩頭感冒的,高燒低燒連續發作的,問題都在這上面,我經常叫珍惜處方喝小柴胡沖劑,為啥來著,點滴參麥 高糖注射液,為啥來著?為什麼取得很好療效?大家明白沒有?加上洗燙 艾灸除風寒的話,沒有病情不減輕最後痊癒的,別小看這小小舉措,那可是救了珍惜西醫短命生涯的,從會看病 用藥 到不會看病 無葯可用,實現峯迴路轉 成為兒科專家了,裡面都包含大道理在呢.這個柴胡湯是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最為成功方劑,至今都一直在使用,治療傷寒在桂枝湯 麻黃湯 葛根湯之後最重要方劑,前面三個方劑都是散寒出表的,柴胡方劑是從中焦升散陽氣 出表的,服柴胡湯 微微得汗的話 胸肋悶痛等中焦病症就會一掃而光,都是水火氣升降暢通結果,柴胡 芍藥 甘草 枳實湯幹啥來著?枳實我們前面分解了 是翻動脾土的,甘草是溫脾守中的,芍藥收斂肝膽氣 柴胡升發,是不是出來破土而出的春苗一樣呀?那個不是典型的春天少陽厥陰木氣麼?嫩嫩的葉苗長出來了,人體不就生機盎然了麼?實現肝膽脾木的春天生髮功能了麼?

古今很多老中醫老教授奇怪了:太陰病 少陰病使用太陰 少陰方子就是治不好。使用少陽病的柴胡方劑,結果病好了,奇也怪哉哦。他們還以為傷寒雜病論對症下藥胡說八道呢,人家張仲景懂隨便處方,少陽方子可以是太陰病方子隨他說的。你氣機不懂迷迷糊糊。來個辨證論治 對症下藥 那是要鬧笑話的。聖人可以對症下藥 老中醫不行博士後導師不行,不是很明白淺顯麼。六經臟腑疾病都可以使用柴胡方劑,只要是中焦少陽氣升力不足的造成的,這樣理解才能達到張聖人水平,本著傷寒雜病論原意。

還有很厲害方劑呢,調理少陽的方劑:生薑一斤加香茅草一把或者桃樹枝一把或者苦瓜苗一把熬水沖涼,加上淡竹葉最好,比柴胡湯劑更厲害

為啥呀?生薑除脾 表寒兼旺發陽氣 香茅草 淡竹葉都是少陽木氣很旺的藥物 桃樹枝也是木氣很旺的 還辟邪氣。

厥陰篇分解:

烏梅丸方:

烏梅三百枚 細辛六兩乾薑十兩 黃連十六兩當歸四兩 附子六兩(炮去皮) 蜀椒四兩(出汗) 桂枝六兩(去皮)人蔘六兩 黃柏六兩,右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葯令相得,納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白虎湯方: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碎(棉裹) 甘草二兩(炙)粳米六合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當歸四逆加人蔘附子湯方:

當歸三兩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 細辛三兩 甘草二兩(炙) 木通二兩 大棗二十五枚(劈) 人蔘三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九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附子湯方:

吳茱萸二升 生薑半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當歸三兩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細辛三兩 甘草二兩(炙) 木通二兩大棗二十五枚(劈),右十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四逆湯方:

人蔘二兩 甘草二兩乾薑一兩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若強可用大附子一枚,乾薑二兩。

瓜蒂散方:

瓜蒂赤小豆,右二味,各等分,異搗篩,合納臼中,更治之,別以香豉一合,用熱湯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一錢匙,溫頓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諸亡血,虛家,不可與也。

茯苓甘草湯方:

茯苓二兩 甘草一兩(炙)生薑三兩(切) 桂枝二兩(去皮),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人蔘附子湯方:

人蔘二兩 附子一枚乾薑二枚(炮) 半夏半升 阿膠二兩 柏葉三兩,右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膠烊消。溫服一升,日再服。

人蔘乾薑湯方:

人蔘二兩 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右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溫頓服之。

麻黃升麻湯方:

麻黃二兩半(去節)升麻一兩 知母一兩 黃芩一兩半 桂枝二兩 白朮一兩 甘草一兩(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葯,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付。

