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奶奶去世了,他是全家最後一個知道的。趕回去的時候,老人早已火化。

上個月,他剛好接了一個項目,這是他第一次獨自負責項目,於他而言非常重要。家裏人知道這一點,爲了讓他能安心工作,所以老人家走的時候,沒有第一時間告訴他。

後來他講起這件事時,頗爲心酸。說他當時接到電話,整個人都崩潰了,不敢相信至親已經離開。

回家之後,所有人都在安慰他,告訴他總會過去的。他的心情他們都能理解,也都感同身受。但是,他們又怎能體會到他當時的心痛與遺憾呢?

他是奶奶一手帶大的,這種心情他們不會明白。若是明白,就該知道這件事對他多重要,就不會推遲告訴他老人的事。沒見到老人最後一面,這將成爲他終生的遺憾,這種懊悔與痛苦,他們也不會明白。

其實沒有人可以真正地感同身受,生活,從來都是冷暖自知。

電影《狗十三》中,爺爺將李玩的狗弄丟了,李玩情緒崩潰,拼命找狗,情急之下,推倒了爺爺。最終,父親又買來一隻新狗,告訴她這就是丟失的那一隻。

感到被欺騙的李玩,更加憤怒,於是她喝酒晚歸,結果被父親暴打了一頓。

父親打完她之後,又開始道歉。抱着她說:“打你,那是因爲愛你。”“打在你身上,爸也疼。”

李玩的狗丟了,爺爺奶奶以爲自己感同身受,理解李玩的難過。父親打完李玩,以爲自己感同身受,因爲自己心裏也不好過。

但這是感同身受嗎?

感同身受,指的是雖沒有親身經歷,但感受就像親身經歷過一樣。

爺爺奶奶知道李玩難過,但在他們眼中,那隻狗始終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寵物。就像小孩子的玩具一樣,丟了可以再買。

父親打完李玩,知道她身體疼,但不知道她的心更疼。那種被欺騙的憤怒、不被理解的委屈、以及最終屈服於父親暴打下的無奈與壓抑,父親不會懂。

瞭解一個人情緒的變化,這不是感同身受。能看到一個人的難過、痛苦,這也不是感同身受。

大部分人在朋友、親人失意時,都會來一句:“我理解”、“我懂你的感受”。以爲這就是感同身受,其實,這只是你以爲的“理解”。

更多時候,他人只是看到了你的難過,但他的內心,依舊毫無波瀾。

爲什麼感同身受這麼少?

因爲人世間的痛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

前兩天看到一條熱搜:準爸爸體驗十級分娩痛。在太原,多位準爸爸通過一臺分娩陣痛模擬儀,去體驗女性分娩時的陣痛感。

體驗之後,準爸爸們苦不堪言,紛紛表達了對老婆的理解,以及好好疼愛老婆的決心。

大家都知道生孩子很痛,但不去體驗,你永遠不知道疼到什麼地步。

之前看到一位網友的求助故事。這位網友懷孕已經七個月了,離預產期越近,她心裏就越焦慮。因爲她對疼痛的反應很敏感。以前手上劃個小口,都要疼上半天。她不敢想象,自己生孩子該有多麼痛苦!

她跟老公說了自己的擔憂,老公說理解。還安慰她:雖然生孩子疼,但大部分女人不都生了。別人都是這麼過來的,讓她放寬心。

後來,她又提過幾次,老公開始覺得她矯情。她既委屈又害怕,不知道怎麼跟老公溝通這個問題。

有網友建議她老公去體驗一下分娩痛,好好感受一下這種“別人都這麼過來的”痛苦。

其實,這是很多丈夫的心理。他們知道妻子生孩子不容易,但沒有體驗過,他們不會知道,生下一個孩子,到底有多麼不容易。

就如那句話,針不扎到自己身上,沒人知道它有多痛。

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所以,當你難受時,不要對別人抱太多期望。

與其要求別人感同身受,不如學會自我治癒。

辛夷塢在《山月不知心底事》中說:我們的心,我們的肉長在各自自己身上,酸甜苦辣,自己嘗的味道只有自己明白,別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別要求別人懂你的感受,叫得再大聲也是白費功夫。

每個人的立場不同,關注點自然也會不同,很難做到完全的理解和懂得。甚至有時候,你的委屈與痛苦,在別人看來,只是一個爲生活添料的故事。

不要勉強別人的理解,因爲他不曾經歷過你所經歷的一切。

與其站在原地,等待別人的理解幫助,不如自我消化,學會治癒自己,慢慢變得強大。

人生最好的朋友,永遠是自己。請相信自己,它可以戰勝生活給的任何磨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