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反式脂肪」?有什么危害?

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又叫反式脂肪酸,在生活中其实也很常见。主要有两种:

1天然反式脂肪

在反刍动物如牛羊肉、牛奶和奶制品中存在少量的天然反式脂肪,大约占到总脂肪的2%~5% 。

2人造反式脂肪

主要来源是部分氢化的植物油、精炼的植物油、长时间的高油温烹饪。

其中,氢化的植物油是最「臭名昭著」的。这种油不仅耐高温、不易变质、易于长期保存,还会改善食物口感,让食物变得或酥脆或滑爽,成为了很多食品加工企业吸引消费者的「秘密武器」。

人造反式脂肪「藏」在哪些食物中?

1糕点类:起酥点心、奶油面包、泡芙、蛋挞、奶油蛋糕、甜甜圈、夹心饼干、蛋黄派、曲奇、威化饼干、薄脆饼、月饼等。2油炸食品:麻花、油条、汉堡、炸薯条、炸鸡、洋葱圈、速食面、江米条等,以及薯片等膨化食品。3糖和饮料类:巧克力、糖果、咖啡伴侣、珍珠奶茶、冰淇淋等。4酱料:沙拉酱、花生酱等。5其他:速冻食品、爆米花、各种即冲型糊粉状食品(如粉状麦片、椰子粉、芝麻糊粉等)。

人造反式脂肪有「马甲」

购买时多留意

1反式脂肪酸标注为「0」,不等于没有

我国相关法规明确要求,如果食物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氢化或部分氢化油,应该在营养成分表中标出反式脂肪酸含量。

可能不少细心的人会发现,很多饼干、蛋黄派等食物的配料表中都有植脂末、起酥油、人造奶油这类看上去就不健康的配料,但在营养成分表中反式脂肪酸一栏为0。

其实,成分表中含量为0并不意味著完全不含反式脂肪!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就规定,如果每100g食品中反式脂肪的含量不超过0.3g,那就可以标注为0,并不代表著完全没有。

2注意配料表中的「马甲」

商家给反式脂肪穿了不少「马甲」:

? 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人造脂肪、起酥油、精炼植物油、植物黄油、植物奶油、代可可脂、植脂末、奶精、麦淇淋等都是它,不要被名称迷惑了。

? 进口食品配方中如有「Shortening」字样,也是反式脂肪的象征。

注意!配料表中出现「氢化」、「精炼」、「人造」、「植物」、「起酥」等字眼时要提高警惕。

人造反式脂肪危害大

1

心血管疾病

人造反式脂肪最大的健康危害是,会增加人们罹患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

? 人造反式脂肪会降低「好胆固醇」,升高「坏胆固醇」;

?还会促进动脉硬化、诱导血栓形成,让心脏病的危险大幅度上升。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人造反式脂肪的摄入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导致超过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2

发胖,增加糖尿病风险

研究表明,人造反式脂肪让人发胖的能力是正常不饱和脂肪酸的7倍!

长期大量摄入人造反式脂肪,还会让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3

影响情绪

近年来有一些医学研究发现,人造反式脂肪不仅危害身体健康,而且对精神健康也有影响。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2012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不论年纪大小,那些常吃含有人造反式脂肪食物的人更具攻击性。

人造反式脂肪摄入量较少的人,比摄入量较多的人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此外,生育能力下降、幼儿智力发育不良、记忆力衰退,都与人造反式脂肪的摄入密切相关。

反式脂肪一点都不能吃?

当然不是!事实上,反式脂肪对健康的危害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所以,只要尽量少吃,控制住摄入量,就可以不用太担心了。

世卫组织给出的建议是,反式脂肪的功能比应低于1%,一个普通的成年人每天大约相当于要摄入少于2.2克反式脂肪。

好消息是,调查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吃的反式脂肪是0.39克,相当于供能比为0.16%,城里人比农村人吃的多一些,平均供能比是0.25%。在北上深广这种高级城市,反式脂肪的供能比也只有0.34%。不管哪个数字都远低于世卫组织的建议值。

另一方面,世卫组织发布的指导,「计划在2023年之前彻底清除全球食品供应链中使用的工业反式脂肪。」

这里的「工业反式脂肪」 主要是指部分氢化植物油,比如人造黄油啦,人造起酥油等等,这些几乎都不是咱们中国人的菜。这样看来,这条指导意见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关系并不是很大,但日常也要注意均衡饮食。

来源:央视新闻、武汉食药监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