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播出有一段時間了,但人們對這部劇的熱情仍然不減,尤其是女主角羅子君的形象廣收女性朋友的歡迎,她的成長軌跡依然為人津津樂道。後來我就在想,女性觀眾為什麼這樣喜愛羅子君,難道是喜歡看她過著少奶奶一樣的生活,不用為生計奔波,天天各種買買買嗎?不是!難道是喜歡看她手撕小三,跟高富帥談戀愛嗎?當然也不是!

那我們看的是什麼?

我們看的是細節,是捍衛家庭的委曲求全,是重回職場的浴火重生。

當小三凌玲光明正大的出現在羅子君面前時,養尊處優的羅子君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一心認為老公優秀,孩子聽話,自己漂亮,衣食無憂,恰恰是這些讓她忽略了老公飄忽的眼神,以及小三隱藏的試探。

當老公陳俊生被人發現出軌時仍然嘴硬,一句「我跟她沒什麼」就以為能遮掩過一切,人前裝模作樣陌似路人,背地裡卻經常經常找借口出去電話訴衷腸,。在家跟老婆一句話沒有,這樣的兩面三刀表裡不一看著讓人噁心。

謊言再也掩蓋不住時,男人能用一句「我喜歡別人了」就把十年夫妻情分全部抹殺,妻兒統統拋開,誰也不能阻擋自己再次追求愛情,追求幸福的腳步。

當羅子君發現自己的小世界突然崩塌時,她是那麼的無助和心碎。辛苦經營十年的家就是她的事業她的希望,就因為一個女人的出現,自己所有的希望和寄託瞬間灰飛煙滅,羅子君要經歷怎樣的心痛才能撫平這份傷痛,此時的她大概連呼吸的力氣都沒有了。

最糟糕的還遠不止這些,離心離德的丈夫要和自己爭奪孩子的撫養權,羅子君已失去所有,決不能再失去孩子。傷口還沒撫平放羅子君逼著自己要振作起來,為了孩子,更是為了自己。

在好朋友唐晶和賀函的幫助下,羅子君調整好心態,憑藉自已多年的時尚經驗,找到了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這十年來羅子君終於能夠自食其力,養活自己和兒子,再也不用依靠任何人。以此為階梯,羅子君靠著自己的實力,從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家庭婦女轉變成一名職場白領,這讓曾經嫌棄自己前夫都刮目相看。

羅子君是幸運的,她擁有一位像唐晶這樣肝膽相照的好閨蜜,傷心的時候開導她,絕望的時候罵醒她,困難的時候幫助她。當陳俊生和凌玲曖昧不清的時候,是唐晶第一個衝過去維護她;當羅子君干第一份工作吃力的時候,也是唐晶一直在鼓勵她。可以說,沒有好閨蜜唐晶的幫助,羅子君不可能這麼快速的重新振作起來。

正是因為這份振作,羅子君才能在短短一年內把小三給的所有委屈用工作能力狠狠懟回去。

也讓不再愛自己的前夫重新認識自己,看著自己瀟洒利落的背影而發獃。

才能堅持到親眼看見小三自食惡果,眾叛親離。

當然,更重要的是,羅子君用自己的努力,讓男神一般的賀函看到自己身上散發出來的光芒。

《我的前半生》這部電視劇之所以讓人白看不厭,是因為它讓眾多女性朋友看清了婚姻的本質,它讓我們懂得了不管家庭有多麼重要,女性都不應該忽視自身的能力與才華,不要把自己禁錮在家庭這個小天地里。多出去走走,多和朋友聊聊天,多發揮一些自己的特長,人生才能過得更精彩。


亦舒作為一代人的回憶,她的作品一直很有市場,只是翻拍起來略有難度。亦舒作為香港作家,她的哥哥倪匡也是香港三大家之一。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後半截兒,其實和小說沒有什麼關係了。

電視劇里的女主角接地氣,她所遇到的情況,我們身邊很多人都會遇到,所以很多人會把自己帶入那個情境當中。亦舒是最早提倡女性獨立的小說家,寫出來的都是諸如姜喜寶這種獨立且愛惜自己的人。

小說當中的女主角,最後是找了個外國的華裔,因為是太久之前看的,所以不太記清了,但是也是家境優越。小說中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婚姻亦是較好下場。

