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讲主题之前,我必须先说明一件事:我的脑袋世界很复杂,尤其谈到职涯规划或者创业,还是公共议题,我就排斥黑与白的双元思考。简单的说,只要谈到这几件事,在我的世界里,没有简单,甚至唯一的正确答案,只有复杂的分析,和最后艰难的选择与取舍。

假如你是想来我这找简单成功公式,或者恢复儿提时光的纯真年代,很抱歉,或许有更多的成功学老师能提供这样的启发,但我就是没办法提供这样的服务,也做不到对你的欺骗…。

如果你真的想探索自己,想要和我一起探寻生命的意义,并且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金矿,那么我真心欢迎你,也请您不要只是阅读这些文章,真正鼓起勇气,加入我的行列: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845294499,让我们一起成长!

接下来,我们就要谈谈关于钱这件事。

我在FB讨论一个议题,是我和一位偏爱的学生对话:

这位学生跟我说:赚人家的钱哪有不辛苦的!
我纠正他:赚~~就是自己的钱!是自己换来的,不是人家施舍的,所以是属于自己的钱,只是暂借别人口袋放著,自己拿回来!
~~才是借别人的钱!(~~也是)
但现在很多人,借来的当自己的花;赚自己的钱回来,却不好意思讨!真奇怪!

这段对话没有引起太多讨论,但是却引发重要的回响。也让我思考,我是不是得再把读者分类,不然鸡同鸭讲,不同层次领悟的事情会不断发生,也会造成极大误会。

我的读者根据我出版的书籍大致上分为三类,创业者、求职者(包含奋发向上的职员),和单纯考试读书的学生(考研究所居多)

前两类还有可能心态上相互转换,但最后一类,无法预期的状况太多。我用一种极端的比喻法来比喻这三类人的特性,分别是革命党、积极公务员和传统的农夫。

创业者如同革命党,天生就是来破坏现有秩序,打破现有优势阶级,创造新的幸福,甚至把这件事视为己任。因为我的著作没那么极端,所以我的读者也没有极端的倾向,但我仍可以感受到他们和我一样天生反骨,甚至透过我的书来认识我之后,更可以感受到一份找到知音、物以类聚的兴奋。

所以无论我是谈公共政策,还是谈事业经营,这群朋友们的想法都和我类似。当然,当我谈到金钱这档事,尤其是已经经营事业的朋友,更具有心有戚戚焉的感觉,一下子就明了我所说的用意。

求职者与积极探索自己职涯规划的朋友们,就如同时下积极的公务员,在力求温饱之余,也会想在现在的社会框架下(公务员体系),努力成长,期许自己在体系当中力争上游,而不是混吃等死。但是他们被框架限制住了,总得在和我一番唇枪舌战之后,才能领悟我的想法;当然,也有一些人拂袖而去。

最让我头痛的是单纯的学生心态,他们还无法领悟自我思考这件事,希望我继续扮演学校里的老师,给予方向、指导技巧,在他们原有的价值观里成长。所以,当我讲到和现有社会价值观有所冲突的观念时,他们会困惑、抗拒,甚至会觉得我是邪魔歪道、异说邪端。对他们来说,受传统价值观来说,金钱代表著俗气、邪恶,他们只认同保守的做法,更无法体会金钱的价值与金钱观对自己成长的限制。就像只会看天吃饭的农夫,只关心田里的作物,不会思考怎么样降低天气的影响,甚至一样的作物,如何提高它的价值。

我们常听说乐透中头彩的人,往往在几年内就挥霍殆尽,回到原点,这通常就是传统的金钱观限制了自己的成长。因为他们将金钱视为邪恶之物,只懂得出(),而不知道进(),所以天下掉下一笔钱,没有流通的概念,就只知道快速花完为止。

但对企业家(不是创业家)来说,金钱指是另一种商品,就像橘子换苹果,它可以流通,可以建设,还能运用杠杆原理换为更多的商品(不一定是钱)。现在的社会更加复杂,有些商品甚至是无形的,比如音乐、美术、设计、创意…。如何打开自己的金钱脑袋,让无形商品在兑换金钱的时候能够更有优势,是时下十分热门的议题。

对于我读者中第二类的职员们,他们错认金钱是跟著名位而来,是传统封建士大夫的观念,升官代表发财。但是在民间企业间不必然如此,一样的总经理,有的企业月薪以百万起跳,有的以年薪百万为基准,甚至有的一年赚不到百万。但是升迁代表不同的能力,又回到我前面讲的,代表无形的商品;那么如何运用杠杆原理让自己的能力能换回更多的金钱,就是这类朋友的金钱课题。

而对於单纯的学生们,他们必须面临更多的挑战,首先得先认识到金钱只是一个代称,它和其他商品没甚么两样,甚至孳息,也不过向农作物的种子,种植之后,会生长更多的农作物。再明确一点讲,把苹果吃了,就没了,像把钱花光一样,但找个地方种,就像存钱、投资,它就会长出苹果树,好好照顾,就像多学一点金钱的知识,苹果树能长出最多的苹果;或者,长出高价值、价钱好的苹果。畅销书〈慢点吃棉花糖〉、〈富爸爸与穷爸爸〉都是在讲这件事。

