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峙是江西吉安人,畢業於保定軍校第二期步兵科。幼年喪父,跟隨母親寄人籬下,在童年的陰影下養成了膽小、謹慎、畏縮和善於忍耐的性格。不過據我所知,劉峙早年還是比較能打的,比如第一次東徵進攻淡水城之戰,團長王柏齡表現驚慌失色,多虧營長劉峙親率所部勇敢反擊,才把軍閥洪兆麟的隊伍壓下去。

擔任營長的時候,劉峙手下幾位連長背地裡喊他「菜包子」,他聽到了也不怎麼發脾氣,只說「看到官長來了,還說菜包子、菜包子,這是什麼話啊」。由此可見,劉峙為人確實寬厚、老實,喫點虧也無所謂。他總是提醒自己和身邊朋友,人生在世沒有不散的場面,給人過得去,給人以生路,就不致招怨於前,還可以投報將來。

(青年時期的劉峙)

劉峙當上師長、河南省主席後,同輩的顧祝同、蔣鼎文、錢大鈞、陳繼承等人生活腐化不堪。1932年6月,蔣介石曾經電責顧、蔣、錢、陳四人,「除劉主席外,四兄猶皆狂嫖濫賭,人格掃地殆盡」。言下之意,你們整天光知道喫喝嫖賭,太令我失望了,還是劉峙正派一點。

(劉峙與韓國臨時政府主席金九合影)

至於「長腿將軍」之說,實際上是出自當代的一些紀實文學作品,主要諷刺劉峙在全面抗戰第一年沒有打好平漢路北段戰役,接連丟失保定、石家莊等地。如同有人說陳誠是「三昌將軍」,先後失守武昌、南昌、宜昌,實屬無能。其實這些文人騷客也就圖個嘴快、順口溜。蘇聯軍事總顧問崔可夫、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都誇陳誠是國軍最優秀的將領,你們怎麼不說了?當然,我這麼說,並不想撥高劉峙,論軍事指揮能力,這個人的確平淡無奇。

(劉峙字跡)

蔣介石之所以重用劉峙,一來劉峙屬於黃埔最早的軍事班子成員之一,二來劉峙為人老成聽話,調他工作從不討價還價,挑肥揀瘦。儘管劉峙有時候顯得十分笨拙,比如有一次蔣介石去開封召集軍事會議,劉峙問底下幕僚,委員長親臨開封我們應該怎樣做好安保工作?有人出了一個主意,那還不容易嗎,等委員長飛機來了,拉響防空警報,老百姓去躲防空洞,路上也就沒人了。結果劉峙稀里糊塗,忘記通知高射炮部隊是拉假警報,高射炮部隊以為敵機轟炸,差點擊中蔣介石的座機。

(劉峙回憶錄封面)

怎麼說呢?身為重要領導幹部,劉峙凡事都想著做老好人,不得罪人,終究還是有所不妥的,雖然收買了人心,但往往造成不肯負責,大事請示上級,小事推給部下,處處小心翼翼,不能獨當一面。不過作為一個統治集團,蔣介石既需要像陳誠那樣做事雷厲風行之人,也需要像劉峙那樣乖乖聽話之人,有什麼尷尬事情好歹有個「好人」圓個場。


劉峙!知道國軍將領的朋友,沒有不知道這貨的,他的外號多了去了。其實我們從他的外號多少都能窺探他那戲劇性的一生。

我們來看一下,「劉婆婆」「菜包子」「福將」「常勝將軍」「長腿將軍」「逃跑將軍」「豬將軍」「不倒翁」指的的都是他。

一個人居然有這麼多的外號,而且這些外號的差異性也忒大點了,這劉峙也不枉此生了。

那麼,我們就從這些外號來瞭解一下,劉峙本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接著再來總結一下為何蔣介石重用他。

(哈哈!請允許我在這裡先笑兩聲!)

「劉婆婆」和「菜包子」

劉峙這一生,氣運也是好到了極點。當年,劉峙可是被蔣介石請到黃埔軍校擔任戰術教官的人物。

他這人說好聽一點,性格寬厚,但沒有才能,所以他對上下級都是盡量的拉攏,就想一個家婆一樣,所以就得了這麼一個外號「劉婆婆」,你就是當面喊他「劉婆婆」他都不會生氣。

在北伐的時候,因為是黃埔的戰術教官,所以擔任營長,他的戰術才能實在是臭,被蔣介石逮住機會是一頓臭罵,而他卻掉這個腦袋,連連成是,連個解釋都沒有。

劉峙的這幫子手下,也是無語了又給他起了個「菜包子」的外號。有一次,他召集全營集合準備訓話,他手底下的軍官,打著哈哈說道:「這不是菜包子嗎?來了!」

劉峙也打著哈哈,這個時候負責集合的長官看不下去了:「什麼他孃的「菜包子」,說長官!」

這事也是不了了之了,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劉峙這不就是鄰居家的二大爺的性格,還帶兵,能指揮的動就奇了怪了。

所以他的軍事才能可見一斑。

「福將」和「常勝將軍」

劉峙可是國軍中「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將才」,他說第二,沒人敢認第一的。

那我們就說說他內戰內行:你不得不承認,這傢伙的運氣不是一般的好,中原大戰的時候,指揮張治中,陳誠等等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將領討伐馮玉祥,閻錫山。

這些將領擺著那都是槓槓的帥才,這不刷了一波資歷,之後討伐石友三,將石友三的部隊全殲,你看看他的搭檔——張學良(東北軍就沒有幾個孬種的好吧!)

說道這裡,有些人就要說了:「和孫傳芳龍潭那一仗,假不了吧!」

是!假不了!我們看看經過,當時在南昌城下,夜裡,孫傳芳組織敢死隊衝擊劉峙,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到了天亮劉峙這才穩住了陣腳。

查了一下損失,我去,部隊損失大半,軍備物質都不知道丟哪去了,兩團長陣亡。但蔣介石只是將同樣慘敗的王柏齡罵的直不起腰來。

劉峙屁事沒有,還將最後的預備隊交給了他帶,結果這貨戴著部隊坐火車,你說巧不巧,兩列火車撞了,死了200多,劉峙本人只是輕傷。按理說這不是個好兆頭,可是接下來你就不得不承認劉峙的運氣。

部隊到達地點,槓桿佈置好,孫傳芳又來搞他,就在劉峙抗不下去的時候,桂永清趕到,幫忙揍跑了孫傳芳。

接著由於通信不暢,別人都撤退了,劉峙硬著頭皮,衝到了前面和張宗昌的殘部遭遇(什麼是殘部,被擊潰了的部隊),將其一舉擊潰。

就這運氣,羨慕的何應欽都豎大拇哥「福將」,就此他又得了個「常勝將軍」的名號。

至此劉峙徹底進入了蔣介石的法眼,都稱他是「福將」

之後基本上就沒他什麼事了,那叫了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百折不撓。

「長腿將軍」和「逃跑將軍」

戰場上的運氣不可能老圍著你轉吧。

全面抗戰爆發,劉峙和小日本對上了,從地圖上看,一路從向著西南方向狂奔,石家莊,開封,這一路別人還打兩槍,他到好基本是長著兩條大長腿,就剩下跑了。

此後,他的聲譽一落千丈,被人叫做「長腿將軍」「逃跑將軍」

「豬將軍」和「不倒翁」

在全面抗戰爆發的時候,劉峙被蔣介石雪藏了好久。不久就被蔣介石提為徐州「剿總」司令,劉峙可是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

但邱清泉卻說「徐州是南京的大門,應派一員虎將(指薛嶽)把守。不派一虎,也應派一狗(指顧祝同)看門。今派一隻豬,眼看大門守不住。」

結果大家也是知道的,這不「豬將軍」的外號就這麼來了。

「不倒翁」

這就和本問題有關了。蔣介石特別注意培養軍隊對自己的忠誠,他對忠誠癡迷到了什麼程度呢?

