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有一位被兒子強迫造反登上皇位的開國國君,他就是唐朝的第一位皇帝唐高祖李淵。隋朝末年,各路諸侯紛紛起兵反對隋煬帝的統治,李淵開始時不想起兵造反,然而他的兒子李世民卻想造反,逼迫著李淵不得不起兵,最後建唐朝稱帝。那麼李淵又怎麼會被兒子強迫呢?難道他害怕自己的兒子嗎?當時,那麼多的軍閥割據勢力,為什麼李淵能最後獲勝稱帝呢?李淵又有什麼優勢能夠打敗這些割據勢力呢?李淵之所以能平定天下建立唐朝,有以下三個優勢:

1.李淵的身份

李淵的祖先是西涼的國君李暠,祖父李虎是西魏時期的太尉,父親李昞是北周的御史大夫,柱國大將軍,唐國公。從李淵的先輩們來看,都是很厲害的角色。然而與他稱帝有直接關係的卻是他母親家族的人,因為他的母親是隋文帝的妻子獨孤皇后的姐姐,換句話說李淵是楊堅的外甥,楊堅是李淵的姨父。這樣李淵與隋朝皇室的關係就很近了,隋朝建立後楊堅就任命李淵為千牛備身(皇帝的禁衛官),不久又任命李淵為譙州,隴州,岐州三州刺史,得到楊堅的信任。這樣李淵就很容易瞭解朝中信息,動向,甚至掌握朝中大權。

2.軍事力量的加強

隋煬帝登基後,也很重用李淵。這位皇帝表哥在攻打高麗時,李淵負責督運糧草,後來楊玄感反隋,李淵又鎮守弘化(甘肅慶陽)。不久,母端兒又起義了,李淵率軍打敗了起義軍,收降了母端兒的軍隊,增強了自己的軍事實力。接著,他又擊敗了進犯隋朝邊境的突厥軍,因此,在大業十三年,李淵被任命為太原留守,接著李淵又打敗了甄翟兒的起義軍,招降了起義軍的隊伍,壯大了自己的隊伍規模。這樣就為後來李淵起兵奠定了基礎,建立了打天下的根據地。

3.兒子的幫助

大業十三年,隋煬帝被困江都,這時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認為隋朝必亡。李世民喜歡結交天下豪傑,而且李世民有能力,有抱負,有野心,但是他一個人是不能成事的,所以他就與好朋友劉文靜和裴寂商量起兵的事,但是李淵並不知道此事,而且李淵也沒想過造反。因此李世民擔心李淵不同意起兵,於是就找裴寂商量如何讓李淵同意起兵,裴寂認為逼李淵起兵最好,李世民同意了裴寂的建議。於是裴寂找了幾個晉陽宮的宮女培李淵喝酒,把李淵灌醉了。第二天,裴寂對李淵說,晉陽宮的宮女陪你喝酒,是要被殺頭的,我這麼做就是要逼你起兵。李世民也把起兵的計劃告訴了李淵,李淵非常喫驚,認為他們膽子太大了,表示不同意,還要把李世民送官。裴寂認為這樣大家都會死,但也救不了隋朝,反而使得其他軍閥佔了便宜,李淵想了一會認為也有道理,於是說「世民啊,我還是愛你的,就不告發你了。」

此時,李淵的部下劉武周兵變了,隋煬帝要治李淵的罪,這樣李淵就不得不決定起兵了,並開始招募士兵。李淵起兵後迅速南下,一路順風順水,四個月後,就進入了長安,然後就擁立楊侑為帝,就是隋恭帝。不久,隋煬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殺了,隋恭帝於是被迫禪位給了李淵,這樣李淵就順利地坐上皇帝的寶座。從李淵稱帝皇帝的過程來看,似乎很簡單,然而也有必然性。首先李淵是隋朝的皇親國戚,隋文帝剛建國,時局不穩,他就只能用親戚和親信,穩住內部局勢。李淵就有了這個先天優勢,而其他人是不具備的,他就利用這個優勢得到了隋文帝的信任和重用,然後慢慢的瞭解到了朝廷的信息,比如他在隋煬帝攻打高麗時,督運糧草,那麼他就能知道,軍隊的動向情況,掌握了軍隊的人數等重要信息。

後來李淵做了太原留守,這樣他就有了軍事基地,然後他通過平定起義軍,又增強了軍事力量,為後來起兵創造了有利條件。此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他沒理由起兵反隋,但是他有一個好兒子李世民,這個兒子逼他起兵反隋了,這樣李淵就順理成章地最後稱帝了。李淵稱帝這件事也告訴我們一個人想做成大事,需要各方面的條件都成熟纔行,換句話說就是先天優勢加上後天的努力,這樣成功會的幾率會高一點,需要的時間會短一點,。所以一個人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優勢來選擇從事的行業,不能盲目跟風。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其他勢力也趁亂起兵,說好聽點是反抗暴政,實際上是想渾水摸魚,弄個皇帝噹噹。

