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張紙對摺100次有多厚嗎?

假如這是一張非常大的紙,可以無限次的對摺。以80g膠版紙為比例,他的標準厚度為0.0766毫米。每對摺一次,這這張紙的厚度都會翻倍,但你可能想不到以下結果:

當這張紙對摺23次時,其厚度為642米,遠超過法國埃菲爾鐵塔的高度(324米)。

當這張紙對摺27次時,其厚度為10281米,超過珠穆朗瑪峯的高度(8844米)。

當這張紙對摺38次時,其厚度為2.1萬公里,超過地球直徑(1.3萬公里)。

當這張紙對摺43次時,其厚度為67.4萬公里,超過地球到月亮的距離(38萬公里)。

當這張紙對摺51次時,其厚度為1.72億公里,超過地球到太陽的距離(1.5億公里)。

當這張紙對摺58次時,其厚度為220.8億公里,超過太陽系直徑(120億公里)。

當這張紙對摺84次時,其厚度為15.7萬光年,超過銀河系的直徑(10萬光年)。

當這張紙對摺100次時,其厚度為102.6億光年,現代科學家探測到的宇宙極限半徑約是150億光年。

當這張紙對摺102次時,其厚度為410.5億光年,超過總星系的直徑(300億光年)。

為什麼一張薄薄的紙多次摺疊之後會發生難以想像的厚度呢?

在這個現象的背後是包含著一個非常偉大的理論——複利。

有三句話這樣描寫複利

第一句是:「複利堪稱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其威力甚至超過原子彈」;

第二句是:「複利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第三句是:「複利是宇宙最強大的力量」;

這三句話雖然聽起來很誇張,但是表明了複利的力量。

一、什麼是複利效應?

複利:是一種計算利息的方法,是現代理財一個重要概念,按照這種方法,利息除了會根據本金計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樣可以生息,因此俗稱「利滾利」、「驢打滾」或「利疊利」。由此產生的財富增長,稱作「複利效應」,只要計算利息的週期越密,財富增長越快,而隨著年期越長,複利效應亦會越為明顯。

複利的計算公式是:F=P(1+i)^n

其中:F=未來收益;P=本金;i=利率;n=持有期限

假設投資每年的回報率是100%,本金10萬,如果只按照普通利息計算,每年回報只有10萬元,10年亦只有100萬元,整體財富增長只是10倍,但按照複利方法計算,首年回報是10萬元,令個人整體財富變成20萬,第二年20萬會變成40萬,第三年440萬再變80萬元,10年累計增長將高達1024倍(2的10次方),亦即指10萬元的本金,最後會變成1.024億元。

二、複利效應在財富管理中的應用

對於股市中的投資者來說,複利就是把得到的盈利再投入,形成利生利的收益增加。複利是投資者成功的必備利器,你能堅持長期投資,必須要學會利用複利的力量。

在財富積累領域理解複利思維,最好的例子是巴菲特。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曾經是世界首富,即使是現在,依然是全球富豪榜前十位的人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他50歲之後獲得的。也就是說,50歲之前,他也許就和我們一樣,是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50之後,進入財富爆炸期。巴菲特先生從27歲(即1957年開始有業績記錄),年複利是20.5%,就是利用了複利的力量實現了財富增長。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要找到足夠濕的雪,和足夠長的坡。」

大多數人總想著一夜暴富,用最短的時間追求最快速的財富積累,追求過高的回報率。高回報率意味著高風險率,被騙、虧空、債臺高壘,壓死了一個又一個普通人,真正的智者追求財富穩步增長,平衡好回報率和時間。

巴菲特是大師,我們都是普通人,如何利用複利實現財富增值呢?

在當下超過10%的理財產品,大多數人都不大敢買,血淋淋的報道太多了。何況不僅是單利,更別提20.5%的複利了,財富複利不只是一個數學公式,更是一種強大思維方式。

例如:2018年手上有10萬現金準備投資理財10年

根據2013-2017年M2增長率,GDP增長率,CPI指數增加,真實通脹率計算。

場景1:

2018年10萬元現金放家裡,10年後的情況

按官方通脹類比,相當於今天的8.3萬

按真實通脹類比,相當於今天的6.3萬

按GDP增長類比,相當於今天的5萬

按貨幣增長類比,相當於今天的3.2萬

取中間值,總財產累計10年貶值57%,10年後10萬現金的購買力大約相當於今天的5.7萬元購買力。

場景2:2018年10萬元理財,10年後購買力情況

假設10年的貶值按照場景1的57%,簡單的數學得出結論,在10年期間,年單利保障8%或者年複利6%,或者投資10年後財富達到18萬元,才能使10萬元在10年後的購買力不縮水。

適合普通百姓年單利8%、年複利6%或者其他優質的又比較安全的投資項目在哪裡?這個問題只有3類羣體會直接回答你,第一類是金融相關的從業者或相關APP,第二類是你的親戚朋友,第三個就是你自己。

第一類的答案,我們容易受禁果、從眾、框架、信息不對稱、過度自信等影響,第二類容易受心理賬戶、刻板印象、易得性偏差、證實偏差、模糊規避等影響,只有第三種通過熟悉甚至深度瞭解各種思維模型後,再經過自己客觀調研,獨立思考,獨立分析,才能做出相對理性的決策,所以只有自己掌握了優質信息、專業知識和分析模型,纔能夠識別和甄選出優質的投資項目。

