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核物理學家,因他對我國特殊的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鄧稼先在一次核試驗中,受到了核輻射,身患直腸癌,於1986年7月29日不幸去世,享年62歲。那麼在鄧稼先去世後,他的子女現狀如何呢?

鄧稼先有兩個孩子,分別是女兒鄧志典與兒子鄧志平。鄧志典出生於1954年,鄧志平出生於1956年。

由於父親工作的原因,經常不能回家照顧子女,女兒鄧志典自小就養成了獨立的習慣,在還不到15歲的時候,她就獨自去內蒙古建設兵團,被分配在一家做箱子的工廠當工人。四年後,鄧志典回到北京,在一家皮件廠當了一名普通的工人。

在全國恢復高考後,鄧志典與鄧志平一起參加了1978年的高考,並且都收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在大學裡讀了幾年後,鄧志典深感國內教育環境的不足之處,於是去美國讀研究生。在出過前,鄧稼先曾經用《走向深淵》這部電影來教育她,不要向電影裏的女特務一樣,因為貪圖享受而被情報機關所利用。

鄧志典非常的懂事乖巧,她在美國讀研期間,生活很簡樸,穿的衣服都是從國內帶過去的,她也從不因為自己的父親是科學家就四處顯擺,她的為人很低調,所以今天在網路上也找不到她的近況如何。

再來說說鄧稼先的兒子鄧志平,鄧志平比鄧志典小兩歲,今年已經62歲了,早期鄧志平與姐姐的經歷差不多,只不過省去了當工人的那一階段,在姐弟倆雙雙考上大學後,姐姐出國之際,鄧志平則留在了國內。

鄧志平現在為四川省機械加工專業委員會委員,為《現代製造工程》雜誌編委,曾經參與出版過《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數控技術及加工編程》等書籍,在機械製造業屬於頂尖的人才。

從這裡就能看出,鄧稼先的孩子與很多普通人無異,尤其是鄧志典,這麼多年了也一直沒什麼消息,可能他們都比較想過普通人的生活吧,畢竟父親的光環那麼大,還是普通人的生活相對來說更好一些。


1986年7月29日,中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核武器事業重要的開拓者與奠基人、兩彈元勛鄧稼先先生終因直腸癌不幸逝世,享年62歲。

1958年8月,時任二機部副部長的錢三強對鄧稼先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要放一個大炮杖,要調你去參加這項工作」。自此鄧稼先先生就在所有相識之人的視野中徹底消失,開始了長達二十八年的隱姓埋名工作的歲月,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裏,鄧稼先先生和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或者說和中國整個從無到有的核工業的誕生和發展,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即便是在鄧稼先先生臨終之時,心中仍然牽掛國家,語重心長的說:「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鄧稼先在1950年認識了在北大醫學院教學的許鹿希,兩人相談十分投機,在1953年鄧稼先先生與許鹿希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下結婚,他們夫婦兩人感情也一直非常好,在幾年之內,他們順利生下了一兒一女,其中女兒名為鄧志典,兒子名為鄧志平。

鄧稼先先生一家人的家庭生活一直幸福美滿,直到1958他們的生活發生重大轉折,鄧稼先突然對妻子許鹿希說要去幹一件大事,但是因保密守則難以對其嚴明,隨後鄧稼先先生便像人間蒸發一樣。其實正如前邊所言,鄧稼先接受上級領導的指派,毅然帶著團隊進入了與世隔絕的西北戈壁,同時妻子許鹿希也並未怪他,對鄧稼先的感情,始終如一。

女兒鄧志典是鄧稼先和許鹿希夫婦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在夫婦二人結婚後的第二年。由於父親鄧稼先特殊工作的原因,常常不能在家照顧子女,所以女兒鄧志典自小就養成了獨立的習慣。

在鄧志典還不到15歲的時候,因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鄧志典獨自參加了內蒙古的建設兵團,在一家做箱子的工廠中工作。在全國恢復高考之後,鄧志典在1978年順利考上了大學,在大學生活中,她每日勤學苦讀,在幾年之後,她選擇出國繼續深造,為人低調,從此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中。

鄧稼先先生的兒子鄧志平比他姐姐晚出生兩年,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鄧志平在考上大學之前的經歷與姐姐相差不多,自身同樣非常獨立。鄧志平在成功考入大學之後,並沒有像父親一樣,選擇物理類的專業,轉而從事於核彈的研究,而是選擇學習了機械加工專業。