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方:

乾薑三兩 黃芩三兩黃連三兩 人蔘三兩,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柏葉阿膠湯方:

柏葉三兩 阿膠二兩乾薑二兩(炮) 牡丹 三兩,右四味,以水三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納膠烊消。溫服一升,日再服。

通脈四逆湯方:

甘草二兩(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乾薑三兩 人蔘二兩,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出者愈。

白頭翁湯方:

白頭翁二兩 黃連三兩黃柏三兩 秦皮三兩,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白頭翁加阿膠甘草湯方:

白頭翁二兩 甘草二兩阿膠二兩 黃連三兩 黃柏三兩 秦皮三兩,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膠烊消,分溫三服。

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劈),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須臾,啜熱粥一升,以助藥力,如不差,再服,餘如將息禁忌法。

小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枳實三枚(炙)厚朴二兩(去皮尖),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二味,取一升二合,去滓,納大黃,再煮一二沸,去滓,分溫二服,一服譫語止,若更衣者,停後服,不爾,盡服之。

梔子豉湯方:

梔子十四枚(劈)香豉四合(棉裹),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取二升,納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一服得吐,止後服。

紫參湯方:

紫參半斤甘草三兩,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參取二升,納甘草,煮取一升半①,分溫再服。

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十枚(煨)右一味,為散,粥飲和,頓服之。

吳茱萸湯方:

吳茱萸一升 人蔘三兩生薑六兩(切) 大棗十二枚(劈),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半夏乾薑散方:

半夏 乾薑各等分,右二味,杵為散,取方寸匙,漿水一升半,煮取七合,頓服之。

生薑半夏湯方:

生薑一斤半夏半升,右二味,以水三升,先煮半夏,取二升,納生薑汁,煮取一升①,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嘔止,停後服。

橘皮湯方:

橘皮四兩生薑半斤,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下嚥即愈。

橘皮竹茹湯方:

橘皮二斤 竹茹二升人蔘一兩 甘草五兩 生薑半斤 大棗三十枚,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小半夏湯方:

半夏一升生薑半斤,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

黃連茯苓湯方:

黃連二兩 茯苓三兩阿膠一兩半 芍藥三兩 黃芩三兩半夏一升,右六味,以水一斗,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納膠烊消,分溫三服。若胸中熱甚者,加黃連一兩,合前成三兩;腹滿者,加厚朴二兩;人虛者,加甘草二兩;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二兩。

甘草粉蜜湯方:

甘草二兩白粉一兩(即鉛粉)蜜四兩,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納粉、蜜攪令和,煎如薄粥,溫服一升。差,止後服。

大烏頭煎方:

烏頭大者五枚(熬,去皮),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蜜二升,煎令水氣盡,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

當歸生薑羊肉湯方:

當歸三兩 生薑五兩羊肉一斤,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寒多者,加生薑成一斤;痛多而嘔者,加橘皮二兩,白朮一兩。加生薑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分溫三服。

烏頭桂枝湯方:

烏頭五枚,右一味,以蜜二升,煮減半,去滓,以桂枝湯五合解之,令得一升。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桂枝一兩,右二味,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匙,日再服。蜜丸亦可。

腎氣丸方:

地黃八兩 薯蕷四兩山茱萸四兩 澤瀉三兩 牡丹皮三兩 茯苓三兩 桂枝一兩 附子一枚(炮)

右八味,末之,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白飲下亦可。五苓散方:

豬苓十八銖(去皮)澤瀉一兩六銖 白朮十八銖 茯苓十八銖 桂枝半兩,右五味,為末,以白飲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

茯苓澤瀉湯方:

茯苓半斤 澤瀉四兩甘草二兩 桂枝二兩 白朮三兩 生薑四兩,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文蛤湯方:

文蛤五兩 麻黃三兩甘草三兩 生薑三兩 石膏五兩 杏仁五十枚大棗十二枚,右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汗出即愈。若不汗,再服。

小柴胡加茯苓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人蔘二兩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兩 生薑二兩(切) 大棗十二枚(劈)茯苓四兩,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回歸:嘿嘿,這一篇方子真夠多的,不過都是升升降降的,使勁收斂使勁升。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