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ACE》杂志不仅仅是潮流文化圣经,《THE FACE》就是独一无二的《THE FACE》,是我 90 年代会去购买的杂志。它不仅是一本时尚杂志,还是对当时那个时代的视觉影像和文字记录的完美结合。——Alessandro Michele

这是 Alessandro Michele 在《纽约时报》采访中的一段话,被他崇拜的这本杂志是曾经英国青年一族们的潮流圣经和潮流文化指标翘楚,近日杂志宣布将于 4 月底复刊,Alessandro Michele 主理的 GUCCI 也将为其助力,双方合作推出联乘系列。

潮流圣经——《THE FACE》

被 Alessandro Michele 夸赞的《THE FACE》由 Nick Logan 创立于 1980 年,第一期杂志(五月刊)还是 Nick 自掏腰包(3500 英镑)的“试水”之作。这是一本极具突破性的杂志,杂志内容以音乐为基础做延伸,涉及了时装、设计、政治、青年亚文化等方面方面,甚至影响了差不多同时期创立的《i-D》(1980 年 8 月创刊)的内容方向。

1980 年《THE FACE》首期杂志封面。

除了杂志内容上与主流时尚背道而驰、设计上还创新了字体(英国印刷界明星的图形设计大师 Neville Brody 为杂志设计新字体),加上内页独特的排版和构图共同奠定了它的先锋性。

街头亚文化写照录

80 年代复古回潮,我们见识了无数那个年代的时尚,对时尚界和潮流圈来说,那是个疯狂的年代:新浪潮席卷英国,Acid House、Grunge 等亚文化爆发,但这些却没有得到任何一本主流杂志的关注,直到《THE FACE》的出现,杂志瞄准这些青年街头亚文化,将这些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记录下来并讲述他们的发展变化,不但记录了一个个亚文化浪潮的经典瞬间,也成了那个时代唯一的亚文化发展写实录。

因为这些内容,《THE FACE》不但奠定了杂志的地位和调性,关注新浪潮的它还捕捉到了很多风格迥异的明星们的经典瞬间:化身吸血鬼的 Alexander McQueen、16 岁的 Kate Moss、穿着花裙子的 Nirnava 乐队主唱 Kurt Cobain、穿着裙装的男模、David Bowie,还有“小李子”Leonardo DiCaprio、Modonna、L.L. COOL J、Pharrell Williams 等,先锋的角度真实的还原了一个时代偶像们的独特个性,受到亚文化青年们的追捧。

1998 年 4 月刊,封面人物:Alexander McQueen。

1990 年 7 月刊,封面人物: 16 岁的Kate Moss。

1993 年 9 月刊,封面人物:穿花裙子的 Kurt Cobain。

1980 年 11 月刊,封面人物:David Bowie。

1984 年 11 月刊,杂志第 55 期。

对这些亚文化新兴产物的捕捉和演绎,不但造就了 Ray Petri、Melanie Ward 等人的时尚造型师职业,还成就了 Jamie Morgan、Corrine Day、Nick Knight、Juergen Teller 等许多摄影师,令他们成为殿堂级人物:

Ray Petri 造型,Jamie Morgan 摄。

Melanie Ward 造型,Corrine Day 摄。

而且,《THE FACE》不只着眼于潮流装扮,还热衷探讨亚文化新兴产物,关注同性恋等亚文化风潮:80 年代,New Romantics 开始形成,杂志找来 David Bowie 拍摄封面并宣告该流派的诞生;90 年代,杂志找来 Boy George 登上封面,以“爱不分颜色”(一语双关指向肤色及性向歧视,杂志在此之前曾被演员 Jason Donovan 告诽谤,《THE FACE》曾影射他是同性恋)宣告性别平等;超前的意识更无处不彰显着它的先锋性。

《THE FACE》的出现,冲击了当时的主流时尚,杂志发行后,很快成了青年一族们的“潮流圣经”,在当时,杂志最高月发售 7w+ 本。但是后来,不知是否因为杂志易主(1999 年 Nick Logan 将其卖给EMAP)的原因,杂志销量锐减,并在 2004 年停刊。

2017 年,Wasted Talent 收购《THE FACE》并宣布杂志回归,杂志将于 4 月底推出网站,9 月推出纸质刊并改以季刊的形式发行。一代“潮流圣经”能否续写辉煌?我们拭目以待吧。

全新的《THE FACE》还增加了视频、音频等内容,当红时尚博主 Margaret Zhang 还是杂志摄影师之一,欲知效果如何,先去已经开启的 Ins 看一波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