亦舒作品之所以如此迷人,是因為她筆下的女性大多獨立清醒,愛自己勝過愛她人。她們說:女人要做就做畫,不要做衣裳,被男人試了又試,最後五折拋售還沒有人願意買。亦舒可能是最早帶有女權色彩的作家了,正是因為她筆下的人物都活成了女生理想當中的樣子。

我們沒有辦法活得如此獨立,別說我們亦舒也沒有明白。她一向提倡要找就找有經濟實力的如律師,醫生,商人之類的(這在香港是屬於上流社會人士)。她不喜歡搞藝術的男人,自己第一次卻嫁了個默默無聞的畫家,她說分手體面。自己離婚了,卻拿刀去砍了前夫的家。

亦舒一生經過了三次婚姻,第三段婚姻在40歲,她也是40歲生了個女兒,連倪匡的兒子都說她:平生最提倡新時代女性,自己卻從未做到。

正是因為做不到,所以才嚮往吧。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

由沈嚴執導,靳東、馬伊琍、袁泉、雷佳音、吳越領銜主演[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一開播就引起了熱議。

該劇的故事其實是老生常談。

講述全職太太羅子君與丈夫陳俊生離婚後一切歸零,從頭再來。

在閨蜜唐晶及其男友賀涵的幫助下打破困境,進入職場,自我成長,重創輝煌的勵志加情感大劇。

因原著作者是著名的香港女作家亦舒,更是給該劇增添了一抹亮色。

-

-

剛開播了幾集,那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又在網路上熱議起來:

女人究竟是要幹得好,還是嫁得好?!

已經看到好幾篇女性勵志篇了,從該劇女主人公展開,侃侃而談,旁徵博引,論述女人應該獨立,應該幹得好,不應該依附於男人的人生哲理。

當然,很正能量,很勵志。

......

不過,所謂大千世界,人生百態,總覺這樣的問題好像不只有一個答案。

環顧四周,嫁得好不幹,幹得好不嫁,都不乏幸福或不幸福之人。

女人不獨立註定被拋棄更是不能以偏概全。

見過很多不獨立的女人,家庭和睦,兒女繞膝,始終活得風生水起。

所以竊以為,這樣的問題是很難有標準答案的。因人因時因運氣而異吧?!

-

-

記得又一次看楊瀾的節目,也是在討論這樣的問題。

台下男性觀眾和女性觀眾各執一詞,辯論得不可開交。

最後大家都把目光轉向楊瀾,你猜她是怎樣回答?

「女人幹得好是基礎,嫁得好是必要!」

嗯,有幾分道理!

-

-

回到這部劇,子君吃一塹長一智,後半生先以幹得好為基礎,最後完成了嫁得好得必要。

受廣大女性歡迎就在情理之中了。

(圖片源自網路)


《我的前半生》有勇氣面對生活的暴擊,才有能力構建慾望的宏圖。

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女主角羅子君受歡迎,是因為她最後活成了美麗的姿態,活成了大女人,不再被男人畫地為牢,憑自己的能力可以掌控人生,縱橫情場與職場。

看了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才明白,婚姻里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纏繞,不是最好的愛情就能換來最美滿的婚姻。婚姻里,如果愛不能升華,那就只能枯萎。

面對生活突然的暴擊,女人應該具備哪些能力?才能活得恣意盎然!

1、翻手命運,覆手挑戰。

這部根據亦舒原著改編的電視劇,真是糟點太多了,和原著大相徑庭。亦舒筆下的女性都是堅強、獨立、有思想的,不會像電視劇前幾集那樣把子君演繹的那般不堪。當然,電視劇總要給人呈現抑揚頓挫,絕地反擊的一面。

無論是這本小說還是這部電視劇,從中我們都能窺探到我們自己每個人生活或多或少的縮影,婚姻內外皆不易,女人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去戰鬥力,都要存有危機意識,不要迷失自我,活在男人以愛為牢為其編織的美夢裡。

其實現實生活中,就是這麼狗血,你以為的天長地久,最終都會淪為曾經擁有。

2、永葆生命力和向上力,自信才能開出花來。

世界在變化,為了維持自己的本色,我們不得不成長。女人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臨危不亂保全自己和孩子。只有擁有積極學習新鮮事物的能力,才能不被社會的洪流淹沒,才能實現自我價值。只有不自輕自賤,擁有頑強的毅力,才能開拓幸福的人生。