其中就包括唐國公李淵,大業十二年上任的太原留守。

其實,最早想趁渾水摸魚的不是李淵,而是他的次子李世民,但起兵造反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他爹又是國家幹部,猶豫了又猶豫,他還是不敢說。

自己不敢說,就找個人代勞吧。

李世民找的這個人叫裴寂,當時是晉陽宮副監。

晉陽宮始建於東魏,是東魏大丞相高歡,在晉陽的天龍山建的避暑山莊,隋文帝楊堅進行過大規模擴建,隋煬帝楊廣上臺後,任命了兩名管理人員,一個正監一個副監,但正監只是掛名,基本上不管事,實際負責人,是副監裴寂。

圖1 隋末農民起義形勢圖

裴寂,山西臨猗人,出身於顯赫的河東裴氏家族,這個家族,被譽為中國兩千多年歷史中,獨一無二的望族,僅在史書上留下大名的高級官員,就有六百多人,隋唐時期達到鼎盛。

作為這個顯赫家族的一員,裴寂卻有點時運不濟,自幼喪父,靠兄長撫養,雖然十四歲就成為州主簿,之後又擔任過左親衛、齊州司戶參軍、侍御史、駕部承務郎等官職,但在自以為才華蓋世的他眼裡,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芝麻官。

當上晉陽宮副監的時候,裴寂四十歲了(有說四十三歲),如果再無上升通道,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就在他無比鬱悶時,命中的貴人出現了,這個貴人,就是李淵。

當然了,他並不知道這位太原留守,就是他命中的貴人,但當李淵主動他約酒,他自然要給面子。

接觸幾次之後,兩人竟然成了無話不談的好盆友,李淵還很佩服他的才華,經常與他徹夜長談。

甚至有人說,「眉目清秀,姿容俊偉」的裴寂,是李淵的基友。

在李世民看來,裴寂與老爸是不是基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助他把老爸拉下水,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圖2 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

知子莫若父,李淵好色,而此時此刻的裴寂,手中就有這樣的資源,具備使美人計的絕佳條——晉陽宮裡養著很多宮女,是專門為皇帝避暑準備的。

有人要說了,李世民你特麼膽子也太大了,那是皇帝的女人,你也敢打主意?

有什麼不敢的,不是皇帝的女人,他還不會打這樣的主意呢!

可是,如何才能讓裴寂把皇帝的女人,送到老爸的牀上呢?

李世民瞭解到,裴寂愛財,經常參加各種賭局,於是他把龍山縣令高斌廉叫來,交給他一筆鉅款,吩咐他說,你請裴寂來玩牌,把這些錢故意輸給他,高斌廉自然照辦。

從來沒贏過這麼多錢,裴寂高興得差點找不著北,當他知道這些錢是李世民的,便什麼都明白了,只是不明白他需要他具體做什麼。

李世民說,很簡單,你只需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裴寂便選了兩個最好看的宮女,把她們送到李淵牀上,侍候得他相當舒服,然後明確告訴李淵,這兩個女子,不是一般的女子,是皇帝的女人,皇帝若知道你睡了他的女人……這是滅九族的大罪哦!

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現在你已經為了。

圖3 隋朝疆域

李淵起初很困惑,我可以理解為,你這是想害我嗎?咱們可是好盆友啊,你害我,沒道理哦。

裴寂說不是我送的,是你家老二叫我送的,他已暗中招兵買馬,想幹一番大事,又怕你不同意,就想了這個辦法。

這是逼老子上梁山啊,李淵明白了,說,我兒既然已經決定了,就這麼辦吧。

皇帝命他照管女人,他卻把皇帝的女人送給別的男人,難道就不怕東窗事發後,小命不保?他當然怕,但與可能的遠大前程相比,他覺得值得一搏。

李淵起兵後,裴寂乾脆把五百宮女,全都獻給了他,同時獻給李淵的,還有晉陽宮中的九萬斛糧草,以及五萬段雜彩,和四十萬領甲冑——你拿著這些,打仗去吧!

與五百美女相比,那些糧草和武器對於李淵的意義,當然更大,這可是對他的革命工作,實打實的支持,說它是雪中送炭,一點也不為過。

後來,李淵攻佔長安,立楊侑為帝,自任大丞相,任命裴寂為大丞相府長史,進封魏國公。

李淵登基後,裴寂「因功」被拜為尚書右僕射,成為唐朝首任宰相。

除了官職和賞賜,李淵每天還賜給他御膳,以示特殊恩寵,他都不用在家喫飯了,光伙食費,就能省一大筆。

上朝的時候,李淵還必請裴寂同坐。

這是其他大臣,做夢也得不到的待遇。

李淵還給了他一項特權,那就是允許他自行鑄錢,意味著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可以自己開印刷廠印鈔票,想印多少印多少!

