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論壇

用堅強黨性塑造精神風骨

卓 健

習總書記調研指導蘭考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強調,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但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黨員領導幹部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和錘鍊,更是一個長期課題,一刻也不能放鬆和停歇,必須自覺經常把黨性修養正一正、把黨員義務理一理、把黨紀國法緊一緊,用堅強黨性塑造共產黨人應有的精神風骨。

用堅強黨性塑造忠誠風骨。黨性的鮮明特徵就是堅守黨的政治信仰,說到底就是立場問題。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信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堅定地為之奮鬥。夏明翰的「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方誌敏的「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念」、周文雍的「志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無不體現出共產黨人對信仰的忠誠與堅守。當前少數黨員幹部作風不正,群眾不滿意,歸根結底是信仰上出了問題,過去那種赤膽忠誠之心、革命本色之氣逐漸消退,共產黨人應有的理想、信仰、追求等基本價值觀念被淡忘甚至拋棄。黨員領導幹部首先是黨的人,必須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自覺把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視為人生的帆之桅、船之舵,自覺把堅定的政治信仰這一最閃亮的精神光環,置於頭頂、裝在胸中、落實到行動上,做到始終忠誠於組織,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

用堅強黨性塑造清廉風骨。作風問題都與公私問題有聯繫,一個共產黨人,究竟是為公還是謀私,直接檢驗考驗著黨性。一旦這個問題處理、解決不好,思想的天平發生傾斜,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往個人兜里裝,作風上就會走樣,形象上就會失分,人前一時自我感覺良好,人後必然遭人厭惡唾罵,受黨紀國法嚴懲在所難免。「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惜命,國之幸也」、「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古時候的士大夫尚能有如此覺悟,作為黨員領導幹部,更要牢記黨的性質和宗旨,牢記黨對幹部的要求,自覺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時時處處都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時刻慎獨慎初慎微,對一切腐蝕誘惑保持高度警惕,不符合規定的事再小也不辦,失去原則的好處再多也不能謀,切實把自身搞得很純潔、很乾凈、很磊落、很陽光、很硬氣,使人信得過、讓人有得學,努力當好廣大官兵的精神嚮導和道德模範。

用堅強黨性塑造擔當風骨。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擔責,是檢驗黨員領導幹部黨性純不純、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現在,改革的藍圖已經繪製,軍令狀已經下達,集合號已經吹響,關鍵是把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黨員領導幹部就是要自覺當「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焦裕祿,就是要當「寧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在強軍興軍征途上,勇敢承擔起我們這一代革命軍人的歷史責任。這既是黨和人民的期望,也是黨員領導幹部應有的政治品格。黨把我們放在什麼崗位上,就要在什麼崗位上建功立業,不論在什麼位置上,都要自覺踐行「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要求,重實績、重實情、重實幹,一心一意想強軍、謀強軍。要拎著「烏紗帽」為民做事,絕不能捂著「烏紗帽」為己做官,勇於直面矛盾,善於解決問題,不搞「假大空」,遇事不推諉、不退避、敢擔責,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堅持不懈抓落實,切實肩負起帶領部隊實現強軍目標這一重大政治責任,真正為實現強軍目標跑好自己的「這一棒」。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