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情感作家亦舒生於上海一個金融職員家庭,原籍浙江寧波,1951年,亦舒隨父母遷居香港——這一年,她剛剛5歲。

學生時期的亦舒

到香港後,亦舒先後就讀於蘇浙小學幼稚園,嘉道理小學、北角官立小學和何東女子官立中學。小時候的亦舒非常喜歡讀書,也愛寫作,後來便嘗試著給報刊投稿。14歲時亦舒在《西點》雜誌發表了小說處女作《暑假過去了》,中學期間發表了《王子》《滿園荷花簾不卷》等小說,並出版了首部小說集《甜囈》,引起香港文學界的注意。據說亦舒小有名氣後,經常有報刊編輯成群結隊追到學校里約稿,這也成為何東女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中學畢業後,亦舒沒有讀大學,而是進入《明報》工作。期間她跑新聞、寫專訪、寫專欄、寫小說,直到1973年赴英國曼徹斯特學院學習酒店管理。

亦舒從英國回來後,除一紙文憑外一無所有,「那時候在兄嫂家,那種惶惑,真非筆墨能形容,四處找工作,每天出去跟人吃飯。一次在富麗華酒店公關部翻市場雜誌,看紙上美不勝收的衣服珠寶,忍不住的冒了句:『怎樣才能不花力氣得到這些?』一個本來在埋頭工作的女子答道:『找一個糖心爹地(包養年輕女孩的富翁)。』」這段求職途中的小插曲就是亦舒創作小說《喜寶》的最初靈感。

亦舒與哥哥、科幻作家倪匡在一起

亦舒後來在台灣園山飯店和香港富麗華酒店找到了工作,後來又到佳藝電視台和香港政府新聞處任職。此間亦舒一直沒有中斷寫作,與瓊瑤單純寫小說不同,亦舒是雜文,隨筆、小說四面出擊。即使是言情小說這一塊,亦舒也和瓊瑤的小女生風格有明顯區別,她筆下的人物都是經濟獨立的職業女性,沒有奇情,沒有畸戀,故事雖然平淡,人物卻很鮮活,語言也很有味,故深受讀者追捧。

亦舒之所以將職業女性描寫的如此出彩,與其本人的履歷息息相關,亦舒留英出身,先後擔任過記者、編劇、專欄作家、酒店高管和政府新聞官,這些工作經歷無疑是亦舒創作的富礦,寫起來自然得心應手。

1979年,長篇小說《喜寶》由香港明窗出版社出版,後來又被改編為電影,引起轟動。憑藉《喜寶》一舉成名後,亦舒的創作一發不可收拾,相繼出版了《玫瑰的故事》《珍珠》《曼陀羅》《薔薇泡沫》《我的前半生》《她比煙花寂寞》《胭脂》《朝花夕拾》《曾經深愛過》《沒有月亮的晚上》《流金歲月》等眾多膾炙人口的小說和散文,讀者遍布海內外華人世界,創造了華語文學圈的一個奇蹟,她本人也被讀者尊為「師太」。

1990年代,亦舒隱居加拿大,有媒體記者這樣描述亦舒的寓所:「順著彎彎曲曲,柔腸百折般的山路,一直往上爬往上爬,才到達亦舒的家。亦舒避靜在加拿大卑詩省西溫哥華半山,前院參差花樹,車道和通往大門的小徑,都半掩在綠蔭之中。」在這個花木婆娑的所在,亦舒依然筆耕不輟,70歲時還出版了一部名為《衷心笑》的科幻小說,這也恰好是亦舒的第300本書。

亦舒有三段婚姻。

17歲那年,才女亦舒愛上了才子蔡浩泉,兩人之間的故事轟轟烈烈,亦舒不顧家人反對,不惜離家出走,甚至未婚先孕。但僅僅幾年,蔡浩泉便另覓新歡,這段感情也如童話故事裡王子與公主的愛情,再也沒有了下文。

亦舒第二段愛情的男主角是明星岳華,當時岳華的戀人是邵氏影業的女藝人鄭佩佩。亦舒在《明報》當記者,她橫刀奪愛,上演了一出「女記者倒追男明星」的大戲,結果成功上位,但這段感情只維持了短短兩年。

1980年代是亦舒創作的黃金時代,此間她偶然遇到了如今的丈夫梁先生。梁先生為人低調,很少拋頭露面,據說曾為港大教授,後來任卑詩大學客座教授,是一位成功的專業人士。

與梁先生結婚後,亦舒也似乎脫胎換骨,變成一個小女人,還冒險為丈夫生了個女兒。亦舒的侄子倪震曾經透露:「(姑姑)四十多歲時,她人工受孕,用命搏了個女兒回來。……疼惜得不得了,為了女兒,更移民去溫哥華。」

亦舒的一生比她的小說還精彩。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一條2013年5月的新聞:

▲倪匡和妹妹亦舒

「最近,有關亦舒不認親生兒子的報道被炒得沸沸揚揚,不少讀者都覺得亦舒過於冷漠。侄子倪震多年前也在專欄中痛說姑姑的不好,筆下似指她六親不認,其中亦提到了他「音信全無」的表弟——

記憶中的姑姑,從來不快樂。十多歲出走結婚,生下小朋友;可惜,幾年便離婚收場。「凡事必須付出代價」,姑姑多年來都有「陰影」,人怕出名豬怕肥,怕小表弟有天會上門要錢。

除了怕兒子,姑姑又恨母親。祖母脾氣好得不得了,就是單眼皮、厚嘴唇,樣子沒祖父精緻。一群子女,祖母最疼姑姑,操心之餘,深以女兒為傲。可惜,姑姑一直恨自己像祖母,不像祖父。

