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部改編自亦舒同名言情小說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大火特火,一時間,人們紛紛將劇情代入現實生活中,對婚姻家庭、女性職場、親情倫理以及愛情友情等議論紛紛、思考深入。時隔一年,亦舒的經典小說《喜寶》再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該電影已於8月低調開機,目前劇組已於近日轉場匈牙利拍攝。

故事主要講述出身清寒的姜喜寶在劍橋讀書,她年輕美麗,心氣高傲,鑒於自身經歷她對於愛情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在一次旅途中,她偶然結識了富家千金瑁聰慧,後來竟與其父演繹了一場刻骨銘心的忘年戀。面對情感、物質、健康、未來的選擇,當愛出現禁錮和衝突,該如何選擇?將何去何從?圍繞在姜喜寶、瑁聰慧、瑁存姿(瑁聰慧的父親)以及宋家明(瑁聰慧的未婚夫)四人之間的感情糾葛將精彩上演。

日前,飾演姜喜寶的郭采潔在微博爆出新劇照,並配上了一段深奧的話「如果你身邊有人,總想解決愛的問題,那他肯定是個故事,看似貪婪蒼白,卻好滿足,那是連自己都不認識的真實」,看起來這位新晉亦舒女郎深入地沉浸在了角色中的文藝中。從劇照中我們可以看到,喜寶身穿專門定製的白底黑點禮服,再加上優雅的髮型和得體的妝容,真的是既性感又驚艷,慵懶得散發出令人著迷的女性魅力。

劇照曝光的場景是在瑁家大宅的中式園林中,一會喜寶和瑁存姿並肩而立,一會兩人又相對而坐,看得出,相互間的交談很盡興,情感上有了質的升華,彷彿彼此的靈魂尋找到了契合點。腳蹬高跟鞋的喜寶不顧形象地席地而坐,喝紅酒直接吹瓶,自然隨性、直白無畏卻又無法脫離現實的無奈和感傷,青春真是美麗得如此放肆。西裝革履的瑁存姿則有著經過歲月洗禮後的成熟魅力,他將於這個年輕的姑娘碰撞出多場精彩的對手戲。


《喜寶》,這個故事看過很多遍,感覺很深刻,這是一個悲劇,我喜歡把她形容為窮人謀生的悲劇。

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很多的愛,被愛與愛人。如果沒有愛,很多錢也是好的。如果兩件都沒有,我還有健康,我其實並不貧乏。這句話在文中出現多次,這也使得許多人一提到亦舒的《喜寶》都會想到這一段經典的獨白,然而從始至終我喜歡的都是最後一句,「我其實並不貧乏」。

典型缺乏愛與關懷的孩子,典型窮苦出身的孩子,典型想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命運的孩子,然而求生是艱難的,社會是淡漠的,窮人間的親情與愛情也是容易讓人失望的。

所以,她說:「每當我轉頭,誰在燈火闌珊處,我的頭已轉得酸軟,為值得的人,為不值得的人,為親情,為愛情。我只是疲倦,我只需要一個可供休息的地方,現在,勖存姿提供給我,我為什麼不接受?」

「多年的貧乏——愛的貧乏,物質的貧乏,一切一切,不斷積鬱,到了今天,忽然得到一個出口,我不可能顧忌到後果,我一定要做了再說。」

你瞧,貧窮是多麼可怕,無論你是多麼的渴望改變現狀,跳出你固有的階層,即便如同喜寶,劍橋留學生,聖三一學院法律系的學生,為了改變自己的出身命運,為了學費生活費吃穿用度,她也不得不無奈的出賣自己,她一次次的說:我不怪社會,這是我自己的選擇。你總得用你所擁有的,去換你所沒有的。呵,多麼公平!

