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輕微劇透

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裏,有3部與黑人有關的電影。

《黑豹》、《黑色黨徒》、《綠皮書

不僅數量多,而且還有《黑豹》這樣的商業片,難免被人說「政治正確」。

拋開這些爭議不談,只談談這其中最有希望獲獎的《綠皮書》。

豆瓣8.9分,是所有獲提名電影中的最高分,除最佳影片外還有最佳男主、男配、原創劇本、剪輯等4項提名,其他各類獎項提名、獲獎無數。

《綠皮書》是一部與種族歧視有關的電影,但是它沒有激烈的種族衝突,而是詼諧且暖心,配上富有年代感的爵士樂(音樂是真的好聽),給人一種輕鬆溫暖的觀影體驗。

雖然1月還沒過去,但是反覆刷了兩三遍之後,我想說它已經預定我的個人年度最佳

《綠皮書》的故事發生於1962年,改編自真人真事

1962年,種族歧視在美國非常普遍,南方尤甚,是黑人羣體反種族主義平權運動頻發的年代。

男主角Tony,人稱「大嘴」(Tony Lip),義大利裔,是一個參加過二戰的退伍老兵,在紐約的一家大型夜總會做「公關」。

好吧,公關是他自己說的,實際上更像個保安加司機。

戰鬥力超羣,擅長一拳撂倒

然而戰鬥力爆表的他,可不是個頭腦簡單的貨,相反,從小就混跡於市井的他,做事精明又圓滑

就比如,夜總會裡來了位大佬,但是大佬沒什麼架子,連Tony的同事都和他是朋友。大佬還出手闊綽,到處塞錢,這些都被Tony看在眼裡。

大佬讓女招待幫忙照看帽子,還強調了這帽子是母親留給自己的,千萬不能丟,這樣一個不起眼的細節,卻被Tony抓住,當成了攀高枝的機會。

轉頭Tony就賄賂了這名女招待,拿走了帽子。

後來大佬瘋狂發飆,又毫無辦法,女招待已經下班了,他連撒氣的對象都沒有。

然後Tony老師單獨去找這位大佬,告訴他這件事已經擺平了。

在不讓任何人受到傷害的前提下,小賺了一筆,還成功和大佬做了朋友,Tony老師真的有一手。

關於他的諢名「大嘴」(Lip),也不只是吹牛皮那麼簡單,用他自己的話講,是「擅長說服別人去做原本不願做的事」。

這樣一個辦事靠譜心思縝密,還擅長社交的人,自然人脈很廣。

Tony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缺錢,因為有3個孩子要養活,所以不放過任何一個能賺錢的機會。

