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有很多人就曾將司馬懿和曹操做對比。同樣都善於謀略,同樣都是一代梟雄。於是便有人想到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會不會像曹操的兒子曹植和曹丕那樣為了權利而明爭暗鬥呢?高平陵政變之後沒多久,司馬懿病死。司馬師憑藉能力、膽識、韜略以及武力,正式接過了其父司馬懿的大棒。按常理來說,權力會使人失去理智。對於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二人來說,爭權奪利,自相殘殺是有可能發生的。但是,由於司馬家族是以士族領袖的形象操控著曹魏的軍政大權,不是曹操那種靠宗族關係維持的強權模式。於是這就導致了司馬家在高平陵之變後,雖然是國家領袖,但還要是依仗士族的支持才能維持統治。(司馬家族達不到曹操那種足以上挾天子,下御羣臣的水平)所以對於司馬師和司馬昭來說,在外有曹氏餘孽虎視眈眈,內有其他士族也有可能搶班奪權的壓力之下,司馬兄弟兩人也就毫無內訌的理由了。否則自相殘殺,讓外人奪了大權,高平陵政變的政治成果,豈不是要便宜外人了?

三國時期最著名的兄弟鬩牆,無非就是袁氏兄弟,劉氏兄弟,以及曹操的兩個寶貝兒子。他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老爸偏愛小兒子,讓小兒子產生了對大哥取而代之的想法。而司馬師所處的環境則與這三位前輩不同。司馬懿和曹操,袁紹,劉表一樣,他也偏心,只是他偏愛的是大兒子司馬師!司馬懿更看重大兒子司馬師,司馬師不僅早早進入了官場,他被司馬懿當成接班人來培養。一進官場就官拜中護軍,成為了朝廷中的實權派人物。而與此同時司馬懿遲遲不讓司馬昭當官,直到司馬懿被邊緣化,自己前途未卜的時候才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給司馬昭謀得了一個典農中郎將的位置,比之中護軍這個職務孰輕孰重一目瞭然!從這點我們就能看出司馬懿在兩個兒子中的喜好。在高平陵之變這種關係到全族人生死存亡的關鍵問題上司馬懿只是找了司馬師進行了謀劃,司馬昭甚至沒有事先預聞。足可見在老爸心中兩個兒子分量孰輕孰重!屋子補漏,忙併快樂著!用發哥的一句話說就是成功?我才剛上路!司馬家的事業此時也才剛上路,外敵完全沒有清除,兩兄弟完全沒有理由搞內訌,也完全沒有時間內訌!


手足相殘?司馬懿死時司馬師、司馬昭面對反對司馬氏的勢力,內訌等於滅族,還有空去手足相殘?司馬師是嫡長子,能力與地位一直高於司馬昭,司馬昭還需要司馬師庇護。司馬師臨終把兵權交給司馬昭,說兵權不可付諸他人,否則司馬氏族矣。殺了一批人,司馬昭才完全掌握朝政。


司馬師沒有兒子,司馬昭兒子過繼給他了。還需要爭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