姑姑開心,還是這幾年的事。四十多歲時,她人工受孕,用命博了個女兒回來。老蚌生珠,疼惜得不得了,為了女兒,更移民去溫哥華。

要說「幸福新生代」,還看今朝。我和音訊全無的表弟,算是老幾?」

▲亦舒侄子倪震

大家都在說,亦舒筆下的女性,都信奉「做人最要緊的是姿態好看」。可亦舒自己呢?卻未免把生活過得太沒姿態了吧?就像《傷逝》里的涓生跟子君說:「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結果自己卻毫不反思。

有人認為,這是典型的港女式冷漠,姿態好看在《我的前半生》里其實也更多指的是經濟和人格獨立,與人品關係不大。另一方面,人如其文的可太少了,做到比寫到難。

▲兒時的亦舒和哥哥倪匡

但如果新聞中是真實的亦舒,她還真做到人如其文了,只是做得太過。獨立不等於連親情也要拋棄,過分獨立的代價就是過度自私,最後獨立又能怎樣呢?還不是落得個晚景凄涼眾叛親離?

她眼中那些姿態不好看的女人,說不定反倒比她幸福。日子好壞,只有過的人自己心裡清楚。凡事都要兩面看,亦舒過早的婚變,也讓她過早地喪失了感受親情的能力。

▲學生時代的亦舒,俏麗可愛

一位朋友告訴筆者:師太(亦舒書迷給她起的昵稱)本身價值觀就是有點曖昧的,寫的又是言情,書里一貫表達的便是人情冷漠、嫌貧愛富、推崇美人兒。她小說最大意義應該是確實在教導女生要經濟獨立,其他的真的是看看就好,千萬不能作人生格言。

能寫好筆下人生,卻在塵世間孤高絕情,想來的確諷刺,也是亦舒的悲哀。或許這就是她的宿命吧!

▲中年亦舒


亦舒,何許人也?

亦舒,都市白領的愛情教母,以她的同名小說《我的前半生》改編的電視劇紅得發紫。

她出身香江名門,十五歲就展露才華,被報刊編輯追到學校來約稿。

十七歲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之後的長篇小說《流金歲月》、《玫瑰的故事》都被搬上熒幕,從此名聲大噪。

縱橫文壇多年,一直筆耕不輟,亦舒粉盛讚她為文壇「師太」。

有人說亦舒、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壇三大奇蹟「。

她的人生,未婚先孕,搶閨蜜老公,不認兒子,相親結婚,比小說更起伏跌宕。

前半生,她愛得轟轟烈烈,愛得離經叛道。

十七歲,她就未婚先孕,不顧家人朋友的強烈阻攔,嫁給了落魄才子畫家蔡浩泉。

高調示愛的她,還在尖沙咀擺了一桌酒席,來見證她熾熱的愛情。

可拮据的日子讓兩個人常常吵架,愛情禁不起瑣事的折騰。

她的第一段婚姻僅僅維繫了三年。已離婚潦草收場。

婚後,她再也沒有去看過他的孩子蔡邊村。

蔡邊村後來專門拍了一部紀錄片來認母,她只在微博上平淡回應:

「小寶,相信我,我是愛你的。

我懷你的時候那麼年輕,我的親生母親要我打胎,我都不肯,我要生下你,

那一年,我只有十八歲。」

亦舒並沒有學乖,她再次為愛痴狂,強了自己閨蜜的男友,愛上了當時的當紅偶像岳華。

熱戀里的兩個人,乳膠刺激,亦舒說:「岳華有一張好人的臉,好人的性格」。

可她也化身成了妒火中燒,任性蠻橫的女人。

僅僅是報紙提了一下他和前女友的往事,亦舒就氣得把他的西裝剪得粉碎。

有一次還因為生氣,把刀插在岳華睡的那張床心口的位置。

岳華覺得她過過於偏激,決心分手,亦舒放下身段苦苦哀求。

亦舒在小說里寫過一句話:」能夠搶走的愛人,便不算愛人「

可真落到自己身上,終究還是拎不清。

後來,她寫到:「愛得太狂,就像烈火一樣很快燒完,最後只剩下灰燼。」

經歷了愛恨情仇,亦舒拋開了香港的一切出了國。

再回來,亦舒進入了創作的黃金年代,她把所有的愛與痛宣洩在了字裡行間。

她總是早上6點起床,一口氣寫個幾千字,16年間,共發表小說和散文一百多部。

她的書遭到瘋狂搶購,年輕的女孩抄寫書中的金句,模仿女主角的穿衣打扮和生活方式。

可亦舒沒有被功成名就沖昏頭腦,她早已不是當年的亦舒。

四十歲那年,她通過相親認識了現在的丈夫,梁先生。

梁先生是香港大學的教授,為人樂觀謙和,對亦舒也十分尊重欣賞。

她與丈夫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她冒著生命危險人工受孕,為丈夫生下一女。

後移居溫哥華,從此遠離過去的是是非非。

她借《她比煙花更寂寞》中的女記者之口道出了餘生的心愿:

「當我死的時候,我希望丈夫子女都在我身邊。

我希望我的芝麻綠豆寶石戒指都有孫女兒愛不釋手,號稱是祖母留給她的。

我希望孫兒在結婚時與我商量。

我希望做一個幸福的女人。」

亦舒褪了熱烈纏綿,成為了自己現世安穩的平淡。

前半生,為愛痴狂。後半生,人淡如菊。

心有助,不孤獨。歡迎關注盧悅,關注公眾號心之助。


香港文學圈有種說法:寫言情的亦舒、寫科幻的倪匡、寫武俠的金庸,是「香港文壇三大奇蹟」。其中唯一的女性,就是亦舒。

如果說,三毛的文字讓你學會了如何勇敢、自由、浪跡天涯。

那麼亦舒的小說,則教會你在都市中獨立、冷靜、堅韌不拔。

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生於上海,倪匡是她哥哥。當然,那個時候倪匡還不叫倪匡,也不叫衛斯理,他叫倪亦明。5歲時亦舒隨家人來到香港定居。

