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在西方政治中民粹主義力量不斷抬頭,本文試從政治與宏觀經濟學角度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以及和精英主義的區別與聯繫。

關鍵詞:民粹主義、精英主義、極權主義民主

一、 什麼是民粹主義?什麼是精英主義?

民粹主義(Populism)可譯為平民主義,是在19世紀的俄國興起的一股社會思潮,意在將國家所有事務的決策權都歸屬於所有人民。

精英主義(elitism)出現的比較早,比如蘇格拉底就有公開的精英主義傾向(其主張唯有"有理性的有知識的人"才能擔任雅典陪審員)。但是,一般觀點認為系統而有影響的精英主義形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20世紀70年代達到其發展的頂峰。精英主義認為國家事務的決策權應當由少部分在社會地位、財富、專業知識等方面佔有優勢的人掌控。

二、 近幾十年西方民粹主義為何興起?

西方民粹主義的興起是西方社會兩個階層有產者與無產者共同推動的,這裡的有產者指的是納稅大戶,他們通常指責政府不應該用努力工作者的錢去給懶人買單,主張放任社會經濟的自由運行,讓能者多得,無能者與懶人的生活困境是他們不努力的結果,其他人沒必要為他們買單。無產者則指責許多有產者將企業搬到了海外,因此導致自身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陷入生存困境。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擴大,發達國家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生產車間搬到工價低廉的發展中國家,此舉導致發達國家內部國民的失業率飆升,但顯然有產者並不願意對此負責,他們指責失業率的上升是因為政府福利政策太好,民眾越來越懶導致的,要求減少稅收,削減福利。

此外近年來中東、北非以及拉丁美洲的大量難民不斷湧入這些發達國家,此舉令這些發達國家的有產者與無產者之間找到了合作的方向,即反對難民入境。有產者擔心這些難民將令政府大量增加福利支出,因此會對他們收取更高的稅;無產者則認為這些難民的湧入將會進一步惡化國內的就業環境。同時,針對穆斯林、毒梟盤踞地來的難民,雙方都認為接納這些人會對社會產生一些不安全因素。天賦人權,主權在民,始終是西方近代政治的一條基線,它為政治合法性與政府行為的有效性提供了準則。故而在雙方民眾的合作下,民粹主義政黨開始不斷抬頭奪權。

三、 民粹主義就一定是民主嗎?

依據上一節關於民粹主義的定義來說,民粹主義是全民共同決策國家事務,但這並不意味著民主。因為通過全民投票來決策事務本身並不是絕對民主的,這只是一個少數服從多數的表面民主,它只是人民中的大多數人管治所有人的一種制度。約翰·密爾將這種行為表述為「多數的暴虐」:所謂的「自治政府」並非人民自己施用於自己的權力政府,並非人民自己管治自己的政府,而是由一部分管治其餘一部分人的政府,每個人都在他人的管治之下;而所謂的「人民意志」,在實際施行上只可能是一部分人民的意志,這部分人是最多的、或者最活躍的、或者是那些能使自己被承認為多數人們的意志;在此情形下,運用權力的「人民」與權力所施加的「人民」永遠是不一致的;於是,人民中分為施用權力者和被代表、被施於權力者,人民會受到自己人中一部分人的壓迫,這就成為必然的結果,而人民對於這種濫用權力的防禦絲毫不遜色於其他防禦。①

此外,民粹主義組成的政府在大多數時候,也並非事事都會採取全民公投來決策的做法,顯然這需要考慮事件的時效性以及每個公民每天都需要填寫幾十張選票的厭惡感。何況大眾心理上從不領導,只是跟從。他們只對精英的態度、建議和行為作出反應,他們很難有自己處理事件的能力。

以美國為例,美國著名公共政策學家托馬斯·戴伊等人對美國現實政治生活中普通民眾的現狀作了說明,他們認為「選民中大多數的人都對政治一無所知,對政策爭議問題毫無真正的看法」,大部分人知道喬治·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這個基本事實之外,「民眾對歷史和政府的無知與日俱增,令人擔憂」。②顯然,如若我在此問諸位中國各屆主席分別是誰?五星紅旗的五顆星代表什麼?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委員分別是誰,乃至我問你們村村長是誰,居委會主任是誰,恐怕諸位也難以回答。這就說明了一個嚴峻的事實,就是普通民眾對政治信息的了解甚少

