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電視劇《甄嬛傳》看到的果親王允禮風度翩翩,瀟灑俊朗,風姿綽約。而且還和熹貴妃留下了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真實的允禮呢,雖然沒有電視劇裏那麼誇張,但也是一枚瀟灑的王爺,允禮一直逍遙快活至乾隆年間,壽終正寢。我們知道,雍正是位冷麵皇帝,允禮卻備受雍正皇帝器重,這是為何呢?愚以為原因有這幾點。

(劇照)

1、允禮沒有參與皇權之爭,瀟灑快活

為什麼沒參與呢?因為胤禮還小,花季少年,青澀年華,又怎麼懂得哥哥們那些彎彎繞繞,勾心鬥角呢。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胤禮出生,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第一次廢太子,九子奪嫡的鬥爭進入白惡化,此時胤禮只有11歲,又怎麼去爭呢。這時候的胤禮正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醉心學問的年紀。等到康熙五十一年二廢太子,此時朝局更加撲朔迷離。年少的胤禮,縱情山水,吟詩弄畫,好不愜意,他對皇權之爭不感興趣,筆墨丹青,詩詞歌賦卻日漸精進。所以,他更像藝術家,對皇權,對政治鬥爭是沒興趣的。

(劇照)

2、允禮受封理政,因德才兼備才能備受器重

等到雍正繼位,雍正看這個弟弟才德兼備,又不喜結黨,對自己也是禮敬有加。既然學問有成,那就為國家做點事吧。從郡王到親王,允禮節節高升,從處理政務到掌兵,胤禮也是兢兢業業,卓有政績。雍正一朝,允禮的政績有目共睹。雍正之所以器重他,與他的賢德和才能是分不開的。

3、允禮是雍正為數不多的手足兄弟,所以備受器重

雍正四年,八爺黨被處置後,雍正可以依靠的兄弟已經很少了。老十三允祥,在雍正八年因病撒手而去後,雍正可以說頓失一臂。老十七,德才兼備,又是雍正為數不多的貼心兄弟,當然得重用了。雍正也是有血有肉的人,這麼好的弟弟,既不結黨,又能替自己辦差,關鍵是差事辦的還漂亮,豈能不重用呢。

(果親王狩獵圖)

「實心為國,盡心竭力,操守亦甚清廉」這是雍正對老十七的評價。雍正去世前,特命允禮、鄂爾泰、張廷玉等為顧命大臣共同輔佐弘曆。乾隆三年,允禮病逝。一枚逍遙的王爺,是一種怎樣的人生,應該很不錯吧。

上大學那會曾聽某同學說了他們那一句俗語:會玩玩*子,不會玩玩*子。

這位允禮同學,就是很會玩的主。《甄嬛傳》中的給皇帝四哥戴綠帽子的十七阿哥,甄嬛的最愛,就是他了!

愛新覺羅.允禮,歷史上確有其人,康熙皇帝十七子(如果算上夭折的,排名二十七),生於1697年,比哥哥雍正整整年輕19歲(難怪嫂子喜歡)。

與其他皇子不同,允禮在雍正時期不但沒有受到迫害,還頗受重用,雍正元年就加封為果郡王(多羅郡王)。郡王在清朝是僅次於親王的宗室第二等爵位(一等叫做和碩親王),管理理藩院(理藩院主要負責少數民族事務,類似於今天的外交部兼統戰部部長)。

此後允禮步步高昇,雍正六年加封為親王,後分別掌管工部、戶部,雍正去世前,特命允禮為輔政大臣,乾隆繼位後,任刑部尚書。

可以說,允禮是十分受重用的!

老八老九老十死的死、亡的亡?雍正為什麼對這個弟弟如此厚愛呢?