其次,还要能分辨钱的种类,甚么是手中的钱,他人口袋里自己的钱,未来钱,还有看来不像钱,但是能变现的钱。

手中的钱,我们称为资本,它也可能看来不像钱,股票、不动产、动产,自己名下的,都是手中钱,是传统观念的钱,也是最安稳的钱(虽然有些投资有风险,但风险只是减少,很少完全消失)

他人口袋里的自己钱,就是我们交易来的未付款,无论钱在客户、老板手上,都是交易来,他们必须支付的。风险比前面的资本高,所以我们必须维护掌握这些钱的权益,这也是我这次的话题核心。如果我们把它视为别人的钱,那么我们不会像手中钱一样细心维护,不会采取必然的保护措施,比如签订合约、仔细研读工作合同…。只有你把这些别人口袋里即将成为自己的钱,先当成自己的钱,我们才会去思考降低风险的方法,比如先付款(订金)、有哪些法律行动可以保护自己的钱,才不会在风险发生时,无助的哀嚎、悲痛。很多人没学会这件事,让悲剧不断发生,给自己的理由就是遇人不淑,其实根本就是不把自己的钱当一回事,才会重复不断发生。

未来钱通常指的是先投入部份资本,未来会赚钱来的钱。不要误会这只发生在实质的投资上(当然这最多),大部分对没钱投资的学生们来说,投资自己,也就是学习是未来钱发生最多的部分。许多人对于未来钱有美好的憧憬,所以很少去计算成本换算率和风险。

买股票、房地产的不会去计算投资报酬率,只期待它无限上涨,被套牢的人多是这类。投资自己也一样,想著自己念大学、研究所、博士班未来的美好,但是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干嘛,花了这么多时间和金钱投资,后来无法回收(失业),再来抱怨大学太多,大环境萧条…,根本没有为自己不了解未来钱的决定做出任何反省。我看到最多的就是投资补习考公务员的朋友,从来没换算过公务员薪资的报酬率和自己补习的投资成本,考上以后,看著同学发展很好,又是唉声叹气过一生。更多的是考了好几年,终于放弃了,但是又得面临履历表一片空白,年纪老大不小求职不易的悲哀。

了解未来钱的实质意义,我们会发现,在刚毕业的前一、两年摸索自己的职涯未来,找到方向再投资的报酬率最高,人生也会最快乐。所以,我个人认为认识未来钱的意义,是快乐的泉源。

最后是认识不像钱,但能变现的钱。除了时间,其他的钱也得靠著摸索自己才能发现。

时间就是金钱,我们朗朗上口,但是心底根本就认为那只是一句叫我们爱惜光阴的口号,根本没往心里头去思考。

我的〈无本生意〉开宗明义就把「时间」定义为生意基本三元素的第一名。光是体会时间的意义,就能让我们赚大钱。赚小钱的,就是用自己的时间来换钱,上班族多是如此;赚多一点钱的,是节省别人的时间,推出这样的商品或服务,就能赚多一点钱,比如我一个学生替社区到垃圾,一户一天收一百,四楼公寓有八户,他一天就能赚八百,一个月二万四;利用别人的时间就是赚大钱,我这个学生雇用几个同学把整条街的社区包下来,雇用同学一天一小时二百元,八个同学,一个月30天总共四万八,但他却收了八栋公寓六十四户的费用,一共十九万二千元,扣除四万八,他不用付出劳力,只在现场监督,就赚十四万四千元。

很多人不停的浪费时间,甚至在油价涨个一元的时候,还为了省个几十元排两个小时去加油,我不知道他们算盘是怎么打的,只能说他们从没把时间当钱。

除了时间基本款的钱以外,能力、才艺都能变现成钱,但是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不去摸索市场,你就无法发现这些钱该到哪里变现。新闻报导玩乐高也能换钱,一般人都当娱乐新闻在看,我则是留意他到哪里变现。除了爸妈给零用钱,不会有人拿到你面前送你钱,而这种不像钱的钱更是如此,除了不会有人送你,你还得自己找到交易的场所。

除了交易的场所,我们应该还要思考没有可能换高一点的价值呢?

我常常有机会认识职训界的老师,经常为他们感到惋惜,明明他们的教学内容可以换更高的价值,但是他们却安于现状,不知道如何把价值提高。把价值提高,就是企管理论里所说的蓝海策略;我认为这是眼界的关系,只沉浸在自己的专业,没有探索世界,就不会发现另一个能换更多价值的交易场所。

如果一个单纯的学生能理解到这种地步,其实他就有资格跳过职员的阶段,投入创业者的领域。

那么创业者还有没有要学习成长的价值观呢?当然有!他们得学习驾驭金钱的能力与控制金钱长短的时间感。

当然,要学习这些,你就得跟著我成长,先加入我的FB吧!让我先为你做个诊断,看你能从哪个阶段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