為何民眾對政治信息了解甚少呢?顯然民眾有自己的小算盤。從民眾自身的角度來考慮這樣無知,在他們看來這種無知是一種理性。這種理性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民眾知道自己單個人的投票無法決定政策制定,更不可能改變政治現實 ;其次,對於政治知識的學習和政治信息的獲取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成本 ;第三,有些人或集團能夠影響最終的政治結果,與其做無效的投票,為何不做個順水人情給這些人或者集團呢?或許他們有可能給自己帶來直接的利益。所以保持這種無知似乎非常合理。③

出於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當無知的民眾佔據投票者的大多數時,事情往往會往不可預測的方向發展,比如英國脫歐與奧巴馬的醫保法案,在事後許多媒體採訪投票的民眾,他們甚至不知道脫歐與醫保法案的內容與意義,投票給誰完全只是看個人喜好,或者跟著別人投票。正如歐洲學者古斯塔夫·勒龐所言,他將「人民」視為騷動不安又極其危險的烏合之眾。以法國大革命為例,指出了社會由「烏合之眾」所支配的嚴重後果。④顯然人民的意志常常會突破文明的界限,以伊斯蘭國家為例,這些國家的女權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正因為如此,人民通過選舉選出自己認可的政黨與領導人來統一管治國家是現在全球政治民主體制的主要方式。但這種民主體制卻常常容易引發獨裁,因為民眾總是容易認可那些極具煽動性的政黨與個人,並且隨著這些政黨的執政時間越長,他們對民眾的影響力就會越大。正如郎友興教授所言:

第一,工人階級需要組織。沒有組織,民主是不可想像的。組織是弱者與強者相爭的一種武器。

第二,工人階級直接治理的不可能。從技術上說實現大眾主權是不可能的。因而,從技術與現實角度來說寡頭現象是政黨組織所必需的。

第三,工人階級對領導權的冷漠與需求。許多公民對政治事務沒有興趣。政黨成員的大多數對其組織在議會中能否獲取多數席位也不會關心。

第四,工人階級競爭力的缺乏與領導者的優勢。在政治生活中,大眾缺乏競爭力是幾乎普遍的,由此鞏固了領導者權力的基礎。既然民眾沒有能力照顧自己的利益,那麼,由專家來處理其事務就有必要了。

第五,工人階級領袖的不變更。官職任期越長,領導者對大眾的影響力越大,因而後者也越來越依賴於前者。⑤

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完全的民粹主義或者說完全的民主是不存在的,民眾總要從自身之中選出精英,以代表他們來管治這個國家。而這些精英們的想法也並非時時刻刻與這些將他們選舉上來的民眾保持一致。「因為我是你們選出來的,所以如果我做錯了什麼事情,你們也要負一定的責任。」這便是為何許多國家可以不通過民眾或者議會直接發動海外戰爭的原因。

精英主義思想在歷史上可謂源遠流長。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很早就表達了關於精英主義的思想。柏拉圖認為只有哲學家、有理性有智慧的人才能成為國家的統治者,有勇氣的武士只能成為國家的保衛者,至於只有力氣的普通勞動者和奴隸,當然只配成為被統治者。⑥而在亞里士多德的眼中,只有公民、自由民才可以成為統治者並享受民主,而奴隸甚至不能算是人,只不過是工具而已。

四、 極權主義民主與自由主義民主

極權主義民主與自由主義民主的概念是J.F.塔爾蒙在他的著作《極權主義民主的起源》中提到兩種不同形式的民主。關於這兩種民主的區別,J.F.塔爾蒙是這樣定義的:「自由主義趨向於從事政治事務時採取反覆嘗試方法的經驗主義,並且把政治行政系統看做實際實施人們自發的賢明行為的機構。自由主義還承認基於各種水準和標準的各種個人的或集體的努力,包括政治圈外非主流派別的各種政治活動。」

