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來 肺胃燥熱怎麼辦?

2016-11-03 14:03廣州日報

1.玉竹沙參煲豬蹄

用料:玉竹60g,北沙參60g,豬蹄750g,蜜棗4個。

做法:首先將豬蹄焯水,然後將所有材料放入砂鍋中煲滾後,改文火再煲2小時。

功效:玉竹具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除煩的功效;北沙參能養陰清肺、益胃生津;此湯具有益胃生津、清肺潤燥之功,特別適合口乾舌燥、乾咳無痰、鼻乾咽乾

2.馬蹄玉米胡蘿蔔煲排骨

用料:馬蹄150g、玉米2個、胡蘿蔔1個、排骨250g,適量食鹽和生薑。

做法:首先將排骨焯水,馬蹄、胡蘿蔔、玉米洗凈切塊,將這些食材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煲滾後,再用小火煲1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馬蹄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便、化痰除濕、開胃消食的功效;玉米具有豐富的植物纖維和維生素C,可防治便祕;胡蘿蔔能下氣補中,消食和胃、利尿;此湯能潤燥生津、利尿通淋,腹瀉者慎用。

3.百合銀耳粳米粥

用料:銀耳10g、粳米100g、新鮮百合60g、冰糖適量。

做法:銀耳先浸泡發脹,然後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同煮1小時至銀耳潤滑黏稠。功效:百合可潤燥除煩;銀耳可養胃生津、潤腸、嫩膚;粳米則健脾胃、補中氣。此粥特別適合胃脘隱痛或灼痛、口乾舌燥、大便乾結、慢性乾咳及皮膚乾燥

4.粳米甘蔗粥

材料與做法:新鮮甘蔗榨汁100~150ml、粳米100g,兩者兌水後同煮即可。

功效:甘蔗能夠解熱止渴、生津潤燥、助脾健胃;粳米補中和胃。此粥適合有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乾結、反胃嘔吐及消化不良等癥狀的人羣。甘蔗性寒,胃脘受寒引起的疼痛、腹瀉者不宜食用;甘蔗糖分含量高,糖尿病患者忌食。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