三、複利效應在知識上的應用

知識複利公式:F=P(1+i)^n。其中F代表知識未來值,P代表知識現在值,i是學科碰撞收益,n是碰撞次數(包括自己反思和與他人碰撞)。

當大腦裏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知識無數次碰撞,當聽到各學科名家解析,當與跨學科的人互相探討後,知識的複利將不斷湧出,新的見解,新的創意,甚至新的知識都會迸發出來,這些都是知識複利,而這些很難從現有書籍內學到。

在2000多年古希臘政治家梭倫早已提出「活到老,學到老」,只是只有小部分人有這個意識。當下很多學習愛好者都比較傾向終身學習,由於互聯網的發展,學習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可以看書、聽音頻課程、看視頻教材等滿足了不同人的需求。

查理·芒格先生說:要爭取每天比前一天聰明一點點。

例如:現有知識水平為1,每天進步1%,按日複利1%計算,則1年後的水平是

每天都原地踏步的結果:1.00

每天進步1%的結果:1.01^365=37.78

每天退步1%的結果:0.99^365=0.025

當然這只是數字模擬,只是參考依據,可能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但問題是當下日新月異的中國,幾乎每天都在變化,新的思維、新的理念、新的模式甚至新的知識在不斷迭代,不進則退就是當下的現狀。靠喫老本的老闆或職員,非常容易被淘汰。只有每天堅持不斷的學習,並刻意練習本行業的技能,才能立足當下,如果真的可以做到每天進步一點點,若干年後複利的力量必定會給我們一個不可思議的驚喜。

例如你每天堅持看半個小時書,也許一天兩天,你和別人的差別無法顯現出來,但三四十年之後,差異是你想像不到的。

我們倡導的學習路徑是

學習五星知識+獨立思考+聯腦思辨+刻意練習+實踐經驗+反思總結

一星知識是個人總結的經驗知識;

二星知識是企業內部積累的經驗知識;

三星知識是行業通用知識;

四星知識是大區域範圍內知識;

五星知識是全球知識。五星知識是經得起長時間、大空間的考驗。例如:哲學、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學科的重要模型。

各類知識浩如煙海,畢竟像達·芬奇一樣的全才屈指可數,普通人根本沒能力貫通太多學科。我們可以按個人的需求和目的,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成為T型人才,從知識廣度到深度,跨學科學習,只學習重要學科的重要模型,並且要進行不斷的聯腦思辨和刻意練習,否則知識永遠只是存儲在我們大腦裏的記憶點或者記憶鏈,隨著時間的流失,記憶從模糊到消失,所以必須進行思想碰撞,加深記憶的同時,迸發出更多的知識複利。

四、成為複利型人才

1、什麼是複利型人才?

複利型人才是指受過良好教育、工作穩定,而且其能力、收入以及個人價值均可以隨著時間的增加,收到「利滾利」效果的人才。是由李臺元先生根據他近20多年對於人才成長的觀察,人才培養模式的長期探索與積累之後所提出。

2、複利型人才的特徵

  • 長時間從事某一領域工作,且成為該領域某專業方向的優秀人才;
  • 對於再學習以及新知識獲取擁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 對於組織的貢獻與個人的收益均超過同齡人。

簡單說,複利型人才就是能在單位時間內為組織和個人帶來的價值最大。

3、如何成為複利性人才

⑴選擇基礎寬、專業精、門檻高、行業特徵明顯的職業,讓自己「專業」。這是硬性條件,意味著本金大;

⑵培養自己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態度等綜合素質,讓自己「職業」。這是軟性條件,即是利率高;

⑶工作穩定,長期堅持,不斷學習使自己的知識與能力具備遞增效果,讓自己「高價值」。這是指時間期數長。

總結:

複利效應的本質就是,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反過來加強a,不斷循環。例如:越學習越愛學習,越鍛煉越身體健康,越有錢越有錢。

大多數成年人都有複利思維,問題是在實操上能堅持下來的鳳毛麟角,想想自己曾幾何時想要天天跑步、每天讀書、99%的人都放棄了,只有1%人在行動一智慧碰撞一學習反思一再行動中不斷循環,於是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等由此誕生。

複利效應涉及到的不僅僅是財富、知識,還包括健康、人脈、親子、情感等諸多方面,複利思維的核心是本錢、回報率和時間。就本錢而言,無論涉及財富、知識、情感或健康等,必定是基數越大越好,投入越早越好,而我們總是有各種各樣貌似能站得住腳的邏輯或者說是另外一種貌似更輕鬆的價值觀在左右決策。就回報率而言,由於無法證實或是不勝明朗,恐懼心理和及時行樂再一次讓我們與複利失之交臂。時間是個最大問題,馬雲先生:「今天很痛苦,明天很痛苦,後天很美好。但絕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也許很好的詮釋了複利思維的「臨界點」。

最後引用下查理·芒格先生的話:我這一輩子認識的所有智者,沒有不愛看書的。我和巴菲特看書之多都能嚇著你。我的孩子取笑我說我就是一本伸出兩條腿的書。

各位模型思維愛好者亦可添加微信客服號:aomaowangluo參與模型思維討論。

u.wechat.com/ENaNwjeLk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