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男爵」的師

指揮這支威儀堂堂的部隊的指揮官是哈索 埃卡爾德 馮 曼陀菲爾(Hasso Eccard von Manteuffel)中將,他是國防軍中威名遠揚的「裝甲男爵」。曼陀菲爾身材矮小,只有5英尺2英寸高(1米57),體重120(108斤)磅;但他獲得了德國軍隊中最好的裝甲兵指揮官之一的聲譽。馮 曼陀菲爾1897年生於波茨坦( Potsdam),他曾經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並且在戰後的國家防衛軍(Reichswehr)中服役;海因茨 古德里安(Heinz Guderian)將軍,「裝甲兵之父」,在戰前就發現了曼陀菲爾作為裝甲兵指揮官的潛能。曼陀菲爾在戰爭期間磨練了自己的戰鬥技能,他曾經指揮過一個摩托化營、一個機械化和裝甲擲彈兵團,以及著名的隆美爾元帥的老部隊—第7裝甲師;1944年2月1日,曼陀菲爾接手了「大德意志」師,當時該師正在基洛夫格勒周圍地區和蘇軍展開如火如荼的激烈戰鬥。

哈索-埃卡爾德·馮·曼陀菲爾(1897年1月14日-1978年9月24日),德國陸軍將領、政治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為卓越的軍事將領,戰後當選德國聯邦議院議員,是德國戰後軍事重整的積極推動者,並催生新軍隊的名稱為「德國聯邦國防軍」

和「大德意志」師交鋒的蘇軍部隊並沒有在春季泥濘季節結束之前無所事事,為了使德國人把實力耗盡,也是為了自己的部隊不斷獲得實戰經驗鍛煉和增加補給,科涅夫指揮他的部隊對德國人發動了一些列的攻勢。4月16日,科涅夫發動了對距離特爾古-弗魯莫斯西北9英里處巴爾斯( Bals)駐紮的「大德意志」師部隊的突襲,蘇軍成功地佔據了這個村子,但是很快就被德國人的一次快速反擊所擊潰。

蘇軍不斷進攻的情況使曼陀菲爾相信,俄國人的主攻目標就是特爾古-弗魯莫斯地區。他的偵查部隊向他報告,俄國人在前線的後方集結了一支強大的部隊;進一步的偵查證明這絕不是空穴來風。

為了對不可避免的俄國人的進攻先發制人,曼陀菲爾下令在自己的防區內對俄國人發動有限的進攻。4月25日,兩個裝甲擲彈兵營襲擊了俄國人控制的372高地附近的陣地,此次進攻得到了榴彈炮和突擊炮的支援。裝甲擲彈兵們向前猛衝,把俄國人從他們的陣地上趕走,摧毀了幾門反坦克炮與3輛坦克。兩天以後,另一次德軍的進攻揭露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不快事實:一些被擊毀的蘇聯坦克是「斯大林2型」坦克,這種坦克裝備著強大的122毫米坦克炮。這一發現促使了德國努力加快建設更強的防禦工事體系。

馮 曼陀菲爾已經很好地佈置了他的防禦體系。但是俄國人佔據了德軍陣地以北的高地,俄國人能夠利用大多數這些高地從6英里遠的地方來對德軍防線進行觀察—但是這個距離過遠,觀察效果不好。而精明的裝甲部隊指揮官一看到這種地形,就知道這裡適合坦克行動。而蘇軍在對特爾古-弗魯莫斯的進攻中要經過這一地形,這對快速行動的裝甲部隊來說十分有利。但是,這裡的射界是十分開闊的,這對德軍發揮火力十分有利。

準備5月攻勢

「大德意志」師的裝甲擲彈兵和燧發槍團將首當其衝遭受俄國人進攻的重擊。既然地面已經乾透,科涅夫打算派出坦克直接進攻德國人的陣地,希望能夠切斷擲彈兵團和燧發槍團之間的聯繫,採用快速機動的行動穿越山谷。德軍的防禦工事佈置的非常好,遍佈反坦克炮和埋伏的突擊炮,勃列尼(Polieni)村西部的192和197高地,使德軍獲得了極好的炮兵觀察位置,從這裡能夠呼叫炮兵對蘇軍進攻當中的部隊進行炮火打擊。第254和372高地,也給了德軍同樣良好的觀察角度,能監測任何蘇軍向更遠的西部方向的進攻動作。德軍的第二道防線,部署了大量的反坦克炮和步兵兵力,位於第一道防線之後1英里處。

