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单纯是从产量上来看,那当然是AK,但是AK也就只有这一方面的优势了。AK之所以能那么出名,还得归功于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大批量拚命的制造,为了人民战争囤积枪支弹药。而冷战结束之后,囤积的枪支过时了,没用了,送送掉拉倒了,于是大量的AK被送到战乱地区。由于战乱地区的人大多没受过啥训练,枪不好用靠人海游击,自然给惜命西方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创伤。其他方面AK都完完全全的败给AR系列步枪。AK能派上名完全是靠信仰。

首先,AK引以为豪的大威力,无非是游戏强行给的。

7.62*39这个口径从根本上就输给了556.以下是我的证据。

1. 一枪两洞,子弹由于速度不够动能无法完全释放,大概率状况下是直接穿透。而5.56则由于高速在进入人体后迅速翻转,在大量的弹道测试凝胶的实验中就会发现556对软目标的破坏性,远远强于7.62*39.

2. 论穿透力美军新研制的855A15.56mm EPR在对付无护甲目标时子弹的被甲脱落变成碎片造成杀伤。如果对方穿著防弹衣,又有内部钢芯进行穿透。穿甲能力在300米上还要强于美军的7.62*51子弹自然比起7.62*39更不用说了。

其次,好多人吹嘘AK可靠性强。

1. 其实随便一把AR打个1万发问题不大。可是AK呢在使用5000发之后由于设计的缘故枪管有可能前后移动,那么久需要重新检查枪膛长度,如果说不检查的话可能直接导致子弹在还没有完全进入枪膛前就被击发发生爆炸,导致炸膛,使人受伤。

2. 美国人做了许许多多的枪械折磨测试,包括泥浆,砂石,水。由于杰出的防尘设计,大量视频中AR都通过了测试,而大部分AK都没有成功通过。

3. 在IV8888的连续射击测试中,就算最差的AR也射击了AK连续射击子弹数的两倍,更别说优质AR上千发的成绩了。

人机我就不说了,毛子大部分不会打枪,全靠蛮力。

接著我们说设计。

1. AK虽然有现代步枪的影子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上世纪上半页的制造思想,考虑造不考虑维护。所有东西就简单粗暴的使用铆钉固定。

2. AK的枪机的卡齿还是用铆钉固定在机匣上的而不是AR或者其他现代枪支用螺纹坚实固定在枪管上。AR这样的有点就在于,枪膛的长度(headspace)再怎么样都不会发生改变,保证不会因为时间长了枪膛长度发生变化而发生危险。

3. AR由于设计时的优势,想要变成悬浮枪管非常简单换个护木就好,可是AK呢由于设计缺陷永远不可能自由悬浮。精度自然大打折扣。

作为一个AK、AR都打过不少的人来说,在你近距离研究过这两把枪,你就会明白,AK就是一打得响的炮竹,你对它的要求都不切实际。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炫酷的轻武器世界!


笔者认为,AK-47突击步枪是枪中之王。枪械最重要的是可靠性,如果在关键时刻出现问题无法使用,精度再高有什么用、配件再多有什么用,还不是支烧火棍。

AK-47突击步枪

AK-47系列突击步枪,虽然有许多缺点,例如射击精度低(枪口上跳严重、全自动更严重),枪机抛壳口的设计令其较难安装战术附件,机匣盖的设计导致瞄准基线较短,瞄准具设计不理想等。但是AK-47的枪机动作可靠,即使在连续射击时有灰尘等异物进入枪内时,它的机械结构仍能保证继续正常运作。在沙漠、热带雨林、严寒等极度恶劣的环境下,仍然能够保持相当好的效能,而且它的结构简单,分解容易、易于清洁和维修、操作简便。

M4卡宾枪

而从M16自动步枪缩短而来M4卡宾枪,虽然有著结构紧凑、轻巧等优点(另外还能安装各种战术附件)。但是它的可靠性却不怎么样。由于其使用了气吹式导气结构(发射药产生的高压燃气直接通过导气管推动枪机,没有活塞和连杆),如果发射药品质不好的话,容易造成气导管与枪机产生严重的积碳,进而就会导致枪械出现故障。

2007年9月至11月,美国陆军在马里兰州哈福德县阿伯丁附近的阿伯丁试验场,进行了一次枪械沙尘环境下的测试。参加测试的有M4卡宾枪、FN SCAR战斗突击步枪、黑克勒·科赫的HK416和已停止开发的HK XM8突击步枪,美军将这四种枪各用10支,总计发射60000发子弹,用来评定M4步枪的枪械性能。

装有各种战术附件的M4卡宾枪

在这次测试中,SCAR战斗突击步枪,卡弹226次。XM8突击步枪,卡弹127次。HK416突击步枪,卡弹233次。M4卡宾枪,卡弹882次(其中弹匣出现239次故障)。这次测试结果,与之前在2006年对M4和M16的测试结果一样。与在2007年进行的一次小测试结果一样。第二次测试时,M4卡宾枪在加强润滑后,卡弹情况减少为307次,但是调整到相同条件下(沙尘环境),卡弹情况还是在882次上下。


我不从这两件武器的数据和性能著手,我们来说点别的。说说什么是好武器:好武器就是应该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方便生产,取材容易,维护保养这几个方面说。ak当然是王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