在《喜寶》中,她說:「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麼就很多很多的錢。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在《我的前半生》中,她說:「結婚與戀愛毫無關係,人們老以為戀愛成熟後便自然而然的結婚,卻不知結婚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結婚,簡單得很。而愛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這些故事只看標題,大概就能猜到情節發展,卻又篇篇平中出奇,金句連連,讓人感嘆,嚯,原來是這樣子的啊!大約這就是亦舒的魅力所在吧。

她的創作道路可以說是一點都不艱辛曲折,寫小說對她來說,像是再容易不過的事,簡直是要風得風,要雨有雨。從她的第一篇小說開始,只要她寫,就一直有報刊爭著要登。 但是,她一直努力寫了三十多年,近二百部作品,就不僅僅是任性而為了,這裡面我們能感到堅持與執著的分量。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也跟原著南轅北轍。原著里,女主嬌憨可愛,沒電視劇里這麼作,也沒有什麼閨蜜的男人愛上我這種噁心人的糾葛,唐晶找了個老實人嫁了還懷孕了,羅子君和女兒男友的舅舅一見鍾情相愛了,過程很勵志,結局很美滿。

但為了賣座,為了促進電視劇的火熱話題,我們看到的就是這樣一部和原著不符的撕逼醜惡的中年瑪麗蘇。

亦舒筆下的女性,通常都是唐晶那種,要有很多很多的愛,沒有愛,錢也是好的。

反正就是輸可以,姿態要美。

不過亦舒應該不在乎,管你們怎麼改編,

錢到位就可以了。她和她的家人都很有趣,怎麼個有趣法呢?

倪匡的第一個劇本叫《獨臂刀》,被張徹改的只剩五個字是他寫的:《獨臂刀》,倪匡。結果倪匡說「沒關係啊,錢已經拿到了嘛」。兄妹倆性格大抵相同,反正開心就好。

亦舒的第一任丈夫是蔡浩泉,蔡浩泉是出版社主編,寫作、畫插畫一手包辦。

一開始他對亦舒好冷淡,亦舒卻很好勝,你越不理她,她越要引你注意,沒多久二人已打得火熱,後來,二人更在父母反對下「閃婚」。翌年,亦舒懷孕生子,兒子取名邊村。

可惜才子佳人的天作之合,只維持了短短3年,兩口子婚後常為錢銀爭執,性格剛烈的亦舒堅決求去,二人的獨生子邊村歸蔡浩泉撫養。

離婚之後的開始幾年,亦舒仍會間歇探望由蔡浩泉撫養的兒子蔡邊村,但隨著蔡浩泉另娶,亦舒不願再與前夫再有任何瓜葛,乾脆連親生兒子也斷絕來往,徹底將一段不願記起的人生歷史刪除。亦舒後來的作品隻字不再提兒子。

後來有一年,44歲的蔡邊村通過紀錄片《母親節》向亦舒喊話:「您好,是我,蔡邊村,您的兒子,很久不見,我們可以見面嗎?」

亦舒卻拒不見面,後通過微博發出一篇出自自己短篇小說《媽》中的文字,她表示自己是愛兒子的,為此不惜在18歲便早早當上了母親:「我懷你的時候是那麼年輕,但是我要你活著,甚至我親生的母親叫我去打胎,我不肯,我掩著肚子痛哭,我要你生下來,我只有十八歲。」

此外,有亦舒迷很早便指出,亦舒在短篇小說《媽》似乎暗示不認兒子的原因,故事寫一位年輕人找母親,書中寫道:「你父親已經浪費了她的前半生,現在你又要去浪費她的後半生?」

第一段婚姻的結束並沒有讓亦舒停止追求愛情的步伐,第二段感情中她追求的是邵氏明星岳華。

對於亦舒為什麼愛岳華,她是這樣回答的:「岳華給人的感覺就是他是好人。岳華有一張好人的臉,好人的性格。幸虧實際上他也是個好人……因為誰都知道,佔了岳華的便宜,不會有後顧之憂。」

可是前幾年,老好人岳華上《志雲飯局》時提到往事,說亦舒曾經因為前女友的事情而將他的西服用剪刀剪爛,試過模擬似的用刀向著他睡的那張床,大家都以為亦舒對岳華愛得死去活來,但是岳華卻說:

「她是否愛我,我不太清楚。」

據傳,亦舒和鄭佩佩是好朋友,是她搶走了當時是鄭佩佩男友的岳華,後來鄭佩佩結婚後給岳華寫過信,亦舒卻把這封信直接向媒體公開了,因為這事導致鄭佩佩的婚姻亮起了紅燈。最終岳華受不了亦舒的這種行為選擇了分手。

亦舒的第三段感情,是在40歲時通過相親認識了港大教授。在四十多歲時千辛萬苦,以人工受孕誕下女兒,並對小女兒十分疼愛。

也許亦舒是年輕時太過用力,把愛情的火焰燃燒到最大值,中年以後反而漸漸平和下來。

亦舒筆下的女子大多沒有委曲求全的,所有的女性都思想獨立、談愛情也談人生,高傲也自足。很多人說,亦舒教會了女孩們小資,也教會了女孩子拜金。這只是她的小說里傳達的一部分信息。

亦舒之所以被書迷們尊稱為「師太」,乃是因為她的書中始終瀰漫著一種「大女子主義」,並不像瓊瑤那樣鼓吹女孩子應該等著一個各方面都完美的男人來拯救,而是堅信女子應當自立,只有真正自立的人才能得到愛。