其實如果仔細瞭解康熙兒子們的生平就會發現,未參與奪嫡的皇子,在雍正乾隆時期過的都還行,並沒有受到刻意迫害。

例如十六阿哥胤祿,二十四子胤祕都被加封為親王,十五阿哥胤禑,二十一阿哥胤禧也都加封為郡王。

可見雍正之所以對幾個大弟弟下手,多半是在奪嫡期間結下太深仇怨,縱然坐穩大位,依舊不能釋懷,加之為了穩固皇位,為子孫後代著想,不得不痛下殺手。

而幾個較小的弟弟則不然,他們一來沒有參與奪嫡,雙方沒有恩怨,二來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自己的親兄弟不用,別人更加靠不住,三來雍正自己兒子較少,在剩餘的小弟弟中提拔幾個忠誠能幹的加以重用,也屬十分平常。

《甄嬛傳》放大了雍正與十七阿哥之間的恩怨,讓十七阿哥和嫂子甄嬛走到了一起,從年齡上說,的確比較登對,郎才女貌,再說了,小叔子和嫂子本就是潛在的曖昧對象。

而雍正對大弟弟的陰毒也被轉移到了允禮身上,最終允禮被毒死,甄嬛的一雙兒女也堂而皇之的隱藏了下來。

歷史上允禮一直活到1738年,即乾隆三年,他沒有子嗣,乾隆把雍正的第六個兒子弘曕(電視劇中甄嬛的兒子)過繼給允禮繼承香火,這可能是《甄嬛傳》設定允禮與甄嬛偷情的起源吧。

至於開篇第一句話,大家自己填空即可!

我是歷史達人日慕鄉關,歡迎關注!


謝邀!

康熙朝後期,太子二度被廢。幾個皇阿哥集團互相角逐,力爭染指皇權。「八爺黨」是以八爺胤禩為首的權力黨派,是所有朋黨之中勢力最為強大的一支。「八爺黨」成員包括:胤禟、胤?、胤禵、福全、滿都護、景熙、吳爾佔、蘇努、阿布蘭、阿爾松阿、阿靈阿、佟國維、鄂倫岱、揆敘、王鴻緒、馬齊、何焯、張明德……。勢力極大,實際上已遍佈朝野;

十四阿哥胤禔,是「八爺黨」的黨中之黨,依附於八爺黨實際上為自己奪權作準備。

三阿哥著書立說以取悅康熙,自成一黨;

大阿哥勢力不小,因陷害太子被圈禁;

太子黨中的四阿哥「鐵面王」胤禛,十三阿哥「拚命十三郎」胤祥,儘力輔佐太子。太子胤礽無道二次被廢,為自保也為江山不落入爭權奪利結黨營私的八爺黨手中,胤祥力勸胤禛爭位,同時太子老師王掞,見太子無望也勸說胤禛上位。

胤禛盡心儘力辦事,極力改革的行動和堅不可摧的毅志,感動了康熙爺。同時康熙開始親自培養「皇孫」弘曆,為政權你交接作準備。康熙爺將傳位詔書放在「正大光明」匾後。

為了避免八爺黨暗中迫害,胤禛鄔思道性音等人暗中轉入十七阿哥府。鄔思道在這裡居中調度,足見胤禛對十七弟胤禮的信任。胤禮在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康熙四處巡查,但是卻一直都沒有任何的封賞,包括王位的賞賜。事實上康熙爺就是看重他忠厚誠實的為人,不會像其他的皇子那樣工於心計,沒有什麼權力慾望和野心來爭奪帝位,也想把他留給下一代的雍正使用,讓雍正來封親王以示恩寵。

胤禛登基後,為了避諱,所有阿哥的胤字,全部改為允字,十七阿哥就成了允禮。雍正六年(1728年)二月初五日,允禮被晉封為和碩果親王。雍正帝臨終時,命允禮輔政。乾隆即位,允禮任總理事務,主刑部事務。


我忘麼知道。


老十七當年還很小對雍正夠不上威脅,所以對他比較照顧,


一.在九子奪嫡時允禮還年幼,故此未捲入 二.雍正也不想落下不容兄弟的罵名 後來允禮對雍正交待差事兢兢業業,辦的有聲有色,雍正能信任的兄弟很少,也想培養一個,故對允禮格外器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