圖4 唐太宗李世民

然而,裴寂做夢也沒想到,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淵退位,接班後的李世民,對他的態度,來了個大逆轉。

實際上,李世民繼位之初,對待裴寂的態度,並不比他爹差,因為沒有裴寂,就沒有他爹的今天,沒有他爹的今天,當然就沒有他的今天,他也不能忘恩負義。

可惜,李世民未將這種恩寵進行到底,僅僅兩年後的貞觀三年,他就讓這個大「恩人」,嘗到了冰火兩重天的滋味。

據《舊唐書·裴寂傳》,讓裴寂嘗到這種滋味的,是一個叫法雅的和尚。

這個和尚,最初以恩寵出入兩宮,後來被禁止,於是「法雅怨望,出妖言,伏法」。

至於是什麼妖言,《舊唐書》卻未記載,只是接著說,兵部尚書杜如晦一查,法雅說裴寂「知其言」——我說的那些,裴寂都知道。

裴寂大呼冤枉,我根本不知道他說了什麼妖言,法雅卻一口咬定他知道。

李世民寧願相信那個妖僧,也不願相信這個大恩人了,裴寂於是「坐事免官」,食邑被削掉一半,讓他滾回老家。

圖5 《舊唐書》的修撰離唐朝滅亡時間不遠,資料來源比較豐富

很讓人懷疑,那個和尚,是不是李世民設的套——如果他安心整裴寂,確實很有可能,不然為嘛那和尚別的人不咬,偏偏咬裴寂呢!

裴寂可憐巴巴地請求住在京師,李世民卻一聲冷笑,連諷刺帶挖苦:

「計公勛庸,不至於此,徒以恩澤,特居第一。武德之時,政刑紕繆,官方弛紊,職公之由。但以舊情,不能極法,歸掃墳墓,何得復辭?」

大意是說,其實你本事一般,打仗不行,幹其他工作也不行,武德時太上皇讓你搞搞政法,你也搞得一團糟,導致地方官胡亂施政,你的功勞和才學,根本配不上你擁有的地位,你位居第一,其他大臣望塵莫及,完全拜太上皇所賜,我看在過去的情分上,不想要你老命,而讓你回老家頤養天年,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裴寂只得灰溜溜地滾回老家。

圖6 唐太宗李世民書法《晉祠銘》

他眼前浮現出一種生活用具,那玩意兒叫夜壺,我不過是一隻夜壺,他想。

對於今天的結局,裴寂是有「預感」的,早在武德六年,李淵擢升他為尚書左僕射時,他就請求退休,還提醒李淵說,當初起兵太原時,咱倆可是說好的,天下平定後你就讓我辭職歸田,如今四海太平,請陛下兌現諾言,李淵卻像挽留心愛的女人那樣極力挽留,以至於老淚縱橫,「你不能走,我不要你走,我要和你白頭到老」,裴寂無奈,只得繼續呆下去。

這一呆,果然呆出了問題。

豈止是這把唐朝「夜壺」,其實很多人的命運,都掌握著別人手裡,要想「命運由自己掌握」,除非一開始就別上那船,一旦上了那船,想下去就難了。

文:沙塵暴

參考文獻:《舊唐書》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在唐朝的史書裏,比如新舊唐書裏,講是李世民主導的。但是,仔細考察一下,這個是不太靠譜的,起事的主導者一定是李淵。

有一本叫《大唐創業起居注》,是李淵當時的祕書溫大雅寫的,他記錄了李淵起事的主要活動,從這個記錄上看,主導者是李淵,李世民的作用甚至不大。

這裡,把有關起事前後的記錄傳上來,很長,我取其中的部分:

【煬帝後十三年,敕帝為太原留守,仍遣獸賁郎將王威、獸牙郎將高君雅為副。帝遂私竊喜甚,而謂第二子秦王等曰:「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然歷山飛不破,突厥不和,無以經邦濟時也。」】

楊廣把李淵派到了太原,李淵的反應是竊喜,而且跟李世民說,這是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

而這番話到了新舊唐書,就變成李世民跟李淵講的了。這一變化,讓李淵從主導者變成了跟從者。

再看後面:

【帝自以姓名著於圖籙,太原王者所在,慮被猜忌,因而禍及,頗有所晦。時皇太子在河東,獨有秦王侍側耳,謂王曰:「隋歷將盡,吾家繼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顧爾兄弟未集耳。今遭羑里之厄,爾昆季須會盟津之師,不得同受孥戮,家破身亡,為英雄所笑。」】

李淵受到楊廣的猜忌後,開始準備起事,但當時大兒子李建成不在身邊,所以不敢起事,不然兒子就要被砍死啊。但他已經跟李世民交了底,就是咱們家遲早要反的。

再看後面

【帝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接待人倫,不限貴賤,一面相遇,十數年不忘。山川衝要,一覽便憶。遠近承風,鹹思託附。仍命皇太子於河東潛結英俊,秦王於晉陽密招豪友。】

可見,李淵是有雄材大略的人,而且是造反的總策劃師,他分派兩個兒子到各地招攬人才。李世民在其中,頂多是個業務骨幹。

再看後面,

【二月己丑,馬邑軍人劉武周殺太守王仁恭,據其郡而自稱天子,國號定楊。……帝欲因此起兵,難於先發。】

馬邑的劉武周在造反的路上先走了一步,李淵準備借這個機會起事,只是他身邊有楊廣的探子,還有所顧忌。

再看後面

【六月己卯,太子與齊王至自河東,帝歡甚。 】

李建成跟李元吉逃離所在地,來到太原,李淵很開心,準備起事了。

怎麼安排的呢?