鄧志平在畢業之後選擇從事機械加工方面的工作,現如今鄧志平已然成為四川省機械加工專業委員會委員,在機械製造業屬於頂尖的人才,在科技方面亦有著不少的業績。

鄧稼先先生雖然已經永遠的逝去,但是他的那份誠誠愛國之心,以及為我國國防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兩彈元勛鄧稼先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對新中國的卓越貢獻更是家喻戶曉。

不過,對於鄧稼先的家世,可能瞭解的人就並不多了。鄧稼先先生是名門之後,一生投身於我國的核彈事業,為國家的核武器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是我國的兩彈元勛,留美取得博士學位後,不顧導師的挽留,放棄了國外的優越條件,毅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中國。

鄧稼先有兩個孩子,分別是女兒鄧志典與兒子鄧志平。

鄧志典出生於1954年,鄧志平出生於1956年。由於父親工作的原因,經常不能回家照顧子女,女兒鄧志典自小就養成了獨立的習慣,在還不到15歲的時候,她就獨自去內蒙古建設兵團,被分配在一家做箱子的工廠當工人。四年後,鄧志典回到北京,在一家皮件廠當了一名普通的工人。鄧志典非常的懂事乖巧,她在美國,讀研期間,生活很簡樸,穿的衣服都是從;國內帶過去的,她也從不因為自己的父親,是科學家就四處顯擺,她的為人很低調,所以今天在網路上也找不到她的近況如何。

再來說說鄧稼先的兒子鄧志平,鄧志平比鄧志典小兩歲,今年已經62歲了,早期鄧志平與姐姐的經歷差不多,只不過省去了當工人的那一-階段,在姐弟倆雙雙考上大學後,姐姐出國之際,鄧志平則留在了國內。


鄧稼先是著名的核物理學家,是我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奠基者,為新中國核武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面對國外優厚待遇,鄧稼先選擇了報效祖國。他遠赴西北,隱姓埋名告別家人數十年,為兩彈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鄧稼先,1924年生於安徽懷寧,父親鄧以蟄曾是北大、清華等名校的哲學系教授,是典型的書香門第。鄧稼先的童年是在北平渡過的,在崇德中學求學的三年,為他的物理知識打下了基礎,同時也結識了世交好友楊振寧。

1941年,鄧稼先考入西南聯大物理系,他在求學的同時,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抗戰勝利時,鄧稼先也如願的取得了畢業證書。二十二歲時,鄧稼先被聘為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工作三年後,他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

1948年,鄧稼先鄧進入美國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成績突出,他兩年內便修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二十六歲的鄧稼先,獲得了博士學位。鄧稼先的才華,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關注,他們打算以優厚的待遇留住鄧稼先。

面對優越的科研條件,豐厚的物質待遇,鄧稼先並不為之所動,他婉言謝絕。同年,他放棄所有美國待遇,與眾多的專家學者一起回到國內,投身到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籌建之中,開啟了自己建設祖國核武事業的新徵程。

1958年,中央決定發展原子彈事業,鄧稼先義無反顧的參加了這項祕密工作。鄧稼先難掩興奮之情,只是告訴妻子許鹿希,說他要調動工作,以後不能再照顧家庭,許鹿希默默的承擔了家庭重擔,支持了鄧稼先的事業。

從此以後,鄧稼先的名字在所有刊物中消失,這一別就是二十多年。鄧稼先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八年的單身生活,有十幾次在現場親自領導核試驗。當時我國正處在嚴重的困難時期,蘇聯專家撤走使得核武研發更加困難。

(鄧稼先一家)

在此後的五年時間裡,鄧稼先帶領技術人員克服各種困難,經過無數次的試驗,終於迎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兩年零八個月後,氫彈也爆炸成功。同樣的事情,美國用了七年零三個月、蘇聯用了六年零三個月。

鄧稼先創造了中國奇蹟,成為中國的兩彈元勛。後來人們才得知,在1979年的某天,在原子彈的一次航投試驗中,因降落傘故障而導致原子彈被摔裂。鄧稼先非常清楚其中的危險性,他拒絕了年輕人拆裝檢查彈體的要求。