她如她小說中寫的那樣,絕不做「你養我」的夢,敢愛敢恨,而她想要向眾人傳遞的,也是這樣吧。

她的生命力非常頑強,雖然有時也滿嘴的愁,但這只是心血來潮,要向大眾做做情緒表演。轉眼間,她又嬉笑怒罵,嘻嘻哈哈,忘記剛剛還在自艾自嘆,說這個社會無情無義,「血肉橫飛」了……

矛盾是她不快樂的根源,而且照她的苛求,天下不會有合她心意的男子。有人說她最成功的小說,便是她自己一生的影子,曾經有過這樣一句話:亦舒有追求理想的翅膀,卻有愛慕虛榮的泥足。

關於親情友情愛情,婚姻與個人成長,我手寫我心。

預覽更多精彩美文,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有態度的女王展顏。感謝與你相遇。


作詞神人林夕曾說亦舒的文字性價比最高,小新也拜讀過好一些師太亦舒的書,每每放下書本都會感慨不愧是亦舒的書,作品風格和語言特色都十分鮮明。

亦舒的書大多以大都市作為背景、以女性作為主角,有著強烈的女性意識。 文字簡潔而深刻,語言犀利又幽默,常常都有著愛恨分明的角色,或是人物痛苦又堅韌的劇情,讓人看完都想發問是個做事風格多麼痛快、性格多麼乾脆的女人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

事實上,亦舒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是個個性獨特的女人,她的生活跟小說一樣跌宕起伏,她的性格也讓她顯得格外出眾。大家認識的亦舒,並非通過「倪匡妹妹」這樣一類的代詞,說明她的閃光點,一點都不比名聲大噪的倪匡小。

亦舒本名倪亦舒,和哥哥倪匡以及金庸被稱為「香港文壇三大奇蹟」。亦舒是個超級高產量作家,至今作品已經超過300本,難得的是在高產之下質量依舊保持著。

亦舒無疑是個聰慧的女人,她對於生活,主張討好自己而非他人,也不畏社會慣例,大學在她看來只是浮雲,活得很是走心。常常出言不遜,罵人時直截了當,贊人時真摯可愛,對於感情也是敢愛敢恨。

寫言情小說的她有過三段感情,第一段正直青春叛逆,不顧親人反對,嫁給了才子蔡浩泉,最後離婚而終,同時也引發離婚後不認親生兒子的新聞。第二段是與明星岳華的愛戀,而她愛上岳華時,岳華與女友鄭佩佩並沒有分開,當然有人認為是她拆散交往了五年的岳華鄭佩佩這組CP。第三段是現在的梁姓港大教授,或許這才是她尋找到的真愛,現已一起移居加拿大溫哥華。

在當今的社會,像亦舒這樣擁有著自信與自我的女性,實在少數。


比羅子君作、比唐晶牛,閃婚棄子搶男友,亦舒的前半生才真是一場大戲!

亦舒的前半生可比電視劇精彩多了,長文,老規矩請換個舒服坐姿慢慢看

亦舒全名倪亦舒,她的四哥正是寫了衛斯理系列小說的倪匡。這兄妹二人與金庸並稱「香港文壇三大奇蹟」。作為香港文壇少有的女性,亦舒被戲稱為師太,還有個「不讀亦舒終身誤,一讀亦舒誤終身」的江湖聲名。

有人贊她說「台灣有瓊瑤,香港有亦舒」,沒想到亦舒可大為不滿,直接懟道:「瓊瑤寫的都是給小女生看的」。不通人情的直率里,透著股子亦舒式傲氣。

亦舒作品改編的電影《流金歲月》

亦舒善寫妖獸都市香港那些形形色色獨立而出眾的女子。隨著她的舊作《我的前半生》被改編成熱播電視劇,這位上世紀90年代風靡一時的才女的名字,又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可是,小主我覺得,亦舒自己的前半生可比之電視劇要精彩多了:才華不輸唐晶,曾經比羅子君還作,毒舌起來要人命,而她的愛情也比她看不上的瓊瑤戲碼更drama……

亦舒作品改編《我的前半生》

亦舒生於1946年,家中排行第六,5歲時隨著家人從上海到香港定居。

應了張愛玲那句「出名要趁早」,天才少女14歲便發表了第一篇小說《暑假過去了》,15歲時就被報刊編輯追上學校來要稿,到了17歲,個人首部小說集就已經問世了。

亦舒和倪匡兄妹

世界著名的大富豪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都有大學從名校退學的經歷,亦舒更霸氣,因為篤信自己靠稿費就可以過得很好,乾脆不去上大學。中學一畢業,她就到金庸的《明報》做起了記者,探片場跑影廳,採訪明星。

亦舒和倪匡兄妹

這位香港的頂級娛記,採訪過的女明星們,除了在她的專欄里具名出現,有些還常常會搖身一變成了她故事裡的角色。搞得現在亦舒的讀者常常會對號入座,以猜測哪個角色是哪位明星為樂,有些也確實有跡可循。

《星》里的玉女明星林綠霞:「兩道濃眉,微微下垂的嘴角,秀氣逼人的面孔」,一看便知是林青霞。

林青霞

《流金歲月》中典型的亦舒女郎蔣南蓀是照著施南生所寫。

施南生

《印度墨》里有個中葡混血兒劉印子,相貌處世頗有幾分李嘉欣的影子。

李嘉欣

其餘的依照粉絲統計還有:

《香雪海》裡帶著兩個孩子、情商一流的孫雅芝,分明是把趙雅芝的名字改了一下;《眾里尋他》中的那個鄧融,國際傳媒巨子艾薩柏爾曼第三任妻子,誰都看出在影射鄧文迪;《圓舞》的女主原型則是周天娜。

