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四野第49军在南进途中,在湖南双峰县青树坪遭到白崇禧

大军的伏击,尽管损失1300余人,但毙伤俘敌700多人,可是,白崇禧立即吹嘘「青树坪大捷」,号称这是「徐州会战以来国军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国民党报纸也发表大标题「中流砥柱的白长官」的通栏文章,称:

「年来戡乱军事的一边倒,使滔滔的赤色洪流,冲倒了河堤,又冲破了长江,伸入了江南腹地,尤其在长沙事变以后,大局岌岌可危,多少人在替华南以至整个国家的安危,偷偷捏一把冷汗。然而,白长官终于很镇定而且很神速地扭转了这个局势。不但稳定了华中华南,而且给了共军很严重的打击和教训。」

白崇禧手下具体指挥此战的桂系第三兵团司令官张淦,也被以「杨威湘西的张淦将军」大标题上了报纸。

在一派「胜利」的气氛下,国民党上下沸沸扬扬。特别桂系中,上至最高长官白崇禧,下至普通士兵,似乎吸食了过量的鸦片,都陷于极度的亢奋中。其王牌第7军竟在衡阳开起了运动会,各项球类和射击比赛搞得煞是热闹。比赛之余,官兵们还不忘吹牛:「共军只要听到『丢他妈』广西口音,就不战自退。」

似乎,天下从此就姓「桂」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陈冠任 著)【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

product.dangdang.com
图标

8月25日,白崇禧在广州发表豪言壮语:

「华中胜利有绝对把握,诸君可静待本人返湘后再打几次大胜仗给大家看看。」

张淦也在许多场合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青树坪只是一个小胜利,还不是一个大胜利,它只是我们全面反攻的开始。」

为什么他们这么说?

原来,国民党退到广州的国防部已经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决战计划——集中华中战场主力,在湘中地区与四野决战:令白崇禧所部反击湘潭、长沙;令宋希濂所部东渡澧水,向常德、澧县进攻,配合白崇禧主力北进;同时,令退守福建沿海一带的汤恩伯部由福州向闽西反攻。

这个计划统称为「湘中决战」。

为此,参谋总长顾祝同即偕国防部第三厅厅长许朗轩等人亲自飞到湖北恩施,敦促宋希濂部发动进攻。

不料,宋希濂压根儿没把国防部放在眼里,完全不敢以卵击石,可又不得不表面应付一下。结果,宋只派第15军一个团向澧水东岸的慈利做试探性攻击,第122军以小部队前出澧水进行袭击骚扰,第20兵团以两个团在巴东、野三关一带向当面解放军再做试探性攻击。而各部与解放军一接触,就立即按照宋希濂的预先指令,马上向后撤退。

这哪是反攻?

《国防部长》(陈冠任)【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

product.dangdang.com图标

汤恩伯部的李延年兵团接到反攻命令时,三野第10兵团已经包围了福州,李延年哪还能奢谈什么反攻,当天下午就匆匆上飞机跑了,随即福州解放。

而在湖南的白崇禧,其实心里也很虚。

这时解放军与他对阵的总兵力,已经达到近百万,对桂军已形成半包围态势,而白崇禧手中只有5个兵团、12个军,20余万兵力,与解放军处于—比五的绝对劣势。

这反攻如何「反」?决战完全不可能!

怎么办?

白崇禧好几天在作战室踱来踱去,面对画满红蓝箭头的地图,比划来比划去,可还找不到对付解放军的好办法,最后,他只好选择下策,尽量迟滞解放军南进的步伐,去保广西老巢的安全,于是制定了一个「以维护粤、桂、川、黔之安全,相机打击匪军之目的,即以主力于湘江两岸地区,采取持久、力求创机歼敌,各以一部在湘西及鄂西方面,利用山岳地形,拒匪进犯,并相机策应湘江方面之作战方针」。

不料,当张淦兵团的精锐第7军移动到湘江西岸后,面对解放军的严密防线,见无机可乘,也就没下文了。

国防部绞尽脑汁策划的湘中决战的计划,就这样宣告全面破产了。

《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陈冠任)【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

product.dangdang.com
图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