3、無論是物質、精神還是生活,都有獨立操縱的能力。

再美好的愛情也有保鮮期,他曾帶你上天堂是真的,如今推你入地獄也是真的。而且女人絕情只是表面,內心還是會藏有柔軟,男人則不同,男人絕起情來是由內而外散發的冰冷,彼時你們曾經的甘苦與共以及孩子的未來,都不足以撼動他想要決裂的心。

無論如何女人應該保持著有決勝千里的勇氣與資本。當你的男人對你不忠時,你得有資本換一個比他更優秀的男人,而不是一哭二鬧三上吊。你可以當賢妻良母,但不要忘記了成長,唯有讓自己保持著,在廳堂和廚房之間自由切換的能力,才不會在那些誓言成空時,手足無措。

當你擁有可以所向披靡的能力時,你就會內心無懼。

4、內心強大最重要,快速的調整好自己的狀態。

女人終其一生,最重要的是經營好自己,做一個思維獨立、生機勃勃的人,活出生命的亮麗與精彩。只要你自己不倒,你的世界就永遠不會坍塌。

內心強大的女人從不傷春悲秋,也不自怨怨人,愛我的心必然留下,不愛我的好走不送。只有遇事心寬眼明,才能讓自己時刻擁有好的狀態,用高傲的目光睥睨傷害你的人,時刻擁有重新開始,隨手翻牌的能力。

更多精彩美文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有態度的女王展顏」。

關於親情、友情、愛情、婚姻與個人成長,總有你需要的答案,期待與你的相遇。


首先,需要糾正一下,電視劇中的羅子君和亦舒書中的羅子君不是同一個形象。

看了一下下面的回答,大部分都直接把羅子君這個形象,和馬伊琍演的羅子君對應起來。實際上書中的人物和劇中的人物性格差別還是蠻大的。

電視劇中,非常簡單的就把羅子君的形象就固定在一個被離婚中年婦女的逆襲之路。大多數人們喜歡羅子君,就是喜歡這種「弱者逆襲」的心態。而師太的書中,子君這個人物討人喜歡的點,絕不僅僅是因為她逆襲成功這個點。

永遠記得書最後結尾處描寫的:我朝自己微笑,伸一伸酸軟的腰,欣賞一下左右無名指上的白金結婚環,簡直不能相信的好運氣,如此理想地便結束了我的前半生生涯。至於我的後半生……誰會有興趣呢,每個老太太的生涯都幾乎一模一樣。

羅子君終於意識到自己不是獨一無二的,意識到這世間的一切都不過如此。

子君的覺醒意味著女性在愛情之中,在男女關係之中,女性終於有了舉重若輕的資格和選擇,終於認識到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叫做「勢力」。

凡是人情百態寫得好的作家,無不是觀察勢力剖析人心的高手,誰也繞不過這兩個字。這是小說家無窮無盡的寶藏,也是觀眾津津樂道從不厭倦的秀場。簡奧斯汀繞不過去,巴爾扎克繞不過去,曹雪芹繞不過去,亦舒也繞不過去。勢利處處有,人心古今同。看子君初離婚時,才識人間勢利滋味,憤憤不平;待入世久了,懂一點人情世故後,對世態炎涼也能安之若素,才算提高了一點道行。但是還好,在這本書裡面,師太總算諷刺的手下有留情。所以留子君涅槃之後上了岸。

也許經濟獨立真的意味著隨時可以分手,從而不依賴男人的荷包。分手時固然瀟洒,但是經濟獨立容易,感情獨立卻難上加難,拿得起放得下,不用依賴男人的愛而活,從來不是女人的強項。但是在這本書里,子君做到了,且並沒失去對未來的美好信心。

這正應了師太的那句話:自信,沉穩,然後愛人。


子君,33歲,大學畢業就和涓生結婚,從此以後就成了金絲雀,生活上衣食無憂,完全不需要為討生活而煩惱。同時,這也造就了她非常單純甚至有點無知的個性。

十年,她把生活一切的重心都放在涓生和這個家庭身上。這個家成為她生命的全部,她不能失去,非常害怕涓生在外面被年輕小姑娘勾引走,於是她盤查老公身邊出現的每一個她懷疑的對象,她要老公發誓永遠不會離開她……因為她沒有安全感,離開了涓生她很有可能無法謀生。

