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來自武漢的疫情,成為了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事件。疫情的擴散讓每個人猝不及防,也擾亂了大多數企業的營銷計劃。

在疫情時期,線下營銷被逐一取消,線上傳播成為企業不得不考慮的營銷出口,這也會倒逼部分企業在線上營銷的投入及嘗試,或許會讓線上傳播衍生出新的手法。疫情本身屬於重大社會事件,牽動著大眾的向善情緒,這也讓疫情期間的營銷傳播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質。

但企業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該不該停止營銷?

疫情所帶來的場景隔離讓用戶的消費需求銳減,但同時也讓線上社交媒體、娛樂產品的活躍度飆升,例如微博、抖音、王者榮耀等產品都迎來了熱度的二次爆發,微博成為了大眾關注疫情信息的重要輿論場、抖音成為用戶在家「殺時間」必備,這對於企業而言,也可以看做是一種傳播紅利。那麼顯然企業不應該停止一切營銷行為,而應該在線上平臺通過更巧妙的方式進行發聲,在「危」中尋找「機」。

在疫情爆發期,媒體對西貝莜麵村管理層的一個採訪爆出「西貝現金只夠維持三個月」,儘管這反映了西貝以及整個餐飲行業在疫情之下的巨大難處,但這類發聲獲得了刷屏也可以看做是一個公關事件的成功,讓大眾把注意力投向疫情之下的西貝及餐飲行業。

企業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要不要借勢疫情?

借勢疫情在業內的討論中帶來諸多爭議,支持的人會說,疫情吸引了天然的用戶關注度,如果不加以借勢利用,那麼顯然失去了此刻營銷的最大意義;反對方會說,疫情屬於重大公共事件,且各種輿論事件層出不窮,從內容風險上來看,企業借勢疫情可能一不注意就會引火燒身,反而造成危機公關。

事實上,是否借勢疫情,如何表達借勢信息,都主要取決於企業自身的品牌及產品特性。我們不妨先看看疫情期間幾個值得關注的傳播事件。

第一個是位元組跳動與《囧媽》的聯合推廣。受疫情影響,各大春節檔影片集體延期上映,而位元組跳動以極高的效率與徐崢導演的《囧媽》簽訂版權合作,作為新春觀影福利,在抖音、西瓜視頻等平臺進行免費播放。

這種網播電影的模式屬於國內的首次試水,自然也帶來了巨大討論熱度,說能改變國內電影宣發模式有些誇張,但這成功讓《囧媽》成為2020年第一則刷屏營銷事件。

第二則小的傳播案例是在疫情期間日本對中國的援助行為上了微博熱搜。武漢的友好城市——日本大分縣大分市捐贈口罩的紙箱上寫有中文字「武漢加油」,日本一些商家也主動調低口罩價格,並貼上「中國加油」的標語,讓中國大眾對日本好感度大增,並被人民日報轉載。

這一波小型傳播讓日本在捐贈防疫上獲取了不錯的口碑,在疫情期間,不少企業、地區都有過捐贈行為,但日本大分市以一種聰明的方式獲得了傳播破圈。

第三則是傳播事件是在疫情期間微信平臺中的一款休閑娛樂小遊戲火了。這個叫做《我不是豬頭》的小遊戲相信在不少人的微信羣中都出現過,其實遊戲內容在很早以前就出現過,只不過疫情的出現讓這類腦洞型小遊戲再一次爆發,也滿足的大眾的「殺時間」需求。

第四則傳播案例是新媒體內容團隊「回形針」在肺炎傳播期間製作了一支爆款科普視頻《關於新冠肺炎的一切》。

「回形針」一向以硬核科普著稱,此次藉助肺炎疫情的熱度,讓這支科普視頻全網播放量破億,且通過視頻帶來的公眾號漲粉數高達120萬,兩天內全網漲粉量高達320萬,可以說在營銷運營層面上是近期最大贏家了。

從上面四個傳播案例中不難發現,有通過直接借勢傳播的(如回形針、日本大分市),也有間接關聯肺炎破圈的(如《囧媽》、小遊戲),事實上企業疫情期間營銷不在於是否需要將肺炎、疫情等關鍵詞納入傳播物料中,而在於是否能將品牌價值與產品進行匹配。

時趣的粗略建議是,若品牌、產品與健康領域高度相關,那麼可以大膽去尋找事件切合點,直接從助力防疫的內容層面去做營銷;如果品牌、產品偏娛樂化,不符合嚴肅新聞事件的傳播調性,那麼品牌在傳播中就需要規避提及肺炎所帶來的輿論風險,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切入,比如服務在家人羣、家庭娛樂等角度,這些用戶場景、痛點其實也是疫情所帶來的直接影響。

企業需要考慮的第三個問題是,當企業決定借勢疫情後,怎麼把握住內容紅線,避免輿論反噬?

