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王菲不再出专辑,即使她的音乐品味开始忠于市场,即使这些年碰过的电影主题曲无法和《寓言》《浮躁》等超前专辑媲美……但王菲始终是王菲,她的新音乐一直都处于华语乐坛顶尖水准。我们听歌,说编曲,说歌词,说唱功技艺。但是,王菲,当她发声时,一切都变的不重要了。

现在国内凡主打青春的电影上映前都要找大牌来上一首,让你有「看来电影也会不错」的感觉,出了电影院后往往感觉就是「原来整部电影最美的就是那首歌」。

匆匆那年:偏爱把副歌两句换下顺序。「如果再见不能红著脸,是否还能红著眼」。多年之后,再次相见。虽然不像第一次相遇时那样青涩,低著头红著脸。但眼眶却早已湿润。然后我们都不约而同说了一句:好久不见。这大概是我能想到的久别重逢后的最美的场景了吧。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王菲的唱法确实让这首歌高级了很多,一个快五十岁的人了,嗓音依然气若游丝,对歌曲的解读依然把握得很准。有几个地方的咬字吐音很王菲啊,每每听到这样的声音都会想起谢霆锋,果然 「两个不愿将就的人相爱,连时间也拿他们没办法」。

因为爱情:那时我们的爱情,此时我们的回忆,因为爱情,所以非常容易悲伤,因为爱情,所以再也不会疯狂。

王菲的拖音后的颤音,现在还有哪位歌手学的来。处理音乐的技巧确实很牛,不得不承认,王菲的歌总能抓住我们听歌人的心。

致青春:王菲的片尾曲一开口,赵薇这整部电影就感觉白拍了。很多人还是不懂,歌曲好听和唱功关系真的不大,主要是声音和感觉啊,哪怕跑调了又怎样呢,只要声音是我爱的,感觉是对的,我就会陶醉啊。从来没见过任何一个可以替代王菲的歌手,类似气质风格的都没有。


也不算太多吧,王菲唱主题曲,一方面是人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自己的曝光度。

就她现在的地位,应该是不会再发专辑了,给别人的电影唱个主题曲,既帮了朋友,又增加了自己的曝光度,而且还不被别人找出一些刺出来。

她现在的这种方式蛮好的,不发专辑,不演戏,但是热度还在。有的成为一代记忆就好,复出演戏什么的,反而会破坏自己的形象。

想一想她的演唱会,就知道了。除非她做的特别好,不然是没法堵住别人的嘴的。总会有人来说。

《致青春》和《港囧》都有赵薇,《匆匆那年》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张一白,这两个人都是她的朋友。


王菲的帖子始终如一?发出来1分钟就有上万次播放次数?评论上百人?是不是忽悠造假成了专利?怎么公关?王菲一生没有过人之处,靠唱歌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了,还惯例跑调。人品摆在那?公众人物负能量的东西影响下一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