【臨行,帝語二兒曰:「爾等少年,未之更事。先以此郡,觀爾所為,人具爾瞻,咸宜勉力。」大郎、二郎跪而對曰:「兒等早蒙弘訓,稟教義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墜。家國之事,忠孝在焉。故従嚴令,事須稱旨。如或有違,請選軍法。」帝曰:「爾曹能爾,吾復何憂。」於時義師初會,未經講閱。大郎等慮其不攻,以軍法為言。三軍聞者,人皆自肅,兵向西河。大郎、二郎在路,一同義士,等其甘苦,齊其休息。】

李淵給兩個兒子都分配了任務,大家各自前行,而且李世民跟李建成都完成的不錯。

只是因為李建成後面成了太子,不好帶兵,只能坐鎮長安當備胎,而李世民成為統帥,兩個兄弟的命運就此分叉。

從這個記錄來看,李淵絕對是起事的領導者,而且有勇有謀,而不是新舊唐書所說,是被李世民望父成龍,被逼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再把我在今日頭條的專欄《隋唐不演義》的部分貼上來,這裡面參考了這個起居注以及新舊唐書的記錄,應該是比較接近歷史真相的:

進入太原,李淵大概感覺進了保險櫃,以前總是一副三觀不正,吊兒郞當,醉眼朦朧的樣子。現在終於正經了一回,他將自己十七歲的二兒子李世民叫來,說出了藏在他心裡許久的祕密。

「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

翻譯過來就是,這裡就是我們的老地盤,楊廣還叫我們來這裡,這簡直是老天開眼,要授天下給我,不取就是卻之不恭了。

簡單說點,就是該幹點事了。

據考證,李淵這個想法已經存在好些年了。但王薄們反時,李淵沒動,楊玄感反時,李淵沒有動,李密反時,李淵還是沒有動。

在真正的希望之光閃現之前,絕不要露出你真正的面孔。

現在是時候了嗎?

李世民年輕氣盛,比他爹還激動,可沒等表大幹一場的決心。李淵望向外面,又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

「然歷山飛不破,突厥不和, 無以經邦濟時也。」

歷山飛,橫行山西的一支反抗軍,突厥,實力強勁屢屢過境他掠的草原民族。楊廣派李淵到太原來,自然不是讓表哥旅遊散心來了。其主要任務就是辦這兩件事。

李淵要想辦自己的事,首先要把楊廣交待的事辦了。

……

出色完成了楊廣交待的任務,李淵回到了太原,戰場上自信,穩重的軍事家又不見了,取而代之的仍然是一個酒鬼。

李淵沒有忘記,在他的身邊,有兩雙眼睛目不轉晴得盯著他,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通報給數千里之外的江都,只要自己一著不慎,楊廣就會揮動手上的利劍。

那就只有天天喝酒了,又據人反映,李淵私生活也不太檢點。大概老婆竇氏去得早,沒人管他了。

李淵回了大隱於市的狀態,聖人說: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可無道則隱並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聖人明哲保身,但無道的時候都隱,誰來改變世道?

雄者,邦有道則隱,邦無道則出!是謂盛世存聖人,亂世出英雄。

在那雙醉眼內,若是仔細觀察,就會看到不經意流露的精光。

一頭佯醉的雄獅會想些什麼?大抵如下吧:

楊廣真的失盡天下了嗎?

這真的是自己的機會嗎?

自己的力量已經大到足夠跟楊廣抗衡嗎?

李淵的內心依舊充滿了疑惑。他年紀大,沉得住氣,但年輕人就未必了。

謀劃

北來的風吹過太原,隱隱中似有金戈之聲,這是天下大亂的氣息吧。

太原城內的一處庭院,燈還亮著,外面的院子裏站著兩個身材高大的男人。

其中一人抬頭望著城外。

城上又燃起了烽火,也不知道郡內那個村子受到突厥或是反抗軍的襲擊。

嘆了一口氣,這個人憂心忡忡地說道:

「人本來就貧賤,還趕上這樣的亂世,這世道還讓不讓人活啊?」

嘆息之人,晉陽宮監裴寂,替楊廣管理晉陽行宮。裴寂是悲劇主義者,這大概是小時候的磨難太多所致。據記載,裴寂家裡很窮,在穿開檔褲時,父親就去世了,他是由兄長帶大的,估計裴監同志沒少受過嫂嫂的白眼。長大後,因為讀過書,有文化,混了一個主薄的官。從一個主薄混到宮監,也算是相當勵志了,但無奈底子薄,總顯得信心不足。

旁邊這人就不同了。

聽完裴寂的悲嘆,那人大笑起來:

「正是天下大亂,纔是我們兩人脫離貧賤的好機會!」

這位唯恐天下不亂的主是晉陽令劉文靜,裴寂算是中央直屬單位的負責人,那劉文靜就是地方官員了。劉文靜戶口在武功,但對人就稱祖上是彭城人,這不是隨便說說的,因為彭城歷史上有兩位劉姓皇帝,漢高祖劉邦跟宋武帝劉裕。言下之意,八百年前,劉文靜的祖先跟劉邦是一家人,二百年前,劉文靜爺爺的爺爺們跟劉裕怕也是堂兄弟。連祖宗都能往樂觀上溯源,劉文靜當然是個樂觀主義者。

劉文靜笑完之後,又望了對方一眼,說實話,他並沒有瞧上裴寂,裴寂這個宮監,大概相當於宮裡的婦女主任跟倉管,搞關係是其特長,但論濟世之才,還是我劉文靜吧。

兩人不再說話,同望著城上的烽火,各自出神。

世道已經亂了,亂世不是出英雄的時候嗎,天下又有誰可以稱得上英雄?我們的未來又在誰的身上?

不久以後,劉文靜似乎找到了答案,他興沖沖地跑來告訴裴寂,他已經找到了一個可以開創新時代的人:

「這個人非比尋常,性格豁達可以跟漢高祖相比,神態武威又像魏祖,年紀雖少,但一定是大材。」

裴寂在腦海里將劉邦跟曹操嫁接了一下,實在想不出來,這兩人拼在一起會是什麼樣子。於是,他好奇地追問是誰,聽到劉文靜說出這個名字時,裴寂笑著搖了搖頭。

一個十七歲的少年頂什麼用?

劉文靜說得是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事實上,裴寂心中早就人選,跟劉文靜重視少年不同,裴寂認為中老年幹部李淵纔是真正的人主。

兩人的迥然不同但又殊路同歸的命運在這個分歧時便已註定。

看到裴寂不以為然,劉文靜告辭而去。接下來,他準備接近李世民,可正當他準備去拜碼頭時,出事了。

李淵到太原沒多久,就下令將劉文靜關了起來,這個事情不怪李淵,要怪就只能怪李密。

劉文靜跟李密是親戚,當年李密只是當師爺,當逃犯,還沒有牽扯到劉文靜,現在李密坐上了瓦崗軍頭把交騎,成了隋朝頭號敵人,那就只能怪你結親不淑了。

帶著鐐銬,劉文靜從縣令變成了囚犯,就等著楊廣那天想起來,給他發死亡通知書了。

這就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吧,劉文靜十分沮喪。以為自己的一生就此交待,直到牢門被一個人打開了。

「縣令大人,住得還習慣吧。」

一個身影出現在牢門。

牢門打開時,這個人站在牢門前,擋住了外面的光,但劉文靜依舊看清了這人的面孔。

此人兩手空空,沒有拿被子牙刷之類的日用品,連食盒也沒有提一個,顯然不是來探監改善劉文靜獄中生活水平的,但劉文靜兩眼放光,霍然站了起來。

曾經看過一段話,說人世間最幸福的是莫過於知道自己暗戀的人也暗戀著自己,這是兒女情長,若換至英雄境界,幸福莫過於,發現自己敬重的人同樣也敬重著自己。是謂孔北海亦知劉備是也。

李世民來了。

望父成龍

李世民是專門奔劉文靜而來的,這位同學是一個早熟的人,在別人還在為青春期的躁動而不安時,李世民的內心卻不知什麼時候藏下權欲的猛獸。現在,天下英雄羣起紛爭,他內心的那頭野獸再也按捺不住。他急於要向他人傾訴壯志,聆聽方略。可志高者和寡,風高者天清,放眼太原,李世民朋友無數,卻似乎沒有一吐為快的對象。想來想去,只有身在郡牢的劉文靜還可以聊一兒。

見到偶象,劉文靜相當激動,一時之間沒搞清狀況,脫口就是令尊可好,久仰久仰之類的廢話,全然沒有平時縣長的灑脫,可見氣場這種東西的確存在。

李世民打斷了劉文靜的寒喧:

「先生,我這一次過來,不是跟先生談兒女情長的事情。我要與先生談大事。」

停頓一會,李世民問出了早藏於胸中的疑問:

「現在天下大亂,有什麼解救之法?」

劉文靜被當頭一問擊醒,終於明白了過來。

鎮靜下來,對方可是剛成年的人,要是在他面前露怯,還有何面目。

劉文靜早就有答案,這些天關在牢裏,也沒什麼事幹,盡琢磨這些事情了。於說出了他的答案:

「喪亂方剡,非湯、武、高、光不能定。」

劉文靜所說的湯武高光是指商湯、周武、漢高、光武,這四人都是不世之雄者,其才能絕冠其時,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推翻暴政,開創一個新時代。言下之意,現在這個亂世,如果沒有能力跟這四人比肩的人是搞不惦的。

此句一出,李世民的眼睛閃過一道興奮的光芒。他已經知道此行不虛,不禁脫口而出:

「你怎麼知道現在沒有這樣的人,只怕世人不知道罷了!」

是的,劉文靜,看看你面前的我,總有一天,你會知道,這世界會知道,我的名字將與這四人並列,光耀千古!不!我將超越他們,後人提起聖君,當提我名,世人論起君王,當以我為帝範!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讓內心的驕傲潛伏下來,問了一個切實際的問題:

「先不管這些,我若行大事,請先生為我指點迷津。」

劉文靜已經完全恢復了本色,他開始在狹窄裏的牢裏踱步,指點著外面的萬裏河山,從他說得話來看,把他關在牢裏實在不冤枉,就是馬上拉出去打靶都算寬大處理。

劉文靜有一整套的造反方案,據他一氣說來的情形,還不是急就章,這應該是打了無數腹稿,思前慮後的結案。

「楊廣現在跑到江淮,李密圍逼東都,造反的人動不動都以萬計,此時正是亂世出英雄的時候,如有真命天子振臂一呼,取天下如反掌!」

李世民盯著劉文靜,鼓勵著他說下去。

「現在太原有大量避亂的百姓,我當了這麼多年縣令,早就摸清哪些是豪傑,只要招集他們,可得十萬人,彙集令尊數萬將士,一言出口,誰敢不從!」

「率領此眾趁虛入關,號令天下,不過半年,帝業成矣!」

劉文靜一氣說完,臉色已潮紅,面對他信任的人,他已經交出了自己所有的腹案。然後,他聽到了心慰的回應。

「先生此言正合我意。」

兩個謀奪天下的人在潮濕狹窄的牢裏找到了默契。

沒多久,劉文靜就被放了出來。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李淵明哲保身,按理不該放劉文靜出來。除此之外,太原城內到處是朝廷的逃犯。收容逃犯應該是膽大愛惹事的柴莊主竇地主們乾的事情。李淵一邊夾著尾巴一邊卻把他的太原變成了官辦的聚賢莊。

劉文靜跟李世民也沒有想明白這裡面的原因。這兩位一起就造反之事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最後他們找到了實施這個計劃的最後一個障礙:李淵。

沒有李淵同意,反是造不起來的,畢竟於公,人家是太原留守,於私,他是李世民的爹,有監護責任。

想到這,劉文靜告訴李世民,要勸動李淵造反,我不行,你也不行,只有一個人可以:裴寂。

據史書記載,裴寂跟李淵本是老朋友,李淵當上太原留守後,跟裴寂他鄉遇故知,兩人經常在一起喝酒,下棋,一玩就是通宵。 「要是此人出馬勸說,勝算就大多了。」劉文靜說道。

想了一會,李世民搖了搖頭,表示跟裴寂又不熟,況且這麼大風險的事情,他未必肯出面。

對裴寂,劉文靜是很熟的,他笑了笑,告訴對方:

「裴寂此人好財,又貪財。」

李世民也笑了。缺點這麼突出,那就沒有辦不成的事了。

裴寂最近突然發現自己手氣旺盛,賭桌之上,連戰連勝,累計算下來,已經贏了數百萬錢。這是裴寂打孃胎出來以前,第一次贏這麼多錢。

裴寂很喜歡錢,裴監先生小時候很窮,有時候上京城連個驢都沒得騎,算是達到了交通基本靠腿的地步。窮到一定程度,就會落下窮症,癥狀是看到錢比看到親爹還親切。如果是賭徒,見到能輸錢給他的人比見到親爹還親。

很快,裴寂就見到了輸錢給他的人:李世民。

大家也就知道了,李世民安排人跟裴寂打了兩場工作牌,就把裴寂拉擾進了造反籌備小組。這個小組還處於草創階段,發展會員是首要問題,於是,說服李淵就被提到了日程表上。

不知道是裴寂被錢開了竅,還是劉文靜出的餿主意,或是李世民太義滅親。反正他們是想到了一個辦法。

李淵有點煩,這麼多年,他一直在裝低調,可管不住自己的兒子太高調,一下就要把他的偽裝捅破。

這一天,李世民跑過來,也不講究個過渡,兜頭扯了一大堆國內形勢,最後總結陳詞:

「父親應該順民心,興義兵,這是上天的安排!」

李淵一聽,頭都炸了,這是要望父成龍呀。

你小子也太狂了,老子我裝孫子裝了大半輩子了,你二十沒到,就想反上天去了。再說,造反這種事也輪不到你提醒老子。老天當年在涿郡跟宇文士及夜談天下事時,你還只有十四!

「不要胡說!再說我把你抓去告官。」

說完,李淵還去取紙筆,類似今天父親威脅兒子再皮就拿棍子抽你,然後轉身找雞毛撣子。一般來說,能起到一定的恐嚇作用,但李世民不是一般人。他偷偷笑了。

父親,你就是官,太原都歸你管,你要抓我去見什麼官?

