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潘( Amir Chupan)最早在合贊汗時代開始踏入歷史舞臺,當時,阿魯渾的長子合贊以拜都勾結權臣脫合察兒謀殺了乞合都汗,奪取汗位,遂以討叛為名,起兵攻殺拜都。

朱潘加入合贊的軍隊,支持合贊汗繼位。

合贊汗

1295年,合贊為了與拜都爭位,取得當地封建主及伊斯教徒的支持,改信伊斯蘭教,奉伊斯蘭教為國教,拆毀其它一切教堂道院,並以蘇丹之稱取代大汗之號,自名穆罕默德。

因為此時無論合贊一方還是拜都一方都有信仰伊斯蘭教的將領及其率領的軍隊,在政治和軍事力量彼此對峙時,信仰伊斯蘭教成了打破這種對峙的突破口,而在這方面拜都顯然落後於合贊,很快就失去了先機。

他本人是基督徒,他的王妃們大多是基督徒,他手下許多重要的行政官職也由基督教徒擔任,甚至原由穆斯林擔任的重要官職也改由基督徒擔任,穆斯林們尤其是擔任官職的穆斯林對他的偏愛行為當然忿忿不平,紛紛選擇加入了合贊的軍隊。

(猶豫就會敗北)

在合贊汗成功統治伊兒汗國之後,強制國內蒙古人全部改宗,朱潘大概也是這個時間點選擇真正成為一個穆斯林。

合贊改宗

在這之前,伊兒汗國也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危機,人口銳減,土地荒無,城市廢棄,有些地區荒廢度達90%以上

遊牧部落的搶劫、稅官的強徵強取、地方長官的勒索、造成了中央政府收入的急劇降低,而中央政府為提高收入又格外加重了對人民的剝削,結果農民起義不斷,合贊汗的行為又導致作為統治基礎的蒙古人逃亡,光是逃入埃及的衛拉特人超過一萬人,這些人成了伊斯蘭教徒的「異教徒奴隸」,這次合贊汗的改宗,重創了伊爾汗國的蒙古人的統治基礎,蒙古人逐漸勢微,宗教勢力取代了蒙古軍事集團。

合贊汗知道此舉不妥,於是在國內禁止買賣蒙古人為奴,並且由國家出錢贖回這些曾經的同胞,現在的異教徒,但後來因為人數太多,幾乎把伊兒汗國政府給逼得財政破產,也無法全部贖完。

在合贊汗在1299年、1300年、1303年三徵敘利亞後,朱潘逐步依靠軍功嶄露頭角,完者都汗繼位後,朱潘被任命為小亞細亞的總督,並且迎娶了完者都汗的女兒,家族中有了旭烈兀家系的血統。

完者都汗

朱潘家族自此成為了羅姆蘇丹國的太上皇,在他統治小亞時期,與羅姆蘇丹國的大維齊爾狼狽為奸,魚肉百姓。

最初羅姆蘇丹阿爾斯蘭四世拜訪貴由汗時,約定羅姆蘇丹國的年貢是

【120萬銀幣、500匹絲綢、500匹馬、500頭駱駝、5000頭小牲畜(綿羊、山羊等)此外還要進呈獻與年貢價值相當的貴重禮物。(寶石或者藝術品)】

但是,大維齊爾為了討好蒙古將軍,不遺餘力的去搜刮民脂民膏,硬是拿出了三倍的年金,至於中間的損耗也自然不用多說,羅姆蘇丹國此時已經處於「無餉則軍畔,加稅而民反」的情況了,羅姆官軍只能依靠軍隊去「收稅」。

「蒙古人和十字軍只拿走了金銀,而官軍強姦了我的妻女,抓走我的兒子,燒掉了我的帳篷,和酋長分掉了我的牛羊,最後還要割下我的耳朵,去向朝廷領我交的錢糧!」

連羅姆蘇丹也不好過,為了湊齊馬匹和軍械甚至出賣了皇冠上的寶石,朱潘之子鐵木耳塔什(Timurtash)甚至夜宿龍牀,強行睡了羅姆蘇丹的皇太后,錫瓦斯甚至已經有了以人類為食的記錄,許多羅姆人流離失所,大量遷徙到更西方的地區求生。

阿萊耶的統治者在無力抵抗羅姆蘇丹的壓制和卡拉曼的入侵時,聽說了羅姆蘇丹的主子是蒙古將軍,蒙古將軍的主子是伊爾汗,而伊爾汗的主子是統治遙遠契丹國的薛禪汗(指忽必烈)。

阿萊耶下定決心,趕著自己的牛羊前往伊爾汗國,隨他們的朝貢隊伍,前往契丹國的大都,向薛禪汗告狀,然而阿萊耶沒能前進,他的兒子還被閹割成為了朱潘的閹奴。

1308年,羅姆蘇丹國瓦解了,身處科尼亞的鐵木耳塔什(Timurtash)成為實際的統治者,「塞爾柱屏障」消失後,使的蒙古人直接面對企圖趁中央權力空缺之機獲得獨立的諸小突厥貝伊,完者都汗被迫給予朱潘更多的軍事支持來處理當地突厥人的叛亂。