這個問題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時有趣認為借勢過程中最關鍵的一點在於——企業要從常規的「品牌中心」借勢思維,轉變為「服務中心」的借勢思維。什麼意思?

在常規的熱點借勢中,品牌的思維是通過蹭熱度的方式,側面表達自身產品賣點或者品牌價值。用戶通過關注熱點事件,自然流量會引導到對品牌的關註上去。

但在重大公共事件(尤其是惡性事件)中,這種操作模式很可能導致大眾認為你「過度營銷」,帶來不必要的輿論批評,甚至最終演變成大型公關危機。

正確做法是,疫情營銷的所有出發點不再以品牌價值輸出為主要核心,而是以如何更好地服務大眾防疫為出發點,至於品牌價值是曝光中的附加值。這需要企業放棄「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而作為一個社會服務者的角色進行營銷傳播,這種角色的轉變,是不少企業所不適應的。也正是因此,疫情營銷的過程中必須要帶有公益屬性,這樣纔可能獲得更大的口碑傳播效應。

儘管疫情來的猝不及防,但總有一天終將結束,熬過難關之後,營銷的春天自將到來。

如果覺得有收穫,請點個贊哦

@時趣 為你新鮮分享技術與創意如何顛覆傳統營銷策略

編輯於 17:24


估計除了醫療,大家都在忙著止血續命吧,報復性消費,您手裡有多少錢?跳樓價大甩賣肯定真有,尤其是女裝,食品。


  1. 今日報告分享
  2. 「新冠」疫情對民營經濟的影響研判
  3. 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進一步擴散,各地交通中斷、春節復工推遲、居民外出活動減少。部分企業的經營活動受到了嚴重幹擾,並且進一步影響到我國宏觀經濟的正常運行態勢。
  4. ?
  5. 「非典」時期的復盤
  6. 「非典」時期的復盤非典時期,我國宏觀經濟所處的內、外部環境都相對有利,經濟週期處於快速上升的通道當中,因此當時我國企業面對疫情的抗壓能力較強。疫情對需求側的衝擊主要發生於第
  7. 三產業。疫情對供給側的衝擊主要發生於第一、二產業。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明顯反饋至就業市場中。
  8. ?
  9. 當前經濟環境較「非典」時期的變化
  10. 當前經濟環境較「非典」時期的變化當前我國經濟所處的週期較當前我國經濟所處的週期較「非典」時期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非典」時期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我國中小企業獨立面對疫情衝擊的抗壓能力有所下降,經濟系統的脆弱性有所上升。具體來看:我國所處的科技週期同「非典」時期不同,經濟增長方式切換、動力有所下降。我國居民、企業所處的債務週期同「非典」時期不同,經濟脆弱性有所上升。我國的資本市場結構同「非典」時期同,不同市場受到的衝擊存在差異。
  11. ?
  12. 「新冠」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13. 「新冠」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參考「非典」時期的經驗,同時參考「非典」時期的經驗,同時結合當下經濟環境的變化,我們認為「新冠」疫情對經濟的潛在沖結合當下經濟環境的變化,我們認為「新冠」疫情對經濟的潛在衝擊如下:擊如下:
  14. 1)在產業層面,疫情對第一、第二產業供給端形成衝擊。疫情將主要對第三產業的需求側形成擠壓。
  15. 2)在就業市場上,疫情可能顯著的惡化就業形勢,導致失業率大幅抬升。
  16. 3)在金融市場上,個人與中小企業違約壓力加大,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抬升。


應該會吧


報復性營銷是可能的,報復性消費怎麼可能,疫情一定會壓低消費慾望,尤其是第三產業


並不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