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人有難處?招人難,招合適的人更難!題記:

產業園區的人員流動性有多強?恐怕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有體會。招商不理想、去化不達標,再加上年中、年終兩次考評,難免陷入園區、產業人兩敗俱傷的困境。那麼究其根本,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園區人才短缺?產業人才的訴求又是什麼?今天,中聯智創創始人、京津冀產業一體化實踐者曹志國先生從園區各類職位入手,分析了他對於當前園區人才困境的觀點。

完不成任務,招商總背黑鍋?是對是錯?

今年以來,隨著實體經濟轉型的推進,園區的人才困境又一次暴露無遺。為什麼園區總缺人?圈內產業人為什麼找不到合適的園區?今天,我就從這兩點進行探討。為什麼園區總缺人?要解答這一問題,我們先從園區目前的現狀入手。目前園區的人才構成如何?

首先,經理人。什麼是經理人?懂企業的人。如果是規模型企業,一般來說,懂產業的人是不能直接向決策者彙報的,其上會有總裁、總經理或者股東等層級,這些人是決策者比較信任的人,但對產業特別懂的不多。所以我認為:市場上不能夠直接、準確的把專業和市場的真實訴求傳遞給決策者的人,稱之為經理人。

第二,招商總監。說得通俗此,就是靠業績活著的人。在前幾年市場好的時候,風光無限;市場忽然不好時,被拉出來頂雷的那個人。

第三,營銷總。有的地方叫企劃總。

第四,運營總。現在,大家都在提運營。把園區由原來的基礎物業升級為運營服務,運營總就是將企業需求的配套服務進行對接,形成八大服務或十大服務體系,製作成宣傳頁的人!

第五,招商經理。以在別的地方簽約客戶面積和簽約企業為標準,團隊管理能力幾不再考核範圍之內

第六,企劃經理。主要從事新媒體運營,執行層等工作。

以上,是我本人以及中聯智創在調研時看到的部分園區情況,並不代表所有園區。但足以說明一定的問題。目前的產業園區人才,大多是從住宅、商業、或廣告公司轉過來的,對企業的訴求、產業思維的理解還有一些偏差,其主要工作多是配合公司活動策劃及各種廣告的對接和製作。而真正的能夠引導公司,站在公司高度、戰略層面和招商提供營銷武器的人才真的不太多。

不知道園區決策者有沒有發現,今年不僅經理人、運營總、營銷總等職位的人才難招,就連招商總也十分短缺。招商總,既是園區最重要的崗位,也是公司各領導層從內心不太看得起的一個角色,所以大部分園區的招商經理其實就是高級業務員考核內容肯定是以簽約為終極考核。這是園區開發商常用的套路和手法,直接造成了目前許多產業地產招商經理,單兵作戰能力還可以,但管理能力十分薄弱。我本人是從招商經理做到今天的,所以對這個崗位體會頗深。上述各個領域的招商配合部門不完整,給不了招商武器,不協同、價值觀不一致。在這樣的環境下,僅靠單一的招商求商能解決問題嗎?顯然不能,但是一旦招商不力,招商總只能背黑鍋。所以好多人才、產業同仁被這樣的環境慢慢的倒逼離開這個行業!

市場供需矛盾,推動人才膨脹,遺留諸多禍根

當然,產業圈內還有許多綜合素質強、有產業情懷的人才卻找不到價值觀一致的園區。那麼,他們究竟是怎麼想的呢?這類現象主要分為三種情況,招商系列,從招商總到執行層;從營銷總到企劃執行層;從物業服務到園區運營。我們以從業三年以上的招商人員職業經歷為例。

眾所周知,2012年是產業地產的黃金期,只要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基本都能成功。由於市場給力,各園區信心十足地進行大步擴張、規模化發展,就連園區願景都是要做到全國第一。除了產品使用功能外,這一時期的園區金融融資功能、溢價功能突出,形勢一片大好。隨後經濟突然下滑,但是好多開發商還處於投資傻瓜期,都在拚命拿地,瘋狂擴張。

就連實體企業也在講故事、拿地。市場膨脹,產業從業人員也一樣,稍微有點業績的人才,就被獵頭盯上。造成產業人才的工資水漲船高,尤其是在大企業工作過的人才,一出來就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年薪,這給產業地產開發商和從業人員留下了不少禍根。

首先,在原有的市場環境下,簽約客戶方,通過戶外、網路推廣、發帖等宣傳,就有客戶簽約;只要公司組織架構、房源管理嚴謹、對外統一一致,幾乎談判2~3次就能成交。

其次,只要搞推介會,企業就來,且能促成簽約。

第三,市場上升時期的不斷漲價,給企業帶來了壓力,形勢對開發商十分有利。

第四,園區對企業的訴求、產業思維等概念,只是一個銷售說辭,而沒有落實統籌規劃。

因此,當市場突然下行時,許多人認識不清,存在幻想,總以為市場還會好起來的,然而現實卻很殘酷。產業人才市場也是如此,從人才流動方面看,2013年普遍還處于思想出軌階段,2014開始行動,到2015年時好多人的工作環境都換了!今年更不必多說,尤其是剛剛經過年中考核,許多人恐怕又要開始流動了。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個人的理解是,從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園區本身對新來的人才是抱有很高的期望值的,妄想通過一個人解決所有問題。但實際上,儘管薪水很高,但經過檢驗,好多產業人才的能力和薪水不匹配。供需矛盾,導致人才價格上漲,但是人才實際水平與產值卻隨市場下滑而下滑,直接引起人才價格虛高。雙方的訪求均不理性,導致雙方信任關係下降,所以合作期一般不會超過一年。一方面,由於很多產業人才,卻不懂產業只懂營銷,運營也是簡單的服務,從業人員水平亟待提高。另一方面,每家園區文化不同,級別稍微高一點的高管去適應園價值觀也需要時間。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因素導致了產業人才的供求雙方陷入矛盾的怪圈中不能自拔。園區運營中的一切問題,說到底還是人的問題。也因此,中聯智創,下個月即將召開中國產業地產首屆人力資本峰會。在此,我代表中聯智創邀請大家積极參与,果斷髮聲,促進產業人才、行業良性發展。讓陷入苦逼的產業人,重新崛起。這個行業確實很有潛力,希望界時有更多喜歡產業,有情懷的同仁參與進來!

weixin.qq.com/r/Ukx4YE7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