「忽視能力,只看中心」蔣介石將第一軍視為嫡系中的嫡系,這支部隊忠誠度極高,他的前身就是黃埔軍校教導團。

這支部隊前期牛,確實牛。但後期就不行了,第一軍的位置據說差點,被孫立人的新一軍撈走。所以第一軍的稱號其實和戰鬥力是無關的,倒是和忠誠度有關,而我們今天的主角劉峙就是從這裡走出來的。

那麼劉峙之所以能夠得到蔣介石的青睞,就是因為他對蔣介石的忠誠,蔣介石指哪打哪,從來都沒有自己的意見,按照他本人的話說:「校長命令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

舉個例子:當年,蔣介石準備在開封開會,劉峙負責警戒。

大街上熙熙攘攘都是人,看著不舒服,得,有人給他出一主意。讓他拉響空襲警報,大街上的人羣一準躲入防空洞,這不就清場了嗎?

想的確實挺好,可這貨忘記了通知防空部隊,蔣介石座駕來的時候,空襲警報一響,防空部隊對著蔣介石的座駕就是一通亂轟。

等蔣介石下了飛機,看到是大臉蛋子劉峙,搖了搖頭送了兩字:「糊塗」。我去,這可是掉腦袋的罪啊,沒事啦。

所以,劉峙被稱為「不倒翁」和蔣介石信任的忠誠不無關係,這也就是蔣介石為何重用他的原因。

喜歡的話,就關注一下,點個贊啊!


說起國軍將領中的劉峙,那可不光是國人看不起他,就連當時的國軍將領都是恥於與他為伍,因為那些國軍將領有的儘管來說能力不佳,但至少態度還在,遇到日本鬼子,還會組織手下抵抗那麼一陣子,實在是感覺情況不妙,要搭掉自己的本錢,才會相機撤退,而這位劉將軍倒好,他可是隻要聽到日本人的名字,那就腿軟的不行,登時就帶著隊伍跑了,久而久之也是留下了是"逃跑將軍"的名聲。

按理說這樣的將軍早就該撤職查辦了,至少也應該調離本職,換一個更適合他的工作崗位,哪怕是文官或者參謀之類的職務。但是對於這個將軍,擅長玩弄政治的蔣某人,卻對此另有看法。因為這打仗送死,自有熱血軍人去幹,中國也從來不缺少報國英雄。唯獨這種死心塌地效忠蔣某人的人才,卻是少之又少,因此他也是格外看在眼裡。

當時蔣某人甚至在一次軍事會議上,直接就在話裏把這層意思給表露了出來,大致意思就是,你們都說這個劉峙無能,你們不無能你們打勝仗了嗎?你們也不過只是比他跑的慢了一點嘛,對於整個戰局也是於事無補嘛!再說了,你們只看人家的短處,卻不看人家的優點,你們到了戰場上,誰有人家執行上峯命令堅決?這話裏的意思就是你們對我蔣某來說,都沒有人家聽話,這纔是關鍵所在。

事實上劉峙早年還是很能打的,當年蔣先生還是北代軍總司令的時候,正是劉峙率領的第一軍為他攻下了蚌埠這個硬骨頭。此後到了中原大戰,他又受命指揮第二集團軍,在對閻錫山、馮玉祥的戰鬥中取得了不少的勝利,也由此成為備受蔣某人器重的心腹愛將。

這到了抗戰的時候,劉峙卻一下子委靡不振,他當時處於第一戰區,擔當著第二集團軍的總司令,主要任務就是死守平漢路,但沒想到這戰爭的序幕剛剛那麼一拉開,他就如同受了驚的兔子,一路南奔瘋狂逃竄,當時就有人說,這傢伙不是在打仗啊,這分明是和日本人比跑步嘛。但事實上憑心而論,他之所以敢逃,那還不是奉了上面的旨意,只是蔣某人為了保存實力的一種策略。當然這個火侯沒有掌握好,跑的太早了一點,戲給演砸了,也讓蔣某人不得不忍痛將他罷免。

但後來身為蔣某人的心腹愛將,待風聲稍過他又被任命為衛戍司令,在位置上可謂是大發國難財,使得他更加的臭名遠播。到了解放戰爭的時候,蔣某人說這該輪到你上場了,把以前中原戰爭那個勁頭拿出來,但可惜他面對的不是地方軍閥,而是英勇的解放軍,因此徐州也丟在了他的心裡,從此蔣某人對他徹底失望,甚至在南逃時都忘記帶上他。


經過北伐和中原大戰,蔣介石嫡系中湧現出「五虎上將」,分別是: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劉峙名列第一,自然是最得蔣介石信任的人。然而,作為蔣介石最信任的將軍,劉峙後來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卻得了兩個極為搞笑的外號,一為「逃跑將軍」,一為「豬將軍」。對於這樣一個被人們看笑話的將軍,蔣介石為何屢屢重用呢?

劉峙的逃跑將軍,主要指他在抗日戰爭期間,在與日軍作戰的糟糕。全面抗戰爆發後,劉峙為第一戰區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坐鎮保定,防守平漢路沿線。當時,劉峙加緊構築工事,準備阻攔日軍,但由於戰術上沒有創新,消極防禦,結果,日軍避開正面守軍,直插保定,當劉峙準備阻擊日軍時,又由於決策失誤,坐失戰機,直接導致保定失守。隨後,劉峙率部沿平漢線向西南狂逃,先逃到石家莊,後逃到開封,因此落下「逃跑將軍」的綽號。解放戰爭中的淮海戰役時,劉峙出任徐州「剿總」司令。淮海戰役結束時,劉峙指揮下的22個軍全部被解放軍殲滅,劉峙又落下一個「豬將軍」的綽號。

不可否認,劉峙曾經有過輝煌的的戰績,例如,1930年,中原大戰時,劉峙作為蔣介石的嫡系,曾率討逆軍第二軍團,指揮顧況同、蔣鼎文、朱紹良、張治中、陳誠等部,討伐馮玉祥、閻錫山聯軍,在作戰中多次取得勝利。1931年,石友三反蔣,劉峙與張學良一起,將石友三的部隊6萬多人全部消滅,劉峙也因此得了個「常勝將軍」的名號。

然而,軍閥混戰畢竟不同於與配備精良的對日作戰,也不同於與解放軍作戰,劉峙後來之所以成為「逃跑將軍」和「豬將軍」,一是自己不能在戰略戰術上靈活,犯了經驗主義錯誤;二是後來的對象不同了,時勢也不同了,而不能與時俱進,所以屢戰屢敗。然而,他卻被蔣介石多次降職,又多次啟用,堪稱蔣家門下的不倒翁。

蔣介石之所以信任他,主要是因為劉峙對蔣介石的忠心耿耿。比如,1926年蔣介石發動的中山艦事件中,作為第二師師長的劉峙充當馬前卒,扣押第二師各級黨代表,收繳海軍局和罷工委員會自衛隊的槍械。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劉峙充當打手,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羣眾。1929年的蔣桂戰爭,1930年的中原大戰,劉峙都是蔣介石的核心力量,為蔣介石赴湯蹈火,衝鋒在前。

可以說,劉峙之所以在聲名狼藉的情況下,還始終得到蔣介石的重用,是因為一方面,劉峙是蔣介石的嫡系,另一方面,劉峙對蔣介石忠心不二。


劉峙不僅叫「逃跑將軍」,而且還叫「豬將軍」,可以說稱號非常難聽。

但就算稱號如此不雅,蔣介石對其還是很重用,為什麼會如此?難道他有什麼過人之處嗎?