趙雅芝、鄧文迪、周天娜

以筆成名的才女,嘴皮子也是厲害,蔡瀾說亦舒罵起人來,從不留情,香港文壇很多人都被她罵過,只有金庸先生、天地圖書的創辦人李怡、她哥哥和蔡瀾自己倖免。

而娛樂圈明星就更多中槍。黃霑有句話說:「沒有被亦舒罵過,就算不得明星。」那句對李嘉欣「美則美矣,毫無靈魂」的點評,人盡皆知。

就連全能藝人張艾嘉,可都被她吐槽說是「假裝知識分子」。

不過,這位倪小姐誇起人來卻也直率動人,三言兩語便可描繪美人的傾城之姿。

她曾盛讚周天娜:「數年前在半島大堂見到她,驚艷到下巴要跌下來,靈魂好不容易歸竅,拍拍胸口說『幸虧咱們有林青霞』。」

周天娜

她誇林青霞是所見過一切女子中最美的一個,而她最美的地方,便是美而不自知。

林青霞

亦舒筆下年輕時的張曼玉:「模樣好,白晰得離奇,一頭好頭髮,小小眼睛,厚腫小嘴巴,體格無瑕可擊,笑起來如純潔兔寶寶,無論穿什麼戴什麼古怪東西,仍然可愛活潑。」

張曼玉

儘管亦舒與自己的侄兒、倪匡的兒子倪震不和,但稱讚起侄媳婦周慧敏卻是毫不吝嗇:「太好看的人都不像真人,可是她性格隨和,不拘小節,又使人樂意親近她。」甚至說她的女兒一看到周慧敏的照片就會叫「睡美人公主」。

周慧敏

倪震和周慧敏

別人說她尖酸毒舌,亦舒並不在意,只在自己書里寫道: 「年少成名,她經歷太多,有人說她言語刻薄,她只是比別人看的更透。」

張愛玲鍾情旗袍與口紅,亦舒愛奢侈品大牌,恐怕比離婚前的羅子君也不遑多讓。在絕大多人剛知道LV的年代,不少國際一線品牌就早早穿在她故事中人物的身上了。

亦舒寫名牌,連名稱都矯情地自成一派:Christian Dior喚作姬仙蒂,Hermes叫喧默斯,Tiffany是鐵芬尼,再用粵語發音,簡直要人命。

比如,《喜寶》裡頭聰慧笑說:「爸爸很寵媽媽,媽媽的珠寶都是辜青斯機(Kutchinsky)的。"然後,還不忘毒舌一番卡地亞:「那是暴發戶的珠寶店,暴發戶只懂得卡地亞。」

Kutchinsky

Hermes著名的Kelly包,她喚作姬莉袋,鉑金包叫貝堅袋。她在《迷藏》中也講述了排隊等貨的痛苦:"維元承繼了她母親的黑色貝堅袋,本人仍在輪侯,三年了,音訊全無,不知多傷感。" 好吧,沒錢買Birkin包的還沒傷感,有錢買不到的先傷感起來了。

《流金歲月》裡面鎖鎖開頭認為貂皮最金貴,後來覺得土,穿義大利皮革,最後宣布最佳品味是凱斯咪大衣。

大抵作家這一角色,不可不多閱世,「入乎其內,固能寫之,出乎其外,固能觀之」。除卻這些零零散散亦舒女郎式的做派,亦舒更為傳奇的,還是自己那三段感情。每一段單拎出來細細講,都不遜色於《我的前半生》。

17歲時,未成年文藝少女亦舒愛上了畫家蔡浩泉,主動出擊倒追。不久兩人便打得火熱。父母朋友全都極力反對,可一個驕傲的天才少女還正值反叛期,聽的進誰的勸?她直接上演她不喜歡的瓊瑤戲碼,以死相逼,未婚先孕。最終,不顧母親的勸阻,閃婚生下了兒子蔡邊村。

亦舒和兒子蔡邊村

再炙熱濃烈的愛情,終究難敵柴米油鹽的侵蝕。蔡浩泉雖然才華橫溢,卻貧困潦倒。兩個文藝青年為錢吵起架來,並不比羅子群和白光來得好看。感情越吵越淡,這段才子佳人、奮不顧身的愛情只苦苦維繫了3年,最終還是以離婚收場。

離婚後起初的幾年,亦舒偶爾還會去探望蔡浩泉和兒子。但是隨著前夫另娶新歡,性情剛烈的她索性徹底與父子倆斷了來往,試圖用這種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在自己的生命里刪除這段過往。

這段前塵往事再被提及,已是33年後。兒子蔡邊村長大成人,也像父親一樣作了畫家,還當上導演。他專門拍了一部介紹自己尋找生母經歷的紀錄片《母親節》,還在柏林參展。紀錄片里他幻想了和母親見面的情景,哪怕是被拒絕,也想聽她親口說。

蔡邊村

換做常人,早該感動得涕泗橫流,與親生骨肉相認,母慈子孝了吧?

然而,蔡邊村得到的回應僅僅是亦舒微博上的一段自己文章的引用:

「小寶,相信我,我是愛你的。我懷你的時候是那麼年輕,但是我要你活著,甚至我親生的母親叫我去打胎,我不肯,我掩著肚子痛哭,我要你生下來,我只有十八歲。」

如此決絕到了無情的地步,就連侄兒倪震都要出言諷刺。更有亦舒迷指出,亦舒在短篇小說《媽》中似乎已經暗示過不認兒子的原因:「你父親已經浪費了她的前半生,現在你又要去浪費她的後半生?」

此時會不會覺得,羅子君媽媽雖然呱噪市儈,但是能一個人把兩個女兒拉扯大,還是挺可愛的?

