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僭主政治,為什麼最早覆滅?

古代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僭主政治體制最早覆滅,是內外因素共同決定的。

一、希臘僭主政治本質上是違背民主傳統和自由價值取向的權宜之計和專制體制。

希臘是一個三面環海(海是地中海,不是大洋)的山地半島國家,沒有大江大河和廣闊平原,資源貧乏。這樣相對狹促和分割的地理地貌不具備建立大一統國家的地理條件,卻有利於形成各自為政的城邦國家。便利的地中海漁業和航海貿易又有利於發展自由商貿,從而擴展沿海殖民地,促進各城邦國家的發展。所以,民主與自由是古希臘文明的主要特徵。

公元前七世紀以後,希臘奴隸主部落制文明逐步被城邦製取代,與之相適應的是奴隸主貴族世襲制君主政體逐步被奴隸主貴族共和政體所取代。這是古希臘奴隸主民主政治的正常發展。然而,由於經濟和政治變革導致經濟新富和軍事強人不斷湧現,他們的「民主化」權利要求日趨激烈,這反映了平民階級與貴族階級矛盾鬥爭的激化。在這個過程中,個別貴族或軍事強人不經合法程序和授權,通過政變、謀殺等方式奪取政權,成為僭主。僭主為了維護統治,往往也迎合民眾,打擊沒落貴族,同時又不擇手段地打擊政敵和潛在對手,造成新的政治動蕩。僭主和君主一樣實行世襲制,更加不得人心。所以,民主化要求和內部互相殘殺是僭主政治覆亡的重要原因。

二、希臘文明的樣板——雅典奴隸主貴族民主政體的成功是伯羅奔尼撒半島僭主政治覆亡的重要因素。

雅典自從建立民主共和體制,由君主制過渡到貴族寡頭政治、最高執政官輪流執政、到首席執行官梭倫改革、到僭主政治嘗試、到克里斯蒂尼組建國民議會和廢除部落血緣社會組織等,雅典城邦民主國家逐步成為希臘各城邦的榜樣。在後來的希波戰爭中,以雅典為核心的希臘文明戰勝了東方專制主義波斯文明的入侵,並融合了東方文明的優勢,實現了古典時代希臘文明的輝煌。

三、僭主政治雖然以極端化手段促進了希臘民主,但也帶來了專制、暴政和恐怖,不為主流文化所容,所以僭主政治往往是短命的、速生速滅的。但是,拋棄僭主政治構建貴族民主政體的希臘文明並沒有對斯巴達君主專制和外來征服力量佔據優勢,先是內耗於伯羅奔尼撒戰爭,後是亡於馬其頓和亞歷山大帝國。希臘化文明期間,東方文明包括遠東中華文明必然也對希臘文明產生了外部影響,形成了文明的交流互鑒和融合。

所以,僭主政治一般而言是中性的,一旦僭主政治行為具有革命進步意義,僭主政治無論歷時長短,也該給予合理評價。


伯羅奔尼撒半島僭主政治最早覆滅,不是某一種因素導致的,而是多種因素促成的。就同其他政體一樣,僭主制或暴君制覆滅是外有敵患,內部失和。我分析了一下有以下幾點原因,寫的不對,請諒解。

1.階級結構的變化,首先,它不能徹底地打擊貴族勢力。其次,平民地位的提升最終埋葬了僭主政治。

2.僭主政治的腐敗,僭主統治殘暴,激化了階級矛盾。

3.斯巴達的幹預。


可笑的是,民主的雅典是最早滅亡的,它被獨裁的斯巴達滅亡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