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確實出現了兩個楚懷王,一個是爺爺熊槐,一個是孫子熊心;這祖孫二人怎麼能共用一個王號呢?

楚懷王熊槐是戰國中後期楚國國君,公元前328——前299年在位。前318年,山東(崤山以東)魏、趙、韓、燕、楚五國合縱攻秦,共推楚懷王為縱長,而楚未出兵;韓、趙、魏攻函谷關失利而回。前313年,張儀自秦入楚,挑撥離間楚國與齊國的盟國關係,並以割商於六百里之地的虛言空話為餌,騙楚親秦絕齊,楚懷王上當。次年,楚懷王因未能得到秦商於之地,怒而發兵攻秦;楚軍大敗,甲士戰死八萬,大將屈匄等七十餘將領被俘,並失去漢中之地。楚懷王不甘失敗,隨即悉發國中兵力深入擊秦,復大敗於藍田(今湖北鍾祥市西北)。前302年,楚懷王與秦昭王會盟於黃棘(今河南南陽市南),約為兄弟,秦以上庸(今湖北竹山縣西南)還楚。前301年,秦以楚太子(人質)殺秦大夫為口實,與齊、韓、魏攻楚;楚折將失地。翌年,秦又攻楚,楚仍是折將失地。前299年,楚懷王受騙,前往武關(今陝西丹鳳縣東南)與秦昭王會晤,結果入秦被扣留。秦以藩臣之禮待之,挾以割地;楚懷王挺有骨氣,堅決不答應。前297年,楚懷王逃出秦國,奔向趙國;因趙武靈王未在都城,趙人不納,被秦人追及,執之歸秦。前296年,楚懷王客死於秦。

楚懷王熊心,秦朝末年人,戰國時楚懷王之孫。前223年秦滅楚後,熊心藏匿民間為人牧羊。秦二世二年(前208)六月,被反秦義軍首領項梁立為君主,仍號楚懷王。義軍之所以擁立熊心並仍號楚懷王,是大謀士范增的主意。范增對項梁進言道:「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從楚懷王被騙入秦不返,楚人直到現在還憐惜他。故楚南公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前些時陳勝首先舉義,但他不立楚王后裔卻自立,所以他不長久。如今您起兵江東,楚人蜂起而踴躍追隨您,因為您的家族世世代代皆為楚國大將,能夠復立楚王之後啊!」范增的一席話,道出了項梁擁立熊心為君主,並仍稱楚懷王的原因。

前206年,秦國被滅,項羽佯尊楚懷王熊心為義帝。前205年,西楚霸王派人殺害義帝於江中。

擁立熊心為楚懷王的原因搞清楚了,那麼史書中記載前後兩個楚懷王為祖孫關係合理嗎?我覺得合理。一是《史記》成書僅比義帝熊心遇害晚百十年,以司馬公如此嚴謹的治學作風應不會出現差錯。二是楚懷王熊槐逝世於前296年,楚國亡於前223年,以熊心年齡為十歲的話,與楚懷王年齡差為六十三歲;祖孫年齡差六十三,應該是合理的。


屈原時期的楚懷王是戰國後期楚國國王,因聽信上官大夫和公子子蘭讒言,貶黜屈原,與秦國修好,赴秦國談判時,被秦國扣留,病死於秦國。

項羽時期的楚懷王是屈原時期楚懷王的孫子,名心,放羊為業,項梁,項羽起義奉他為王。仍稱懷王。後被項羽指使英布殺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