亦舒

如果說這第一段超長的家庭倫理劇《棄兒尋母·意難忘》已是罕見,可亦舒第二段感情就更加狗血了。

「撬閨蜜牆角」這個最近議論紛紛的話題,亦舒算是個先行者。男主角岳華,曾經的當紅小生一枚,也是「武俠影后」鄭佩佩交往了5年的男友。

鄭佩佩和岳華

那時娛樂記者與明星關係很好,亦舒常常和鄭岳二人同車出行。每到回家時,亦舒都會以「夜盲症」為借口要求岳華送她上樓。在這位言情師太的套路下,岳華很快就跟鄭佩佩分手,轉投亦舒的懷抱。

岳華、亦舒

熱戀初期,兩人如膠似漆,明報還專門發表一篇文章《亦舒為什麼愛岳華》,灑了大把狗糧,狠狠秀了次恩愛。

亦舒曾經寫過金句:「能夠說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夠搶走的愛人,便不算愛人。」那她這搶來的愛情,也終非良配。亦舒與岳華之間始終有個避不過去的人。

有一次僅僅是報紙上提到岳華和鄭佩佩的往事,亦舒就生氣地把他的西裝剪成了一條條。

鄭佩佩

岳華作為那時候的流量小生,自然少不了一群愛慕他的粉絲,可女友偏偏是個眼裡容不下沙子的,整日草木皆兵。據說有次因為太生氣,亦舒在岳華的宿舍里,將刀插在他睡的那張床的心口位置,甚是駭人。

岳華

讓亦舒和岳華兩人分手的直接原因,則是後來已婚的鄭佩佩寫了一封信給前任岳華。亦舒怒火中燒,將這些信向報章雜誌公開,弄得鄭佩佩的家庭出現了問題。

這段公案誰是誰非,咱外人不好妄加論斷,但岳華對她做事不留半分餘地這點,很是氣憤:「我認為她的做法太過分了。傷害我不重要,但傷害人家的家庭就是太過分……」

後來儘管亦舒苦求複合,痴男怨女還是以分手告終。

此後,27歲的亦舒遠赴英國曼徹斯特留學。三年後,她回港任職富麗華酒店公關部,又改行當過編劇,之後再轉任香港政府新聞處新聞官長達七年半,儼然變成了一位唐晶一般的職業精英。

後來,亦舒和岳華即便在同一家電視台工作,偶爾碰面也形同陌路。果然,「愛得太狂,就像烈火一樣很快燒完,最後只剩下灰燼。」

岳華現在的樣子你一定更熟悉

TVB港劇裡面的老戲骨

經歷過這兩段百轉千回的情感大戲,亦舒迎來了她後半生平和恬淡的婚姻。她命中注定的那個人,反倒是通過相親這麼傳統的方式遇到的。那一年,亦舒40歲,對方是港大教授,姓梁。

梁先生對亦舒的才華極為欣賞,為人又樂觀寬和,竟讓亦舒收斂起自己的暴躁脾氣。不僅如此,她還甘願冒高齡產婦的危險,為梁先生誕下一女,疼愛珍惜得不得了。

此時的亦舒,褪去一身鋒芒,靜心享受著身為人母的喜悅,連帶著筆下的亦舒女郎也多了點煙火氣,溫和了幾分:

「當我死的時候,我希望丈夫子女都在我身邊。我希望有人爭我的遺產。我希望我的芝麻綠豆寶石戒指都有孫女愛不釋手,號稱是祖母留給她的。我希望孫兒結婚時與我商量。我希望我與夫家所有人不和,吵嘴不停。我希望做一個幸福的女人,請你幫助我。」

1993年,亦舒夫婦移民到了溫哥華,日常除了家務和照顧女兒,便是筆耕不輟。她筆下故事的發生地,也從香港到了加國。

亦舒寫作的效率太高,哪怕現在71歲了,還保持著一年寫四五本書的節奏。至今已出版了三百多本小說,著作等身早早就實現了。一支筆寫盡人間辛酸,一句話常點醒夢中人。

亦舒作品改編電影《玫瑰的故事》

自來才女多傳奇,亦舒就這麼轟轟烈烈、恣意地活了70多年。一定有人痴愛她的才華,也一定有人不喜她的某些行為,可是,她並不在乎。

她曾寫道:「人生短短數十載,最要緊的是滿足自己,不是討好他人。」

聽樂小主把時尚講成好看的故事,歡迎關注「樂活至上」(微信ID:lehuozhishang),樂小主原創作出品,歡迎盡情分享轉發到朋友圈 , 轉載請聯繫授權。


亦舒,是香港文壇繞不開的名字,實際上,不止是文壇,她還影響了整個香港樂壇,她的精神、她的金句被香港樂壇傳唱的好多年。畢竟,香港三位知名的作詞人,林夕、黃偉文、周耀輝全是她的粉絲。

林夕專門用她的小說《葡萄成熟時》寫了首歌,還有一首歌叫《亦舒說》,專門羅列亦舒的金句。黃偉文自然不甘示弱,用亦舒小說《野孩子》《小玩意》寫過歌,在黃偉文的十年選里,專門給亦舒寫過一封信,表示自己是她的讀者,「不少作品啟發自你書中的智慧」。