回答:有的。

劉峙曾是常勝將軍,被蔣介石稱作「福將」

劉峙的出身很一般,家庭很不幸。

在江西吉安出生的劉峙,剛滿一歲時,父親就被地主惡霸打死了。於是,母親改嫁給了一個小老闆,沒過多少時間,繼父小老闆也死了。

無奈的母親繼續改嫁,找了當兵的「統帶」黃小山。黃小山是個軍人,所以沒辦法長待吉安。

臨走時,劉峙母親不想離開家鄉,更主要的原因是,黃小山是有老婆的,去了她只能做小。

劉峙他媽不走,但黃小山很疼劉峙,於是繼父帶走了孩子,並且送到了湖南老家,交給了結髮妻子唐氏。雖然唐氏是後媽,但對劉峙並不苛刻。

看來這孩子運氣不錯。

大了一點,劉峙先讀了湖南陸軍小學,學了不少文化知識和軍事知識,同時對革命有了一定認識。

1913年,劉峙去了當時很牛逼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也認識了不少優秀的同學,比如熊式輝、陳繼承等人。在保定學校,劉峙的思想發展得很快,可以說一日千里。

1915年畢業後,去了廣東,因為那時的廣東是革命根據地,是孫中山的老家。

在參加了國民革命軍後,劉峙因為表現太出色,被陳炯明看中,成了少校副官。

但好運氣又來了,不久孫中山也看中了劉峙,於是,劉峙被孫中山調走了。

幸虧被調走,要不然繼續跟著陳炯明,後面會被徵討的。

劉峙在孫中山麾下,表現一樣亮眼,打了不少勝仗,於是引起了廣泛地注意。

黃埔軍校成立時,劉峙應何應欽的邀請,當了黃埔軍校的教官,其後作為教導團的營級幹部,在兩次東徵過程中表現不錯。

於是,憑著良好的表現,劉峙的晉陞也是火箭般的,一年多時間,就成為了師長。

這之後,劉峙又做了個「英明」的決策,以蔣介石馬首是瞻,開始全面支持蔣介石,這大腿抱的不是一般的好。

在後面的時間,劉峙繼續他的「勝仗生涯」,先是北伐打潰了孫傳芳等軍閥,後來又是幫助蔣介石發動412清黨,再後來幫助蔣介石在「中原大戰」中立下大功,更後來成功的進行了對紅軍的第四次圍剿。

如果對此時國民黨內部最火的人進行排名,劉峙絕對可以排到前三名。

此時,劉峙的「常勝」美名傳播四方,在國民黨五虎上將中也是排名第一,蔣介石稱其為「福將」。

對於這麼一個能打仗的人,對於這麼一個「福將」,蔣介石還是很看重的。

西安事變後,劉峙走了下坡路

西安事變,成了劉峙下坡路的起點。

首先是因為判斷失誤,聽了何應欽的指揮,準備發兵進攻西安,給張學良、楊虎城施加壓力,以便救出蔣介石。

誰知此舉惹惱了蔣介石,因為逼得狠了,張、楊有可能撕票啊!但,不久蔣介石就釋懷了。

不久,壞運氣又來了。蔣介石通知劉峙,準備在劉峙轄區開封開會,可劉峙為了騷擾少些,讓人拉響了防空警報,於是人們就到了防空洞,城市安靜了很多。

但,「聰明」的劉峙卻忘了通知防空部隊,當白崇禧一行先飛到上空時,防空部隊一陣猛打,差點要了「小諸葛」的命。這下蔣介石氣壞了,但看到蔫頭搭啦的劉峙說明原因後,蔣介石大手一揮「娘希匹,算了!」

果然是肚裡能撐船,看來蔣介石還是記著劉峙曾經的英勇,小事上含糊過去了。

蔣介石對劉峙的信任,還體現在去了重慶後,劉峙被任命為衛戍司令和防空司令。

但劉峙這個倒黴孩子,在日本轟炸重慶時,讓百姓在防空洞呆得太久,結果被悶死了幾千個。這引起了社會極大的譴責,但蔣介石還是沒有法辦劉峙,這說明蔣介石對劉峙的軍事指揮能力還是看重的,其它的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誰成想,劉峙後來的仗打得一塌糊塗,蔣介石開始失望。

失望的第一場仗,就是和日本人開戰時,劉峙很快被打敗,劉峙快速跑到了石家莊,被稱為了「逃跑將軍」。

這一仗雖然跑了,蔣介石還是沒有怪劉峙,因為打不過日本人,然後逃跑的又不是劉峙一個。

失望的第二場仗,是在抗戰勝利後,劉峙再次被啟用,可是劉鄧大軍太厲害,一不小心把劉峙一個整師喫掉了,這下蔣介石真火了,然後宣佈劉峙下課。

可誰知,淮海戰役前,劉峙又上任了,而且成為了淮海戰役的指揮者,蔣介石腦子壞了嗎?

劉峙背後有個人,一直支持著劉峙

蔣介石心裡一次一次原諒著劉峙,因為前期劉峙功勞實在是大,勝仗實在是多,所以在抗戰時,雖然劉峙有敗仗,但蔣介石沒完全放到心裡。

但,劉峙被劉鄧大軍收拾後,蔣介石準備再不用劉峙了。

但是,此時有個人說話了,還是用用吧,劉峙還是有能力的,如果和杜聿明搭配,絕對是黃金搭檔。說這話的人,叫何應欽。

縱觀劉峙的一生,最信任他的人,就是何應欽。從何應欽邀請劉峙到黃埔軍校開始,劉峙和何應欽的關係實在是不錯。

黃埔軍校當教官,與何應欽有關;被提拔當師長,也和何應欽有關;最後的淮海戰役當統帥,也和何應欽有關。

可以說,劉峙人生的重要階段,都有何應欽的影子。每到關鍵階段,何應欽都能在蔣介石面前替劉峙說兩句。

淮海戰役前,蔣介石並不覺得劉峙是最佳人選。當何應欽建議蔣介石,有劉峙和杜聿明一起守徐州,效果一定會很不錯時,蔣介石相信了。

於是,劉峙當了徐州剿總,成了後面的淮海戰役的指揮者。

當我軍領導人看到劉峙是淮海戰役總指揮時,非常高興,因為劉峙是擋不住粟裕的,即使再搭一個杜聿明,還是不行。

結果是,淮海戰役中國民黨大敗,傷亡總共55萬人,杜聿明還被俘虜。

也許,那一刻蔣介石是後悔的,但後悔也沒用,開弓沒有回頭箭。

蔣介石重用「逃跑將軍」劉峙,最主要的原因是兩個,一是曾經的戰績太輝煌、太燦爛,讓蔣介石長期對其抱有很大的期望;二是何應欽非常支持劉峙,相比別人,劉峙有更多的機會。


劉峙被稱為「豬將軍」,難道是頭豬?