「極權主義的民主主義的流派,它的理論主要建立在採取承認唯一的和排他的政治領域的真理基礎上。在意識形態上,它是持一種可以被叫做政治救世主義必定會降臨的信念。這種信念要求事物有一種預先設定的、和諧的、並具有十全十美的計劃的模式。這種模式使得人們無法抵抗這種統治或控制,並且讓他們永遠只可能奔向那理想的終點……它重視人們所有的思想與行為,以其含有的社會意義或社會價值為取捨標準,並以此作為對應政治活動變化的依據。」⑦

顯然我們可以發現,極權主義民主與自由主義民主的最大區別在於自由主義民主是傳統的「民粹」民主,個人擁有較大自由;極權主義民主則是某個體制的先驅們預先設定好一個不容置疑的方案,再由其繼任者們不斷完善該方案,它要求個人在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上要儘可能放棄個人利益,滿足集體利益,鼓勵以個人的犧牲加快集體利益建設的步伐,最終達到一個完美的世界。

事實上,關於極權主義民主思想,盧梭在很早就有所構思,他認為個人往往會因為原始衝動帶來許多對文明社會不利的事情,比如性癖好、貪慾等,因此利用社會意識形態去替代個人的自我意識是很有必要的。並且他認為主權者即是人民全體的人民主權,這裡的主權者指的是代表人民意志的政治體;但是他在反對封建專制的同時,似乎對這個代表人民意志的政治體也有所欠缺考慮 。⑧因為他意將人民主權高度統一併交於國家,但組成國家的政治體的人依然只是人民中的一小部分,這一小部分人依然擁有組成獨裁的所有必要條件----只要他們中的大多數聯合起來。然而因為權力高度集中於國家,一旦這個政治體中的大多數背棄理念,個人或該政體中的少數派將無法與之抗衡,因此施行極權主義民主的國家常常演變成精英主義的國家。「我們受著代表們的統治而不是自己統治自己」⑨

雖然極權主義民主制度可以加速人民進步到「完美」世界的時間,但為了這個加速而犧牲的無數個人利益是我們不得不談的話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令執政者們在施行先驅們預先留下的模式時更加平穩,他以人民的意志為武器,消滅了不願意為社會利益犧牲個人利益的人,也消滅了其他一切有礙於達到先驅理想的人與事,穩定了思想,保證社會的和諧與穩定,讓人們與執政者同心協力一起奔向先驅們理想的終點。但是權力以這種粗獷的消滅少數人的意志與利益的做法,或者粗獷的支持某些人利益的做法,顯然成為社會階層分化的主要原因,也同樣因此,一旦經濟市場化,極權主義民主的資本主義發展的就遠比自由主義民主的資本主義迅猛,貧富差距也顯現的更快。在許多極權主義民主的國家常常出現一種現象,一旦施行了資本主義的政策之後,工人階級的力量就必定會被削弱的,它最主觀的體現在工會上。當政府為資本家說話,工會名存實亡時,就回到了三四百年前的英國時代,他是英國發展最為迅速的時代,也是英國無產階級最悲慘的時代。所以一旦社會上大量存在這種打著為人民謀福利的旗號而招搖撞騙的精英階層,其結果必然會造成群眾權利的缺失,並對精英階層的統治充滿怨言。儘管一個國家政府它的產生取決於社會上的大多數人,而非取決於某一小部分人或者社會上的某個特權階層。⑩

那麼既然「大多數人是被統治者,而非統治者。」?極權主義民主為何還能生存?顯然,這與國家的歷史與倫理的傳統思維分不開關係,就歷史來看,極權主義民主多在歷史上長期接受專制思想的國家產生,就倫理來看,這些國家的民眾常常有一種流傳千年的強烈的國家/民族自豪感,並伴隨著強烈的「天授王權,因此帝王永遠代表著真理與正義,如果帝王做錯了事,那麼一定是因為出現了奸臣」的思維。他們常常會將自己幻想成帝王,幻想著自己在治理這個國家,幻想著勵精圖治,顧全大局。

