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財小妹的第244篇原創文章

昨日(3月5日),全國人大會議派送了一個「大紅包」。

這個「大紅包」的一個關鍵詞是「減稅降費」,實在是振奮人心。

去年,我一直在呼籲國家要為實業減稅降費,如今我們終於聽到國家高調宣佈要「減稅降費」了。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也顯示,政府對未來一年的減稅降費規劃「依然是大規模」。稅收關係著國家的「錢袋子」,更關係著每個納稅人的「錢包」。每一項稅制改革都牽動著人們的神經。那麼,此次國家準備實行的大規模減稅降費對誰最有利於呢,對宏觀經濟、股市、樓市又有什麼影響呢?

大規模減稅降費2萬億政府工作報告上,總理宣佈今年將實施更大規模減稅,同時下降企業養老金費率!

具體來看有以下兩個方面:

1、減稅方面:2019年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採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2、降費方面:2019年要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從上面這兩項措施來看,可以說是結合了普惠性減稅降費和結構性減稅降費。在「減稅」方面,主要是對製造業有所側重,可能看起來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這種減稅幅度不算大,但是其實減幅達到18.8%,已經算是不錯的減稅幅度。除此之外,還有一句「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已經表明了國家的決心,真真正在想給所有企業減負,這是屬於普惠性的減稅降費。回想去年4月,雷軍在小米手機的發布會上說「小米手機的硬體綜合凈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儘管「小米硬體凈利潤率不超過5%」更像是個宣傳噱頭,但其實就目前國內製造業的情況而言,國內大部分製造業企業幾乎都保持著低利潤運行的狀態。所以這次減稅降費消息一出,雷軍相當高興地說:「按照去年的收入計算,小米的減稅額度超過10億元。」我搜了一下,小米去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為67.01億元,可以預計去年一整年的凈利潤不會超過100億元。

相比較來看,一家凈利潤不到100億的公司,就能減稅10億元,其實這種減稅的幅度還是挺大的。

我們再來看看「降費」方面,直接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至16%(很多城市原本單位繳費比例是20%),這是普惠性的降費措施。按照當前我國有關的社保法規,社保裡面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單位繳費基本費率為20%、8%,而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三類險種合計費率約為2%。我們可以簡單計算一下,一個員工的五險中的單位繳費費率最高可以達到30%(不同城市,社保費率不一樣)。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公司的人均工資是10000元(默認為繳費基數),那麼企業還要幫每個員工繳納近3000元的社保費用,用工成本其實比表面上的工資要高的。如果基本養老保險的單位繳費降低4%,等於單位可以少交400塊錢,一個30人的小公司就相當於減少了1.2萬元的開支,這相當於一個月的辦公租金。所以說,其實降費這一塊的力度也是挺大的。有經濟學家測算了一下,全國光是社保降費這塊,總數預計達7000億元。而根據全國兩會報告,2019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可以接近2萬億元。

財政政策開始發力降稅對市場主體、普羅大眾,都是有利的,都是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對企業來說,減稅降費意味著成本降低,企業利潤增加,間接可以帶動就業,帶動實體經濟。對個人來說,減稅降費意味著產品價格有了下跌的空間,就業機會增加,收入有更大的上升空間,這樣可以直接拉動消費。對國家而言,減稅降費則是有利有弊,「利」的是能夠提振實體經濟,帶動實體投資,刺激消費,進而拉動GDP。「弊」的是各地其實都欠了一身債,減少稅收收入之後,可能財政收入會有點喫緊。利弊均有,那麼這次國家為什麼開始減稅降費了?背後有什麼考量呢?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一直是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但我們最常用的其實是「貨幣政策」。

自2008年以來,每當經濟走到十字路口,我們的政策都選擇了容易走的路,頻頻亮出降息、降準、定向降準、MLF、SLF、TMLF等神器,利用基建和房地產這一條路來刺激經濟。

