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科學界應重新探討長非編碼RNA的識別和功能。

香港中文大學植物與環境互作基因組研究團隊,最近發現一些非編碼核糖核酸(RNA)能夠產生小蛋白質(小肽),對生物發育及抗逆調控等起關鍵作用。研究結果打破現今科學界對長非編碼RNA的廣泛定義,或有助開拓新疾病療法及改良農作物。

香港中文大學。資料圖片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廷峯教授一直研究IncRNA的識別和生物信息學分析。團隊透過最新的質譜儀發現部分小肽是源自IncRNA,這一發現推翻非編碼RNA不會合成蛋白質的認知,意味科學界應重新探討長非編碼RNA的識別和功能。

此外,團隊亦發現小肽的轉錄可隨著環境壓力的轉變而產生變化,因此IncRNA產生的小肽或會有其他生物功能,例如在植物中的小肽可調控生長、調控生物性及非生物性抗逆反應等。

中大植物與環境互作基因組研究團隊,開展一系列關於植物與環境基本互動機制的研究,旨在開發新的植物和農業技術,令可持續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而陳廷峯教授的團隊負責IncRNA的識別和生物信息學分析,冀深入瞭解植物的基因組學,並結合倪世明教授質譜分析的專業意見,以及植物與環境互作基因組研究中心主任林漢明教授的大豆研究技術,為改良大豆及其他農作物抗逆能力提供新研究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