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校园暴力事件的视频在网上频现,一篇题为「某中学男老师与女生课堂上互殴 学生当时都吓蒙」的新闻爆红,是何缘故导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老师公然伤害祖国的未来「希望」?这不仅引发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教育界人士也有多有反思。

所谓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学校及其周边地区,同学之间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实施的、达到一定伤害程度的侵害行为。常发的犯罪类型主要有聚众斗殴、抢劫、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从学生小刚被殴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未成年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随意殴打他人,视人命如草芥;作为被害少年,在遭受严重伤害后,瞒著家人,没有依法报案求助,导致打人者一度逍遥法外。

回顾2015年初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

1.2015年1月15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一起「小学生疑因踢倒中学生自行车被迫吞下钥匙」,江门市新会区一名9岁小学生疑因踢倒几名中学生的自行车,竟被逼吞下一枚5厘米长的自行车钥匙,所幸经医院治疗后,服药排出脱险。

2.2015年1月26日《新京报》报道「班主任用电线抽打学生裸背被通报 纪委介入」,马鞍中学班主任用电缆线打学生的暴力事件。

3.2015年2月9日一则报道「初二女生被扇57记耳光 因初三男友疑其劈腿」的稿子骇人听闻。

4.2015年4月7日网上发布了一篇「四年级男生暴打女老师」新闻,讲的是在东莞市樟木头中心小学,教美术的陈老师因收作业时和四年级学生阿彬产生口角,进而遭到后者的暴打。

5.2015年4月7日新浪的视频上传了「初中女生被围殴逼迫吃避孕套 同学嘲笑录像」的VCR。

6.2015年4月17号、18号均有女中学身著校服遭掌掴被打肿脸的校园暴力事件发出。

7.2015年4月19日河南信阳中学男老师和女生课堂互殴,吓坏学生的视频网上曝光。

8.2015年4月21日湖北红安15岁少年为争女友!一男孩被板砖拍头,浑身是血......

等等事件都骇人听闻,让人不觉感叹,

在校园周边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低年级同学遭遇高年级同学拦截、殴打索要钱物,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学生往往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以暴制暴,另一种则是忍气吞声。大部分的学生以暴制暴是在遭受校园暴力之后,反而会使暴力离自己越来越近,在使他人遭受伤害的同时,也会将本作为受害者的自身置于以身试法的不利境地。本应是法律保护的对象,但正因为他采取了极端的、非法的方式,寻仇报复,以至于使自己沦为罪犯。

事实上近些年,学生安全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之后,各地相继制定出台学生安全管理文件,校园安保升级。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问题同样值得警惕。比如,安保人员似乎对大门的看护越来越紧,但事实上大多数「门卫」是中年人甚至老年人,最多只能阻止一般群众进入,难以起到校园安全第一道屏障作用。

另一方面,我国已经陆续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但相关法律法规多属于事后补救性措施,事前防范和教育指导性较少。专家表示,如果城市公安机关能安排临时警力、农村能以村镇为单位组织适当安保力量,以幼儿园、小学上学、放学为重点时段,在校园周边开展治安巡查,相信会减少类似惨案发生。

最后,在我国的目前「重智轻德」教育模式下,人们应该思考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唤醒、塑造灵魂的事业。关爱呵护学生是教师职责,尊师重道是学生本分,校园本是学习的圣地,相处在这里应当相互尊重、共守规则,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处还需更理性、更智慧一些。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