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相片
图片来源:Getty image

最近,一位百年前的杰出科学家居礼夫人的名字,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教育部先是在课纲审议大会中,希望往后提到女性科学家如居礼夫人,应称呼其本名,而非仅仅以夫姓相称。但消息传出后,经过舆论激辩,教育部竟然龟缩,特地发布新闻稿指「居礼夫人一直都是居礼夫人」,保守迂腐的心态作祟,不敢勇敢大胆地推动进步价值,难道女性不配拥有自己的名字吗?

原名为「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的居礼夫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杰出科学家。她不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她对放射性理论的贡献很大,成就更是不言而喻。

但是在台湾,长年以来,我们都将这位杰出女性的名字翻译为「居礼夫人」,只因她是居礼先生的太太,本名反而消失不见了。过去因为社会观念多半还是男尊女卑,所以大家对此也不以为意,不过,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两性平权观念已经抬头,万万想不到,只是要将名字还给居礼夫人,这过程竟然困难重重。

教育部召开十二年国教课纲审议委员会审议大会,会中提到性别平等议题,居礼夫人不只是居礼夫人,应改以本名相称。课纲审议大会这样的讨论,是进步的价值,大家应该要给予肯定。不过,却引起了社会轩然大波,出现了很多反对舆论,认为大家对居礼夫人的名称已经习以为常,不应该改变,也有人在冠夫姓这件事上做文章,种种谬论令人看了瞠目结舌,怀疑现在真的是21世纪吗?

居礼夫人事件从来都不是冠不冠夫性的问题。不管叫她居礼夫人或是玛丽.居礼,她都依旧冠夫姓,她都还是居礼先生的太太。以她的本名相称,只是要还给她一个独立自主的身份,而非只是一个男生的附属品而已。

教育部想要推动进步价值,却不堪舆论的抨击,马上发布新闻稿说居礼夫人的名称没有要改,居礼夫人还是居礼夫人。这实在让人大失所望,无法坚持进步价值,教育部实在太过软弱。

在台湾吵成一片的时候,波兰台北办事处说话了,事实上,「在欧洲,大家都知道她叫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礼,而不是『居礼夫人』,教科书里也同样是用她的全名来介绍她的事迹」。

波兰台北办事处的发言,重重打脸那些为「居礼夫人」这个名词护航的人,在欧洲早就已经用全名来称呼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原来台湾人还是如此迂腐守旧的井底之蛙,一点都不思进步。

女人真可怜,拥有自己名字的时间只有婚前的短暂时光。嫁给了X先生,就变成X太太,生了小孩之后,在小孩的学校群组里就变成OO妈妈。就算在事业上拥有杰出成就,自己的名字却消失了。这个社会倒底什么时候才能把名字还给女人?

检视相片

 

______________

【Yahoo论坛】系Yahoo奇摩提供给网友、专家的意见交流平台,本文章内容仅反映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Yahoo奇摩立场。有话想说?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