「我只是看大勢如此而已,您真要告我,那我就去死好了。」

李淵丟下筆,長嘆一聲:

「我怎麼忍心告你。你小心點, 不要再說出口!」

李世民告退了,雖然勸說效果不佳,但他已經相信,接下來這一步,一定能把父親逼上梁山。

早上被愣頭青李世民氣得夠嗆,李淵只好借酒去愁,做陪的照例是老朋友晉陽宮監裴寂。 氣氛有點怪異,裴寂的眼神飄呼不定,概而言之,左目迷離,右目彷徨,完全一副作姦犯科的情態。

喝到一半,裴寂再也忍不住了,他站了起來,向李淵做了一揖:

「留守大人,對不住了。」

李淵抬頭,用奇怪的眼神看著他。

裴寂鼓足勇氣:

「留守大人還記得前些日子陪你的那個女人嗎?」

李淵當然記得,前些天,裴寂給他送來了一個美麗的女人,一個正常男人都無法拒絕的女人。李淵年界五十,但仍在正常男人的範疇內。

裴寂先生很不光彩地為李淵拉了一次皮條,這也不是什麼大事,頂多是道德問題,開個批鬥會也就了事,要命的是裴寂接下來說得這句:

「這個女人是晉陽宮的人。」

香甜的美酒突然變得苦澀。

晉陽宮是楊廣的行宮,雖然他老人家現在在江都,也看不出有回晉陽宮普施雨露的可能。晉陽宮人等於在守活寡,但活寡也是有主的。

李淵舉杯的手停在了半空,這就要命了,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在裝低調,可想不到低調也是一種錯,現在竟然低調到楊廣的牀上去了。

裴寂看情況不對,連忙把李世民請了出來:

「二郎在暗地裡招兵買馬,準備舉大事,所以才安排我送宮人進來。」

李淵嘆了一口氣,他不是第一次聽到讓自己造反的話,但每一次,李淵都告訴對方,這個事情說說就算了,千萬不要再提。

造反的利潤大,但風險極高,一旦踏出這一步,不是萬人之下 ,就是萬人墳堆。面對極大的利潤,很多人就會忘了極高的風險。

你們都希望跟我著走上造反這條陽光大道吧,但你們怎麼知道,這道就在懸崖旁邊,稍有不慎,大家這輛造反的牛車就會翻滾下去。

但楊廣的女人都睡了,再想扮純天然無公害物質是不可能了。

李淵招呼裴寂做下,給出了他的答覆:

「我兒子確實有這種想法,我還沒同意,但現在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還能怎麼樣,只有從了你們吧。」

第二天,李淵把李世民叫來,李世民估計還沒收到裴寂的簡報,又苦口婆心分析形勢,指明要害,簡直忘了他爹要連這也看不明白,怎麼跟他娘生了他,又把他養大。

李淵耐著性子,仔細又聽了一遍《論當前形勢下出路問題的研究報告》,最後,他說出了歷史上著名的並被懷疑是編造的一句話:

「今日破家亡軀亦由汝,化家為國亦由汝矣!」


大家好我是虎頭山小妖,如果喜歡我可以點一下關注啊。

話說到了隋朝末年的時候,也不清楚隋煬帝是不是以前被自己的父親管得太嚴了,所以等自己成為皇帝之後,立馬就如同脫韁的野馬一般,幾乎是瘋狂的撒歡,可以說隋煬帝這個皇帝當得很是開心。

但是他開心了,就有人不開心,比如說天下的百姓還有朝中的大臣,當時的李世民雖說只有十幾歲,但是早已熟讀古今兵法,再加上為人又相當的仗義,所以正處於年少青狂的時間段。

當時的隋煬帝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旅遊的愛好,反正天天不是去南巡就是北巡,所以這一次又跑到了北方進行巡遊,只是這一次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專門給北方的突厥透露了消息,反正比較點背的隋煬帝被圍困在了北方。

畢竟隋煬帝的父親就是以打突厥成就了自己隋朝創造人的身份,所以突厥相對來說比較恨隋朝的皇帝,而這次隋煬帝獨自跑到北方來巡遊,這不是給自已有送機會嗎?要是把隋煬帝給殺掉,說不定突厥又一次可以稱霸中原。

而此時的李世民帶著大量的兵馬救了被圍困的隋煬帝,本來想著自己可以憑這一次的功勞得到封賞,可是誰會想到隋煬帝被救之後,內心有點小害怕,所以直接就走人了,並且還忘記了這種事,把李世民扔在雲定興軍營足足等了一年也沒有看到有什麼封賞。

可以說也正是這一次的事情讓李世民對隋煬帝真正的失望了,與此同時因為隋煬帝的種種行為,全國各地都出現了大量的草莽開始了活動,畢竟隋朝到了這個地步已經搖搖欲墜,很多世家也因為隋煬帝的一些政策的原因開始反對隋煬帝,這些所謂的草莽說白了就是世家自己所養的賊寇而已。

所以李世民也從中看到了機會,但是自己的父親李淵為人比較愚忠,不想背叛隋朝,而李世民自己的實力又太小,所以只想能自己的父親這裡想辦法。

說實話當時李世民找了裴寂來幫忙,給李淵設下了圈套,雖說當時的隋煬帝已經處於人人喊打的地步,但是李淵還是忠心於隋朝的,可是這件事在李淵不小心與兩個宮女發生了點事情後,開始有了轉機。

