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

“我體檢空腹血糖7.1mmol/L,就開始少吃主食,每天還要慢跑將近一個小時,眼看着血糖慢慢降下來了,堅持了三個多月空腹血糖差不多穩定在5.4mmol/L上下,這還是糖尿病嗎?以後還會高起來嗎?”

這樣的問題很多人可能都遇到過,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爲不少人對血糖與糖尿病的關係認識不足所致,這裏對日常最常見的幾個問題加以說明:

血糖正常與否的評判方法

血糖正常與否要從兩個時點做評判,一是空腹血糖,即上次進餐後8-12小時的血糖,通常是指早餐前的血糖;二是從吃第一口飯算起2小時時測得的血糖。正常血糖要求兩個時點血糖同時達標,但只要有其中一個血糖升高即爲異常。《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血管管理標準是: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及餐後2小時血糖4.4-7.8mmol/L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7.8-11.1mmol/L

糖尿病: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

特別提醒:篩查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時,兩個時點的血糖都需要檢測,只是測一個時點不能準確判斷血糖是否存在異常,容易發生。

明確血糖升高的原因

正常情況下,血糖主要來源於日常飲食,作爲能量物質供給機體進行生理活動後,剩餘的血糖被貯存起來,確保血糖始終維持在正常水平,這一過程中胰島細胞分泌的胰島素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胰島素既是將血糖運送進細胞內被利用的運輸工具,也是將剩餘血糖轉運至肝臟以及轉化成脂肪貯存不可缺少的物質,胰島細胞是否能隨血糖的變化調節胰島素的分泌量,以及是否能成功地將血糖運送進細胞內,是維持血糖正常水平的關鍵。

正因如此,導致血糖升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胰島細胞分泌功能障礙簡單地說就是胰島細胞受損或數量不足,不能分泌出足夠的胰島素,血液無法被運送進細胞內被利用,從而導致了血糖的升高。

胰島素抵抗現象即胰島細胞分泌功能正常,但組織細胞上胰島素運送血糖進入的通道異常,血糖不能及時被利用造成血糖的升高;此時,胰島素便將血糖轉化成脂肪貯存在肝臟及皮下,導致脂肪肝及肥胖的發生。

這兩種情況可既可單獨存在,又相互影響而同時發生。但由於胰島細胞受損死亡後無法再生,因此血糖升高以胰島功能受損爲主而發生時,即發生了真正的糖尿病;如果是因胰島素抵抗的原因導致的血糖升高,胰島細胞並未真正受損,在積極消除胰島素抵抗後,血糖即可恢復正常,可以說並非真正發生了糖尿病。

而消除胰島素抵抗的有效措施是控制飲食、加強運動、減輕體重,因此很多血糖升高的人經生活方式干預後,血糖得以恢復正常,就有了排除真正糖尿病發生的可能,如何判斷呢?可通過一項檢查做判斷:

胰島素釋放試驗:通常與葡萄糖耐量試驗同時進行,即檢測吃2兩饅頭或喝75克葡萄糖水前後的空腹血糖、餐後30分鐘、餐後60分鐘、餐後2小時的血糖及相應時點胰島素分泌情況。如各時點血糖值正常,餐後30-60分鐘胰島分泌量是空腹時胰島素分泌量的5-10倍,則表明胰島細胞分泌功能屬於正常狀態,基本可排除真正糖尿病的發生。

特別提醒: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後血糖恢復正常,經檢測胰島細胞分泌功能尚屬正常,雖可排除糖尿病的發生,但仍然表明存在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因爲生活方式本身就是糖尿病治療的一部分,切記今後長期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避免血糖再次升高的根本。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贊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