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國近代史,免不了一大堆失敗的戰爭和喪權辱國的和約,民族自信心在接連不斷的失敗中消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口號成了絕響。哪怕時至今日,中國愈加強大,走向復興道路,面對西方有時仍會顯出幾分不自信,要不然也不會有「崇洋媚外」這個詞了。但是很少有人會想到幾百年前,也就是明朝的時候,中國人曾經多次打敗過前來入侵挑釁的歐洲人。

一、明葡戰爭——中西第一次碰撞

16世紀初,葡萄牙人來到中國,併力圖佔據廣東屯門一帶為據點,做為推行商業貿易和殖民活動的根據地。

但他們在中國沿海不斷實施違法搶劫和海盜行為,最終引起明朝官民的反感。1521年,嘉靖皇帝下令儘快驅逐葡萄牙人,並再不許入境,8月底,廣東海道副使汪鋐奉命驅逐葡萄牙人,屯門海戰爆發。

陳寶國飾演嘉靖皇帝

據多種史料記載,明軍此戰贏得不易,耗時近一年。汪鋐一開始並不知道西洋火器的威力,葡萄牙人憑藉手中武器據險而戰,明軍初期戰敗。之後汪鋐依靠雄厚兵力和本土作戰優勢轉為打持久戰,圍困將近一年以待敵疲,不斷利用颱風或暴風雨等惡劣天氣,在火銃威力不易發揮之際,全線出擊打敗了對手。

兩年後,又爆發了西草灣之戰,這次明朝勝利比較容易,領隊的中國將領只是個備倭指揮使和百戶,葡萄牙的首領叫做馬丁·阿豐索·德·梅勒·科迪尼奧,是葡萄牙的一位皇親國戚,官職是「中國城堡總司令」,《明實錄》稱其為米兒丁·甫思·多·減(滅)兒。葡方兵力,明實錄說是千人,葡萄牙方面的資料說是300人,葡軍艦船五艘,其實「中國城堡總司令」麾下一共是六艘船,有一艘畏戰逃跑。此戰明軍生擒42人,斬首35級,俘被掠男婦10人,獲兩艘戰船。

明葡戰爭

明葡戰爭,明朝獲勝,但還是為明朝統治者和士大夫敲響了警鐘,開始大力發展火器事業,增加軍事實力,為之後明日戰爭的勝利以及西學東漸的到來鋪平了道路。

二、明英戰爭——中英第一次交鋒

163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同果阿的葡萄牙總督達成協議,同意英商自由出入澳門從事貿易。同年12月12日,英王查理一世頒布訓令,任命威德爾上尉為指揮官,率領6艘船艦前來中國。英國商船的到來使葡萄牙人感到為難,此時澳門葡人只能維持長崎和馬尼拉的貿易航線。如果任由英國人開闢中國市場,打破其對中國外貿的壟斷,則葡人僅存的一點貿易利益也將喪失。因此,澳門葡人拒不不執行果阿總督的指示,不允許英國人分享澳門的貿易特權。

英王查理一世 後被送上斷頭臺

威德爾見到澳門貿易已無希望,便於7月底啟程前往廣州。8月8日,英船到達虎門亞娘鞋停泊,明朝虎門炮臺守軍鳴炮示警。威德爾卻蓄意挑起事端,下令扯下聖喬治貿易旗,升起英國國王的軍旗,擺出一副準備戰鬥的架勢,隨即指揮船隊炮轟虎門炮臺。英國人在攻佔炮臺後,扯下下明朝軍旗,掛上英王旗幟,並拆下35門大炮,作為戰利品搬到船上。

廣州官員隨即派葡人諾雷蒂交涉,威德爾才把大炮歸還。但英國船對繼續深入廣州內河,引起廣州當局的憤怒。9月10日,廣東海防當局派出3艘戰船沖向英國船隊,發射火炮和火箭,迫使英船倉皇逃走。

明朝艦隊

11月22日,英商在廣州答應了明朝政府的要求,賠償白銀2800兩。30日,威德爾嚮明朝官員提交了一份保證書,對虎門事件表示歉意,並保證完成貿易後即行離去。據此,廣州官員決定對其不予追究,令其貿易後儘快離境。12月29日,威德爾船隊離開澳門,啟程回國。

三、明荷戰爭——中國第一次在海上大敗西方海軍

明荷戰爭實際上發生三次,不過結果都是明朝勝利,荷蘭戰敗。

第一次,澎湖之戰。1622年(天啟二年),荷蘭艦隊七艘軍艦外加戰士九百人,佔領澎湖,明廷下令福建巡撫南居益將荷蘭人趕出澎湖。1623年,天啟三年11月,南居益故意邀請荷蘭人前往廈門談判,在宴會上囚禁荷蘭代表團,並乘機襲擊燒毀了入侵明朝沿海的荷蘭戰艦。

澎湖之戰

1624年2月,福建巡撫南居益親自乘船到金門,下令明軍(總兵力達1萬人、兵船2百艘)渡海出擊收復澎湖。但荷蘭軍隊依仗堅固的工事與戰艦頑抗,澎湖久攻不下。直到8月,明軍再次兵分三路,荷蘭人勢窮力孤,不得不撤離佔領了兩年的澎湖。

此戰,明軍共動用兵船二百隻,兵力一萬人,生擒荷軍守將高文律,其餘荷蘭殘兵敗將倉皇逃往臺灣南部。荷將高文律後被被送往北京斬首。

第二次,料羅灣海戰,是中國古代規模比較大的海戰之一。自明朝崇禎六年農曆六月初一(公曆1633年7月6日)起至九月二十(公曆10月22日),明朝方面先後投入了戰艦150多艘,士兵幾萬人;荷蘭人方面印支殖民總部派遣數十艘最新式帶加農炮的戰列艦,在福建金門東南海岸料羅灣展開激戰,最後明朝水師在鄭芝龍(鄭成功之父)為前鋒以絕對優勢兵力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與劉香海盜聯軍。這次海戰是是中國人第一次在海上大敗西方海軍的戰役。

第三次,鄭成功收復臺灣之戰。這是國人最熟悉的明朝與西方人的一場戰爭。公元1661年(南明永曆十五年、清朝順治十八年,)三月,鄭成功親率2.5萬名兵將,分乘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冒著風浪,越過臺灣海峽,在澎湖休整幾天準備直取臺灣。

鄭成功畫像

鄭軍乘海水漲潮將船隊駛進鹿耳門內海,主力從禾寮港登陸,從側背進攻赤嵌城,並切斷了與臺灣城的聯繫。戰鬥中,擊沉荷蘭「赫克託」號戰艦和臺灣城的援軍。赤嵌的荷蘭軍在水源被切斷,外援無望的情況下,向鄭軍投降。盤踞臺灣城的侵略軍企圖負隅頑抗,鄭成功在該城周圍修築土臺,圍困敵軍8個月之後,收復臺灣城。

至此,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裡收復了淪陷38年的中國領土臺灣,結束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中國臺灣的經營,開啟了明鄭政權對臺灣的統治。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