劉峙的綽號不少,如福將、常勝將軍、逃跑將軍與豬將軍,如果劉峙是頭豬,只知道逃跑的話,又怎麼脫穎而出成為為蔣介石所器重的福將?又怎麼贏得常勝將軍的頭銜?但是,劉峙在後期的表現確實讓人哭笑不得,所以「豬將軍不會打戰」的說法便傳了出來。

劉峙被稱為「逃跑將軍」,倒也不是說他劉峙完全沒有能力。

劉峙:從北伐和「圍剿」中爬起來的「福將」。

劉峙生於1892年6月30日,字經扶,江西吉安人,1914年12月入讀保定陸軍軍官軍校,1916年5月畢業後被分配到開平巡防營,隨後南下廣州。1924年6月,劉峙被調到黃埔軍校任戰術教官,東徵時被編入教導第1團第2營任營長,團長為何應欽,劉峙也從此靠上了何應欽這個後臺。1925年8月,劉峙因參與平定劉楊叛亂有功,接任教1團團長職。

1926年2月,劉峙升任第2師副師長兼參謀長,很快又升任為師長,後在中山艦事件中作為蔣介石的急先鋒,更是聲稱「校長命令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讓蔣介石很是滿意。

1926年7月蔣介石誓師北伐後,劉峙率部參加北伐。在第1軍指揮官王柏齡失蹤後,劉峙被任命為指揮官,指揮第1、2師與孫傳芳軍作戰,直逼浙江。1927年劉峙率部先後攻克杭州以及上海附近的崑山、太倉、瀏河等地,可謂戰功頗豐,隨後率軍駐守上海。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事變」,劉峙率部對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展開了血腥的屠殺。劉峙在北伐中屢獲戰功,被升為第1軍軍長,北伐成功後第1軍被縮編為1師,劉仍任師長。

1929年蔣桂戰爭爆發後,劉峙率軍直搗武漢,桂系棄城而逃。唐生智反蔣後,劉又聯合楊虎城擊潰了唐生智。蔣馮閻戰爭爆發後,劉率部在河南與馮閻軍激戰,擊敗傅作義。1931年7月石友三反蔣,亦被劉峙打得全軍覆沒。

我們知道國軍有很多將領是在「圍剿」中崛起的,劉峙在「圍剿」中雖然也有立功,蔣介石甚至因為劉的戰功將河南新集改為「經扶縣」,但是他的積累更多還是在北伐、蔣桂、蔣馮閻這些戰爭中。1935年4月,劉峙被升為陸軍二級上將,成為人人羨慕的「福將」。

劉峙何以成為「逃跑將軍」?又為什麼仍然被蔣介石予以重用?

1937年8月,劉峙任第1戰區第2集團軍總司令,駐節保定,防守平漢路沿線。為了防守日軍,劉峙自信滿滿地佈置了三道防線,結果竟然被日軍攻破,日軍乘勝直取保定。這時的劉峙本該堅守保定與日軍作戰,但是劉峙見自己佈下的防線竟然被日軍輕易攻破,瞬間沒了信心,於是率領所部一路向南逃到石家莊。劉峙到石家莊後做了件更蠢的事,他將指揮權交給了商震和黃紹竑,這不是明擺著告訴別人他劉峙不僅怕死,還不會打戰?從這時候開始,劉峙便有了「逃跑將軍」的頭銜,他的軍事生涯也從此走下坡路。

1939年劉峙離開戰場,被調到重慶任衛戍司令兼防空司令,坐起了冷板凳,但是在冷板凳上的劉峙也沒閑著,利用職務之便撈了很多錢。1945年劉峙出任第五戰區司令,在抗戰結束後,撿了個便宜的青天白日勳章。1946年9月,劉峙在定陶戰役中被劉、鄧打得灰頭土臉,後被蔣撤職,陳誠因此諷刺劉峙忙著和老婆打架,沒精力打戰。

劉峙因起起落落灰心喪氣,但是很快又傳來了好消息,老靠山何應欽推薦他任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高興得拍著胸脯向蔣介石保證「要我做官,不能奉命;要我拚命,義不容辭」。但是,對於這個任命,邱清泉卻鄙視地說:"徐州是南京的大門,應派一員虎將把守。不派一虎,也應派一狗看門。今派一隻豬,眼看大門守不住。"虎是薛嶽,狗則是顧祝同。

「豬將軍」之名也因此迅速擴散。

劉峙能當上徐州「剿總」總司令的位置,是多虧了何應欽的出力,當然也因此他在前期積累下來的戰功,雖然他打過敗仗,但確實不是無能之輩,況且資歷擺在那,所以蔣介石才同意讓他坐這個位置。如果不是杜聿明資歷不如劉峙的話,這個位置肯定輪不到劉峙。

但是,很可惜的是因為劉峙的指揮失誤,國軍5個兵團、22個軍總共55萬餘人在淮海戰役中全軍覆沒,杜聿明被活捉,劉峙反倒沒有事,也是因為「逃跑」之功。

劉峙的結局。

劉峙在淮海戰役中戰敗,蔣介石也對他徹底失望,最終在1949年9月到香港寓居,後又移居新加坡,但因在新加坡被匪徒打劫又輾轉去了印尼,直到1954年方纔回到臺灣。

1971年7月15日,劉峙在臺灣病逝。

劉峙確實算不上無能,顧祝同、陳誠這些後來的天子重臣曾經都在他的麾下賣過命,前期表現好是因為他當時沒有顧忌,又有何應欽和蔣介石的大力扶持,所以為了升官發財而作戰勇猛。劉峙不僅位居蔣介石「五虎將」之首,也名列「八大金剛」,難道這是僅僅憑藉「運氣」二字能獲得的嗎?後期表現平平甚至可以說差勁,是因為他的顧忌多了,夾在何應欽與蔣介石之間有點戰戰兢兢,升官發財後自然也更惜命,也就是怕死,甚至為了逃避責任將指揮權扔給別人。當然,更主要的是因為他的對手是劉鄧。

劉峙也可能確實是頭豬,他已經向蔣介石表了忠心,結果又在西安事變中跟著何應欽圍攻西安,他也因此在蔣介石心中的位置迅速跌落。

劉峙自己也說過:「我愧對國人,也愧對那些勳章。」


站在不同角度看一個人,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站在不同時點看一個人,同樣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尤其遇到命運像拋物線的歷史人物,更是如此。

