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樹
家庭教育、課程直播,點擊☞
關注


歡迎閱讀 家長樹 的第 812 期推送

 每天12點更新  家長資訊平臺



發了一場燒,2歲的孩子,沒了。


前幾天刷到一條新聞,緊張的心都跟着揪起來了!


浙江省永嘉縣一個2歲的孩子凌晨突發高燒,奶奶照顧了一個晚上,凌晨孩子體溫突然飆升,臉色發黑,口吐白沫,身體開始抽搐。


被嚇壞的奶奶聽到孩子喉嚨“哦哦”的聲音,怕抽搐的孩子嗓子被痰卡住了,想起了一個治療抽筋的土辦法“摳喉嚨”,也是一時情急,她就把手直接伸到孩子嘴裏摳他的喉嚨。


孩子身體僵硬的掙紮了五六分鐘,情況一直沒有好轉,等到救護車到的時候,孩子搶救了一個多小時,最終無死亡。


網友氣憤的評論“殺死孩子的不是發燒,是這些治療發燒的土辦法啊!


主治醫生在接受採訪時說“這已經不是第一例了,之前也有人用了土辦法爲孩子治療驚厥,結果引發危險導致孩子死亡。更爲誇張的是,有些‘土方’還用上了灌水、灌油”!”


不想指責那個可憐的奶奶,遇到孩子高熱抽搐,沒有家長能穩得住不驚慌。


發燒是孩子的常見病,燒到高熱驚厥的孩子不多,但每個經歷過孩子高熱驚厥的媽,一定都心有餘悸。


還記得後臺有個留言說“兒子高熱驚厥那天,我覺得這輩子遇到的最大的坎兒,就是當時當刻了。



作爲與發燒只有一步之遙的惡魔,高熱驚厥有多可怕?沒經歷過的人可能真心沒法體會。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高熱驚厥。


說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事兒,我也是從那次以後纔開始重視高熱驚厥的。


有一次帶着發燒的小包去醫院看病,看到一個媽媽,大冬天穿着一層薄薄的睡衣和拖鞋,和老公一起撐着懷裏的孩子,一邊喊着“大夫,快救救我孩子!”,一邊風一樣的衝進急診室。



路過我的時候,我看到那個孩子臉居然是灰色的,渾身都在抽搐,嘴巴緊咬,看得我一下子心就揪起來了。


後來,孩子被送進急診,那個媽媽跟老公都在門口等,仔細看我才發現,她的手一直在流血,看那個傷口的樣子,應該是怕孩子抽搐的時候咬到自己,就把手塞給孩子咬的吧。


老公讓她去包紮一下,她理都不理,一直死死盯着診室的門口,動也不動。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高熱驚厥的孩子和家長,坦率的說,換成是我,那個場景,真不知道會怎麼樣。



面對這種突發情況,如果不瞭解高熱驚厥的護理常識,後果也許會更嚴重,所以今天,就給妞們科普一下高熱驚厥需要注意的常識。



小時候常聽老人們經常說發燒會把孩子燒傻,其實就是因爲發燒溫度過高導致的抽搐,俗稱 “燒抽風”了。


發燒引起的抽搐在醫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就是--高熱驚厥,也叫熱性驚厥。


高熱驚厥是小兒最常見的急性驚厥,兒童期患病率在2%-5%,18-22月齡是發病高峯期。




高熱驚厥的觸發條件就是:體溫驟升!


最常見的誘因是呼吸道感染,這跟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有關,如果孩子已經持續性發燒3-5天,或者反覆發燒,就有可能觸發高熱驚厥。


發作時孩子體溫往往會迅速躥升到39℃以上,也有體溫不是很高(低於38℃)的情況下就發生驚厥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以後復發的危險會大大增加。




高熱驚厥分爲單純型和複雜型兩型,單純性高熱驚厥恢復很快,也不會對大腦造成什麼影響。


驚厥時間過長或反覆多次發作,纔有可能致使腦細胞發生缺氧性損傷,且有可能發展爲繼發性癲癇。


一般孩子高熱驚厥後,都需要做一個腦電波檢查,醫生會判斷驚厥的類型。


 

另外,95%-98%的高熱驚厥的孩子並不會病情惡化,6歲以後高熱驚厥的現象會隨着神經系統的發育完善而停止。



據調查,首次高熱驚厥後,約有30%-40%孩子可能再次發作,75%會發生在首次發作的1年以內,90%在2年以內,復發次數越多,癲癇發病率越高,引起腦損傷的可能性越大。


所以,有過高熱驚厥史的寶寶,醫生都會建議如果再度發燒,一定一定一定要及時控制住體溫,避免高熱再次引發驚厥。



一般的高熱驚厥都會自行恢復,爲了以防萬一,這些高熱驚厥的護理常識,妞們一定要收藏起來!