亦舒所有的書,都是女性自強自立的指南。別的作家或揭露人性、或謳歌愛情,只有她的書,可操作性強,女性可以對照學習。看看這一段,來自她的小說《變形記》:鞋子是鞋子,拖鞋是拖鞋,為什麼把鞋跟踩扁當拖鞋?多邋遢,坐在椅子上切莫翹椅腳,拜託,不要抖腳,樹搖葉落,人搖福薄。還有,鎖匙圈別套在手指上叮鈴鈴的轉,呵蓉蓉,我拿你怎麼辦呢,你壞習慣之多,你這個人千瘡百孔,把口香糖給我吐出來! 還有,手不要老去摸頭髮耳環,這叫搔首弄姿,十分難看,補胭脂請進洗手間,大庭廣眾做來不雅,即使覺得人家話題無味,也不可頻頻取出小鏡子照面孔解悶。 還有,在座超過兩個人的時候不要老談自己,請多多關心他人,認識時事,世上許多人在吃苦,你的片刻不如意讓愛人知道已經足夠。

這段文字儘管淺白,第一次讀卻戳到了我很多痛處。比如,我會邊吃口香糖邊講話,講起自己就沒完沒了。身處80一代,父母親無暇在為人處世上教我們太多,我的很多職業禮儀都是從亦舒這裡學到的。

除了小說可以供女性參考,她還是金句大師,她一個人簡直養活了很多網路文學作者。看看《甄嬛傳》作者流瀲紫,直接拿亦舒文中的金句當自己的,流瀲紫總是放在嘴邊的「阿修羅」,也來自亦舒小說《阿修羅》。

亦舒因為文字的通透被人稱為「師太」,感謝有師太,讓我知道現代女性有這麼多種可能性,也願意牢記她的教誨「不驕不矜,勤工好學,就是好女子。」


她比煙花寂寞。 亦舒,原名倪亦舒,祖籍浙江鎮海,1946年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定居香港,現移居加拿大。胞兄倪匡(筆名衛斯理),香港著名作家,與金庸、黃霑、蔡瀾並稱為「香江四大才子」。兄妹倆,一個寫科幻,一個寫言情,皆成就斐然,名動一時,享譽整個華人圈。

功成名就之後,兄妹倆卻漸行漸遠漸無書,個中原委至今成謎。2013年,78歲高齡的倪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自己已經有20多年沒有見過妹妹亦舒,也沒有聯繫過。「我記得最後一次跟她通電話,是我50歲那年。」當記者問他為何不聯繫妹妹時,倪匡半開玩笑地以一句「是她不跟我聯繫,怎麼說我不給她聯繫」回應;記者不死心,進一步追問:那她為什麼不聯繫你呢?倪匡反問:你問她,我怎麼知道呢?然而,對於妹妹亦舒的才氣,倪匡卻很是欣賞,坦言:她的每一本書我都看。她的讀者比我多,文字比我好。

有意思的是,亦舒與倪匡的好友、四大才子中的蔡瀾卻交情匪淺,頗多互動。蔡瀾在2015年出版的《江湖老友》一書中,收錄了自己寫給亦舒的書信凡23篇,拉家常,聊八卦,話鄉愁……內容無所不包,戲謔之中不乏真情,字裡行間顯見二人友情之深。

亦舒受魯迅影響頗深——這在港台作家裡或許並不多見。她在小說《我的前半生》里,將男女主人公分別取名涓生和子君(電視劇里,涓生變成了諧音的俊生),與魯迅小說《傷逝》如出一轍。此外,亦舒還將自己的一部故事時間設定於2035年的小說取名為《朝花夕拾》,顯然有致敬先生的意思。而且,細讀亦舒作品的一些句子,你能明顯感受到那種魯迅所特有的尖銳與凌厲。亦舒的語言犀利而冷靜,潑辣又尖刻,一針見血,言人所不能言,讀來十分過癮。

2013年母親節前後,遠在加拿大安度晚年的亦舒,突然陷入了輿論漩渦。

這一年的4月底,旅居德國的中國香港導演、畫家蔡邊村自編自導的紀錄片《母親節》在柏林展出。該片介紹了蔡邊村尋找生母的經過和心路歷程,並透露自己所找的生母、那個與兒子33年避而不見的母親,正是亦舒。

在該片的簡介里,蔡邊村寫道:「我十一歲的時候最後一次見過我媽媽。很久以後,我才在雜誌上再次見到她。我不是很確定,又去翻找了自己的出生證明,才知道那真的是我的母親,倪亦舒。如今44歲也已經擁有了一個女兒的我,再去尋找母親應該還不算太遲。」

此言一出,立即引發軒然大波。不少人認為亦舒「太冷血」,繼而對她口誅筆伐。而更多人想知道的是,蔡邊村所言是否屬實?如果是,亦舒為何要如此「絕情」?亦舒「絕情」的背後,是否有著不為人知的苦衷?

很快,娛記和網友們扒出了40年前亦舒與畫家蔡浩泉那段只維持了三年的短暫婚姻,蔡邊村正是二人的愛情結晶。個中細節與恩怨情仇,龍哥不想在這裡細述,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請教度娘(關鍵詞:亦舒&倪匡)。

更多原創文章,請移步個人公號: jiaz021


亦舒原名倪亦舒 ,1946年生於上海,原籍浙江寧波鎮海,五歲即隨家到香港定居,並在香港公立學校接受教育,曾在蘇浙小學讀幼兒班,後考入嘉道理官立小學,和何東女子職業學校,1965年中學畢業。亦舒自幼記憶力驚人,讀書頗有小聰明卻不大用功,小時候為答不出老師提問被罰站,憤而背下全部課文,從此養成閱讀的習慣,十二歲就開始讀魯迅作品,酷愛文藝,崇拜哥哥倪匡及其文友金庸、古龍等流行小說家,並深受其影響。

亦舒中學畢業後沒有升大學,當了記者,十七歲時便到報官任職,她不僅跑新聞、寫專訪[6] ,亦寫雜文、小說,報紙專欄等。1973年,亦舒前往英國曼徹斯特留學,讀酒店食物管理系,1976年畢業後,先在台灣園山飯店服務,任女侍應總管,不長時間旋又返回香港,受聘出任富麗華酒店公關部主任,又入佳藝電視台做編劇工作,後到香港政府新聞處任高級新聞官。