客觀地說,說劉峙是逃跑將軍,這是一個特定角度的看法,也是一個特定時點的嘲諷,算不上公正理性的蓋棺之論。

事實上,這位國軍「五虎上將」之首在歷史待遇上有些憋屈,這種憋屈還不是後來我們強加給他的,抗戰後,他就戴上了這頂不堪的帽子。

人的命運有時候就是如此殘酷,兩三個污點就能把之前所有的「閃光點」全部抹殺。

劉峙,字經扶,小名蠢子,聽這小名就不難想像,打小他要麼是真傻,要麼大智若愚。

當然,這樣一位民國軍界的風雲人物是不可能真傻的。

1892年出生的劉峙是悲慘人家的窮孩子,老爹死的很早,老孃屢次改嫁,他自己就像個拖油瓶。因為這些,7歲讀私塾的時候,劉峙就曾發出這樣的感慨:「因為貧窮才知道,知識也是需要花錢買的。」

讀了一段時間的私塾後,劉峙曾幸運地被人帶去日本留學,不走運的是,在日本屁股還沒坐熱,他就被迫捲鋪蓋回來了,倒不是他不想在日本用功,是當時的清廷要強製取締留學生。

從日本回來後,劉峙先上湖南陸軍小學,再上武昌陸軍中學,1913年又上了河北保定軍官學校,但直到1924年進入黃埔,之前他的運氣始終不好。

在那十幾年時間裡,劉峙最大的「收穫」就是四處碰壁。當連長遇到過無糧無餉,當中校副團長遇到過冷遇羞辱,更遇到過身染瘟疫、生命垂危以及遭敵兵追擊、死裡逃生的危險,尤其在從軍途中幾易其主,一會在滇軍,一會在粵軍,起起落落,進進退退,混亂不堪。

但這段漫長的碰壁經歷也造就了劉峙性情上最大的一個特質——渾厚容物。

但自進入黃埔之後,屬於劉峙的運氣就來了,而且來的還很兇猛。

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官學校舉行盛大開學典禮,因為資歷在那裡擺著,又和蔣介石有粵軍共事的淵源,所以他很順利地謀到了戰術教官以及參謀處科長的職位。黃埔成立教導1團、2團後,憑藉綜合條件,劉峙又順利地幹上了教導1團第2營的營長。

在後來的排資論輩中,這個佔位無疑是很重要的。

大半年之後,屬於一代黃埔軍人的鐵血徵戰到來了,置身其中,這時候的劉峙幾乎可以這麼形容,能力沒得說,運氣好到爆!

所謂「福將」之名就是從這階段來的。

1925年2月,劉峙率部參加第一次東徵,討伐陳炯明,在淡水、棉湖兩戰中戰績顯著,接著又在平定劉震寰和楊希閔的叛亂中建立戰功,因為戰場表現很拔尖,是年8月他接替何應欽升為了第1團上校團長。

9月二次東徵開始。劉峙的表現更牛,華陽一戰苦戰大勝,為此蔣介石讚賞他說:「華陽一役,為成敗最大關鍵,其重要性不下於棉湖之役,今劉團長能出奇制勝,轉危為安,誠革命前途之大幸也。」

就此,升為第1軍第2師師長的劉峙成了蔣介石的嫡系大將。

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劉峙作為打手,將對老蔣的忠誠呈現的很堅決、很徹底。

接下來就是北伐,劉峙的人生拋物線仍在朝上猛拋。眾多舊軍閥將領紛紛敗在劉峙腳下,其中包括孫傳芳。

屢戰屢勝,逢兇必化吉,在蔣介石眼中,這階段的劉峙絕對是一員悍將、福將。

在隨後的蔣桂戰爭、中原大戰以及討伐唐生智、石友三的戰場上,劉峙的表現依舊在線開掛,轉危為安、轉敗為勝的事在他那裡幾乎就是家常便飯。

基本平息新軍閥間的爭鬥後,蔣介石的槍口隨即轉向紅軍。1932年6月,蔣介石發動對鄂豫皖的第四次圍剿,劉峙指揮中路軍7個縱隊採用並列推進、縱深配備、步步為營、邊進邊剿的戰術相繼攻佔大別山根據地中心新集、金家寨,迫使紅四方面軍張國燾、陳昌浩、徐向前離開根據地。

對此,蔣介石這麼嘉獎劉峙,將河南新集命名為經扶縣,這可不是一般的待遇。

1935年4月,劉峙升為二級陸軍上將,兼河南省政府主席。對於43歲的劉峙而言,這算是他人生拋物線的頂點了,蔣介石、何應欽之下,五虎上將之首,這幾乎就是國軍第三人的概念。

不過,盛極之後,劉峙很快就迎來了他人生拋物線的下墜時刻。

西安事變就是那個分界點。

因為在西安事變中露骨地緊隨何應欽,事後劉峙遭到了蔣介石的猜忌。有些人的命運就是這麼奇怪,就像一個氣球,一旦被刺出一個孔洞,剩下的就是持續漏氣,直接乾癟難堪為止。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黨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二集團軍司令的劉峙,在平漢路戰役中被日軍打的一潰千里,從此長腿將軍、逃跑將軍的稱號就扣在了他的腦門上。

是銳氣勇氣沒了?是真的江郎才盡了?是真的遇強敵就沒戲了?

可能都有。

因為在第一戰區的掉鏈子表現,劉峙隨後遭到了蔣介石的降級任用,這位曾經的統兵大員變成了後方的一個勤雜工,美其名曰請負責漢江兩河警備,把收容殘兵、搶運物資、構築工事、封鎖河道的工作做好。

為此,劉峙曾感慨:「保定戰敗後,由洛陽到宜昌,手中無權,我任人在蔣公面前擺布,備受欺凌,但總是以忍讓為先。畢竟,我們都不過是中國歷史過程中的一分一秒,又何必如此認真,自尋煩惱。」

從這感慨其實能看出來了,劉峙頹了。

之後,劉峙改任重慶衛戍總司令,什麼樣的表現呢?

庸得很,貪得很。

在這有必要提一句,劉峙的大老婆是個悍婦,沒少仗著劉峙的名號貪污受賄。

解放戰爭期間,處處被動捱打下的蔣介石還是在老圈子裡找人撐局面,這裡有氣魄的問題,更是慣性使然。

就這樣,劉峙復出了,但很像趕鴨子上架。

1946年,國民黨向中原解放軍發動進攻,劉峙率部到駐馬店、南陽圍攻中原解放軍。

結果,李先念突出重圍;劉部趙錫田第3師被劉鄧大軍全殲。

得知這一消息,蔣介石一怒之下又擼了劉峙。

1948年5月,坐鎮徐州的剿總司令顧祝同升任國防部長兼參謀總長,剿總一職難以兼顧,沒有辦法,老蔣又想到了劉峙。

結果一上任,劉峙即遭到了部下暗地嘲諷:「徐州乃南京大門,應該派一員虎將把守。不派虎將,也應該派一狗看門。今天卻派了一隻豬,大門如何還能守得住?」

話音剛落沒幾天,河南開封就丟了。

接下來就是黃百韜兵團、黃維兵團、杜聿明所部悉數被殲——

被解放軍全殲22個軍、56個師,共計55萬人後,劉峙從蚌埠逃到南京,責任雖不能由劉峙一個人負,但鍋他必須背著。

值得一說的說,劉峙在背鍋的時候還特意來了個剃光頭明志,但卵用沒有。

之後這個已經徹底衰了的人就逃向了九龍。在九龍,劉峙因遭土匪搶劫,十分狼狽,差點連跑路盤纏都沒了。

隨後,劉峙「流浪」去了印尼,當了兩三年的中小學教員,直到1953年纔等到蔣介石的示諭:即速攜家眷返臺。

到了臺灣,劉峙不再有所求,安心當了一名寓公,直到1971年去世。

人生低谷時,劉峙有句座右銘:「智者勞,而仁者憂,無能者無所求。」

在人生拋物線一路向下的時候,他或許認為自己就是那個無所求的無能者。

最後說重用的問題,改成老蔣其實是在拋著用可能更準確。


煙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五:國軍五虎上將、著名「長腿將軍」、「豬將軍」,二級上將、第5戰區司令長官、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