他親自動手拆裝,仔細檢查碎片並查找原因,正是因為這次檢查。鄧稼先不幸遭受到嚴重的核輻射,在其小便中檢測到有放射性物質,骨髓中也侵入了放射物。但鄧稼先並沒有放棄,仍然堅持回到核試驗基地繼續工作。

鄧稼先為國奉獻的精神不得不讓人動容。後來楊振寧首次回國探親,他點名要見好友鄧稼先。經過總理批示,鄧稼先回京接見楊振寧。面對老友楊振寧的疑慮,鄧稼先一直沒有透露自己所從事的職業。

臨別時,楊振寧試探性地問鄧稼先,聽說有美國人參與了中國的原子彈、氫彈研製,是這樣的嗎?當時送別的鄧稼先只是笑了笑,沒有表態,最楊振寧臨上飛機時,鄧稼先最後說,讓楊振寧先上飛機,回頭寫信在告訴他。

鄧稼先連夜向楊振寧寫信說:「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全部是自己研製的,沒有一個外國人參加。」楊振寧看到信後激動得流出了淚水。1986年,鄧稼先纔在各大媒體上得到披露,他隱姓埋名28年的事蹟才被人們得知。

同年,楊振寧再次探視病重的老友,看見鄧稼先憔悴的臥病在牀。楊振寧含淚說,我替關心你的朋友問問,國家到底給了你多少錢,能讓你為此付出生命?鄧稼先伸出兩個手指說到:二十塊,原子彈和氫彈各十塊。

鄧稼先的回答,讓楊振寧既震驚又慚愧。鄧稼先在彌留之際,對妻子許鹿希交待了自己的遺願:如果生命還可以延續,我還會選擇中國,為中國的核事業做出貢獻!鄧稼先勇於獻身祖國的精神,就是我們堅強的民族脊樑。

鄧稼先與夫人許鹿希共育有有一兒一女,兒子叫鄧志平,女兒叫鄧志典。鄧志典出生於1954年,長大後前往內蒙古建設兵團插隊。鄧稼先曾看望過幾次,他希望女兒能堅持到底,做最後一批迴城的女幹部。

鄧志典回京後,在一家皮件場當了一名普通工人。高考恢復後,姐弟二人都參加了高考並都收到了錄取通知書。後來鄧志典赴美留學,之後便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兒子鄧志平,生於195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加工專業。現在是四川省機械加工專業委員會委員,一直從事於教材編寫及教學工作。姐弟兩人都繼承了父母勤儉節約、堅韌不拔的品德。沒有因父親的身份而四處張揚。

鄧稼先一生獻身祖國的核武事業,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被稱為「兩彈元勛」。他的子女沒有搞過特殊化,都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的為祖國做著貢獻。鄧稼先的奉獻精神,是全國科研工作者的楷模,值得全國人們尊敬。


1985年7月30日鄧稼先因直腸癌住院,他在醫院住了363天,動了3次手術,這363天他都疼痛不止,止痛藥從每天一針發展到每小時一針,而且全身大面積溶血性出血,我國國防科的同志去看他,大家想聽聽他的人生箴言,鄧稼先說:「選擇了核武器,就意味著選擇了犧牲和付出,可是我對自己的選擇終生無悔。..我不愛武器,我愛和平,但為了和平,我們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那麼,我仍然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

在痛苦中煎熬了一年後,鄧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在臨終前鄧稼先仍告誡大家要努力發展尖端武器。

鄧稼先是名門之後,是清初篆刻家、書法家鄧石如的後人,父親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的哲學教授,鄧稼先求學時期都是在戰火中度過的,1946年鄧稼先與許鹿希相識於北京大學,之後確立了戀人關係,因為許鹿希讀的醫學,需要讀七年,1953年許鹿希畢業後,鄧稼先與許鹿希結婚,結婚後一年他們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兩年後又生了一個男孩。

1954年生育的是一個女孩,叫鄧志典,她早年和普通家的孩子並無不同,讀書上學後響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在鄉間奉獻自己的青春,1977年高考恢復,鄧志典參加了高考,之後據說還出國留學了,由於鄧志典為人低調,所以關於她的資料比較少。

兒子鄧志平出生於1956年4月,1992年6月畢業於重慶大學,之後投入現代製造業的研究,參與出版了《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數控技術及加工編程》等書籍,並參與了華興機械廠490Q柴油機科科技項目。

