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克地产」恒大刹车 财经 第1张

内地房企的两极分化,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比如规模。一方面,是大批中小房企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在规模增长的路上狂奔;另一方面,是头部企业放慢了脚步,第一不第一都无所谓了。

1月7日傍晚,内地恒大发布公告,2018年全年实现合约销售额5513.4亿元。同比增长仅10.06%。

可堪对比的是,2017年恒大合约销售金额为5009.6亿元,同比增长34.2%。

恒大同时宣布了2019年的销售目标:6000亿元。这意味着,恒大今年增速不足10%。不用往前翻,至少这是恒大上市以来的最低增速。

关注房企销售排行的朋友会发现,三巨头旧年都放缓了脚步。万科2018年合同销售额6069.5亿元,同比增长仅14.54%;碧桂园1月4日公布的旧年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为5018.8亿元,同比增长31.25%,12月单月销售额甚至只有121.4亿元。

即使是从以上数据的简单比较看,恒大主动降速亦是最坚决的。

这当然不是突然发生的。现在来看,恒大管理层2016年底在制定2017年目标时就已明确了,故此才会在2017年择机予以公开。

所谓的择机,是当年的中报。2017年8月28日下午,于香港召开的2017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恒大CEO夏海钧宣布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数字的倒计时时间表:到2020年6月末,恒大的净负债率将降至70%左右,然后力争长期维持在70%左右。

那个时候,恒大已经提前偿还了最高时超千亿的永续债。

其实,当天的发布会攸克君最惊讶的是,夏海钧还宣布,未来三年恒大土地储备争取负增长,每年增幅为负增长5%到10%。

要知道,2017年上半年,几乎是“规模至上论”席卷整个地产界的时候,而规模论的基础就是增大土地储备(无论是公开拿地还是并购的方式),而恒大居然要开“倒车”,允许土储负增长。

根据中指院监测数据,2018年恒大拿地金额仅为382亿元,拿地面积2297万平方米,同比降幅均超过50%。这种控速的力度,前十房企无出其右者。

究竟发生了什么,恒大作出如此巨大的转向?简单说,是战略归位。

按照恒大给外界的解释是,它已从追求规模转为“规模+效益”,甚至更侧重于效益。而效益,对上市公司来说归根结底就两个字:利润,三个字:净利润。

几乎所有房企,在追求规模高速增长的阶段,都离不开三高:高周转、高负债(率)、高杠杆。与此相伴随,是相对低利润(率)。

而要实现净利润大幅增长,也只有降低负债、降低杠杆,同时降低成本,但保持高周转——以物业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的必然选择。

恒大正是这么做的,但它比一般企业要坚决,而且,时间表大大提前。

2017年11月初恒大完成引进第三轮战投后,其承诺在第二轮战投基础上加码: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三年净利润将分别不少于500亿元、550亿元及600亿。即,三年合计净利润不少于1650亿。

2018年全年的财报还没出来,但上半年的财报已见端倪。中报显示,恒大核心业务利润550.1亿元,同比增长101.5%;归母净利润308.1亿元,同比增长63.6%。房企的一般规律是下半年净利润要高于上半年,远的不说,恒大提前一年实现2019年的业绩承诺基本没有疑问。

已经很清楚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增速放缓,与一批企业继续追求规模扩张相比,恒大选择了坚决控速,转型寻求规模与效益的平衡,这有利于提升盈利能力,实现更稳健发展,即将公布的2018年报应该会得到印证。同时,它在另一条战线也正寻找新的主营业务和战略发展方向,这且再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