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現場

【中國MBA教育網訊】2019年3月30日,“中國工商管理研究”年度高端論壇在中央民族大學中慧樓音樂廳隆重召開。本次論壇以“中國工商管理研究70週年”爲主題,由中國社科院《經濟管理》雜誌社主辦,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承辦。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李曦輝教授進行《基於民族維度的經濟學與管理學》主題演講,並接受中國MBA教育網專訪。以下爲訪談實錄。

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李曦輝教授

依託平臺優勢 打造院校特色

當前中國MBA教育處於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如何保持院校特色並以此爲引領進行教育改革,是不可迴避的時代新命題。

民族的文化便是世界的文化,這句話在中央民族大學身上得到了完美地體現, 而優質的師資隊伍、“美美與共,知行合一”的文化底蘊,更是賦予了中央民族大學文化互惠、文化融合的獨有優勢。無論是管理學還是經濟學,其中重要的一個路徑便是文化。李曦輝院長告訴中國MBA教育網記者,“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要解決好文化和管理之間的問題。”此外,學校在“一帶一路”研究領域具有特有的教育優勢,並在一定程度上爲管理學院的建設與MBA教育的創新提供了發展方向與思路。“管理學院將從‘一帶一路’角度出發,爲優秀的中國企業走出去,優質國外企業走進來做好服務,爲具有跨國經營人才需求的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服務。”

經濟視角透析民族與管理 前瞻研判未來發展趨勢

2019年恰逢中國管理學發展七十週年,中國MBA教育發展三十週年,在引進、探索與發展的歷程中,形成了衆多經驗及需要總結與完善之處,而這也可以看作是本次論壇主題擬定時的初衷所在。“回顧70年,展望未來30年,其實討論的100年中國管理學如何發展,如何與中國國情相吻合的問題。”李曦輝院長表示,當前完全以西方經濟學理論闡釋中國實踐,面臨着困難與難度,因此迫切需要中國學派的出現。“民族經濟學是中國學派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久以來,民族問題在管理與經濟學角度並不是大熱的研究維度,但是學術研究本來就應該有一顆甘做“冷板凳”的熾熱之心。

“研究民族問題,首先需要理清楚經濟學問題,而不能直接跳躍至管理問題。”不同於西方世界形態存在,中華民族歷來講究以和爲貴,其屬於緩和、漸進式發展,容易形成大的市場環境併產生分工效益。“我們現在正在研究管理層的多民族成分對管理績效的影響。”

正如李曦輝院長所言,無論是中央民族大學的管理學還是經濟學,當前正處於換道超車並迅速躋身主流行列的路上。“新民族經濟學是應全球化背景而誕生的新學科。在全球化前,國家與民族存在分裂,要想使生產要素在全球流動,則必須要處理好國家與民族的關係。”而誕生於這一歷史背景下的民族經濟學就是對民族政治文化效果的經濟學分析,即民族分解與結合會產生經濟效果。

“無論是阿里巴巴、騰訊還是京東,或者身處哪一領域的企業,其管理要想得到長足化發展,就必須要結合信息化。” 中國正在歷經從工業化社會邁向信息化社會的進程中。如果說工業化社會爲人類創造了一系列分子結構,讓人類在新的條件下享受到了新的服務,那麼信息化社會則基本停止了對分子結構的再創造。人們在儘量不破壞人類自然環境的情況下,通過價值鏈和產業鏈的重組與績效重組滿足生產和生活需求。

“信息化是時代的潮流,也是新時代的管理命題。無論你身處哪一個行業,未來要從事哪份行業,都需要以信息技術作爲背景,將自身職業生涯與社會潮流相結合。”

合影留念

(左: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李曦輝教授;右:中國MBA教育網記者連家玥)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