然而天不遂人願,涓生還是愛上了別人,離她而去。本以為這樣嬌滴滴的家庭主婦會活不下去,結果子君並沒有被生活打倒。

一個33歲,沒有工作經驗,脫離社會多年的家庭主婦,依然可以在社會上站穩腳跟,做一份有趣有錢的職業,最後遇見一個優秀的,愛她的男人。

這就把子君塑造成了一個純情小女人逆襲成為職場女強人的形象了。一個獨立、自強的女性形象躍然紙上。作為讀者,似乎沒有理由不會喜歡吧,很多人會覺得看著非常解氣。

整個一《回家的誘惑》女主形象,只是子君沒有報復罷了。

以上。


《我的前半生》電視劇和小說差別之大令人髮指

1、子君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的唯一功德,是叫我知道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呃,的前半部——寫得有多棒。

子君是奇女子。無論是在魯迅還是在亦舒。

在魯迅筆下,受到胞叔與父親的逼迫,子君說:「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

到死他們也沒能干涉她。

在亦舒筆下,結髮十三年的丈夫要求離婚,子君——

在那一剎間,我把他看個透明。這樣的男人要他來幹什麼?我還有一雙手,我還有將來的歲月。

然後子君說:「好,我答應你,馬上離婚。」那乾脆利落叫男人不能置信。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把子君這個人物,活活閹割成了一個沒有稜角的,愛擺太太架子的,要死要活吊著男人的,為追查小三闖進丈夫公司,動不動拿上海腔發嗲撒嬌的市井小女人。

在原著小說里,不會發嗲撒嬌被認為是丈夫拋棄子君的原因。女兒指責子君,「總不見你跟爸爸撒撒嬌,發發嗲。」

子君說:「我不懂這些,我是良家婦女,自問擲地有金石之聲。」

小說里的子君是不是在婚姻上毫無過錯呢?完全不擺太太架子呢?不。她也擺。電視劇描寫子君的太太架子,就是沖保姆吼:「你電視開得這麼響幹嘛?」小說里的太太擺架子,女傭不肯跟菲佣睡,子君罵她:「你是不是要跟先生睡呢?我讓你。」

這架子擺得……我鳥都不扶就服你。

子君被迫離婚之後,閨蜜、親妹、親媽、大嫂、婆婆,各色人等粉墨登場。各有各的盤算,各有各的嘴臉,各有各的說辭。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簡直不能更精彩。

親妹幸災樂禍。女傭變臉欺人。母親號啕大哭。

子君說:「不必哭,我會爭氣,我會站起來。」

我不能想像馬伊琍語調鏗鏘地念出這句白來,擲地且有金石之聲。

可如果不是為了念出這句白,我不懂這電視劇借亦舒之名意義何在。

2、唐晶

亦舒小說里的唐晶這個人物,設定是事業女強人。未交代職業背景。但古怪得很,我就是覺得,小說唐晶與電視劇的諮詢行業設定格外契合。

小I是MBB某家的諮詢師。已離職。

小I說,公司每年苦項目top 5必有我在。有一個項目,經理把項目最重要的output都給我了,他自己什麼也不幹。

唐晶說,「我賣身給他們已經九年,老闆要我站著死我不敢坐著死。」

小I說,我的intern就真的很苦。那時候我寄宿在一個阿姨家裡。她說一天到晚都看不到我,一開始還覺得我有人身危險。最後問了我真的要去這種鬼地方上班嗎。

唐晶說,「我每天准七點半出門,禮拜天還得做補工,連告一個上午假也不準?」

小I說,諮詢這一行等級森嚴。諮詢做的事,你以為你在運籌帷幄指點江山,其實你再努力也是別人的棋子。

唐晶說,「老闆也還有老闆呀,一層層壓下來,底下人簡直壓扁了。」

小I說,我最苦的一個項目,項目經理把最重要的output都給我了,他自己什麼也不幹。我每天只睡四小時,這樣過了八周。四小時是睡最多的時候。然後沒有周末。後來生病,急性大出血。流掉身體一半多的血。醫生說再晚半個小時就沒命了。