「大德意志」師的主力部署在特爾古-弗魯莫斯鎮的周圍,準備隨時反擊任何突破德軍陣地的蘇軍進攻矛頭。曼陀菲爾把他的司令部設立在特爾古-弗魯莫斯鎮後面的一座小山上,從那裡可以將整個防區盡收眼底。從這個角度來看,「裝甲男爵」和他的參謀們將以指揮愛樂管絃樂隊的大師般的技巧進行他們的戰鬥。

德國人預計俄國人的進攻將於五一勞動節這天開始。空中偵查報告說,俄國人的坦克和步兵正在前線地段集結,但是預期的進攻並沒有發生。等待對於任何士兵來說都是難熬的,前線戰壕中的德國士兵們焦慮地盯著遠方的地平線,但是直到日落什麼也沒有發生。有些人鬆了一口氣,在塹壕中鬆弛下來,打算在天亮之前睡上幾個鐘頭;對於其他人來說,夜晚就是用來緩解白天的緊張情緒的。

5月2日凌晨4點左右,當第一道曙光剛剛出現在地平線上的時候,蘇軍發動了彈幕射擊,鬼門大開了。當密集的蘇軍炮彈落在德軍防禦陣地上的時候,德國士兵們只能用手深深地摳入土裡,希望死神能夠放過他。一些德軍士兵受傷了,他們的呼救聲被炮擊的爆炸聲幾乎淹沒了。萬幸的是,大部分塹壕系統都沒有被徹底摧毀。

5點20分,俄國坦克發出的引擎聲標誌著進攻的開始。博格丹諾夫將軍的第2坦克集團軍得到特洛菲門科( S.G. Trofimenko)將軍的第27集團軍步兵的支援,滾滾向前;裝甲擲彈兵們從他們的射擊陣地中焦急地向外張望,等待著敵人從被轟炸攪亂的煙塵中第一次隱約出現。

博格丹諾夫計劃對卡爾 洛倫茨(Karl Lorenz)上校率領的裝甲擲彈兵團展開200-250輛坦克組成的集團衝鋒。為了使德軍分散注意力,其他的蘇軍裝甲步兵進攻洛倫茨的團和霍斯特 尼耶馬克(Horst Niemack)的燧發槍團的結合部,尼耶馬克的團保衛著德軍防線的右翼。

T-34坦克的雷鳴進攻

T-34中型坦克和「斯大林2型」重型坦克在隆隆的推進中指向了洛倫茨防線的側翼。在穿越魯吉諾阿薩和372高地之間的山谷時,他們全速撞上了德軍的防線。德軍竭盡全力地開火,但他們還是抵擋不住這些沖向他們的鋼鐵巨獸。

隨著蘇聯人的物質優勢在東線戰場不斷地增長,大多數「老兵」都反覆見證了這一趨勢。當俄國的坦克接近他們時,他們只能在散兵坑中深深地蹲著,讓俄國坦克碾壓過自己的陣地。一個人是需要巨大的勇氣承受一輛重達57噸,就像「斯大林2型」這樣的怪物壓在自己的頭上的。一些裝甲擲彈兵實在承受不住這種恐怖,他們跳出散兵坑逃跑了;但是下場都非常悲慘:一些人被蘇軍的坦克上的機槍打得成了篩子;另一些人則直接被這些怪物碾成了肉泥。

裝甲擲彈兵團的第1營遭到了重創,當俄國的坦克碾過去之後,裝甲擲彈兵們努力使射擊陣地恢復正常,但是跟隨坦克衝鋒的蘇軍步兵已經近在眼前了。是該撤退的時候了,他們之中的許多部隊都撤到了第二線陣地,許多人都全身而退了;但是第1連,連長是伯恩哈根(Bernhagen)中尉,已經為這一刻等了太長的時間。