同時,極權主義民主在市場化之後因為集體至上故而確實擁有更小的發展阻力。而極權主義民主發生的國家大多是非發達國家,更多人的物質條件的迅速提高,也讓他們更加支持政治體。1000克的蛋糕10個人分,每個人都吃不飽,但是10000克的蛋糕十個人分,即使其中某個人拿了5000克,剩下的5000克依然足夠剩下的9個人吃飽,這便是極權主義民主國家常常能遇見的社會現實。

這種以民主形式行精英主義之實的政治體制依然存在於不少國家。在現代條件下,由於社會的世俗化、傳統意識形態的解魅、平等民主意識的萌生和普及,再以赤裸裸的「君權神授」實行精英專制,已經不那麼靈驗了,於是精英主義便改變形態,以民粹主義的形式出現,其具體手法主要有兩種:一是把人民、民眾、無產階級、工農大眾抬到至高無上的地位,而自己則以這個抽象的、神化的整體的人格化代表的身份出現,聲明只有自己才代表「歷史必然性」、「歷史規律」、「人民的意志」、「公意」,把自己打扮成「人民之子」、「人民之友」、「人民公僕」,以此騙取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授權,而一旦掌握權力,就在繼續哄騙和神化人民群眾的同時,以人民的名義限制個人、公民的基本權利,以人民的名義實施極權專制統治,並且大肆謀取個人的私利。這種情況多出現在社會轉型階段的國家。

二是在實行憲政、民主制度的國家,仍然有一些長袖善舞、花言巧語的政客精於蒙蔽選民的理智而迎合選民一時的衝動、貪慾或陰暗的心理,對選民阿諛奉承、溜須拍馬,許下美麗的諾言,大開空頭支票,而一旦當選便製造種種借口和理由,採取拖延和賴賬戰術,拒不履行對選民的承諾。由此可知,精英主義並不一定反對民粹主義,而民粹主義也無法成為精英主義的真正否定物和解毒劑。?

最後極權主義民主仍然是民主,當它的性質沒有發生改變時,它也是與專制主義不同的制度,它反對封閉式的精英主義,而要求一種開放式的精英主義——政治家需要通過選舉上台、企業家需要通過創新來獲得市場、專家需要通過理性論證來獲得影響力。換言之,精英或許擁有更大的影響力,但是沒有人有資格壟斷精英位置。

五、民主的最優解

那麼自由主義民主是否是最為「民主」的政治體制呢?既然完全的民主不存在,那麼人民中的多數人統治自身與少數人的民主就應該是最優解了。實現這種真民主的關鍵點在於,雖然這種民主制度同樣是由精英掌權,但必須保障任何公民成為精英的機會,也必須保障其他異見者的合法權益,最重要的是,需要保障憲法最重要、最基本的框架永遠無法修改,否則多數派很可能通過修憲來抹除少數派的合法權益,失去憲法保護的少數派,只能是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故而世界各國的憲法修改程序都非常嚴格,以美國為例,美國憲法的修改需經過國會參眾兩院三分之二的多數通過或三分之二州議會的請求召開制憲會議才能提出憲法修正案,並且需經四分之三州議會或四分之三州制憲會議批准。?作為擁有勢均力敵的兩黨與聯邦制的國家,要滿足雙重的多數通過,顯然是難上加難。因而美國即使是最近的一項憲法修正案也是於1789年提出,直到1992年才成為條文,其間經歷了將近203年。

從美國的修憲過程中,我們亦可發現兩黨制或者多黨制可以有效的保護憲法的基本框架不受執政黨的影響,這種權力制約的制度雖然常常導致兩黨互相攻擊,但光明正大的做事便不會讓敵對黨有把柄,故而兩黨相互的制約也為清廉的政治提供了條件。不管執政的是哪個黨,只要其做錯事,就很有可能被虎視眈眈的在野黨揭發批評。相比於清廉的政治,兩黨相爭所耗費的金錢顯然微不足道。

