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危机就是我们的品牌』
一个成功的政治家,背后必定有其优秀的团队。

有提供政策的智囊团,更需要有超强大的行销团队营造形象,
才能让民众愿意将选票投给一个生活中根本碰不到面的家伙。

电影「命运规划局 The Adjustment Bureau」、「爱情三选一 Definitely, Maybe
都有带到选举时的幕后操作团队。

大到选举口号、视觉形象、各类广告,小到候选人的皮鞋亮度、领带颜色...
通通都是幕后团队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如果说候选人是主将,【危机女王】的女主角就是出计献策的军师,甚至左右兵法的调度。
在电影中也可看到女主角将选举视为战场、和对手以孙子兵法互较高下XDDD


本片改编自真人真事。
场景是南美洲玻利维亚总统大选,
为了扭转局面,不同的阵营都特地从美国请来行销策略专家主导选战的故事。

电影的剧情呈现了政治选举背后的黑暗层面:谣言、黑函、权力交换...等等,
如何利用敌人的奸巧反将一军来智取敌营,是本片的精彩亮点。

台湾人观看时应该倍感熟悉,甚至惆怅,
我们的选举季节也同样的充满各种夸张情节,并在事后无下限的跳票,不是吗?


undefined 

演员部分,我当然是冲著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去看电影的,
她饰演的Jane Bodine,看起来.....还是Sandra本人,只是变成颓废版XDDD

并非说她演技不好,而是她能够把自身讨喜的特色直接加入角色里,
好处就是:即使是Jane这样自我放逐过的角色,都能够让观众喜欢。

当然,比利鲍勃桑顿 Billy Bob Thornton无疑也是本片的重点之一,
他一身西装笔挺、口条优雅但出言低俗又挑衅,在在完美诠释了「斯文禽兽」这种贱人角色。

在剧情设计上很需要这招,有了极端反面的衬托,
观众才能对于一个前半段看起来很废的女主角投入同理心 XDDDD


整部片看似政治喜剧,但其实后劲都在最后一幕。
准确来说,首尾的访谈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

片头的问题:「妳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只是为了带出『过程』,
女主角的职业头衔放到片尾出现,才呈现了真正的『结果』。
那个头衔代表的意义,延续了结局的情节转折。

所以,可不要看到最后,发现政客果然露出了狐狸尾巴而感到失望。
女主角下车走入人群之后,才是这部片真正的结局。

毕竟这是改编自真人实事,
若整部片只是揭穿选举的黑暗面,这种其实人尽皆知的事情,那就太浅显了。
只要是人类操作的政治,肮脏层面就必定会继续存在。

被选举愚弄的人民,要一直服膺于政客,还是能够有别的作为?
选举事件之后的发展,我想才是好莱坞拍摄此片的动机。

因此,建议观影后稍微了解一下几个关键字:

『拉丁美洲团结网Latin American Solidarity Network』
官网:http://latinamericansolidaritynetwork.org/
中文解释:http://www.tipp.org.tw/globalind_detail.asp?NA_ID=182

新自由主义:维基百科

若是可以,也不妨想想,台湾即将面临总统大选及立委选举。
你甘愿听从广告、新闻所告诉你的形象来投票,
还是愿意花点时间判读候选人的政策、布局来为「自己的未来」投票?


〖题外话〗

在台湾,我觉得有两个政治团队很值得敬佩:台北市长科文哲的白色公民团队、请假去选总统的新北市长朱立伦幕后团队。

柯文哲市长的新闻很多,无论好坏都很容易被放大检视,
而且有公开的执政网站「柯P新政」可以查询,应该不用我赘述。

但是缺席中的新北市长朱立伦更胜一筹的是:
- 他的名字不会在第一时间跟负面新闻连在一起。
- 锋头过后,负面新闻的连结可能失效,让你找都找不到。

例如说:
2014/8/15 新店气爆:当天由新北市发言人、新北市副市长出面处理。新闻报导
2015/6/27 八仙尘爆:事件之后几乎都由副市长侯友宜出面处理。
2015/8/8 苏迪勒台风:土城抽水站故障、板桥淹水、乌来土石流封村,当天的新闻都在狂打台北市没水喝这件事。

以上,就可以看出朱立伦的「清白名声」是有非常优秀的团队营造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