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四川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而拥有这样的美名,必然会令这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一句话叫做「得蜀而望天下」,就是因为战略资源配备充足,让打仗没有后顾之忧。

宋朝有两大粮仓,一是江南,二就是四川。这一点,开国皇帝赵匡胤看得非常清楚,所以当年在打天下的时候,南边没有荡平,北边也还存在巨大的威胁,可是,他却一定要把兵锋指向四川,就是因为四川能给他带来充足的战略物资准备。

(孟昶)

四川当时的皇帝是孟昶。在史学家眼里,在我们所有人的印象中,孟昶是一个很负面的角色。负面的原因,有这么几条信息:一是当宋军占领成都,赵匡胤清理战利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七彩宝石镶嵌的桶,他对左右说:「你们看这个孟昶真是会享受,盛个饭居然用这么奢侈的桶。」直到后来他才知道,原来这个桶并不是盛饭的,居然是专供孟昶使用的「马桶」。这让赵匡胤震惊不已,大为感叹:「拉个屎都用这种桶,那他吃饭该用什么?这种国家不灭亡才怪!」

二是宋军发兵攻打后蜀,从开拔到后蜀投降,前后只用了66天。这说明后蜀的军队战斗力非常之差。拥有「蜀道难」的天然优势,剑门关的「一夫当关」,居然被赵匡胤用66天就灭了国,后蜀军是什么路道,不说大家都很清楚了。

后蜀军队的战斗力差,还有一个信息可以证明,就是花蕊夫人那一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这句诗很有名,它有名在于,不仅表明孟昶的军队打仗不行,还表明孟昶是个好色鬼。

(花蕊夫人)

不过,当我们深入研究历史的时候,会发现,孟昶其实并没有那么怂,多多稍稍有点冤枉他。也有几个事件可以证明。

后蜀高祖孟知祥去世以后,孟昶登基称帝,那年他才十五岁。要知道,在那个「皇帝轮流做,明日到我家」的五代十国时期,孟昶这个十五岁的皇帝,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就比如说,英明的后周世宗柴荣,为了让太子柴宗训能够坐稳江山,搞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但仍然被人造反了。这个十五岁的小皇帝,要坐稳皇位,显然也是很艰难的。

果然,孟知祥尸体还没有冷透,下面的这些大将重臣就开始藐视皇权了。其中跳得最欢的就是后蜀大将李仁罕,他完全不把孟昶这个十五岁的小屁孩儿放在眼里,欺男霸女、抢人土地,还挖别人祖坟,完全无视国家的法律。甚至还老爱逼宫孟昶,想让皇帝把兵权交给他。

孟昶可不是个善主,他做了周密的安排后,召李仁罕入宫议事,李仁罕还以为孟昶真要把兵权交给他呢。结果他刚进大殿,就被当场诛杀,并且孟昶还灭杀了他全族。

这种「杀一儆百」的效果非常显著。当时还有个大臣叫李肇,仗著自己是前朝老臣,面见孟昶的时候称身体不好,拒不下跪。后来李仁罕被杀,这个李肇马上「啪」把拐杖扔了,称自己已经痊愈。

可以说,十五岁的孟昶,凭借自己的雷霆手段,折服了整个后蜀朝堂,从此稳固了自己的统治。

除了稳固统治外,孟昶还开疆拓土。上台没几年,他便挥师翻越秦岭,杀奔长安城,攻打北汉。虽然最终由于将领不争气,长安没攻下来。不过他因此获得了秦、凤、成、阶四州。

(宋军打后蜀)

所以说,孟昶其实是一个杀伐果断,也有志统一天下的雄主。除此以外,他在位的三十多年里,整个后蜀也是一派「国家富庶,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堪称盛世。

至于说孟昶腐败奢靡,这得看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如果整个社会经济状况很差,老百姓缺衣少食,而当皇帝的奢侈腐化,那自然是不行的。如果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都比较好,皇帝也跟著上浮生活水准,其实也并不是坏事。

再说战斗力。后蜀的战斗力差,这是事实。孟昶在培养大将方面,确实没什么能力,后来帮他带兵打仗的王昭远,就是个自比诸葛武侯,吹牛说大话,却打仗能力很差的人。这确实是孟昶偏安蜀地后的失招。但是,不修武备,不好大喜功,而使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样的皇帝,对于老百姓来说,其实是应该满欢迎的。

历史可以证明,后蜀投降后,孟昶从成都出发去汴京,后蜀数万百姓冒著生命危险哭著给他送行,哭声震天,一直从成都送到犍为县,足足几百里路。这是一个「昏庸」的帝王应该得到的待遇吗?能得到这样的待遇起码说明了一点,孟昶在位期间,百姓是真的吃穿不愁,他们是真心感谢这位皇帝所创造的「盛世」。(张一粟、张生全)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