我國的脊樑就是由鄧稼先這類愛國者支撐起來的,在研究原子彈時,科研工作者在西北荒漠建造出我國的核試驗基地,西北戈壁除了自然環境惡劣外,還有喫不好、睡不好,加上當時國家一窮二白,他們的伙食很差,這可能是鄧稼先得直腸癌的原因之一,鄧稼先在覈試驗後,經常親自去試驗場尋找第一手資料,在一次實驗中,不幸受到輻射影響,輻射加重了他的病痛,在病痛下,鄧稼先仍然堅持工作。

1984年鄧稼先指揮我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實驗成功後,高興地寫下:「紅雲衝天照九霄,千鈞核力動地搖。二十年來勇攀後,二代輕舟已過橋。」第二年鄧稼先病情加重,他提出要求,希望能去看看天安門......


鄧稼先是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是中國核武器工作研製的奠基人。在他的領導下,中國成功研製出了原子彈和氫彈,國際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高。鄧稼先對中國核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

(鄧稼先舊照)

鄧稼先出生於書香世家,他的父親鄧以蟄是北京、清華等多所大學的教授。在父親的影響下,鄧稼先自小就對知識充滿渴望。1936年,鄧稼先考入北平崇德中學,他在數學、物理學科中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並且很快與楊振寧成為了好友。

不過,當時國家正值苦難歲月。日軍在七七事變後進軍北平,北大清華相繼撤向南方。鄧稼先就讀的崇德中學,也於1939年停辦。為了躲避災禍,繼續學習,1940年,鄧稼先在沒有讀完高二的情況下,輾轉多地來到四川江津第九中學,並最終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學業。1941年,鄧稼先進入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儘管當時的條件非常艱苦,但聯大卻依然有著很好的學習氛圍。鄧稼先在這裡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等到抗戰結束時,他也順利拿到了大學畢業證書。

在經歷抗戰的艱苦歲月後,鄧稼先深深地明白了「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為了報效祖國,鄧稼先決心到科學技術更發達的美國,學習更多本領。

1947年,鄧稼先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第二年,他成功進入了普渡大學研究生學院。由於學習太過出色,鄧稼先僅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此時的他,僅僅只有26歲,美國人稱他為「娃娃博士」。

鄧稼先的出色,很快吸引了美國政府的注意。美國政府為鄧稼先開出了優厚的科研、生活條件,並且動員了同校的老師和好友來挽留他。不過,鄧稼先卻拒絕了美國的一切誘惑。在他心中,沒有什麼能與祖國相提並論。

1950年,鄧稼先回到新中國,他迅速投身到了中國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設中。1958年,中央提出了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原子彈的計劃。當時的二機部副部長劉傑找到鄧稼先,詢問他是否願意為國家製作一個「大炮仗」,並且隱姓埋名地參與這項長期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點頭同意。

鄧稼先回家後告知妻子,自己將會「調動工作」,一段時間內無法再照顧家庭與孩子了。這之後,鄧稼先消失了整整8年。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中國一個極端困難的時代。在中蘇交惡後,蘇聯撤走了全部的專家,甚至沒有留下一張圖紙。以鄧稼先為首的科研人員們,只能在沒有任何幫助的情況下,在荒涼的大西北地區,沒日沒夜地自主研發核武器。

皇天不負有心人,1964年10月,在鄧稼先簽字確定最終設計方案之後,中國終於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兩年之後,第一顆氫彈也成功爆炸。中國由此成為了世界上研製「兩彈」速度最快的國家。

1979年,鄧稼先成為了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院長。然而在一次試驗中,鄧稼先不幸遭到輻射,他的身體開始出現問題。

1986年,鄧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逝世。他在臨終前還反覆說著:「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鄧稼先將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照顧家庭孩子的時候並不多。幸運地是,他的孩子們也都遺傳了他刻苦專研的精神。

(鄧稼先全家福)

鄧稼先有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女兒名叫鄧志典,出生於1954年。儘管自小缺少父親的關愛,但鄧志典卻因此養成了獨立自主的能力。她在十多歲時,就獨自進入了內蒙古建設兵團,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工人。並且在這段期間,鄧志典一直在空餘時間裡自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水平。

1978年高考恢復後,鄧志典參加了高考,並成功進入了大學。在大學裡學習了幾年後,鄧志典選擇了父親走過的道路,獨身一人前往美國求學。在美國期間,鄧志典一直生活簡樸,為人十分低調,以至於如今很少能找到她的消息。