亦舒1962年便在《西點》雜誌上發表了第一篇小說《暑假過去了》,開始寫作生涯,1963年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甜囈》,並應一家報紙之約撰寫連載小說,十五歲時便在《中國學生周報》上發表文章。十七歲時,發表短篇小說《王子》及其姐妹篇《滿園荷花簾不卷》,引起讀者關注。

亦舒父親是小職員,她上有四兄,下有一個弟弟 。其中老四倪亦明(倪匡),即亦舒各類文章里提到的「二哥」,五十年代後期到香港,逐漸成了作家。亦舒本人有過三次婚姻。第一任蔡浩泉,是個才子,生有一子名蔡邊村;第二任岳華,是影視演員、明星;第三任即現任丈夫,姓梁,曾是港大教授,育有一女。

衛斯理的妹妹,

周慧敏老公的姑姑,

金庸的手下 ,

言情界與瓊瑤齊名的大師,

都市白領女的心靈教主。


有沒有人不知道衛斯理是誰的?

你說哪個衛斯理?當然是那個寫《衛斯理與藍血人》、《原振俠》的科幻小說大師。相當於那個年代的唐家三少或者我吃西紅柿,每年都會出現在作家富豪榜上,手裡握著一大堆可以做影視改編的大ip。

他的真名叫倪匡,而亦舒的原名是倪亦舒,兩人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妹。

而在香港通俗文學領域,兩人也是各自在一個領域耕耘到了極致。


周慧敏是誰,應該沒有人會問吧?

她老公,就是那個花心男倪震!

我想你會問,周慧敏是不是腦子進水了?居然挑上了一個花心大蘿蔔,而且談了那麼多年戀愛也不結婚!

事實上,腦子進水的可不止周慧敏一個,跟倪震談過戀愛的,還包括李嘉欣、陳法蓉等等一大群美女明星。

倪震憑什麼俘獲這麼多頂級美女的芳心?家世好,本人有才華,年紀輕輕就創業成功退休,而且跟美女談戀愛的時候很能豁得出臉去做小伏低遷就。

如果要用現在的情況來做類比說明的話,那就相當於,現在有一個人,他爹是富豪大作家,他本人是長得像韓寒的郭敬明,創辦了一本在青少年中最有影響力的雜誌,每個月都有真金白銀的訂閱費和廣告費進來。

年輕的時候的倪震,長相白皙斯文,而且又浪漫又溫柔,會想出各種新鮮的主意給你驚喜(比如在你演唱會的時候,打扮成你家的寵物貓,上台來跟你互動,最後摘下頭套,表示他很愛你,最愛你。)

這樣一個人,當他表示要賣掉雜誌,跟你一起退休,趁年輕到世界各地去享受人生。你是女明星的話,會不會動心?

作為倪震的姑姑,亦舒很喜歡周慧敏,在文章里寫了很多次,誇獎她美貌,又誇獎她節儉,一件衣服來來回回重複穿,是個真正有智慧的女明星(因此她才能夠年紀輕輕的時候,就積攢下足可傍身的財富,退休去也)。


金庸是誰,就不需要我科普了。

除了是武俠小說作家,他還是香港知名報人,亦舒從念中學起,就給金庸的《明報》打工,當兼職記者。

因此也可以說,亦舒是被金庸一手發掘起來的。因此,亦舒在自己的文章里提過很多次老闆,筆下頗有羨慕和崇拜。

在當記者期間,亦舒還跟男明星岳華談了一段戀愛。

為什麼看上岳華,亦舒的說法是,他是一個大好人。(後來兩個人並沒有走到最後,岳華娶了其他的女人,退休到加拿大,這麼多年伉儷情深,對婚姻非常忠誠。亦舒識人之明,可見一端。)

在言情小說界,很多人會覺得亦舒的名頭不如瓊瑤響亮,但事實上,兩人小說本身但名氣是差不多的。

跟瓊瑤相比,亦舒吃虧在作品改編成電視劇的少,不看書的人,知道的就沒那麼多。

改編成影視作品少的原因是,亦舒的小說太難改編了,有點像古龍小說,一影視化以後就失去了原作的韻味。

不過,今年的一部《我的前半生》,也讓人看到了亦舒作品的在勵志方面的驚人威力,以及下一步影視改編的巨大潛力。


這一部電視劇,也把大量的亦舒粉絲炸了出來

人們發現,原來有那麼多人,都是平時不顯山露水的亦舒粉啊!

都市職業女性,作為一個在中國大地上出現才不到百年的新群體,會有很多共同遇到的問題,需要尋找心靈導航和支撐。

亦舒作品中透露出來的獨立、自強、現實等等特質,無論是工作還是愛情上剛好可以充當她們的心靈導師。

事實上,我很建議,三觀還沒有確立的小女孩,讀亦舒而不是瓊瑤,至少不會做出愛情大過天,不折騰不舒服斯基的奇葩事情。

正因為亦舒的白領心靈教主地位,幾年前岳華重新開始拍電視劇,在香港上了一台訪談節目,說起自己當年跟亦舒的交往,透露了一些讓人不那麼舒服的細節,結果被亦舒的粉絲群起攻之。

粉絲們說,說這麼多年以來,亦舒從來沒有講過岳華一個字的不是; 作為前男友,岳華通過曝前女友的料來搏頭條,有點不夠男人。

亦舒們的粉絲並不止是維護心靈偶像,對這種事情都這麼在意,說明經過亦舒多年的熏陶,對於戀愛,以及為人處事,她們都已自有一套標準。

喜歡這篇嗎?喜歡就關注我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