處於「蒙古枷鎖」下東安納託利亞人民被徹底改變了定居傳統,重新變為武德充沛的遊牧民,無底線的壓榨導致大量人口逃亡格爾米揚和奧斯曼。

促使格爾米揚發動了西征以消耗過於內卷的人口,這些新來部落的領導人也很快獨立建國,給予拜占庭嚴重打擊,朱潘這種「先官逼民反,然後養寇自重」的行為,造成的人口逃亡,讓小亞細亞門戶大開,新到來的遊牧民們不會遭到原住民的強烈抵抗就能得到土地,人口更加稠密的敘利亞和伊拉克沒有大量遊牧民的生存空間。

朱潘依靠在小亞細亞積累的大量的財富和軍功,成為了伊爾汗國最強勢的軍閥。

完者都汗於1316年12月16日死於蘇丹尼耶,其子,當時只有12歲的不賽因繼任成為了伊兒汗國的第九任君主,還都大不里士。

不賽因銀幣

因為朱潘有擁立之功,不賽因還為他向元朝請封,1324年元泰定帝授朱潘「開府儀同三司、翊國公」,賜銀印、金符。

朱潘專擅國政,諸子皆居要職,1319年粉碎了針對他的叛亂後,朱潘的權勢已經如日中天。

鐵木耳塔什繼任朱潘成為了小亞細亞的最高指揮官,1317年他率領軍隊西征,迫使哈米特貝伊依附於他。

但是他對父親心愛的孫子不滿,認為自己纔是他的唯一繼承人。(朱棣並感)

在1322年,他發起了叛亂,並向埃及的馬穆魯克蘇丹提出了建議,組成一個反伊爾汗國的聯盟。然而,朱潘很快粉碎了叛亂,並說服了鐵木耳塔什投降。

鐵木耳塔什跪在父親的腳下,把一切都怪罪給了他的閹奴,於是鐵木耳塔什被朱潘赦免,甚至讓他恢復為小亞細亞的總督,他負責將伊爾汗國的邊界一直延伸到地中海。

1325年,朱潘勝利地發動了一次反金帳汗國的遠徵,一直抵達捷列克河。

1326年左右,西進的鐵木耳塔什抵達格爾米揚,由於他擁有龐大軍事力量,兵不血刃的就迫使除了奧斯曼之外的所有突厥國家臣服。

但是同年,在入侵奧斯曼的安卡拉時,鐵木耳塔什兵敗。

這是突厥人第一次擺脫「蒙古枷鎖」,自羅姆蘇丹國1243年敗於蒙古之後,突厥人重新得到了小亞細亞的統治權,本來向伊爾汗國稱臣的突厥國家紛紛獨立,除了奧斯曼之外,泰凱的統治者也自立為蘇丹。

鐵木耳塔什兵敗於奧斯曼

1326年,朱潘另外一個兒子胡賽因在加茲尼附近打敗了入侵呼羅珊的察合臺汗塔兒麻失黑,把他趕回河中。

但是,到了1327年時,伊爾汗不賽因厭倦了他的監護,與他關係破裂,他的權力也引起了貴族們的憤慨,不賽因殺害了其第三子。

當時在呼羅珊的朱潘舉旗反叛,伊爾汗國的軍閥們組成了聯軍討伐朱潘,朱潘決心要奪回自己的權力,當時他確信受自己掌握多年的不賽因無法協調軍閥的聯軍。

可笑的是,朱潘完全高估了自己的號召力,他的大部分部隊拋棄了他,向伊兒汗不賽因投降,當地的守將僅憑地形就阻止了朱潘的軍隊,朱潘本人最喜歡的孫子也在戰役中被殺死了,朱潘兵敗之後,拋妻棄子,獨自逃到赫拉特,管治赫拉特的卡爾提德王朝將他處死,把他的手指送給了不賽因。

一代權臣就這樣死去了。

朱潘之子鐵木耳塔什圖謀與馬穆魯克王朝勾結,最終也被迫於1327年逃亡埃及,死在那裡,鐵木耳塔什平生最愛貓,逃亡埃及時,老婆都沒帶,就帶了自己的波斯愛貓。

而伊兒汗不賽因便任命了一個新的總督:艾裏特納( Eretna)來繼續統治小亞細亞。

朱潘的子孫們在伊兒汗國崩潰後建立了丘拜尼王朝,以朱潘為太祖。

丘拜尼王朝

參考資料:

《伊朗通史》奧希梯揚尼

《史集》拉施特

《アンカラ會戦前史 : 十四世紀末のアナトリアをめぐる諸情勢 》今澤浩二

圖片來源:

伊爾汗國細密畫及百科

【史圖館】《文明發展史》系列 作者6h獵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