再來談談保障任何公民成為「精英」的機會。人類的原始本能總是喜歡將自己遺產留給自己的血親,因而保障任何公民成為「精英」的機會不但是有效防範極權的制度,也是有效保障社會進步的制度。補償原則就認為,為了平等地對待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同等的機會,社會必須更多地注意那些天斌較低和出生於較不利的社會地位的人們。這個現念就是要按平等的方向補償由偶然因素造成的傾抖。遵循這一原則,較大的資源可能要花費在智力較差而非較高的人們身上,至少在某一階段,比方說早期學校教育期間是這樣。?在現行的資本主義制度下,有效的保障公民在教育、從政等無關家庭經濟的方面擁有一致的起跑線是保障這一機制的最重要手段。以教育與從政為例,在教育的早期階段給予所有公民相似的教育,杜絕精英教育;在從政的早期階段,給予所有公民相似的環境,杜絕前任或長官公開支持某人的行為發生。但是顯然,基於資本主義的私有制社會制度,這兩者都是不可能發生的,人們可以做的,只是儘力去保障所有人都可以得到精英教育的機會,儘力去揭發政治背後的交易行為。

六、 西方民粹主義政局背後的全球危機

民粹主義的興起可以說是資本主義政治體制固有的矛盾體現。資本通過不斷增殖迅速富集在少數資本家手上,引發底層民眾與富人之間的矛盾,底層民眾感嘆貧富差距,富人感嘆「為何要為懶人買單?」富人們厭惡國家機器對他們的財富進行強行再分配的行為,而窮人們也時刻準備著罷工與遊行。

此外,國際貿易中剩餘產品的大量傾銷行為,同樣引發了巨大的危機,如兩百年前英國對清王朝的傾銷一樣,美國針對現階段中國的傾銷行為,為了保護民族企業同樣採取了貿易保護主義,而貿易保護主義興起的背後隱藏的則是全球社會文明進步速度的減緩與巨大的經濟危機,同時在這種逆全球化下,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也在不斷增加。

民粹主義正是憑藉著這兩種影響最為巨大的矛盾與危機奪取了精英主義的政權,他們不再信任精英們的執政思路,他們要求得到更多的社會保障、勞工保護、累進稅制、平均法案以及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不單單西方,從中國前一段時間關於延長退休年齡的社會論證來看,中國的民粹主義一樣在抬頭。精英們鼓勵延長退休年齡來保障社保基金的充裕與推遲人口紅利的消失,但多數公民顯然不予支持。

因為在討論延遲退休年齡的話題時,不能忽略養老保險的受益對象問題,因為任何制度設計都有特定的覆蓋對象: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主體是企業職工,尤其是經歷了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產業工人階層。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通過買斷工齡等方式早已退出作崗位,而處於等待領取養老金的狀態其中不乏自己繳納社會統籌金者也有下崗失業領取低保等待到退休年齡後再退出「低保」而領取養老金者。此外現行養老保險制度實際上由三個基本制度構成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制度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制度沿襲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制度模式,個人不用繳費養老金由國家財政支付且受益水平較高。相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則因為都有個人繳費規定,且社會學研究受益水平(養老金替代率)相對較低。這種現象也就是被人話病的「退休雙軌制」,這是一種明顯有損公平的制度設計。以退休「雙軌制」為存在前提討論延遲退休年齡,就會理所當然地因為繳費方式和受益水平的不同而影響受益對象的不同態度選擇。一個可能的結果是,不用繳費而養老金高者會贊成延遲退休,需要繳費而養老金低者會不贊成延遲退休……但是政府最終出台了相對溫和的延退政策,可以看作是與部分民意相妥協、相迎合的結果。同時,上海試點的「柔性延遲退休」政策,也並非是一種完全的延遲退休年齡政策,而是出於自願選擇與延遲退休年齡的一個中間方案。?

此外,民粹主義的興起常常伴隨著民族主義的興起,相比於在制度方面進行思考,群眾總是更願意將矛盾發泄在其他民族與國家身上,並且顯然,掌權者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通過鼓動或漠視民族主義的興起,來轉移國內的階級矛盾與提高自身支持率。民族主義的未來是危險的,猶如納粹主義一般,當全球貿易活動都相對封閉時,國與國之間的矛盾與仇視將不會再有阻礙,戰爭爆發所顧忌的因相互依存的經濟所導致的兩敗俱傷的場面將不會發生。

