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下月会向个别学校追讨误领的署任津贴。

中小学教师编制复杂,学校出现「升错职」及「加错薪」,便会被教育局追讨薪酬。教育局下月起会向个别学校追讨误领的署任津贴,每月扣减最多两万元的薪金津贴。教育专业人员协会质疑,当局把错误推卸给学校,或令学校陷入财政困难。有中学校长认为,一般津贴中学每年有百万元计的盈余,相信新措施对学校运作影响有限。

教育局定时检讨中小学教师编制情况,并作出改善方案。资料图片

教育局证实,部份学校未能准确理解相关规定而误领署任津贴,在当局更新系统被发现,在过去两年多已透过各种途径联络学校,解释事件及商讨适当处理方案,逾9成学校个案已妥善解决;惟仍有少数个案,经多番磋商,至今仍未有正面回应。当局决定,由今年2月起,因应已确定多付的薪金,按月调整发放予这些学校的薪金津贴,扣减以每月两万元为限,即每年最多被扣24万元,上月已致函涉及学校通知安排,并提醒校方须确保所有员工的薪金发放不受影响。

教育局定时检讨中小学教师编制情况,并作出改善方案。

虽然当局强调,根据《资助则例》作出调整安排,对学校日常运作影响不大,但教协昨批评当局是把错误推卸给学校,打乱学校的财务规划、影响与学生学习相关计划,甚至令校方陷入财困,要求停止追讨;并称2013年至今共接获数十宗相关求助,有学校个案被要求发还10年前的署任津贴,部分个案涉款达70万元,质疑当局无视诉讼追溯期只限6年的法例规定。

中小学教师编制复杂,学校出现「升错职」及「加错薪」。资料图片

香港中学校长会主席邓振强任职的中学,2006年把6名非学位教师作署任安排,再视表现晋升,形容当年无论是校方与局方,均以为申领署任津贴是容许,「学校与教育局一起不准确理解条文」。当局2013年指不符规定,遂向学校追讨约25万元的署任津贴,最终校方决定分3年,每年一期退还津贴,迄今已还两期:「既然津贴是公帑,向学校追讨亦是无可厚非,反而教师有履行其职务,如要追讨他们就不合理」。

邓振强。资料图片

邓振强指,一般中学每年有二至三百万元的盈余,以备不时之需,即使每月扣减薪金津贴,学校理应有足够资源补足,对实际运作影响不大:「除非个别学校现金流出现问题,当局便要额外支援」。资助小学校长会主席张勇邦则认为,新安排对相关学校运作有影响,而当局亦须付上审批失误的责任,不应该向学校追讨。

邓振强(右)。 资料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