劉峙,字經扶,江西吉安人,畢業於保定陸軍學校。劉峙是國軍早期名將,號稱五虎上將中的福將,打仗運氣非常好,中原大戰每每一出馬就旗開得勝。也是著名的逃跑將軍、草包將軍。

劉峙個性忍耐、隨和,對部屬很和善,極其愛財。蔣介石早期非常扶持劉峙,但在西安事變中,劉峙充當武力進攻西安的西路軍總司令,逐被冷落。後因定陶戰役整編第3師被殲滅,將其免職。

作為國軍高級將領,劉峙沒有屬於自己的派系,不戀權,只對蔣介石唯命是從。這在派系林立的國軍中是非常罕見的,這也是蔣看重劉峙的原因。

48年蔣介石放棄白崇禧、薛嶽,再次重用劉峙,任命其為徐州剿總司令官,被國軍內部戲謔為「豬將軍看門」。劉福將再次以斂財為重,臨戰改變第7兵團編製,導致淮海首戰失利、處處被動。

解放後最後逃亡到香港,遭搶劫後一無所有,流落到馬來西亞擔任小學老師。後多方託人,1954年才被批准前往臺灣,任總統府戰略顧問,著有《我的回憶》。1971年病逝於臺北。

被譽為豬的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劉峙幼年喪父,繼父將其撫養長大,並一直供養他讀完保定陸軍學校。劉峙自小寄人籬下,養成忍耐寬容的性格。

劉峙(1892-1971年),字經扶,出生於江西省吉安縣廟背村的農戶家庭。父親在他不滿周歲時,與鄰村地主因稻田放水發生爭執,被毆死。其母胡氏改嫁統帶黃小山。

黃小山和的部隊移防時,劉母死活不願意離開吉安老家。黃小山只帶走了這個繼子劉峙,回到自己家鄉湖南瀘溪,並供他念書。1905年冬,他隨繼父赴日,接觸到反日活動,開闊了眼界。

1907年,劉峙決定投筆從戎,考入湖南陸軍小學第三期。因是外鄉人,劉峙備受同學的嘲弄和欺沒。劉峙建立了自己忍耐、寬厚的處世哲學。以至後來將自己書房取名「渾容軒」。

小學畢業後,劉峙考入武昌陸軍中學3期,武昌革命中加入學生軍,後又請假南下參加2次革命。1913年考入保定陸軍學校第二期步兵科,期間認真學習軍事,關心政治。

華中剿總總司令白崇禧、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劉峙畢業後在粵軍發展,後投奔何應欽擔任黃埔教官、革命軍將領。在東徵北伐、中原大戰中好運連連,不斷立功陞官,成為福將。

劉峙畢業後南下投奔革命,在粵軍任職發展,一路做到團副。第一次北伐北伐,任遊擊第1支隊隊長,竟連戰皆捷一直攻到江西吉安。後劉峙回廣東粵軍任職,後遭排擠,改任軍事參議。

1924年夏,劉峙由何應欽介紹,出任黃埔軍校戰術教官。年底軍校成立了教導團,何應欽任第1團團長,劉峙任該團第2營營長。從此劉峙與顧祝同、錢大鈞等結團,成為日後何應欽系統大將。

1925年8月,劉峙因東徵、平定劉楊叛亂中建立戰功,升為第1團上校團長。教導團擴編為第2師後,劉任副師長兼參謀長、旋即升任師長,駐防廣州。

1926年第二次北伐,劉峙第2師擔任總預備隊。攻打南昌時劉峙代總指揮,有如神助,擊潰孫傳芳部,攻下杭州、上海、蘇南,又擊退孫傳芳龍潭反撲。擢升第1軍軍長,率部駐防上海。

1928年1月繼續北伐。劉峙任第第1軍團總指揮,攻克濟南。北伐完成後部隊縮編,劉峙任第1師師長。此後,劉峙在蔣桂戰爭、蔣馮閻中原大戰屢屢在不利局面中轉危為安,反敗為勝。成為人人羨慕的福將。

劉峙為五虎上將之首,43歲已是二級上將、省政府主席,風頭一時無兩。西安事變中不懂政治,從此跌落高壇。

1933年,劉峙任贛粵閩湘鄂北路軍總司令,戰無不勝,高居五虎上將之首,名聲一時無二。1935年4月,43歲的劉峙升為二級陸軍上將、河南省主席。一時風光無人出其右。

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楊虎城扣押了軍委會主席蔣介石。全國上下一致要求解決,而代總司令何應欽堅持使用武力,命顧祝同為東路軍總司令,劉峙為西路軍總司令,兵發西安。

劉峙見是老長官何應欽命令,立馬領兵進軍西安。宋美齡、宋子文做顧祝同工作,顧祝同頗有政治頭腦,立即表示忠於蔣介石,絕不就任東路軍總司令。

就在何應欽準備換將時,張學良護送蔣介石回到南京。之前蔣介石一向打壓顧祝同、扶持劉峙,現在倒了個個,顧祝同成了蔣的心腹,升任陸軍總司令,而劉峙派往西北管理張楊的西北軍了。

劉峙與徐州剿總副司令、前進所主任杜聿明。抗戰中劉峙被譏笑為長腿將軍,基本沒做過貢獻。戰後又因定陶失敗免去鄭州綏靖公署總司令。1948年再次啟用,出任徐州剿總總司令,被國軍內部稱為豬將軍看門。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劉峙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2集團軍總司令。在平漢路戰役被日軍打的一潰千里,被譏笑為長腿將軍。

1939年,劉峙出任重慶衛戍總司令。1945年2月,劉峙調任國民黨第5戰區司令,接替李宗仁。抗日勝利後,劉峙居然獲得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看來蔣對他還是重情義的。

1948年國軍節節敗退,從重點進攻轉入了重點防禦。唯獨華東國軍編有大量機動野戰兵團,有強大作戰能力,蔣介石寄希望在華東尋找解放軍主力決戰。但是指揮官人選是個頭痛的事。

徐州剿總序列:第2兵團司令官邱清泉。

華東、華中國軍作戰力量分為三支:一是邱清泉、黃維、李彌兵團等中央軍嫡系;二是白崇禧指揮的張淦、宋希濂兵團;三是雜牌軍或屬地方部隊的黃百韜、孫元良、李延年、劉汝明兵團。

而部隊又分屬華中、華東兩個剿總司令部,一開始蔣介石希望白崇禧統一指揮,但白認為只能在蚌埠設立一個總司令部,而蔣堅持要設徐州司令部。於是白崇禧堅辭不受。

不得已蔣介石重新啟用劉峙為徐州剿總總司令、杜聿明為副總司令、前進指揮所主任。一時間國軍將領戲言:徐州是南京門戶,應當派一員虎將鎮守,不派一虎,也得派一隻狗看門,今派一隻豬,眼看大門守不住。