屢次放水之後,到了2019年1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餘額已經高達186.59萬億元,大概是2018年GDP的兩倍。2008年末餘額的47.5萬億元,也就是說10年時間,我國的M2翻了近4倍數。另外大放水刺激經濟的邊際效應也逐漸在降低。2008年,我們開啟第一輪放水,GDP增速6.4%最高反彈至12.2%;2011年,我們開啟第二輪放水,GDP增速從7.5%最高反彈至8.1%;2014年,我們開啟第三輪放水,中國經濟增速從6.7%最高反彈至6.9%,反彈幅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本質上講,央行印的錢就是全社會的負債,錢印得越多就意味著全社會的債務越多,槓桿率越高。當下,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都是負債纍纍,槓桿率已經極高,加上現在已經邁入流動性陷阱,誰也不願意再借錢了。也就是說,貨幣政策的刺激效應已經明顯衰弱,所以在這個拐點上,只能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同時一起發力,只能開始誠意滿滿地減稅。確實是這樣,如果要提振經濟,必須降低企業的稅負,畢竟我們的企業的稅負實在太重了。按照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企業的總稅率在目前世界的大國中可以說是最高的,我國企業的總稅率,即企業所交的稅收與商業利潤之比,這幾年都在67.3%以上。

總體而言,此次降稅減費如果落到實處,或多或少都會提振實體經濟,如果效果明顯,我相信國家還會繼續減稅降費。。

對投資理財的影響減稅降費毋庸置疑可以提振實體經濟,同時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也會產生聯動效應,各類資產價格也會出現波動。相信大家最關心的還是股市和樓市,最近也發生了「股市興」還是「樓市興」的爭論,那麼減稅降費將如何影響股市、樓市呢?1、減稅降費有利於股市上漲。從中長期上來看,儘管增值稅的改革,會對不同行業帶來不一樣的影響,但如果從稅率調降、減輕企業社保繳費負擔等角度出發,對企業的影響還是偏向於積極,也有利於改善企業的盈利水平,間接提升企業在二級市場中的投資價值。

與此同時,減稅降費的措施也能提振企業家的信心,也能提振投資者的信心,這可以說為股市上漲鋪路。

歷史證明,減稅對股市是有利因素。無論是里根在80年代的減稅,還是特朗普在2017年的減稅,都帶來了經濟的改善,帶動股市大幅上漲。當然,如果要提振股市中長期的投資信心,提升投資者的持股週期,那麼國家還是要對證券市場的印花稅等也採取減稅降費措施。關於股市近期的分析,我已經在《散戶人均賺6.4萬元,牛市真的要來了!》中詳細分析過,感興趣可以點擊進去看。2、樓市「因城施策」,影響不大。首先,本輪減稅中並沒有針對房地產行業減稅,頂多就是房地產行業這一鏈條的企業在社保降費和增值稅減稅中有所涉及,所以總體影響不大。不過,這裡可能有人會說,國家實施減稅降費,那麼國家收入就減少了,國家減少2萬億元的收入,加上國庫實在不夠充盈,必然會繼續拿起「尿壺」,增收土地出讓金。其實,這種說法比較片面。首先,當下一線主要城市可供開發的土地越來越少,賣地收入的天花板近在眼前,大範圍增收土地出讓金已經不太可能。再則,儘管近期房地產鬆綁的消息越來越多,但是鬆綁的程度都不大,主要是圍繞「因城施策」這一指導精神,托住房地產的下行壓力。

截至到目前,我依然沒有看到大程度鬆綁房地產的跡象,可以預計近一兩年,國家對房地產的強監管不會放鬆。

最後,其實國家已經有其他稅收收入來代替土地出讓金,以此來增加稅收收入,那就是房地產稅。兩會期間,政府工作提出,今年健全地方稅體系,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可以說,房地產稅落地的速度正在加快。有媒體爆出,當下中國房產總市值已達450萬億元人民幣。如果按照這種市值來估算,我們國家可以徵收的房地產數目實在很可觀,比2018年土地出讓金的6.5萬億元一定不會少。在我看來,此次減稅降費對房地產沒什麼影響,房地產該穩還是繼續穩,之後不會大漲了。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表述中,我覺得減稅降費在政府行為中,已經不是再說說而已了,可能已經上升到戰略位置,有著更長期、更落到實處的安排。這種做法確實出乎意料,但也給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於國於民,都是一件大好事。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小妹讀財 (ID:xmducai)或點擊「瞭解更多」

小妹讀財的主筆財小妹,將用她最專業的金融知識和經驗,教大家解讀經濟形勢,形成自己的理財觀念,跑贏通貨膨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