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昌佑

4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推進常住人口公共服務全覆蓋方面,通知指出,要在隨遷子女較多城市加大教育資源供給,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完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政策。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在與搜狐智庫連線時表示,通知明確表示放開放寬落戶,意味着需加大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務待遇,教育是其中最基本的一項。不過,當前我國義務教育發展並不均衡,不同區域間教育資源差別大,各教育階段(小學、初中、高中)學位的供求關係情況也不一樣,因而國家出臺的政策屬於一般性要求,需要各地根據其實際情況增加並配置教育資源。

對於隨遷子女實現在流入地參加高考,楊東平強調,相較於義務教育階段,城市中的高中教育資源更少。雖然異地高考已落實多年,但各地教育資源情況不一,落實情況也不相同。珠三角地區落實較好,而像山東雖然早已開放異地高考,但因山東是高考大省,高考門檻高,因而隨遷子女在魯高考的比例並不高。

“中國的教育資源情況,地區間的差別非常大。不要期待用一個概念去覆蓋所有問題。”楊東平說,如想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的目標,最大的挑戰在於城市教育資源補給問題。“縣城一般只有兩所高中,地級市可能多幾所。如果放開得比較快的話,是來不及建設高中的。”

楊東平強調,這意味着人口流入地政府財政支出成本將大大提高,體現爲短期內的社會保障和教育資源建設成本。“有人曾經算過一筆賬,每增加一個人,流入地政府開支最少需增加20-30萬。”他說,“去年各城市間的搶人大戰,針對對象還是高學歷人羣,但很多地方放開一到三個月,就立馬剎車了,因爲它承受不了。”

楊東平因而強調,本輪戶籍制度改革雖取消了城區常住人口爲100-300萬的Ⅱ型大城市的落戶限制,並全面放開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500萬的Ⅰ型大城市的落戶條件,但主要目標並不對準特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戶籍制度短期內仍不會放開,“以後再過幾十年,30年或50年可能會放開。”

(搜狐智庫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搜狐智庫”系搜狐財經精心打造的品牌欄目,主旨爲“聚集學者與企業家智慧,把脈經濟趨勢”。搜狐智庫旗下已打造“搜狐有名堂”沙龍,以及著名經濟學家、知名企業家、首席經濟學家、女經濟學家等訪談系列。如有意接洽現場報道、專訪、節目合作事宜,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