「退後,孩子們。」當一波接一波的蘇軍步兵人浪從硝煙中出現的時候,中尉喊道。許多士兵看到現在撤退已經太晚了,就轉過臉面對著俄國人。他們之中的許多人都向著衝鋒的俄國人開火,直到他們自己也倒下。其他一些人徒勞地舉手打算投降,但是沒有用。從早期的巴巴羅薩行動開始,東線的戰爭就是一場接一場的惡戰,抓獲戰俘並不是雙方關注的事務。第1連投降的官兵們很快就和戰死的袍澤們躺在了一起,他們用失去光澤的眼睛死盯著天空。

營長和洛倫茨的指揮部不斷保持著聯絡,他把殘餘的官兵撤回了第二線陣地。與此同時,蘇軍的坦克很快就和伴隨的步兵拉開了距離,搭乘在坦克上的蘇軍步兵很快就被德軍的機槍和步槍火力打得從坦克上滾了下去;現在只剩下坦克在獨自向前。

德軍的初步勝利

突然,隱蔽的德軍反坦克炮開火了。伴隨著致人死命的75毫米和88毫米炮彈的射擊,俄國坦克一輛接一輛地爆炸了。儘管損失慘重,俄國坦克還是繼續向特爾古-弗魯莫斯鎮挺進。德軍的突擊炮現在也加入了戰鬥,從隱蔽的陣地上向俄國人開火。第1連由戴多 戴登斯(Diddo Diddens)少尉指揮,他在對抗蘇軍坦克的進攻方面表現突出,擊毀了好幾輛不顧一切向著目標突擊的笨重的鋼鐵怪物。

經歷了和反坦克炮與突擊炮的混戰之後,10輛T-34蘇軍坦克徑直衝進了威利 蘭凱特( Willi Langkeit)上校的裝甲團的集結地區,雙方都為遭遇對方而大喫一驚,而德國炮手的反應更快一些。幾秒鐘之內,10輛蘇軍坦克就燃起了大火,而德國人沒有損失。

看到同志們的困境,幾輛開進較慢的「斯大林2型」坦克停了下來,開始對著一英里半以外的德國坦克開火。這時候,曼陀菲爾正呆在蘭凱特的指揮部,他們一開始以為是遭到了友軍的誤擊,但是他們很快就搞明白了他們是在和蘇軍的重型坦克交戰。

馮 曼陀菲爾立即命令赫伯特 古米勒(Herbert Gomille)少校的第3坦克營(虎式坦克營),派出一個虎式坦克連和蘇軍交戰。當虎式坦克和「斯大林2型」重型坦克遠距離互射時,一連的虎式坦克速度更快,防護性更強、機動性也更好,他們利用戰場上有限的掩護物開到了距離蘇軍坦克3000英尺以內。用88毫米坦克炮射擊蘇聯坦克,蘇軍坦克被迫撤退了,只留下了幾輛燃燒的坦克殘骸。

大約250輛蘇軍坦克在特爾古-弗魯莫斯鎮和「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團的防禦陣地之間被擊毀,德軍只損失了少量的坦克;這是一場傑出的勝利,但是戰鬥遠未結束。

在尼耶馬克的防區,蘇軍也在進行步坦協同進攻。尼耶馬克的燧發槍團,也和他們左翼的裝甲擲彈兵團一樣,讓俄國坦克碾過他們的陣地,然後和伴隨的蘇軍步兵交戰。蘇軍坦克在沒有步兵伴隨的情況下推進,不久就推進到了尼耶馬克的司令部。尼耶馬克召集司令部裏的參謀人員,在司令部附近發起了一次進攻。德國人使用空心炸藥、「粘性地雷」、集束手榴彈擊毀了一輛接一輛的蘇軍坦克,總共摧毀了24輛。

在特爾古-弗魯莫斯的停頓

在上午11點,俄國人展開了第二波進攻,這次攻擊在燧發槍團的防線上突破了好幾處。但是又一次蘇軍的步兵跟不上坦克的推進速度。看到了俄國坦克推進造成的威脅,蘭凱特上校下令讓該團的大部分兵力轉而攻擊一路劫掠的俄國人。到中午的時候,已經有30輛俄國的裝甲車輛在羅馬尼亞的鄉野地區熊熊燃燒。

