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domness 的意思是隨機性,此概念經常用於統計學中,但這裡作為思維模型,除了統計中的隨機性的含義,更是包括了不確定性的概念在裡面。礙於本人粗淺的認知水平,認為不確定性放在這裡更為合適,所以下文主要以不確定性作為主要陳述。如有其他不同的看法,可以隨時交流指出。

不確定性到底是什麼?

確定性

為了講明白不確定性,我們先了解一下更容易理解的確定性。確定性定義為「好無誤差的完美知識「或」沒有疑惑的精神狀態「,說得簡單點就是我們上學學的很多課本上的知識,很多都被我們默認為是具有確定性的。例如,明天早晨太陽升起,比如一張桌子長140釐米,一個人的身高180釐米等等。雖然很多科學的研究也都致力於找到一個確定性的知識,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總以為事情已經確定的時候,總會出點新狀況。

確定性有著明確的邊界,那就是它只存在於人類的邏輯思維當中。例如,數學中的研究對象都是一些現實中不存在的,除了我們所熟知的數字不用說,還有幾何中的點線面等概念都是這樣,它們只存在於我們大腦中,是一些非常理想化的模型。而作為揭示現實的物理學則更能說明確定性的邊界,物理學中雖然使用實驗作為證明工具,但實際上實驗只能近似的證明某些理論的真實性,而且這些理論仍然要加上一些理想條件的假設。其實物理某種程度就像數學一樣,都是人類通過邏輯思維推導出來的結果。

確定性的世界如何形成的?

既然世界隨處可見的不確定性,為什麼我們的大腦總會認為確定性纔是世界的主流呢?其實有3個原因,第一是危機感第二人類本能第三忽略了語言與現實的差距

原因一,確定性的誤區首先來自大腦對於不確定性的危機感。人類早期的時候,時時刻刻都面臨著生存的風險,那時候的人們可能上一秒還活著,下一秒可能就被野獸叼走了。而這就是典型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危機感,確定性與不確定性明顯的不同就是可控,可預知。也就確定性才能在不確定的世界給我們帶來生活的希望。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人類花了很多努力將不確定性轉化為確定性。

原因二,我們有一種要給每一個現象找到一個簡單原因的本能。這點就比較容易理解,就像看到某些成功的企業,我們就在找他們能夠成功的原因,可能在於合理的管理,具有前瞻的高管;只要努力學習,明天就能提高成績;只要花心思追女孩,就能打動她的心;只要刻苦工作,就能升職加薪等等。這種動作很多時候並不是無意義的,它能讓我們找到對當下行動的理由,認為我們這樣做,就能達到我們的目的,這都是確定性來帶的結果。

原因三,語言是什麼?語言實際上就像是世界的模型,我們通過語言來描繪世界,但語言並不是世界。這就類似於積木,我們可以用積木模擬現實中的大樓,雖然兩者具有相似點,但我們可以輕易的分辨出積木大樓並不是現實中的大樓,兩者還有差別的,而且差別不是一點半點。語言也是一樣的,但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卻忽略了語言與現實的差別同樣也是巨大的

不確定性

說完了確定性,反過來瞭解不確定性就比較容易了。世界就是一個無數的巧合,有些確定性本質其實是大概率的不確定性,就像上文提到確定性的例子,按照不確定的說法則是明天早晨太陽大概率還能升起來。可能多種可能導致太陽沒有升起來,只是概率很小,確定性的我們把這個小概率都給忽略了。

不確定性代表著無法控制不可預測。對我們來說就像一把雙刃劍,一面是讓我們缺乏安全感,另外一面卻又讓我們著迷。缺乏安全感之相信大家讀了上文是能夠理解的,但是為什麼說著迷呢?賭博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不確定性,另外習慣模型如果使用不確定性的獎勵,效果會更好,很多已經參與創業的人沒辦法接受回到一家公司當員工,也是因為他著迷於創業的不確定性,讓他沒辦法忍受確定的付出和確定的收入,

啟示

不確定性是真實存在的

從不確定概念本身,我們知道了不確定性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大多數情況都是不確定性的。這就說明在百分之百的確定與一無所知之間,存在一塊灰色地帶。要謹記這塊灰色地帶,當我們缺乏這種不確定性思維的時候,很容易總結出錯誤的經驗,並使我們走進更嚴重的誤區。但另外一面也說明瞭,雖然我們不能百分之百確定,但這也並不代表我們一無所知,對於離確定性較遠的問題,我們需要獲取相關的知識,向百分之百確定去靠近,而不是直接去博那個小概率事件