艱難謀生,謀愛不得,在亦舒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圍繞著這個主題來展開的,生存的艱辛,生計的壓迫。

她寫貧窮寫得那般高明,在她的作品中你很少看到她正面描寫貧窮的痛苦,她寫謀生的艱難,窮只是其前提,心理上的壓力,精神上的痛苦,為了生計而不得不忍受的屈辱,這才是重點,也是我覺寫的精彩的地方。

所以無論別人是怎麼定義喜寶,說她是拜金的女子,說她是妥協於物質的女子……在我的心中,在我一遍遍的閱讀中,我始終覺得這是一個艱難謀生的窮苦女孩,無依無靠,但又偏偏聰明美麗心高氣傲,不甘於平庸,不甘於平凡,不甘於埋沒於碌碌無為的煙塵之中,所以她將註定這種結局。

想起匡匡的《時有女子》,她在裡面寫道:「我父,賜我以血。我母,鑄我骨肉。使我以此六根,來於世。但我此刻忽而厭憎,我嫌我這一介女兒身子,因了它,我從未片刻知道過自由。我婉轉鋪排,極力掙,與圖。但始終為它害,無由撲跌,與煩惱交握,墮於黯無盡日的因果。」一日為女子,便不可逃脫,與男子相比,束縛更多,煩惱更甚,然總覺心有所往,總有出路。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細心保存。免我驚,免我苦,免我四下流離,免我無枝可依。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會來。」

但凡是個人都會渴望被愛,無論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即便是外表再強硬的人,內心深處也是渴望被愛的。所以渴望被人收藏,妥善安放是每個人的願望,然對於女子來說恐怕內心的安全感來得更為安寧一些。

「在他那裡我被照顧的妥妥噹噹,一切的挂念一掃而空,很輕鬆很滿足很安樂,勖存姿永遠會在那裡,當我需要他的時候,他已經準備好了。每當我轉頭他都一定在那裡,無微不至。那種大量的安全感湧入我的心頭。」當我需要他時,他就在那裡,他已經準備好了。我想用這句話來回答怎樣的男子才能給女子帶來安全感再好不過了。

然我總是在想勖存姿到底看上了喜寶的什麼?她的青春?她的美麗?她的野性?她的聰明?他待她如公主,他又常說,喜寶,你才應該是我的孩子。

很讓人迷惑,一個行將暮至的老人,一個青春靚麗的少女。這讓我想起魯迅與蕭紅,也讓我想起萊蒙托夫的那首詩:「男人的拯救,有時是要依靠女人的。我深深地被你吸引,並不是因為我愛你,而是為我那漸漸逝去的青春。」

他常在喜寶面前說,我是一個老人了。但他又從不允許她在他的面前提一個老字,暗示也不行,多麼矛盾。

看亦舒的書總是讓我有很多的思考,對人生的思考,對金錢的思考,對事業的思考,對人情冷暖的思考。安妮說亦舒的文字不太適合有太多幻想的年輕女孩閱讀,有些事物需要一顆老心,才能品嘗,就如她文章里所表達的意思。

然我卻覺得,擁有太多幻想的女孩才更應該看看她的書,看看她筆下的現實與冷漠,你才能從那些玫瑰色的夢幻中走出來。

生活並不是充滿蜜色,更多的會是咖啡的苦,提早涉獵總比當頭棒喝好,況且現代社會又有幾個女孩還能安安穩穩的做著美夢,都得穿戴整潔,披槍挂帥的出戰職場,所以我覺得每個女孩都該讀讀亦舒,至少應該讀讀她的《喜寶》和《我的前半生》。我是多麼的喜歡這兩個故事。

身為女子,你總得為自己的將來打算,你的工作,你的家庭,終歸來說是你的歸宿,你期望自己有一個什麼樣的歸宿,你現在又在為著這個做著什麼樣的努力?

其實相比起喜寶的歸宿來說我更喜歡子君的結局,前半生可以過得那般多彩,從庸庸碌碌的闊太太一下子被強行推到社會,需要自己工作,需要自己雙腳站立,然並沒有被打倒,不抱怨不悔恨,不怨天尤人,從從容容的開始學習,工作,找到自己的人格和愛好。

她說我的歸宿就是健康與才幹,一個人終究可以信賴的,不過是他自己,能夠為他揚眉吐氣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麼歸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歸宿。多麼霸氣!

我欣賞這樣的女子,也期望成為這樣的女子——帶著些許傲氣,不抱怨,不氣餒,即便在生活中不斷被打倒也從不放棄,堅定地愛自己,堅定地努力生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