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9

本文字數:5704,閱讀時長大約9.5分鐘



導讀:嘉興的進步得益於堅持不懈的創新,因此下一步的發展也要繼續依靠科技創新。

作者 | 第一財經 繆琦 楊小剛


嘉興市委書記張兵的行程緊張而充實,一週前他剛剛從上海考察回來。


5月16日,在會見杭鋼集團領導一行之前,張兵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專訪。正如他在採訪中提到的強化“一把手”招商,作爲嘉興的一把手,他也拿出了至少一半的時間和精力,親自牽頭抓重大項目的謀劃、招引和推進。


在張兵看來,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爲國家戰略對嘉興而言是百年難得的機遇。地處長三角中心腹地的這片江南水鄉,是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的示範區,也當之無愧成爲了浙江全面融入長三角的核心區和主陣地。


在這樣的背景下,嘉興把全面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作爲“首位戰略”,並結合實際,謀劃了獨特的定位——長三角核心區樞紐型中心城市、杭州灣北岸的璀璨明珠、國際化江南水鄉文化名城、未來創新活力新城……


爲了落實“首位戰略”,經過系統的考慮,嘉興市提出了十個方面的工作抓手。從交通、科創到產業升級,從城市能級、對外開放到營商環境,從生態環境、文明建設到每一位百姓的獲得感,多維度地明確了具體而詳細的工作任務。


背靠大上海、面向杭州灣,讓嘉興擁有了顯著的區位優勢。未來,嘉興高鐵南站至少規劃有7條高鐵、城鐵,定位爲貨運幹線機場和客運支線機場的嘉興軍民合用機場飛行區,將於今年9月開工,完全有條件打造長三角核心區樞紐型中心城市。


不過,張兵坦言,地處上海和杭州之間,嘉興在過去的發展中的確受到了虹吸效應的影響。但通過不斷的積累,如今的嘉興已經在浙江省的區域創新體系當中舉足輕重。


第三方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嘉興的中高端人才淨流入率爲7.21%,排名全國第四。張兵認爲,嘉興的進步正是得益於堅持不渝的創新,因此下一步的發展也要繼續依靠科技創新。


作爲G60科創走廊的重要節點城市,嘉興發揮清華長三角研究院這一科創龍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累計引進各類大院名校共建創新創業載體350多家,從而助力長三角的創新發展。


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過程中,張兵也提出,不能忘記初心是什麼,所有的出發點都應是爲了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他們實實在在享受到一體化帶來的紅利。


嘉興市委書記張兵


第一財經:嘉興是浙江省全面融入長三角的核心區和主陣地,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爲國家戰略給嘉興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


張兵: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爲國家戰略對嘉興來說,是百年未有之大機遇。第一,嘉興的戰略地位提升了。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全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代表國家參與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度參與全面對外開放和全球競爭的主力軍。從地圖上看,嘉興剛好位於長三角的地理中心,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後,使得嘉興第一次進入了國家戰略核心區,戰略地位大大提升。


第二,讓嘉興獲得了頂層設計的支持。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同時,國家還將編制一系列的專項規劃。這些規劃將從國家頂層設計的層面給我們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給予一定先行先試、改革創新的試點權。


第三,協作合力大大提升。長三角一體化的過程中,嘉興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需要和上海、蘇州等城市加強合作。在一體化的背景下,各省市之間、各地市之間合作的主動性也在不斷強化,大家都在加快消除區域間的行政壁壘、制度藩籬、政策掣肘,促進區域資源要素順暢流動。


比如,今年1月,我們與蘇州在嘉善共建了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園,按照“鎖定區域、約定年限、股份合作、封閉運行、滾動開發”的模式,致力於打造一個升級版的蘇州工業園區。


我們還把滬嘉城際軌道作爲接軌上海的“一號工程”。前段時間我去上海松江對接,松江區區委書記就說,嘉興的“一號工程”就是松江的“一號工程”,雙方合力大大增強。


第四,各方面的發展預期都明顯增強。無論是嘉興市內百姓,還是嘉興市外的企業和人才,大家都對嘉興未來發展很看好,充滿信心。從去年年底到現在,我們新簽約了11個總投資超百億元的產業項目,而且都集中在航空航天、汽車製造、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領域。去年,嘉興人才淨流入率進入全國十強,還首次引進諾貝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等頂尖人才的團隊。在這樣的背景下,嘉興發展的動力越來越足、勢頭越來越好。


當然,看到機遇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挑戰。


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各地高鐵、機場、高速等交通基礎設施普遍改善,時空距離不斷縮小,各類要素加快流動,嘉興緊鄰上海的區位優勢會相對弱化。而且隨着發展,當地的要素供給會逐漸緊張起來,我們也會擔心,原本的商務成本較低的優勢是否會有所弱化。


第一財經:您提出要爲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擔起嘉興責任、作出嘉興貢獻。那麼,嘉興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應當或計劃扮演怎樣的角色?