七、 淺談美國民粹主義的興起

我們以美國民粹主義的興起之路來談談為何特朗普的總統之路絕非偶然。在美國歷史上,特朗普並非第一個依靠民粹主義參政的富人,來自德克薩斯的億萬富豪羅斯·佩羅(Ross Perot)於 1992 年和 1996 年以第三方身份兩次參加美國總統大選,表明一股新的民粹主義情緒正在爆發。佩羅的政治主張可概括為五個「反對」:一是反對官僚政府,認為大政府太過臃腫,這導致了嚴重的腐敗和低效,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精英政治的失靈;二是反對外包,認為產業外包導致工作機會的流失和產業空心,主張保護美國人的工作機會;三是反對精英政治,他認為兩黨的精英已經嚴重脫離了民眾,成為為政黨服務的傀儡,失去了民主的代表性; 四是反對擴大赤字的政策,他反對里根和老布希政府擴大財政赤字的做法;五是反對海外干預,主張以美國利益為先。為參與 1992 年總統大選,佩羅組建了「我們團結起來支持美國」(United We Stand America)的組織,並於 1995 年將其改名為「改革黨」,極力突出「我們」這種典型的民粹表達方式。提出「只有人民才是國家的所有者,該是他們從這一所有權中獲益的時候了」,重點吸引白人、男性、青年和沒有特定宗教歸屬的選民。他在 1992 年大選中共贏得 190 多萬張選票,佔比近 1/5。?

此後,「佔領華爾街運動」的爆發,成為美國民眾轉向民粹主義的重要轉折點,左翼分子們與窮人們紛紛走向華爾街,指責精英們攝取了過多的財富。這也是次貸危機之後,破產的美國民眾面對安然無恙的精英們的最大抗議。但此次運動爆發的根源仍在於美國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政府腐敗尤其是金融領域的不正當行為以及精英政治的失靈。其口號是「我們是99%」用此來表達美國社會財富不平等得流向了社會中最富有的 1%人群。?雖然不久之後美國政府採取強制清場與暴力清場的措施解除了席捲全國的華爾街危機,但更多的人民通過此次政府的言行意識到,他們已經不需要精英們繼續代表他們為所有人出謀劃策,他們需要一個可以切實保障他們利益的政府。民粹主義追求直接民主,反對少數人的精英統治,其根基在於廣大民眾,尤其是下層民眾的信任與支持,當占人口中大多數的下層民眾將票投給民粹主義政黨與領袖時,精英們沒有任何辦法,因為一兩百年前席捲全球的工人運動就是前車之鑒。

1【英】約翰·穆勒.論自由【M】.馬文艷,譯.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008-009.

2 【美】托馬斯·戴伊,哈蒙·齊格勒,路易斯·舒伯特.民主的反諷【M】.林朝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6:118-127.

3【中】李林峰.佟德志. 政治民粹主義:民眾與精英的博弈【J】.浙江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8-4-15 .

4【法】古斯塔夫?勒龐,等.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M】.馮克利,譯. 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

5【中】郎友興.精英與民主:西方精英主義民主理論述評【J】.浙江學刊,2003-12-27.

6【希】柏拉圖.理想國【M】.王揚,譯.華夏出版社,2012.

7【以】J.F.塔爾蒙.極權主義民主的起源【M】.孫傳釗,譯.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002.

8【法】讓·雅克·盧梭.社會契約論【M】.何兆武,譯.商務印書館,2003.

9【美】喬萬尼·薩托利.民主新論【M】.馮克利,閻克文,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82.

10【美】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約翰·傑伊,詹姆斯·麥迪遜.聯邦黨人文集【M】.張曉慶,譯.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489.

11【美】科恩.論民主【M】.聶崇信,朱秀賢,譯.商務印書館,1988: 7.

12【中】王江松. 勞動大眾與社會精英的關係【J】.中國工人,2011-5-5.

13【美】美國制憲會議.美利堅合眾國憲法【Z】.1787.

14【美】約翰·羅爾斯.正義論【M】.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96.

15【中】韓克慶.延遲退休年齡之爭:民粹主義與精英主義【J】.

社會學研究,2014-9-20.

16【中】林紅.民粹主義:概念,理論與實證【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246-247.

17【中】鄧宗豪,郭籽實.當代美國政治中的民粹主義【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 18(5):90-97.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