德軍著名的「坦克殺手」漢斯 烏爾裏希 魯德爾上校率領的俯衝轟炸機Ju-87也加入了戰團。剩下的幾輛蘇軍坦克徹底迷失了方向,他們撤走了,戰場上只剩下了德國人。俯衝轟炸機還攻擊了幾處蘇軍的炮陣地,這些炮陣地幾個鐘頭之前曾經轟擊了德軍的防線。

在5月2日的晚上,蘭凱特上校把幾個虎式和黑豹坦克連調到了前線,讓他們可以直接對固守的步兵提供支援。反坦克炮炮陣地也重新進行了部署,這樣俄國人的榴彈炮在第二天就不能立刻找到它們的位置。

5月3日,蘇軍再次對「大德意志」師的裝甲擲彈兵團和燧發槍團的陣地發起了進攻。這一次,當蘇軍坦克突破德軍的步兵陣地時,他們遭到了早已部署的黑豹和虎式坦克的迎頭痛擊。德軍的坦克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射擊,擋住了俄國人的衝鋒,那些倖存沒有被擊毀的蘇軍坦克倉皇撤退了。

儘管費了喫奶的勁,蘇軍的第2坦克集團軍和支援他們的步兵第35軍還是不能突破特爾古—弗魯莫斯的防線。雖然在有些地方他們迫使德軍的防線稍稍後撤,但是連續兩天的戰鬥造成的損失的後果開始顯現出來。

德國人也好不到哪裡,5月3日夜幕降臨時,精疲力盡的擲彈兵們退回了他們的散兵坑中,想知道在俄國人看似無窮無盡的坦克和步兵攻擊他們陣地的形勢還會持續多久,他們還能堅持多久;有些連的兵力已經縮減到排級規模,雖然坦克團的實力損失不大,但是要守住防線還得依靠累得虛脫了的步兵們。

5月4日,俄國人改變了戰術,他們不再是在廣闊的戰場上大規模推進,而是集中兵力突破德軍防線上的數個地點。在對預備突破的地點使用了從迫擊炮到火箭彈的大規模轟擊以後,俄國人再次前進,企圖摧毀前進道路上的一切。

350輛坦克被擊毀,200輛被擊傷

在庫庫泰尼(Cucuteni)東南的256號高地爭奪戰打得尤其激烈。蘇聯和德國的步兵為了爭奪這個能夠控制整個地區的絕佳的制高點而拼了命。手榴彈、火焰噴射器和刺刀、工兵鏟成了雙方肉搏的通用器械,雙方都想把對方徹底趕出去。

在另一個防區,邁爾( Mayer)上尉,率領著裝甲擲彈兵團的第2營,指揮開始了一場反擊戰,旨在奪回5月2日落入蘇軍手中的吉爾吉斯蒂(Giurgesti)村。在隨後的白刃戰中,邁爾負傷了;但他的臨時組建的突擊隊把俄國人成功地趕出了村子。

除了256號高地的爭奪以外,到5月4日晚上,德軍的防線已經相當穩定。在5月7日,尼耶馬克的燧發槍團,在黑豹坦克和突擊炮的支援之下,將蘇軍趕出了256高地。蘇軍已經竭盡全力,但是通往特爾古—弗魯莫斯鎮和普洛耶仕蒂油田的道路還是沒有打通。至少在接下去的幾個月當中,蘇軍對羅馬尼亞的威脅暫時停滯了。

馮 曼陀菲爾和他的師贏得了一場偉大的防禦戰的勝利。在前3天的戰鬥中,有超過350輛蘇軍坦克被擊毀,200輛被擊傷;「大德意志」師總共有10輛坦克永久性無法修復性毀損。雖然戰後蘇聯方面對特爾古—弗魯莫斯戰役根本沒有提及,但是這次戰役一直到1980年代都是北約的指揮官們研究的典型戰例,研究多兵種聯合作戰如何才能阻擋蘇聯大規模裝甲部隊的推進。也許這次戰役德國取勝的原因是幾年之後曼陀菲爾所說的:「儘管做了最精細的準備,但是防禦作戰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軍隊的戰鬥潛能。正是這一點使國防軍取得了勝利—而對俄國人來說這是一次慘敗。」

by Pat McTaggart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