張兵:目前國家的綱要還沒有正式出臺,我們有一些初步的考慮,重點從四個方面入手。


第一,要發揮區位和交通優勢,打造長三角核心區樞紐型中心城市。


從區域位置上看,嘉興位於長三角的幾何中心。從現實基礎看,高鐵高速、港口航道等交通基礎設施完備,緊密連接起長三角各城市。從未來發展看,嘉興高鐵南站至少規劃有7條高鐵、城鐵,嘉興軍民合用機場定位是貨運幹線機場和客運支線機場,飛行區將於今年9月開工。所以,完全有條件打造長三角核心區樞紐型中心城市。


第二,發揮嘉興實體經濟紮實、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等優勢,把嘉興打造成杭州灣北岸的璀璨明珠。


嘉興有6000多家規上企業,製造業門類比較齊全,去年規上工業總產值近萬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近2000億元,均居浙江第三,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比分別達到52.4%、39.7%,新產品產值率居浙江第一。



另外,嘉興的開放態勢良好。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累計引進外資企業8100多家,實到外資突破300億美元,59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嘉興投資了91個產業項目。藉助今年我國《外商投資法》出臺的機遇,我們要擴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加大力度吸引外資。


嘉興是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舉辦地,去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產值達到1300億元,“兩化融合”指數居浙江第三。還有150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82.1公里的海岸線和杭州灣北岸唯一的深水良港。嘉興正在加快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數字經濟高地和高質量外資集聚地,完全有條件成爲大灣區建設的一個有力支點,成爲杭州灣北岸璀璨明珠。


第三,發揮嘉興歷史人文和水鄉風貌特色優勢,打造國際化品質江南水鄉文化名城。嘉興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境內的馬家浜文化是江南文化的根脈,歷史上人文璀璨、風華絕代。近現代湧現出了王國維、徐志摩、弘一法師李叔同、豐子愷、茅盾、陳省身、金庸等一大批名家大師。我們正大力提升中心城市品質,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努力打造“紅船魂、國際範、運河情、江南韻”的水鄉名城。


第四,發揮處於上海都市圈與杭州都市圈疊加區的優勢,打造未來創新活力新城。貫穿嘉興全境的G60科創走廊像一條紐帶,把上海和杭州這兩大科創高地緊密聯繫起來,促進了科創資源的流動。嘉興又有較好的科技創新基礎,去年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到2.7%,居浙江前列,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引進清華長三角研究院落戶嘉興,以此爲龍頭引領,我們累計引進各類大院名校共建創新創業載體350多家。


同時,隨着滬嘉城際軌道交通的開建,嘉興與上海的同城效應越來越明顯,又加上嘉興商務成本、開發強度相對較低,完全有條件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的疏解,吸引更多創業創新的年輕人,打造未來創新活力新城。


第一財經:嘉興把全面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作爲首位戰略。在落實首位戰略方面,嘉興有具體的行動方案嗎?接下來會在哪些地方發力?


張兵:首位戰略明確了方向,而要達成目標,必須有具體的抓手。目前,我們已經做了系統的考慮,主要有十個方面的工作抓手。


一是加快打造高能級城市平臺。嘉興的城市能級還不夠高,未來的嘉興會成爲“雙中心”的發展引擎。一個就是以嘉興高鐵南站樞紐爲核心,規劃建設50平方公里的高鐵新城,目前已經委託承擔雄安新區規劃的團隊進行整體設計,準備向上海虹橋商務區看齊,建設一個集交通樞紐、科創、商務等綜合功能於一體,能承接上海城市功能外溢、接軌國際的現代化新城。另一個是打造以南湖爲核心的文化中心,抓緊實施中心城區的改造提升。我們已經謀劃了100個項目,2000億元的投資,全面提升嘉興的城市品質和城市能級。


二是加快打造高能級科創平臺,充分發揮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的科創龍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優化G60科創走廊佈局。最近我們有個很好的做法,就是建立了長三角全球科創路演中心,常態化組織全球科創項目集中路演,基本是2天一場,是永不落幕的路演中心。


同時,還要依託嘉善科技城、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等,零距離承接上海科創資源輻射和溢出,建設臨滬產業創新帶;依託嘉興科技城、秀洲高新區,建設中電科長三角創新中心,打造嘉興科創核心區;依託浙江大學國際學院海寧國際校區,與國外著名高校共建高水準的浙大國際創新中心,從而把G60科創走廊的嘉興段打造得更具魅力。


三是加快打造高能級產業平臺。我們想謀劃建設重大戰略平臺,推動國家級、省級平臺整合資源、做強做大,重點建好21個萬畝級大平臺,承接百億大項目、發展千億大產業。按照特色小鎮的樣板,融合“生產、生態、生活”,提升各大產業平臺。


四是加快打造高能級現代化產業體系。突出“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搶抓世界互聯網大會溢出效應,重點深化與中電科、阿里巴巴等的戰略合作,大力建設烏鎮國家互聯網創新發展綜合試驗區,加快推進桃園數字小鎮、烏鎮街創新基地等平臺的建設。加快5G網絡基礎設施和產業佈局,促進柔性電子、智能駕駛、無人機等產業規模化發展。突出招大引強。強化“一把手”招商,全市各級黨政主要領導都要拿出不少於一半的時間精力,牽頭抓重大項目謀劃、招引和推進,瞄準世界500強、全球行業領軍企業,加快集聚一批大好高的項目。