鄧稼先的兒子名叫鄧志平,出生於1956年。

鄧志平早期的經歷與姐姐相似,他也曾當過一段時間的工人,並且經常利用空餘時間學習。1978年參加高考,鄧志平同樣考入了大學。不過,與姐姐選擇出國留學不同,鄧志平在大學畢業後,決定留在國內。

後來,鄧志平成為四川省機械加工專業委員會委員。他發表了多篇科研論文,並且參與出版了《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數控技術及加工編程》等多本科研書籍。雖然沒有取得鄧稼先那樣打的成就,不過鄧志平也在屬於自己的領域,為祖國學術理論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參考資料:《鄧稼先傳》)


前段時間我們敬愛的于敏老爺子去世,讓人們自動想起了他的老戰友鄧稼先。

在我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青海金銀灘221基地中,鄧稼先是主任,于敏是副主任。所以,鄧稼先被稱為「兩彈之父」,而於敏被稱為「氫彈之父」。

鄧稼先的中學時代,先是在北京崇德中學,後在重慶的江津九中。在崇德中學時,楊振寧比鄧稼先高兩級。鄧稼先老實本分被稱作「鄧老憨」,遭遇了校園霸凌,此時一貫有「楊大頭」稱號的楊振寧挺身而出,讓鄧稼先十分感動。後來,也正是在楊振寧的影響下,鄧稼先學了物理學。

可是就是這個老實巴交的鄧老憨,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軍的慶祝勝利儀式上,他當眾撕碎了日軍軍旗丟在地上。父親鄧以蟄只好讓他轉學到大後方的重慶江津九中讀書。父親對他說,你要學理科,不要學文科,學理科才對國家有用!

鄧稼先的大學時代,在西南聯大渡過,受業於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當時大他三個年級的楊振寧也給了他很多幫助。後來也正是在楊振寧指導下,鄧稼先留學美國,在普渡大學就讀研究生,兩年時間獲得博士學位。

1950年10月,就是在朝鮮戰爭的前夜,鄧稼先放棄了美國更好的科研條件和生活條件,回到了祖國。這裡面本來就有政治立場的問題,而此時的楊振寧和李政道、費米的研究正處在關鍵時期,所以沒回來。當時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叫他回來,他也沒有回來。還有一個原因是,楊振寧如果回大陸,有可能導致妻子杜致禮的母親和弟妹在臺灣遇害。

鄧稼先回國後,1953年加入九三學社,1958年入黨,不管是在北京的「神計算」,還是在金銀灘的核試驗,鄧稼先不僅做整體設計,還事無巨細進行指導。28星宿在他的指揮下形成強大團隊,更多的年輕人在他的指導下成為核物理專家。

1971年,中美關係回暖,楊振寧回國,第一個要見的人,不是父親楊武之,也不是岳父杜聿明,而是好友鄧稼先。也正是他的回國,救了鄧稼先和錢晉等兩彈元勛的命!

當時楊振寧還曾試探性問鄧稼先,我們中國的技術是不是寒春從美國帶來的?寒春就是參與過曼哈頓計劃的女科學家瓊·辛頓,此人還曾是費米的助手。鄧稼先告訴楊振寧,寒春是一個反戰主義者,到中國後一直在養奶牛,從未參與過核物理工作。中國的原子彈,是基於鈾235的內爆式核武器,和美國蘇聯的鈈239槍式核武器完全不一樣,威力更大。中國的核武器研製,屬於跨越式的彎道超車,所以能夠超越法國,成為第三個核大國。

楊振寧的兒子楊光諾、楊光宇,都是定居美國的科學家,事業上十分成功。楊振寧的女兒楊又禮,則是從事醫學工作。

鄧稼先的孩子,都生於上世紀50年代,女兒叫鄧志典,兒子叫鄧志平。鄧稼先臨終前,覺得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人,就是自己的妻子許鹿希,和兩個孩子典典和平平。

鄧稼先上世紀50年代參加兩彈一星功臣,為我國研製「大炮仗」,隱姓埋名28年,他的孩子典典和平平,一直都不知道這個父親的存在,有時候還因為沒有父親受到別人的嘲笑甚至欺負。也許正是如此,典典和平平的成長讓他十分揪心。到80年代,平平終於在鄧稼先的輔導下,考上了重慶大學,後來成了一名機械工程師,參與出版的書有《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數控技術及加工編程》等。

1984年,我國的兩彈一星工程終於告一段落,兩彈元勛們終於可以重見天日。不過,鄧稼先因為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已經換上了嚴重的癌症,兩年後在北京醫治無效去世。鄧稼先的妻子許鹿希,身為北京醫科大學的醫學教授,也只能滿含淚水告訴醫生,多給他打麻藥,讓他走的不那麼痛苦。

永遠感恩為我國核武器研究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兩彈元勛們!


