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是明代对东蒙古成吉思汗后裔各部的称呼。小王子是东部蒙古可汗的别称,始于脱脱不花汗幼子马可古儿吉思。脱脱不花与太师也先争权(也先姐嫁脱脱不花,生子,也先欲立之为太子),兵败被杀。1454年,脱脱不花七岁的儿子马可古儿吉思被立为可汗,因年幼,明人以「小王子」称之。此后,达延汗、卜赤汗、打来孙汗等,亦被明人习称为小王子。

鞑靼诸位「小王子」中,以达延汗最为知名,他也确实同明武宗正面交锋过。达延汗是大元汗的异译,1480年七岁时即汗位,号达延汗,明人因其年幼而称作小王子。明武宗正德初年(1506)他先后消灭以亦不剌因、亦思马因等为首的割据势力,统一东蒙古各部,结束百年来异姓赛特专权、内讧和封建割据的局面。继之,他又将东蒙古划分为左、右两翼,各设三个万户,分封诸子为领主,对蒙古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明武宗年少即位,是个精力充沛喜动不喜静的年轻人,而且还有英雄情结,艳羡先祖永乐大帝北征残元扬威漠北的壮举,总想在边境打上一仗,建立武功。正德十二年(1517)八月二十三日夜,明武宗微服出行,出德胜门,直奔居庸关。二十八日,武宗疾驰出关。九月初一,武宗抵达宣府(今河北宣化县)。中旬,武宗进抵阳和(今山西阳高县)。大概是为了隐蔽天子的行踪,他别出心裁地自署「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自称「朱寿」。武宗闻报蒙古小王子率领五万精骑自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入寇,驻扎于边地,意图入侵,不由大喜,认为这回可有了用武之地,遂调兵遣将准备御敌。九月底,小王子举兵分道南下,围攻阳和,转掠应州。大同总兵官王勋率领所部御敌。

十月初一,武宗驾临顺圣川(即今河北阳原县东北桑干河支流水沟口河)。第二天,大同总兵官王勋与南下鞑靼军相遇,即刻督军步战,鞑靼军循著应州南走。初三日,王勋等将领复在应州城北五里寨与鞑靼军遭遇,大战数十合,双方杀伤相当。日暮,鞑靼军傍著东山退却,旋即分兵围困了王勋。相持了一夜,翌日拂晓,天降大雾,鞑靼军解围而去,王勋等人进入应州城;副总兵朱峦、都指挥徐辅亦率部赶来会合。初四日,王勋等人率军出城大战,宣府游击将军时春、辽东参将萧滓亦率部赶来参战。小王子担心明军合兵势盛,赶忙派出精骑拦击,明军未能合势。

初五日,明武宗亲率都督江彬等将领自阳和赶来增援。天子御驾亲征,明军士气大振,与鞑靼军展开殊死搏杀。鞑靼军稍却,明军得以合势。日暮,明军在战地安营扎寨,武宗亦同将士们一样野外宿营,也够辛苦的。

初六日,小王子挥军来攻,武宗披挂上阵,亲自督率诸将迎战。两军自早上辰时激战至傍晚酉时,五六个时辰间,双方交锋百余合;小王子见没能占得大便宜,加之天色已晚,遂引军西撤。明武宗同诸将率军尾随追击,追至朔州(今山西朔州市东北)地界,赶上天降大风雾霾,天地晦暝,再加上明军也是疲惫不堪,于是收兵回返。初九日,武宗回驻大同。

应州之战,是大明、鞑靼两军最高统帅明武宗与小王子的一次面对面较量。此役,明军斩敌首级十六颗,自己战死五十二人,重伤者五百六十三人,最后鞑靼军撤退。明武宗毕竟真刀真枪地上了战场,尽管「銮驾几陷」,到底还是将入侵的鞑靼军给打跑了,非常高兴,令王勋等边关将领赶紧向朝廷报捷,并特意叮嘱道:「朕在榆河亲斩敌首一级。」

此战过后,鞑靼虽然「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看来,明武宗御驾亲征还是有些威慑作用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