孩子抽搐的時候,四肢會扭曲,場面可以想象,當媽的一定看着很難過,忍不住想讓孩子的手腳舒緩開來,但這是不對的,稍有不慎就會有骨折的風險。


這個時候最應該做的,就是讓孩子保持側臥,清除周圍可能會傷害孩子的物品,防止磕碰或擦傷,讓孩子自行緩解一會兒,我知道很難,但爲了孩子的安全,只能這樣做。


將孩子的頭部轉向一側,以防發生反流,引起誤吸。一定要隨時觀察孩子的臉色,如果孩子臉色青紫,就證明孩子已經缺氧了,要及時供給氧氣,必要時人工呼吸也是可以的。



◉ 如果孩子的嘴巴還沒有緊閉,那就在孩子的上下脣之間墊一個毛巾,避免他咬傷自己的舌頭,如果已經不具備條件了,千萬不要強硬掰開孩子的嘴巴。


◉ 高燒引起抽搐後1-2個小時內可能還會再次出現,孩子舒緩後需要繼續物理降溫,注意保持散熱,不要穿的過多,也不要餵食任何東西,包括藥,馬上到醫院就診。


高熱驚厥與發燒只有一步之遙,很多時候都沒有辦法提前預防,但大多數都會自行恢復,妞們大可不必過於擔心。


但如果孩子反覆發燒或者高燒不退,就要特殊注意,及時降溫,及時就醫。


(扒到了護理高熱驚厥的視頻,妞們收藏起來慢慢看吧👇)


退燒藥不能亂喫

這幾個誤區千萬要注意


除了給孩子喫過量退燒藥以外,還有一些經常被家長忽略的給藥誤區:


1、搞不清什麼時候可以喫退燒藥


當孩子的腋窩溫度≥37.5℃(或肛門溫度≥38℃),就是發熱了,但並不是發熱了就要馬上喫退燒藥。


通常把腋溫38.2℃作爲是否服用退燒藥的分界點,但是喫退燒藥的主要目的是爲了讓孩子在發燒時不那麼難受,而不是爲了儘快讓體溫降到正常範圍。


所以發熱時的體溫高低並不是判斷能不能喫退燒藥的首要標準,孩子發熱時舒不舒服纔是需要優先被考慮的。



2、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同時喫


我國2016年發佈的兒童退熱指南中,不推薦同時服用這兩種退燒藥。


去看病的時候,某些時候醫生會讓患者同時服用兩種或好幾種藥物,聯合用藥的主要目的是爲了增強藥效,降低不良反應。


但是,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一起服用,並不能達到這些目的。


3、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喫


有家長會問:“既然對乙酰氨基酚與布洛芬不能同時喫,那交替喫總可以吧?”


很多國家目前都不支持交替使用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來給孩子退燒,包括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等。


不支持的原因同樣是因爲雖然交替用藥的退燒效果稍好一些,但安全性方面沒有足夠的證據,並且交替使用會使服藥過程變複雜,增加不安全性。



目前對孩子來說,安全的退燒藥只有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這兩種。


像阿司匹林、尼美舒利、安乃近這三種藥品,雖然有退燒的作用,但對孩子的損傷很大,不能用於兒童退燒。


當面對孩子發熱時,家長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靜,切勿病急亂投醫,“土法”可能坑娃!


也希望大家平時多多儲備兒童醫學基本常識,這樣才能在孩子生病出狀況時,快速找到最好的應對方法!

孩子一場病,媽媽半條命。


那個小小的人兒,每一點病痛,都能成千上萬倍的疼在當媽的身上。


他能夠健康平安的長大是每個當媽媽最大的心願,但有時意外卻不在我們掌控之中。


希望大家能記住文章中說的幾個重點,但我更希望妞們這輩子都用不上。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即可獲取全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