比一千顆太陽還亮,這是對兩彈元勛鄧稼先獻身一生的事業最好的評價。

與錢學森相比,鄧稼先雖有留學美國的經歷,卻沒有「能抵兩個師」的高度評價。

與楊振寧相比,鄧稼先雖然沒有顯赫的理論成果,卻有一顆拳拳報國的赤子之心。

鄧稼先的偉大事業

鄧稼先於1948年至1950年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沒有像很多留學生那樣,留在了科研環境和發展前途更好的美國,而是毅然回國。

1958年秋,鄧稼先義無反顧投身兩彈一星事業,出於保密需要,鄧稼先只對妻子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照顧家,不能照顧她和孩子,甚至不能聯絡通信。

妻子看著丈夫堅毅的表情,默默表示了支持。

從此,鄧稼先這個人「消失」了,一消失就是八年。

八年的時間裡,鄧稼先的身影只出現在嚴格警衛的深宅大院和大漠戈壁,其中艱辛自不待言,陪伴他的是和他一樣拋家舍業的戰友,是王淦昌、朱光亞、周光召、程開甲、彭桓武、郭永懷、陳能寬、于敏……這些中國最傑出的物理學家,是中國人自己研製的原子彈。

嚴重的核輻射和過度的疲憊,透支了鄧稼先的健康,他的生命因過度燃燒而成了殘燭。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享年62歲。臨終前,鄧稼先關心的仍然是我國的國防尖端武器事業,他說「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我們沒有辜負鄧稼先的期望和重託,如今我們已經是先進尖端武器事業的引領者。

鄧稼先的子女現狀

鄧稼先有兩個子女,由於工作繁忙,他沒能時刻陪在孩子身邊,看著孩子們成長,更沒有給孩子什麼特殊待遇,但當孩子們長大成人後,父親的事蹟和精神始終鞭策著他們前進。

1,兒子鄧志平,出生於1956年4月,1992年6月畢業於重慶大學,工學碩士學位,投身機械製造工程和技術研究教學,現為四川省機械加工專業委員會委員、《現代製造工程》雜誌編委,曾參與出版多部機械製造教材的編寫工作。

2,女兒鄧志典,出生於1954年,曾赴美國留學,她十分低調,很少出現在公眾面前。

在鄧稼先家的客廳裏,鄧稼先遺像旁的玻璃板下,擺放著一張領獎通知單,上面寫著: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獲獎項目:原子彈的理論突破及武器化,氫彈的理論突破及武器化;獎勵金額:1000元……這便是鄧稼先獲取的全部物質獎勵。

我不愛武器,我愛和平,但為了和平,我們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那麼,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鄧稼先。

向鄧稼先為代表的「兩彈一星」元勛致敬!永遠緬懷他們的偉大精神和事業!

我是專註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說到鄧稼先大家都不會陌生,他是我國的兩彈元勛,留美取得博士學位後,不顧導師的挽留,放棄了國外的優越條件,毅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中國。

他投身核武器的機密研究,耗盡心血苦戰28年,讓中國有了原子彈和氫彈,騰起的蘑菇雲震撼了世界,可是他自己卻因為核輻射患癌而全身大出血離世。

不過今天借著題主的問題,說說他家人的事情吧。歷史上有過很多才子佳人的故事,可是鄧稼先和夫人許鹿希的故事還是震撼了歲月,震撼了無數人。他們兩家人是世交,許鹿希北大畢業後留校任教,和鄧稼先的結合可以說是天作之合。只是她選擇了鄧稼先就選擇了堅守,她一個人無怨無悔守候了鄧稼先28年,操持家務,帶著一雙兒女,最後盼來的愛人卻身患癌症,死在了自己的懷裡。