淮海戰敗突圍的第12兵團副司令官胡璉。蔣介石不聽白崇禧必須統一指揮華中、華東國軍,在蚌埠設立總司令部的意見,堅持使用長腿將軍將軍劉峙出任徐州剿總司令官,是以下原因:

一是無人可用:國軍歷來講資歷和出身,華東幾個兵團司令均是驕兵悍將,一般人壓制不了。最合適的白崇禧又甩手不幹。有資歷(上將,保定軍校或黃埔一期)也就那麼幾個。

二是劉峙是員福將:劉峙作戰指揮沒有特別之處,但是從北伐開始,劉峙一直旗開得勝、馬到成功,箇中原因不明瞭,但是你若身邊有個辦事吉利的手下,說不定也會重用,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三是劉峙絕對忠誠和聽話:與何應欽、陳誠、白崇禧、傅作義不同,劉峙沒有野心。以上將之尊在軍隊沒有派系,也沒有屬於自己的基幹部隊,這是國軍中極其罕見。劉峙對蔣介石決定衷心、唯命是從,不會出現衛立煌那樣的指揮不動。

淮海戰役中化裝逃跑的第13兵團司令官李彌。淮海戰役豬將軍劉峙無能第一步:大戰在即,推說副司令不在,20多天裏沒有收攏部隊,盡失先機。淮海戰役前,蔣介石讓參謀部制定了在徐州蚌埠一帶與華野決戰的計劃。杜聿明看過後認為沒有問題,時國軍各兵團分佈在南北兩條大十字架上。杜聿明要求劉峙下令各兵團向靠攏,進入作戰位置。

隨後東北戰時喫緊,蔣介石緊急命杜聿明任東北剿總前進總指揮,飛往葫蘆島指揮東進兵團救援錦州。20多天裏,劉峙沒有下令各兵團集結,反而說:杜副總司令不在家,等他回來再說。

徐州戰鬥序列部隊此時分散的七零八落:黃百韜兵團在西北的新安鎮、黃維兵團在河南、孫元良兵團在宿縣、李延年、劉汝明兵團在蚌埠、只有李彌兵團在徐州附近的曹八集。

淮海戰役豬將軍劉峙無能第二步:為斂財臨時改變黃百韜兵團撤退和建制,致使主力兵團遇險。

黃百韜第7兵團,原本駐紮在新安鎮,轄第25、63、64、100軍,是徐州作戰主力。駐紮海州的第44軍原本定於從海路南撤,該軍一直為劉峙販賣私鹽。劉峙為自己斂財,臨時改變撤退計劃。

劉峙下令:海州第44軍劃歸黃百韜第7兵團建制,從陸路撤往新安鎮,並要求黃百韜暫停向徐州靠攏,在原地等2天。不料徐州北面的第3綏靖區起義,華野迅速南下,直指新安鎮。

第44軍攜著大量商人、地主、官員走了2天。加上黃百韜忘記在運河上架設浮橋,十萬大軍只靠一座鐵路橋渡河,結果被解放軍追上,第7兵團損失3萬多人。

淮海戰敗兵敗身亡的第7兵團司令官黃百韜淮海戰役豬將軍劉峙無能之三:擔心害怕自己和徐州安危,臨時將接應部隊李彌兵團撤離,導致黃百韜第7兵團被圍。

損失巨大的黃伯滔第7兵團好不容易渡過運河,逃過解放軍追擊,終於到達徐州西邊50公里曹八集、碾莊。按計劃,李彌第13兵團在此掩護黃百韜撤退。

這時候得知解放軍南下的劉峙驚慌失措,以為是沖著徐州來的,急命李彌兵團改變部署,轉進到徐州北面的不老河。黃百韜聞訊,趕到李彌司令部請求晚一天再走,等他收攏部隊一起走。

誰知李彌說軍情緊急,需馬上開拔。黃百韜召開兵團緊急會議,認為雖然失去李彌掩護,但已離徐州不遠,用一天時間收攏部隊,第2天再走也應該沒有大問題。

淮海戰役豬將軍劉峙無能之四:缺乏軍事常識,誤導作戰方向,浪費救援時間。

剛指揮結束葫蘆島撤軍的杜聿明,在黃百韜兵團被圍當天飛赴南京,得知劉峙沒有在徐州集結部隊,大喫一驚,第2天一早緊急趕回徐州,指揮救援行動。

劉峙、杜聿明召開各部緊急會議。杜聿明認為解放軍作戰目的就是要喫掉黃百韜兵團,應當天由李彌兵團展開救援作戰;孫元良兵團守徐州、邱清泉兵團第2天到達作戰位置、黃維兵團向宿縣前進,向徐州靠攏。

劉峙認為解放軍目標是攻佔徐州,以徐州安全為由反對杜聿明計劃,直吵到半夜驚動蔣介石。蔣介石支持杜聿明計劃,劉峙這才讓步,但浪費了一天,被華野3個縱隊趕到建立了防禦陣地。

淮海被俘的第12兵團司令官黃維。

淮海戰役豬將軍劉峙無能之五:打仗沒有自己斂財重要,軍事計劃泄露造成潰亂。

黃伯滔第7兵團在碾莊被殲滅後,黃維兵團在雙堆集被圍。杜聿明堅持要求徐州三個兵團撤退,提出撤就不能打,打就不能撤。最終顧祝同批准11月30日撤退。

27日劉峙將計劃提早泄露給經商的侄子,讓他轉移自己的資產,消息迅速擴散,結果造成徐州大亂,市民和各部隊爭先逃命亂成一團。撤退變成了潰亂。

淮海戰役扔下部隊逃跑的第16兵團司令官孫元良。劉峙兵敗後跑去香港,遭匪徒劫財後身無分文,流落到印尼教書餬口。後遭人說情才獲受批准赴臺。

劉峙自顧自己發財和安全,不顧部下死活,指揮無能之極。1949年劉峙先跑去香港,遭遇九龍土匪搶劫,淪落到無法生存地步。

而臺灣以劉峙遲遲不報道理由,取消其總統府戰略顧問資格。10月劉峙夫婦流浪印尼,以堂堂陸軍上將身份,做了個小學教師餬口,多年貪污走私的錢財一文不剩。

1953年經何應欽等說情,終於拿到臺灣出入證,任國策顧問虛職,從此深居簡出,過上隱士生活。1971年1月15日,劉峙病逝臺北,終年71歲。

煙酒閣大學士原創文章,感謝點贊和關注。

劉峙是國民黨黃埔系中的重要將領,曾任黃埔軍校戰術教官,在北伐中屢立戰功,為蔣介石所喜愛。1930年代中期,劉峙即被升為陸軍二級上將軍銜,當時才四十齣頭。

黃埔教官時期的劉峙

劉峙之所以年紀輕輕就取得如此地位,說明他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並不是人們常說的庸才或者豬將。他的「逃跑將軍」之稱源於抗戰期間在平漢路戰役被日軍擊潰,說實話,當時敗於日本人之手的中國軍隊將領為數不少,其中不乏國民黨名將,將「逃跑將軍」帶到劉峙頭上,是有些對立面有意醜化他。