突出補鏈強鏈。着力引進一批能夠推動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協同提升的龍頭項目、補鏈項目、配套項目。突出扶優扶強,實施“領軍企業”、“瞪羚企業”培育計劃,打造一批引領行業發展的龍頭企業,扶持一批具有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突出暖心扶企,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穩定發展信心。加快產業創新綜合體和小微企業園建設,爲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支撐。


五是加快打造高能級交通物流樞紐。以嘉興高鐵南站核心樞紐爲重點,構建“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嘉興沒有大規模的畜牧業,但是有羊毛衫市場和皮革市場,沒有成片的森林,但有木業傢俱市場,沒有大片的果園,但有規模很大的進口水果市場,就是因爲我們獨具區位優勢、物流發達。接下來將進一步強化這些優勢。


具體來說,將打造軌道交通樞紐,以滬嘉城際鐵路“一號工程”爲龍頭,加速推進滬乍杭、通蘇嘉甬鐵路建設,構建與長三角重要城市的“半小時高鐵圈、一小時通勤圈”。打造航空物流樞紐,以軍民合用機場建設爲契機,努力推進綜合交通“立體化”,建設多式聯運的國際空港物流中心。打造海河聯運樞紐,以港產城融合爲導向抓好嘉興港開發開放,持續推進與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深度合作;加快高等級航道建設,提升海河聯運能力。


六是加快打造高能級開放平臺。發揮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窗口和紐帶作用,做大做強中德、中荷等11個國際產業合作園,打造高質量外資集聚地。


七是加快打造高能級營商環境。我們所謀劃的營商環境是綜合、系統的,即優化城市宜業宜居、綜合交通、產業平臺三大硬環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一網通辦、全城通辦,着力優化政務服務、金融生態、人才創新、平安法治四大軟環境,實現在嘉興辦事速度最快,效率最高。比如,金融環境方面,嘉興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是浙江省最低的,銀行資產質量繼續保持全省最優。


八是加快打造高能級生態“綠心”。充分發揮300萬畝良田、120萬畝溼地、50萬畝水面、水網縱橫等資源稟賦優勢,傾力打造長三角生態“綠心”。


九是加快打造高能級文化和文明高地。


最後一個是加快打造高獲得感民生福地,重點是深化與上海等地在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目前,按照上述十個方面的定位,我們已經謀劃了30個標誌性項目,總投資約5700億元。


第一財經:在一體化的過程中,科技創新至關重要。面對上海、杭州兩大創新高地的虹吸效應,嘉興如何在區域創新中突出自身的優勢?


張兵:這些年來的發展有一個深切的體會,嘉興在上海和杭州之間,確實有被虹吸的現象。但我們不斷在積累,現在嘉興在浙江省的區域創新體系當中舉足輕重,就是得益於我們始終不渝地堅持創新驅動。我們的創新要素越來越集聚,已經成爲全國第四大中高端人才淨流入的城市。


所以,嘉興的下一步發展還是要靠科技創新。在一體化進程中,我們將致力於把嘉興打造成爲區域創新體系副中心。


比如,去年我們與上海的科技合作項目有116項,引進上海創新載體22家;上海與嘉興兩地科技創新券實現互認互通,目前上海有48家單位向嘉興的147家企業提供科技服務。


今年我們與清華大學、省科技廳共同簽署了“做大做強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總部”的合作協議。上個月月底,我們依託清華長三角研究院,舉行了首屆長三角全球科創項目集中路演暨“2019中國·嘉興航空航天百人會”,從全球範圍內徵集了1175個優質科創項目進行路演,最終落地簽約項目385個,意向簽約項目436個,簽約總金額近336億元人民幣。


第一財經:在與上海全面對接以及長三角的一體化中,嘉興老百姓已經或即將享受到哪些利好?


張兵:在推進一體化過程中,確實不能忘記我們的初心是什麼。所有的出發點都是爲了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近年來,我們實施了“滬嘉醫療、教育同行”計劃,老百姓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比如,醫療服務方面,目前嘉興與長三角地區54家知名醫院建立合作關係,共建了8個院士工作站,41個聯合診療中心。僅去年7月以來,全市滬杭專家門診、急診人次達到99276人次,開展高難度手術7384臺,爲羣衆節約各類費用約1.16億元。


在文化教育方面,我們與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世外教育集團等開展合作辦學,引進了惠靈頓國際學校、卡迪夫公學等國際化學校,目前市本級有國際化學校6所。


在公共交通方面,嘉興市民卡可以在上海刷卡乘地鐵、公交車,2018年,嘉興老百姓在上海刷卡137.5萬人次,上海居民在嘉興刷卡81萬人次。


隨着長三角一體化的不斷深入,老百姓將越來越多地享受到一體化帶來的紅利,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更多精彩內容,請掃描下方圖片二維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