有一種愛情叫國家機密,此情可撼天。我們一起去看看這位大漠英雄的夫人許鹿希和他的一雙兒女吧。

一,有一種愛情叫國家機密。

愛情的詮釋有很多,鄧稼先和他夫人許鹿希的愛情就是:有一種愛情叫國家機密。

許鹿希出生書香門第,父親許德珩是知名學者,更是九三學社的創始人,和鄧稼先的父親鄧以蟄是幾十年的老朋友。鄧稼先和許鹿希可謂是青梅竹馬了,而鄧稼先在北京大學做助教的時候,還給她上過課了。

1953年,鄧稼先和許鹿希結婚,兩人是門當戶對,過得也恩恩愛愛,又有了一雙兒女,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

1958年,經錢三強的推薦,鄧稼先帶領團隊從事原子核研究,屬於國家機密,給家人也不能說。他告訴妻子工作調動了,但是工作內容和地方都不能說。

他和妻子說到了多年前北平淪陷,看著日軍肆無忌憚欺辱百姓時自己的憤怒,然後說到: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為它死了也值!

(1958年,鄧稼先一家合影照)

鄧稼先是一個內斂的人,可是這個工作不僅保密,還很危險,生死未知了。他帶著妻子和一雙兒女去照相館拍了全家福。

鄧稼先就這樣離開了家,一去就是28年,中途也偶爾會回來看看,但是都有汽車和警衛跟著。鄧稼先來去匆匆,和妻子許鹿希是聚少離多,和分開也沒啥區別了。

許鹿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知道鄧稼先在做什麼,但是他信任自己的丈夫,選擇默默守候,她一個人帶著一雙兒女,更要服侍生病的公婆。

中國原子彈,氫彈相繼爆炸成功,鄧稼先也耗盡了自己的心血。因為沒有嚴密的防護服,他為了保護年輕人,又搶著去撿摔裂的原子彈,他的話很簡單: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

鄧稼先因為核輻射而患上了癌症,被醫生強令住院,許鹿希等回了自己的愛人。

她身為醫學博士,卻救不了自己的愛人,只能默默流淚。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全身大流血,搶救無效死在了許鹿希的懷裡,死前對妻子說: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那麼,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

鄧稼先走了,許鹿希說,他們追求的是另外一種東西。很多人不懂,卻還是淚流滿面。

許鹿希選擇繼續守候這份愛情,他先後出版了三本鄧稼先的傳記,還把他不保密的科學著作,彙集成了《鄧稼先文集》,這些都是丈夫的心血。

鄧稼先走了很多年了,她談起自己的先生,還是柔情滿滿。她的家裡擺了一尊鄧稼先的半身銅像,其它的陳設並未改變,和鄧稼先在的時候一樣。

二,兒子鄧志平,女兒鄧志典。

鄧稼先和許鹿希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都是在鄧稼先1958年接受任務之前出生。

1954年,他們有了女兒鄧志典,1956年,又有了兒子鄧志平。兩個孩子獨立性很強,也很低調,從未仗著父親是兩彈元勛去要過什麼,公眾媒體報道的很少。

兒子鄧志平重慶大學畢業,四川省機械加工專業委員會委員,編寫了幾本機械數控的書,在機械製造業也是一個人才了。

女兒鄧志典就更低調了,當年響應號召,上山下鄉,卻是最後一批迴城的子女,上了大學之後出國留學,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很少進入人們的視線了。

祝福許鹿希教授,晚年幸福。

英雄背後的故事一樣精彩,後面的問答又寫了楊靖宇將軍和妻子的故事,還有錢三強家人的故事,歡迎關注看看……

我是木魚,小女子一枚,卻癡迷於近現代史的風起雲湧,每日更新,喜歡就關注我吧,感謝有你。

鄧老夫婦纔是我中華幾千年最偉大的愛情,最偉大的夫妻,他倆的故事非常需要大寫特寫,要讓現在和以後的中華兒女永遠銘記於心!這纔是巨大的正能量!理應成為當今社會的主流,而那些耍大牌、偷稅漏稅、私生活糜爛的明星戲子們,應該像垃圾一樣讓人唾棄。我們國家應該從現在開始重新樹立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讓孩子們從小就崇拜像鄧老夫婦、錢學森、於老等等為代表的偉大科學們,以他們為偶像!學習他們的愛國情操,學習他們的愛情情結!那將是國之大幸,偉大的中國夢將加速的到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