有些事情不能預測

思考問題的時候,永遠不能忽略偶然性的因素,就像上面說的灰色地帶,雖然我們可以不斷的將灰色地帶轉化為確定性,但隨機波動的可能性會一直存在。另外面對這種不確定性的時候,我們怎麼辦?學習一些概率和統計,這是一門在不確定性的世界尋找確定性的知識,這會給你帶來全新的視角。

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

雖然不確定纔是世界的主旋律,但我們仍然可以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找確定。比如從大數定律得知,一個獨立時間的隨機事件在大量重複後,它發生的概率就會趨於一個穩定的算是平均值。還有貝葉斯統計,是一種能夠在數據量不大的情況下計算概率的方法。另外還有一個能讓我們理解隨機性的重要工具是極限定理,即在大量樣本條件下,不論總體分佈如何,樣本的均值總是近似的服從正態分佈。換句話說,可能一件事情單獨看起來可能是小概率事件,但如果把它放進一個整體,它的不確定性可能就變成了確定性

對於理性的理解

很多理性主義者的行動方式實際上是感性的。只要努力學習,成績就能提高。這是一個看似非常理性的判斷,表達的非常簡單直接,但實際上他們可能希望通過積極的行為能夠達到目的。這其中他們放大了人本身的力量,還有一點就是對於線性邏輯的篤定。但實際上可能根本沒有什麼線性邏輯,因為他沒想到除了努力學習還有學習方法可能更重要,還有可能是因為題目難度不同導致成績不理想等等,不確定的因素簡直茫茫多得數不過來。

有些理性主義者可能會找一些證據來證明這個線性邏輯是對的,有的成績好的人就是非常努力。但有沒有想過這是倖存者偏差,還有很多努力程度不亞於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成績仍然不好,導致直接被忽視了。

正視不確定性

學習不確定這個思維模型並不是為了在這裡潑冷水,學習它是為了能夠以正確的角度的看待不確定性。單純的看概率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必須在看概率的同時考慮它所帶來的收益和風險。這兩者也存在不確定性,其表現為這兩者的關係是非線性的。有些事情收益大,但風險少,也有些事情收益小,而風險大。我們可以從大數定理獲得啟發,不斷下注那些收益大而風險小的事,規避那些收益小而風險大的事情,這樣可以在長期的持續的下注中獲得長遠的收益,所以人生不是一鎚子買賣,不要想著一下子就成了。

只有一天的努力學習,可能成績並不會提高,但是如果長時間的努力,成績必然會有所提高。反過來想,有的時候沒有結果,可能並不是不努力,有什麼東西沒做好,可能只是你的運氣不好,多做幾次可能就會有結果了。

這就像一個德州撲克的高手,他們很多情況會在不同的局輸一點點錢,但是總會在某一局贏下大量的賭注。反觀一些新手,可能會在很多局贏一點點錢,然後在某一局輸掉一大筆錢一個道理。

總結

我們一直認為最常見的是確定性,但實際上這只是一種思維誤區,生活中更常見的是不確定性。確定性能帶來安全感,能夠給生活帶來希望,我們經常把不確定性忽略也是因為這點,人類為了尋求安全感,從古代到現代花了很多時間將不確定性轉化為確定性;第二,我們總是喜歡給一個事情找一個確定性原因的本能;第三,語言實際上是世界的一種模型,但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很容易將兩者的差距給忽略掉。

不確定性就像一個雙刃劍,除了讓我們缺乏安全感,也能讓我們為此著迷。我們要意識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著不確定性,不能因為概率小而認為它不存在。我們要承認有些事情是無法預測的,但同時也意味著雖然不到100%的確定但我們仍然對它有一定的認識。通過學習概率和統計,我們可以在不確定的世界尋找確定。

很多理性主義的人的做法實際反而出自感性,事情就不符合線性邏輯邏輯,如果過度信服線性邏輯容易讓我們忽略更多有用的信息,從而導致走進更大的誤區。單獨看概率是沒意義的,要結合收益和風險一起看,利用統計和概率等思維模型正確的看待不確定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