唐晶說,「誰生就的勞碌命?這世界像一個大馬戲班子,班主名叫『生活』,拿著皮鞭站在咱們背後使勁地抽打,逼咱們跳火圈、上刀山,你敢不去嗎?皮鞭子響了,狠著勁咬緊牙關,也就上了。」

小I說,我在公司的時候特別拼,每個合伙人都搶著要我上他的項目。但是我在公司沒拿過1。1是最好的分。所以生病之後大徹大悟。

小I最後辭職嫁人。唐晶也辭職嫁人。唐晶嫁人前與子君告別。子君說她無法活成機械人,唐晶說,「那不外是因為生活並沒有充分折磨你,使你成為機械人。」她輕輕說,「子君,我們就要分手,可否談些別的?你為什麼不問我,我是否快樂?」

連兩個人的性格都覺得好像。不會說好聽話。我給小I打電話,誇她聲音好聽。小I說:你是沒聽過我凶起來的樣子。

電視劇里的唐晶,一天到晚圍著靳東上躥下跳,見縫插針幫子君偵查小三。但是小說里的唐晶,明知事端,根本懶得知會子君。後來子君怪她,唐晶說:「以你這樣的性格,早知也無用。」

子君罵小三,說社會拜金。唐晶說:「果然不出我所料,怪起社會來了。」

子君訴苦。唐晶說:「每天只准訴苦十分鐘。你不能將沉湎在痛苦的海洋中,當作一種享受,朋友的耳朵耐力有限,請原諒。」

亦舒這麼寫唐晶,我以為就是小I的樣子:

在陽光下,她的臉上有一層晶瑩的光采,那麼愉快,那麼自然,她雙眼中有三分倔強,三分嘲弄,三分美麗,還有一分挑逗。她是永不言輸的,奮鬥到老。

也只有這樣旗鼓相當的閨蜜,配得起擲地如有金石的子君。

電視劇里那女的……據說還要跟女主搶男人……我去什麼鬼??

可是電視劇掛了亦舒的招牌,打發靳東出來,又變成一個職業背景虛設,「不管我多作,多嗲,多無聊,總之會有霸道總裁扶我起來」的故事了。


我覺得亦舒寫的我的前半生,無論文風、語氣還是故事情節都有點模仿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女主都是有其獨特魅力的女性,是不同時代下離異女性在當時環境下如何走出困境,有自身的努力,也有天時地利的成全(尤其是傾城之戀里)。傾城之戀是民國時期的離異女性,當時女性還是依附於男性的,幸得香港之傾,方使得本可能只能以情婦之身份尷尬處境的白流蘇得到婚姻。而小說我的前半生應該是寫七八十年代香港離異家庭主婦的蛻變故事,電視劇版自然寫的是現代離異家庭主婦的逆襲了。三個女主都自有其內在的才情與個性,只是要麼為女性身份所束縛,要麼為家庭主婦這個身份所埋沒了,一旦被置死地,她們的潛力變被激發了,才能得以成功逆襲。這是讓眾多平凡女子感覺勵志的振奮,自然受人喜歡。


因為子君的人生真實反映了現代社會很多女性的的生活和心裡狀態,子君的故事get到了眾多女性心裡的那個點!

子君讓很多女性開始思考,婚姻、工作、愛情、還有生活究竟應該是怎樣的!尤其是那些正在做全職太太或者是準備做全職太太的女性,她們開始有了危機意識!老公這種生物,好的時候,可以對你和你的家人都挺好,不好的時候,那就是對你極盡各種噁心和撕逼!

人心,這種東西,變起來,很快的!

人生嘛,還是不要太指望別人了,要把主動權放在自己身上!不然,自己的生活就只能被別人宰割了!

然後就是有一個特靠譜的朋友,關鍵的時候可以為你兩肋插刀,扶持你度過困境!這個真的是太重要了!他比你理性,讓你認清現實,教你如何走過難關!

而這都是我們作為人所面臨的最真實的境況!

我們看子君,就像在看鏡子另一端的自己!所以子君廣受女性歡迎!

如果覺得小編寫的不錯,點贊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