畢竟當時的宮女實際上都可以被稱之為隋煬帝的女人,而李淵身為一個臣子卻與皇帝的女人發生了點事情,這要讓隋煬帝知道了,李淵估計都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沒辦法的情況下,李淵只能聽從兒子李世民的想法開始反抗隋朝。

說實話當大家看到這裡了的時候,都以為李淵之所以要起兵造隋煬帝的反,就是因為李世民所設下的計謀。

但是在這件事之前還有一件事,那就是隋煬帝這個人比較心疑,也不知道從哪裡傳出來的一句謠言,說什麼桃李子,有天下。這句話又被一些有心人給解說成了楊氏將要被滅了,而興旺起來的李氏就是滅楊氏的主謀。

雖說不知道這句話是從哪裡傳出來的吧,反正隋煬帝是真信了,於是開始大量的把一些李姓人員全部清除,比如說瓦崗寨的李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被逼從而造反的。本來一個李密就讓人很頭疼了,結果隋煬帝又發現李渾好像也不太像好人,於是李渾一家人也消失了,再然後又把目光投到了李淵身上。

說實話李淵自從聽到這句話就開始裝病,表示自己快要命不久矣,同時也拿出大量的金銀珠寶送給那些前來探視的使臣,反正是能怎麼慫就怎麼慫。當時在朝中有一個王姓的親戚,按輩份來說應該叫李淵為舅舅,正好被隋煬帝遇見,也正是這個時候隋煬帝又想起了李淵,於是就對問這個姓王的親戚,你的舅舅最近怎麼樣了。

王姓親戚只能說自己的舅舅身體還不太好,隋煬帝表示自己很關心李淵,並且李淵的身體如果直接受不了掛掉了就更好了。

當這件事傳到了李淵的耳中時,幾乎又一次把李淵給嚇出腦梗來,本來腦子就有點受不了太多刺激的李淵在李世民的所設下的計謀中又跟隋煬帝的宮女有點不清不楚,本來隋煬帝就一直在找機會想要殺掉李淵,而現在宮女的事就是一個機會。

同樣也是李淵的機會,可以說李淵會起兵謀反,李世民只是起了一個推動的作用,而真正讓李淵下定決心的還是隋煬帝的逼迫,畢竟李淵在隋煬帝眼中就是肉中刺一般的存在,與其等著未來的某一天被皇帝給嚇死或者陷害,還不如自己鋌而走險搏一把,說不定還可以實現單車變汽車,畢竟一切皆有可能。


這件事說也說不清楚,歷史是人寫的,但是寫歷史的人沒有讀心之術,即便場景再現,也未必摸得準李淵和李世民的心思,後人只能嘗試著分析一下。按正史來說,受李世民鼓動的說法佔上風,但我以為,李淵也許不願把謀反的鍋全背上,半推半就的反了,然後對此事來個默不作聲或許是最聰明的選擇。而李世民為了彰顯自己的英明,將鼓動造反大包大攬也未嘗可知。歸根結底,大勢所趨,受到鼓動也好,真心造反也罷,總之李淵做出了反的決策,並且還反成了,這足以說明李淵的眼光和能力,至於怎麼反的,重要嗎?


書中所載記在:晉陽起兵是李世民在李淵面前極力主導的結果!而在下愚見:有預謀的晉陽起兵是在分析楊廣備阻揚州後的各方情報和意見後起兵「勤王」;包括兵抵長安後另立新君實際上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以李淵為主導!而李世民則通過參與這一系列事件快速成長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讀的歷史不太多,淺顯之論,據記載,不知道是正史還是野史在貞觀十一年的時候李世民放出一個消息,說當年如果不是我逼著父皇起兵就不會有這大唐盛世,雖然歷史上是跟著,但是改了一個字意義就不一樣了,然後房相跟魏發怒什麼的,看的我也是三觀崩塌了。如果說李世民背後鼓動的話,那就完全沒有必要改了是吧,個人之見,對或者不對都不重要,你自己心裡有譜就行。


我們不看歷史,就從人的心裡上來說。李淵不想謀反,不想當皇帝,是不可能的。以李世民當時的資歷,還沒有那麼大威望,鼓動一些人謀反。而且李淵這個人,作為楊廣的親戚,如果直截了當說謀反,那他的臉面無光,所以……就有所謂的李二鼓動謀反


兩個都有吧,隋末天下已經大亂,羣雄逐鹿,李淵作為手握重兵的一方諸侯不可能沒有一點雄心壯志,即使他是隋朝得皇親國戚,又有哪個英雄不愛江山的呢?李世民只是起推動作用而已,所以說兩者都有


哪個開國皇帝需要別人慫恿?

李淵作為隋唐梟雄之一,最後坐穩了天下,建立了偉大的唐朝。

李世民剛開始就有那麼大的功勞,太子之位為什麼不是他?相反而是後來帶兵打仗的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