他能為了賺50美元,和人打賭喫熱狗,足足塞了26個下肚。

這裡要打個岔,Tony老師真的是個頂級喫貨,隨時隨地都在往嘴裡塞東西。

第一次知道比薩可以這麼喫

Tony老師缺錢,但也不是什麼都幹,他有自己的原則,不替黑幫做事。

轉頭就把自己的手錶當了50美元。

Tony老師介紹完畢,一個辦事靠譜人脈廣,又缺錢的人,在夜總會因裝修歇業後,自然會有人介紹短工給他。

這時另一位主角出場了。

Don Shirley,人稱「Dr. Shirley」,一個擁有3個博士學位,在白宮表演過兩次的音樂大師,還是一位措辭考究,舉止優雅的藝術家,黑人

Tony要面試的工作,是給這位黑人音樂家當司機。可不是普通的司機,而是要拉著Don完成長達8周的美國南部巡演,期間要保證巡演順利進行,還要保護Don的人身安全

當時美國南部對黑人的態度更加惡劣,因為百年來留下的奴隸制傳統種族隔離現象,黑人在南方地位極低,簡直寸步難行

片名的「綠皮書」,就是在這樣的現狀下,一位黑人郵政員編寫的一本「黑人出行指南」,列出了南方那些願意接待黑人的旅館和餐廳。

「Green」既代表了編寫者的姓氏,也有開綠燈,允許進入的意思。

這樣一本書的存在,在現在看來有點不可思議,甚至可笑。

但在那時,這卻是黑人們在南方通行的至尊寶典

其實Tony老師也是個帶種族歧視的人,家裡來了兩個黑人修理工,只是因為他們用杯子喝了一杯水,他就一臉嫌棄地把杯子扔進了垃圾桶。

但是為了賺錢(那可是一週100美元),Tony在面試時撒了謊。

結果沒控制住,一句帶有對亞裔歧視的「Chink」出口,他還是露了餡。

不過Tony還是拿到了這份工作,可能因為他這樣靠譜的司機+保鏢確實不好找,Don甚至向他妥協,願意給他每週125美元。

一個是處處透著「高貴」的黑人藝術家,一個是社會底層的白人老炮兒,這樣的反差,一路上有小摩擦,但也有反差萌。

喫炸雞的姿勢要優雅
Don教Tony寫家書

麻煩自然也少不了,而且越往南走越嚴重。

Tony作為助理可以去住酒店,Don作為老闆卻只能在髒亂差的Motel裏湊合。

Don想一個人去酒吧喝點,卻被一羣白人不由分說就摁著揍。

除了正面衝突,還有一些可笑但隨處可見的歧視行為。

作為一個大藝術家,全場演出的主角,Don的化妝間竟然就是個雜物間。

Don想去洗手間,卻被攔住,指向另一個方向——樹林裏的旱廁。

Don無法接受,最終選擇開車半個小時回旅館解決。

但是至少在這裡還能上桌和白人一起喫飯。

再往南走,他甚至被攔在餐廳之外,因為餐廳規定如此,無論是誰都不能破例。

「知道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嗎?當天晚上他們隊裏的黑人在哪喫飯,我不清楚,反正不是在我們餐廳。」

面對這些,Tony好幾次在爆發邊緣,但是受到歧視的Don反而一直都很冷靜,甚至還能微笑面對。

旱廁事件後,Don依然彬彬有禮

和Don一同演出的同事說,他本可以留在北方,受世人追捧,還能拿到三倍的錢,但是他主動選擇來南方巡演,去直面這些。

為什麼?

1956年,一位黑人音樂家因為演奏「白人的音樂」,被白人觀眾拖下臺暴打。就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Don成為了音樂學院的第一位黑人學生,難以想像他在求學過程中曾經遭受過怎樣的歧視。

他學習白人社會的知識和禮教,學習優雅的言談舉止,學慣用刀叉喫飯。他精通古典樂,對黑人的草根音樂卻所知寥寥。

除了皮膚,他簡直比很多白人還要白人。

他和家人斷了來往,一個人住在一座「宮殿」裏,他為白人演奏,連肯尼迪兄弟都給他面子。

Don的同事告訴Tony,「光靠天賦是不夠的,改變大眾的想法需要勇氣。」

所以Don選擇南下,他想讓南方的白人們看到,其實黑人也可以很優秀,甚至比他們更優秀。

Don說:「暴力永遠無法取勝,堅守尊嚴才會贏,因為自尊總能讓你佔理。」

所以一路上他面對這樣那樣的歧視,都用自己的教養去化解。

但是,根深蒂固的現實不是Don一個人就能改變的。

所以Don也很迷茫。

有一句臺詞說到了點上:「這就是他們真正的文化」。

百年來在南方白人的文化裏,黑人就是受排擠和歧視的對象,世世代代都受到這種觀念影響,甚至還保留著爺爺輩的規矩,對黑人處處限制。

他們可以禮貌地,優雅地做出侮辱性的行為,卻表現得理所應當。

不僅對黑人,對義大利裔的Tony,他們的侮辱性辭彙也是脫口而出。

當然這些人就沒那麼幸運了,Tony老師可不是好惹的。

說到Tony,他是真的歧視黑人嗎?也不是,相反,他從小生活的環境和黑人沒什麼兩樣

其實作為義大利移民,他們在美國的日子也沒那麼好過。

也許對黑人的「歧視」,能讓他們獲得一些優越感。

最終Don不再迷茫,他選擇融入黑人羣體,同時也繼續巡迴演出。

因為在面對田間勞作的黑人同胞時,他沉默不言,卻熱淚盈眶。

本文首發於【嗨漫電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