劉峙上將

抗戰末期,蔣介石將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調任漢中行營主任,任命劉峙接替第五戰區要職。關於此事,李宗仁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據說當劉峙接掌第五戰區時,敵方廣播便奚落說:「歡迎長敗將軍來老河口駐紮!」果然,我離開第五戰區不出數月,敵人便發動攻勢,一舉攻克老河口和襄、樊。劉峙指揮無方,無力反攻,該戰略據點遂為敵人所佔領,直至抗戰勝利才重歸我有。

國共內戰淮海戰役爆發前,李宗仁向蔣介石建議,將黃淮平原劃成一個戰區,由華中「剿總」司令長官白崇禧統一指揮。從戰略上看,黃淮平原西至潼關、宜昌,東到濱海,本是一個地理單位;更有隴海、平漢、津浦三條鐵路構成一個完整的交通網,調遣部隊指揮作戰極為便利。但蔣介石拒絕了李宗仁的提議,將這個戰略單位分為華中、徐州兩個「剿匪」總部,分別由白崇禧和劉峙指揮。當時就有人說,徐州是南京北大門,需要一員虎將把守,起碼也要一隻狗看守門戶,現在卻來了一頭豬。

抗戰時期的李宗仁(左)與白崇禧

其實今天看來,蔣介石之所以重用劉峙,而不用被譽為「戰神」的桂系名將白崇禧,就是因為一個聽話,另一個桀驁不馴;一個對自己忠心耿耿,一個常常懷有"異志"。

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1925年1月,蔣介石率部東徵,劉峙時任黃埔軍校第1教導團第2營長,頂頭上司為團長何應欽。在淡水戰役中,劉峙率部首先破城,與敵展開巷戰。但對方援軍洪兆麟部馬上增援,東徵軍教導2團王柏齡部卻逃夭夭,劉峙部陷入危急境地。何應欽及時調整兵力佈署,城內劉峙率部與洪兆麟展開搏殺,趁著夜色,洪部分辨不清敵我,劉峙率部大敗洪兆麟。在隨後的棉湖之戰中,教導團損失慘重。劉峙提振官兵士氣,堅守陣地,頑強作戰,及至援軍趕到。對方在撤退時,劉峙乘勝追擊,再取一城。戰後,劉峙憑軍功晉陞教導1團副團長,隨後馬上被扶正。

在隨後的東徵、北伐、蔣桂、中原大戰中,劉峙均有出彩表現,是蔣介石早期最為倚重的重要將領之一。其實劉峙也不完全像電影《大決戰》描繪的那樣庸笨,如果真如此,只憑對蔣忠誠,也不會位列五虎上將,官至河南主席、第5戰區司令長官、徐州剿總司令。

1914年12月,劉峙進入保定軍校二期步兵科學習,與陳繼承等人同學,畢業後加入粵軍。後被滇軍旅長朱培德看中,到朱的手下當了一名連長。此後又輾轉加入贛軍,轉了一圈,在軍閥混戰中,劉峙又回到粵軍。劉峙在粵軍打了一些勝仗,被調任粵軍總司令部少校副官,不久任第2軍中校副官、13團副團長。後任大本營遊擊第1支隊長。

1922年11月,劉峙被任命為東路討賊軍司令部中校參謀。黃埔軍校成立後,劉峙由何應欽舉薦出任戰術教官,並擔任參謀處(處長錢大鈞)科長。教導團成立後,任1團2營營長。

第一次東徵後,劉峙名聲大噪,很快升任教導1團團長。二次東徵中,劉峙部在河婆率一團三千兵力苦戰謝文炳部萬餘人,有力配合了華陽之戰,劉峙被蔣介石贊為「出奇制勝,使戰局轉危為安,革命前途之大幸」。

被蔣盛讚之下的劉峙確實對蔣忠心耿耿。在中山艦事件中,時任第1軍第2師師長的劉峙奉蔣令抓捕中山艦副艦長,並將2師中的G黨人員抓捕。當包惠僧與劉峙交涉時,劉稱「校長叫我幹啥我就幹啥」。

在北伐中,原本作為預備隊的第2師奏命開赴江西攻打孫傳芳部。在新幹一帶,劉峙痛擊張鳳祥部。在南昌之戰中,劉峙部主攻德勝門。德勝門城防堅固,劉峙陣亡了兩個團長,始終沒有拿下德勝門。

此後,劉峙任預備隊總指揮,轉找南潯沿線。劉峙採用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作戰方法,一一將孫傳部擊潰,然後再次強攻南昌城,最終南昌被拿下。隨後劉峙在桐廬力克盧香亭,挺進杭州、上海、江蘇。龍潭戰役後,劉峙晉陞第1軍軍長,仍兼第2師師長。在沿津浦線攻打孫傳芳的作戰中,第九軍軍長顧祝同謹慎小心,畏縮不前;而第1軍軍長劉峙果斷前進,佔領蚌埠。此後,劉峙受到重用,顧祝同很長一段時期受劉峙節制。

在新軍閥混戰中,劉峙率部轉戰南北,為蔣介石立下汗馬功勞。戰後,劉峙出任河南主席,主政河南5年之久。

抗戰全面爆發後,劉峙出任第一戰區第2集團軍司令長官,出征華北。日軍首先攻破正面平漢路的良鄉,孫連仲部損失慘重。接著日軍又突破右翼萬福麟部第91師,劉峙為防陷入日軍包圍,率部撤退,固安、涿州、保定、石家莊等相繼失守。劉峙從此被稱為「長腿將軍」。但由於此時蔣介石為改變日軍由北向南的侵略方向為由東向西,意欲在上海會戰,所以對劉峙的敗退未加苛責,改調劉峙為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

劉峙上任後,在與日軍的交鋒中,再度敗退,被蔣調任鄂湘川黔綏靖主任,後又任重慶衛戍司令,不再重用。

內戰時期,劉峙被任命為鄭州綏靖主任。因為在「圍剿」時期,劉峙在河南曾大勝四 方面軍,蔣相信劉峙對解放軍是有兩把刷子的。誰曾想,劉峙出師不利,在大黃集一帶整第3師被劉鄧大軍全殲,劉峙翻身未果,再貶為總統府戰略顧問。

徐州剿總成立後,司令長官難產。白崇禧怕戰敗擔責力辭不就,蔣轉而另選蔣鼎文,蔣鼎文也不傻,堅決不幹。何應欽推薦劉峙出任此職,蔣介石考量再三,最終同意,並給劉峙配備了杜聿明作為副手,輔佐劉峙。結果徐蚌會戰在蔣的指揮下一敗塗地,55萬大軍被消滅及改編。劉峙再次落馬,官復原職就任總統府戰略顧問。

戰敗後,劉峙怕蔣介石問罪,不敢去臺,他以治病為由,滯留香港。雪上加霜的是,在九龍他又被劫財。1950年經友人建議去印尼謀生,在印尼又投資失敗,夫妻倆只得以教書餬口。中印建交後,蔣介石怕身在印尼的劉峙心向大陸,於是要劉峙赴臺。1953年11月,劉峙回臺。1971年1月,79歲的劉峙在臺病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